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沙尔套山天然草地3个重要型草群营养物质的月动态变化与营养价值,对不同月季的3个重要草地型草群(针茅+芨芨草型、紫花鸢尾+禾草型、鸭茅+杂类草型)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磷、总能)进行测定与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草群营养成分含量;运用SPSS 17.0、Duncan法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粗蛋白质、钙、磷、总能含量随着月份递增而下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增高。营养价值评定按生长期综合排序为: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按不同草地型草群评定结果进行排序,其中5、6月的营养价值排序为:3型(针茅+芨芨草型)2型(紫花鸢尾+禾草型)1型(鸭茅+杂类草型);7、8、9、10、11月的营养价值排序均为:2型3型1型。【结论】新疆沙尔套山天然草地3个重要型草群在7、8月份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补播对天然割草场植被恢复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补播豆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割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例分别提高17.14;、13.99;,且随着补播年限的增加,豆科牧草比例呈上升趋势;草地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地的草层高度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6.11;、32.36;,但草地总产量增减幅度不明显(P>0.05),且7月较8月草产量高、增产幅度大,可能与当年水热条件分配相关;补播对割草地原有植被各经济类群产量与高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补播豆科牧草对天山北坡中山带退化天然割草地植被的恢复和草品质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伊犁昭苏马场退化山地草甸为对象,研究补播无芒雀麦、红豆草、红三叶、猫尾草、鸭茅及其补播组合对草地的影响,探讨补播对草地植被的恢复效果,筛选适宜的补播组合。【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草地植被数量及质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草地补播后,26个处理间草地群落的盖度、高度、密度、产量、豆科草所占比例、豆科草+禾草所占比例及叶茎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法,26个草地补播处理补播效果由好到差顺序为A13、A15、A4、A10、A25、A22、A6、A5、A9、A7、A16、A11、A17、A8、A26、A19、A24、A1、A2、A18、A3、A14、A20、A23、A12、A21。【结论】补播红三叶(50%)+鸭茅(50%)、红豆草(50%)+无芒雀麦(50%)、红三叶(30%)+红豆草(30%+)+鸭茅(20%)+无芒雀麦(20%)、红三叶(60%)+猫尾草(40%)及单播鸭茅后退化草地补播效果较好,适合伊犁昭苏马场退化山地草甸改良。  相似文献   

4.
不同混播草地建植第三年产量与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植第三年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与评价草地产量与质量的表现。【方法】以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鸭茅(Dactylis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6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3、4、5、6与混播比例为豆禾比5∶5、4∶6和3∶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对牧草产量、豆科产量比例、茎叶比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混播比例下,混5-1中豆禾比3∶7的产草量最高;不同混播比例之间牧草营养品质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混播种类下,混5-1与混6混播组合在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产量方面均表现较好,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混3-2豆科产量比例最高。混3-2与混6茎叶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不含红豆草的处理茎叶比小于含红豆草的处理。【结论】混播种类复杂组合产草量高于混播种类简单组合,而且草地产量与品质均受到混播种类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的山地草原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比例提高,山地草原补播红豆草、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后,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山地草原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比例明显提高,草地群落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鸭茅(Dactylisglomerata)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与红豆草混播,混播比例为5∶5、4∶6、6∶4三种处理,各处理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红豆草与鸭茅混播,以6∶4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276.8 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6∶4与5∶5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194.95和1 242.3 g/m2.[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的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昭苏马场季节草地牧草经济类群营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昭苏马场春秋草场、夏草场、冬草场牧草不同经济类群营养成分,确定草群的营养价值,为合理配置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下不同季节牧场牧草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结果]春秋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在传统放牧方式下最高;粗脂肪平均含量以围栏内利用方式下牧草经济类群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灰分含量围栏外最高.夏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围栏内利用方式偏低;粗脂肪含量围栏外>围栏内;粗纤维含量围栏内>围栏外;牧草经济类群中粗纤维含量均低于25;;粗灰分含量围栏外>围栏内.冬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豆科草最高;粗脂肪含量以杂类草最高;其粗纤维含量均高于25;,并以杂类草含量最低;粗灰分含量鸭茅最高.[结论]围栏外利用方式下草地营养略好于围栏内利用方式下草地营养;春秋草地和夏草地各利用方式下牧草营养成分的平均含量之间均未表现差异显著(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当年播种的公农1号紫花苜蓿和白牧1号草木樨人工草地上进行了精禾草克、精稳杀得、拿捕净及豆草特4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灭杀效果排序为:精禾草克>精稳杀得>拿捕净>豆草特。豆草特不仅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灭杀作用,而且对苍耳、苋菜等阔叶杂草也有较强的灭杀作用。因此,在对以禾本科为主要杂草的豆科牧草人工草地进行除草时,应首选精禾草克,对以苍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豆科牧草人工草地应使用豆草特。4种除草剂对翌年豆科牧草的生长和产草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根据高寒沼泽草地牧草生长期营养成分变化,研究了高寒草泽草地牧草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对牧草品质及生物量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利用高寒沼泽草地奠定理论基础。【方法】试验设计了刈割时间、留茬高度2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水平,分析不同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处理对草地牧草产量及翌年再生量的影响。【结果】高寒沼泽草地牧草生长期营养含量随着生长月份增加差异显著(P0.05)。7-8月正是牧草营养价值最高时期,粗蛋白(CP)含量较高,为12.14%~13.91%,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为68.05%~57.64%,是牧草刈割的最佳时期。随着牧草的生长,沼泽草地牧草的生物量逐渐增加,但10月底草地生物量有降低趋势(P0.05)。9月底刈割草地牧草生物量最高(P0.05),且与次年的刈割后草地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次年8、10月刈割的牧草生物量有明显的减少,减产71.5和38.45 g/m~2,分别减产23.54%和12.15%。留茬高度越高,当年产草量越低(P0.05)。牧草留茬为2 cm时,翌年产量减少48.29%。留茬高度4 cm,当年与翌年产草量相对较高,2016年比2015年增产9.18%。天然草地采用不同的刈割处理,以每年的8月底、留茬高度4 cm的生物量最高。【结论】综合牧草季节性营养物质总产量及传统放牧中沼泽草地作为冬季草场这2个因素考虑,我们认为,当雄县沼泽草地的最佳刈割期为8月底至9月初、留茬高度4 cm时天然草地鲜草产量及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为退化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区退化草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并分析生态经济类群及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草地中优势种紫花针茅被小型禾草溚草取代;高寒草原退化标志植物天山赖草、绢毛委陵菜等杂类草重要值增加;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50%(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导致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下降;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山地草甸毒害草蔓延现状下的合理载畜量,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特征、毒害草白喉乌头种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在那拉提山地草甸测定不同放牧强度(轻牧13.5只羊/hm2,中牧20.3只羊/hm2,重牧26.3只羊/hm2,极牧33.0只羊/hm2)下绵羊增重量、白喉乌头的种群特征以及草场质量指数状况。【结果】(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可食牧草的生物量、高度、盖度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区可食牧草生物量和草场质量指数比对照区极显著降低了32.2%~70.2%、23.6%~65.7%(P<0.01);(2)白喉乌头重要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且放牧区极显著高于对照的51.5%~114.7%(P<0.01);(3)放牧强度与单位绵羊增重、可食牧草生物量、草场质量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系(P<0.01),但与白喉乌头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毒草增生的山地草甸合理的放牧强度为20.0只羊/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野山杏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山杏总黄酮含量,利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分析4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野山杏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能力,选出适宜的大孔树脂及其最佳分离纯化条件.[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对野山杏总黄酮有较好的比吸附量和解析附能力,最佳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为D-...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种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牧草混播,混播比例为4∶6、6∶4、5∶5三种处理,各处理又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异行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以4∶6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产干草1209.1g/m2;其它处理也多在800g/m2以上.[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在草群中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疆山地草甸草地的植被群落特征和养分含量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规律,分析其在不同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退化草甸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围封(5 a)与放牧条件下,以新疆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整个生长季(5~8月)的草地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以及牧草养分。【结果】 (1)围封和放牧条件下,禾本科植物在山地草甸草地中均占重要地位,其重要值分别为46.48%和26.91%,而在放牧区退化指示植物(如草原老鹳草、草原糙苏和紫花鸢尾等)所占比重增加;但围封降低了植物多样性。(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明显,围封区群落植被密度、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7~8月)和地下生物量(0~10 cm)均高于放牧区。(3)与围封区相比,放牧区牧草粗纤维含量在生长季前期(5月)显著降低了18.95%,而牧草粗蛋白含量在生长季中期(6月)显著提高了的8.37%。【结论】 围封能提高草地的数量特征,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有效恢复退化草甸草地,但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维持;而在生长季前期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栽培草地氮磷流动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中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牧草需求日益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改已成为必然趋势。定量研究栽培草地的氮磷流动特征,可为优化牧草施肥和提高牧草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国主要栽培牧草氮磷养分输入(输出)数据库,利用NUFER模型定量中国主要栽培牧草氮磷平衡账户、利用率和环境排放特征。【结果】(1)2014年,全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氮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1 547、236和67 Gg,磷输入(输出)总量分别为323、44和16 Gg。单位面积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的氮输入(输出)量分别为326、427和217 kg N·hm-2,磷输入(输出)量分别为49、18和35 kg P·hm-2。生物固氮是苜蓿草地氮的最主要输入项,占总输入量的51%,氮肥占黑麦草草地氮总输入量的93%,占燕麦草地总输入量的84%。磷肥是3种牧草磷的最主要输入项。(2)2014年,全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氮利用率分别为64%、93%和69%;磷利用率分别为28%、77%和34%。不同区域氮磷利用率差异很大。(3)2014年,单位面积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的氮环境排放量分别为23、4.0和9.9 kg N·hm-2,磷的环境排放量分别为2.6、3.8和2.6 kg P·hm-2。西南地区苜蓿和黑麦草的氮磷环境排放量较高,西部各地区燕麦草草地氮磷环境排放量高于其他区域。(4)2014年,黑麦草草地氮呈亏缺态,其余栽培草地氮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中国西部地区苜蓿的土壤氮磷累积量高于东部地区;黑麦草的土壤氮磷累积量没有明显规律;青藏高原区燕麦草的土壤氮磷累积量大于其他区域。【结论】2014年,全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草地的氮磷输入(输出)量差异较大。生物固氮是苜蓿获取氮素的重要途径,田间管理需减少氮肥投入,燕麦和黑麦草主要通过化肥获取所需养分,应注重肥料施用。3种栽培牧草氮的利用率均高于60%,磷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黑麦草草地氮呈亏缺态,需增施氮肥,其余栽培草地氮磷均有不同程度的盈余,应控制肥料过多施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鸭茅生长特性及耗水规律。【方法】 以7份来源不同的鸭茅为材料,观测其生长特性,用称重法研究其耗水变化。【结果】 (1)随干旱胁迫增大,各材料生长速度减缓,株高、分蘖数、地上及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2)7份鸭茅材料的耗水规律基本一致,随干旱胁迫增大,耗水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但材料间耗水特性存在差异;(3)综合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新疆尼勒克县鸭茅表现最优,其次美国俄勒冈鸭茅,新疆乌鲁木齐市鸭茅表现最差。【结论】 不同种源鸭茅随干旱胁迫增强生长特性及耗水均呈现降低趋势,新疆野生鸭茅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优于两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近年发生的一种与枣花叶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回接证病,以及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有明显花叶症状和褐色叶斑的病叶以及有畸果症状和褐色斑点的病果中分离获得多个真菌单孢菌株,用针刺法将其接种到枣叶和幼果后出现与田间症状基本相似的褐色坏死斑,确定其对枣叶、果的致病性;该菌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头状茎点霉基本一致,3个分离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头状茎点霉的同源性达到99%。【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限围栏对昭苏退化春秋草地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明昭苏春秋草场退化草地在不同围栏年限下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为该地区退化草地改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比较研究不同年限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地群落结构、草地盖度、生物量演替特征.[结果]在研究样地中,随着围栏时间的延长草地盖度、生物量显著增加,至围栏4a达到最大,而后下降;地上生物量分别是围栏外放牧草地的3.324.41和3.24倍.优良牧草产量和所占比例随着围栏进程的延长不断增加,但丛生小禾草依次降低,高大禾草与生物量变化一致,针茅优势地位不断强化,在围栏6a形成单优势种.[结论]实验反映出围栏封育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封育时间过长导致针茅优势度过高,形成针茅的单优势种草地,将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草地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