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日光消毒技术进行高温闷棚,设置双膜覆盖(棚膜+地膜)和单膜覆盖(棚膜)2个处理,探究大棚不同覆膜方式对大棚内外空气温湿度和棚内土壤温湿度的影响,以期为日光消毒技术的推广提供试验数据及基础应用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日光消毒期间,大棚内空气各时段平均日变化温度普遍高于大棚外空气温度。(2)日光消毒期间,大棚内空气湿度较大棚外空气湿度有明显提高,并且高湿度持续时间增加。(3)日光消毒期间,双膜处理使大棚内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地温迅速提高,且均高于单膜处理地温;双膜处理土层高温持续时间长于单膜处理;10~20 cm土层较0~10 cm土层先达到最高地温;(4)日光消毒期间,双膜处理使大棚内0~10 cm土层土壤湿度明显提高,10~20 cm土层土壤湿度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单膜处理土壤湿度。因此,利用夏季大棚空闲期做高温闷棚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和作物耕层土壤温湿度。  相似文献   

2.
徐丽  高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74-79
为了探究环境温湿度对黄秋葵结荚量的影响,以矮秆、中秆和高秆3个不同类型的6个栽培种为材料,开展大棚设施环境和海南大田环境栽培,监测环境温湿度,观测黄秋葵结荚量。结果表明:结荚盛期,设施大棚栽培环境下,随着温湿度的变化,LQK-1和HQK-3的小区周平均结荚量明显增加,整体比大田环境高;绿秋葵品种的单株周平均结荚量(35~65)总体比红秋葵品种的单株周平均结荚量(16~39)高,且达到显著差异,其中红秋葵HQK-2的单株周平均结荚量(2~2.7)最低。不同类型黄秋葵结荚量受环境温湿度影响不一致,矮秆型较适合大棚设施环境栽培;结荚量可作为DUS测试的选测性状来区分品种。  相似文献   

3.
(2) 关棚与揭盖保温膜塑料大棚的保温能力很差,夜间的棚温只比外界高2℃左右,有时甚至相同。因此大棚栽培瓜叶菊通常必须有多层覆盖保温。覆盖多用薄膜,草帘笨重易潮,遮阳网不密封,只起辅助使用。将它们在下午至傍晚时层层覆盖(为提高保温效果,两层保温膜之间应有一定的空间)在植株上方,通过防对流防辐射的方式阻挡夜间棚温的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强寒潮天气南方塑料大棚防御冰冻灾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安装在南方地区常见塑料钢管大棚内的自动气象站和棚内栽培作物生长状况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以对比在强寒潮天气背景下,大棚2层保温膜+增温补光灯+遮阴网(Ⅰ)和3层保温膜+遮阴网(Ⅱ)2种保温措施的增温效果优劣。结果表明,采用保温措施(Ⅰ)和(Ⅱ)可分别将棚内温度提升(8.6±2.5)℃和(6.2±1.1)℃,措施(Ⅰ)增温效果更显著。同时,对近3年冬春季多层覆盖大棚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外界气温降至-5~0℃以下时,2层棚膜保温可使棚内作物冠层(0.5 m)增温6.1~6.5℃,3层棚膜保温可使棚内作物冠层(0.5 m)增温6.9~7.2℃,可保证夜间大棚内温度在0℃以上。综上分析,结合设施大棚作物生理特性,构建了一套南方塑料大棚抵御低温冰冻灾害的气象指标和防御技术措施集。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麻地膜在烤烟种植上的应用,设置了麻地膜、无膜和塑料地膜大田试验,研究了麻地膜对烟田土壤温湿度、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平均温度塑料地膜>麻地膜>无膜,但塑料地膜土壤温度波动较大,麻地膜土壤温度变化相对缓和;麻地膜较塑料地膜提高了土壤含水量;生育前期麻地膜长势弱于塑料地膜,至成熟期麻地膜长势超过塑料地膜;麻地膜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塑料地膜提高了6.5%和11.3%,较无膜分别提高了11.0%和25.3%,麻地膜中上等烟比例较塑膜和无膜分别提高了4.1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麻地膜提高了烟叶钾含量,降低了烟叶氯含量,总体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于塑膜和无膜。麻地膜在保温性上强于无膜,在集雨性能上优于塑料地膜;麻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南方双膜塑料大棚内气温的谐波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针对南方双膜塑料大棚棚内温度模拟的研究较少,普适性也有待近一步提高。本研究基于2010—2014年的南方代表性塑料大棚内外气象观测数据,利用谐波法构建适用于南方地区双膜覆盖塑料大棚棚内温度的逐小时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阶谐波(基波+2次谐波)能较好地反映南方双膜覆盖大棚内温度的变化特征。基于棚外温度的谐波特征参量及其他气象要素构建的棚内温度预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天气情况下(晴、多云、阴)双膜覆盖大棚的棚内温度日变化。模型回代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天气条件下绝对误差的日平均值小于1.8℃。模型对不同时间段棚内温度的模拟精度呈夜间白天,对棚内日最低温度的模拟效果突出,不同天气条件下最低温度的预报的绝对误差均低于1.2℃,模型对最高温度的预报精度较最低温度偏低0.5~1℃。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冬春季温室育苗环境温度低的问题,设计基于碳晶电热膜的温室育苗保温加温系统,并于冬季最冷时段在河北省永清县的连栋玻璃温室内对系统的保温加温性能进行实际测试。以无加温育苗试验区作为对照,研究分析碳晶电热膜根区加温对基质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影响,探讨苗床上保温覆盖的保温作用和加温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单层膜保温覆盖可使加温育苗区内空气平均温度值较温室内高1℃;碳晶电热膜加温可使基质温度平均值及最低值提高7.3℃和10.7℃;基质温度最低值偏离度为2.9%,平均值为6.1%。基于碳晶电热膜的温室育苗保温加温系统可有效提高育苗环境温度且加温均匀性高,为培育高质量种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上盆后管理通风、关棚、揭盖保温膜冬季盖棚后,非洲菊的生长发育完全在大棚内的小气候条件下进行。但是大棚内的小气候条件极不稳定,和外界相比,温度能相差三十多度,湿度和光照能相差两倍,二氧化碳浓度能相差四倍。不但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天气条件下也有很大差别,与非洲菊生长发育所需的理想环境条件(最适温度18℃-22℃,最高生长适温25℃,最低忍耐温度0℃,最佳空气湿度75%-80%,最适光照强度20000-30000lux)更有很大差别。因此,通风和揭盖保温膜是盖棚后调节大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重要手段。掌握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覆盖生态木屑对城市公园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量化评估覆盖生态木屑对土壤表层温湿度的影响。利用土壤温湿度计定期测定土壤表层温湿度持续1年。结果表明,冬季铺设生态木屑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不铺设木屑土壤含水率迅速下降到10%以下,铺设生态木屑15~20 cm后整个冬季土壤含水率都保持在16%以上,后者土壤温度比前者土壤温度高2℃以上。夏季铺设生态木屑5~10 cm的样树,含水率低于不铺生态木屑的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但对温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冬季覆盖生态木屑对土壤表层具有明显的保温保湿效果,且覆盖生态木屑越厚保温保湿效果越显著;而夏季覆盖生态木屑的最佳厚度为5~10 cm,覆盖此厚度的生态木屑既可以起到海绵体吸收多余水分的作用,又不会因为覆盖生态木屑后树冠与根系间的温差增大导致的植物生理性缺水。因此,建议城市公园铺设生态木屑的厚度为5~10 cm。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华南特色大棚夏季微域环境的变化特点,研究了防雨棚和防虫网棚2种设施内外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设施内外日平均气温差异小,白天设施内升温快,气温比露地稍高,但设施内外最高气温差异在2℃以下,晚间设施内外气温相近;设施内外相对湿度差异较大,防雨棚的相对湿度白天高、晚上高,防虫网棚白天低、晚上高,露地则是白天低、晚上低;设施内外最大相对湿度差异小,防雨棚最小相对湿度明显高于防虫网和露地。因此,防雨棚和防虫网棚温度与外界差异小,均适合华南地区夏季蔬菜栽培,但防雨棚的防雨水效果更佳,相对湿度更稳定,防虫网棚的防虫效果好,可根据种植需要选择合适的设施。  相似文献   

11.
五种不同遮阴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 1 .8m高棚遮阴网内套 4 0cm弧形矮棚薄膜遮阴可较好地保湿控温遮光 ,明显优于传统竹帘遮阴方式和目前国内流行的矮棚双层网膜遮阴方式、高棚单网遮阴方式 ,其扦插成活率、苗木出圃率分别提高了 2 1 %~ 60 .5%、1 7.7%~ 73 .1 %,平均苗高差异极显著 ;且减少管理用工 ,节约用水 ,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引进示范推广的马铃薯双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平均亩产马铃薯2105千克,由于上市早,价格高,平均亩产值3368元,纯收入2800多元。采用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马铃薯生长期短,解决了商洛市大棚因保温性差,不能生产越冬蔬菜而闲置的问题,有利于轮作倒茬,额外增加收入。现将这一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选择地块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土地平整。可选择当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秋季地膜覆盖对大棚环境和黄瓜生长的影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通过畦面地膜覆盖(对照)、畦面覆膜畦沟铺稻壳和畦面畦沟全膜覆盖栽培黄瓜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CO2浓度变化以及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畦面覆膜沟铺稻壳的方式使土壤温度降低了1℃左右,大棚内空气湿度略有增加,霜霉病病情较重。畦面畦沟全膜覆盖明显提高了秋季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比对照降低4.9%,CO2浓度增加了34%,霜霉病病情指数较低,产量和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在夏秋高温季节使用畦膜沟铺稻壳的栽培方式,可以降低定植初期的土壤温度,有利于缓苗。在秋季以及秋延后的黄瓜栽培中,利用畦沟全膜覆盖方式可以明显提高产量,改善黄瓜品质。  相似文献   

14.
塑料温棚在星洲红鱼安全越冬与提早繁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永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03-407
本实验主要是对星洲红鱼的温室大棚安全越冬和亲鱼的早春繁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温室大棚进行保温,可以使棚内的平均气温和水温分别保持在28.3℃和25.2℃以上,分别比室外温度高出8.1℃和6.1℃,亲鱼越冬期间成活率93.7%,比室外越冬池的82.9%提高13.0%;棚内温度高而稳定增加了星洲红鱼的性腺生长发育积温,性腺由入温棚时(1月份上旬)的第Ⅲ期,成熟度0.98%,经温棚内强化培育40-50d,2月中旬达成熟的第Ⅳ期,成熟度为3.12%,繁殖积温1280.5℃.d,而自然环境中星洲红鱼性腺在4月中下旬才能达到成熟,繁殖积温需2198.7℃.d ,减少41.8%,使其繁殖时间提前了2个月,为延长星洲红鱼的养殖时间增加产量提供了保障。棚内产后亲鱼,经40d左右产后强化培育,4月上旬再次达成熟,1#温棚和3#温棚在2-4月间比露天池多生产100万尾鱼苗量,增加60.6%。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方式对植烟土壤温度和水分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型双连双拱双膜塑料大棚温度场分布及其保温性能问题,基于2016 年3 月8—10 日的新型双连双拱双膜塑料大棚内外GL820 绝缘多通道数据记录仪、中长图彩色无纸记录仪、光电式总辐射传感器V2.0 的温度、光照记录数据,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二维温度场的拟合和图像绘制。结果表明:06:01 为大棚最低温度,最低气温9 日>8 日>10 日;08:01—12:01 为温度上升期;8 日、10 日12:01—16:01为大棚最高温度,9日14:01—16:01为大棚最高温度;22:01温度8日、10日>9日。阴天的8日或阴~晴的9 日09:01 先从大棚的下部升温,12:01—16:01 大棚上部升温较快,20:01—22:01 大棚上部降温较快;晴天的10 日9:01 先从大棚的上部升温,12:01—16:01 是3 天的最高温度,18:01 从大棚下部开始降温,20:01—22:01 大棚上部气温最低。在大棚温度最低时或最高时,大棚顶部最高点对应为大棚温度最低点或最高点。夜间00:01—08:01 期间10 cm地温较低,地温8 日>9 日>10 日;10 日07:00—08:00 地温 最低(11.3℃)。棚内、外光照强度差距较大,光照强度10 日>8 日>9 日。双连双拱双膜塑料大棚在2 月中旬喜温果菜类可以定植,早于单膜塑料大棚25~30天,在春提早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日光温室700多座,其设施类型不同,结构不一致,因而造成保温性能的差异。为了选择保温储热性能优异的日光温室类型,提高果蔬产量和品质,增加二二四团职工经济收入,本试验通过采集四种不同类型日光温室在本地最冷时段的温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分析它们的保温性差异。结果显示,新建砖墙混凝土钢架结构温室保温储热性相对良好,较其他三种类型更适宜在二二四团推广,该研究可为今后昆玉市的设施大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索生物发酵床发酵机理。分析发酵床不同断面温湿度的变化及与猪舍环境小气候的关联。结果表明:(1)发酵床不同断面温度变化差异显著(P<0.01),其中10 cm断面温度较表层提高2.56℃ (P<0.05),20~40 cm断面温度较表层提高7.10~9.42℃ (P<0.01);(2)发酵床10 cm断面垫料含水率较20 cm和30 cm断面分别高11.5% (P<0.05)和13.5% (P<0.05),20 cm断面含水率与30 cm断面差异不显著(P>0.05);(3)发酵床不同断面温度和含水率与环境小气候相关性不显著(P>0.05)。由试验结果可见,发酵床温度不会随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而有较大变化,其表层和内部温度能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黔引07-01甘蔗新品种引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引种品比试验中,黔引07-01表现出苗率高、分蘖力强、植株均匀一致,生长势优良,抗倒伏,高产早熟高糖。平均产量为8998.4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增产661.7 kg/667 m2,增幅达8%;较F134(ck2)增产2649.1 kg/667m2,增幅达42%。成熟期平均含糖分为16.62%,比桂引9号高1.37个百分点,比F134高2.02个百分点。蔗茎含糖量1495.5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224.2 kg/667 m2,增幅为17.64%;较F134(ck2)高568.3 kg/667 m2,增幅达61.29%,是一个具有增产增糖双增优势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一、稀土转光农膜该农膜是在高压聚乙烯中加入稀土螯合物(转光添加剂)吹制而成。与普通农膜相比,该膜能将日光中的紫外线转换成红橙光,从而使温室或大棚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提高88%,寒冷季节棚温提高1~5℃、地温提高1~3℃,作物成熟提早7~15天,产量提高1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