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国标法检验了新疆巴里坤县牧民饲养的7匹哈萨克母马马乳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马乳平均含水分(89.75±0.27)%、干物质(10.25±0.27)%,其中脂肪(1.17±0.25)%、蛋白质(2.20±0.14)%、乳糖(6.62±0.12)%、灰分(0.28±0.02)%;马乳的平均酸度为(7.31±1.69)oT,冰点(-0.538±0.005)℃;马乳中菌落总数为(7.2万±4.3万)CFU/ml、芽孢菌(5.29±11.34)CFU/ml、耐热芽孢菌1CFU/ml、嗜冷菌(1.89万±1.12万)CFU/ml。  相似文献   

2.
采集我国生鲜乳主产省市内蒙古、黑龙江、山东、上海、河北四种规模类型的牧场生鲜乳样品,全年共计471份。研究结果显示42.68%的样品中嗜冷菌含量在104~106 CFU/mL,42.68%的样品中需氧芽孢总数≤10个/mL,77.71%的样品中嗜热需氧芽孢数≤10个。调查研究生鲜乳中的嗜冷菌数、需氧芽孢总数、嗜热需氧芽孢总数,对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危害、提高生鲜乳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原料乳的微生物指标直接影响着原料乳的质量。现在中、小规模乳品厂所用奶源大多为私人奶站收购干乳,通过对几份奶的检测,了解到现用鲜奶质量卫生质量相对较差,这对乳品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表1为几份收购原料乳的细菌总数,嗜冷菌数,芽孢总数及耐热芽孢检测结果。(见表1)可见,奶站有自己奶牛场的,细菌污染较轻,收购散户的污染严重。交奶不及时,贮存期长的,嗜冷菌数明显高,饲养条件及挤奶条件对芽孢菌的污染影响较明显。按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判断,原料乳整体卫生质量较差,基本都已超出等级范围。不同乳制品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保存条件下生鲜乳体细胞数(SCC)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SCC-100型体细胞计数仪,探讨防腐剂、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生鲜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防腐剂并在4℃保存的生鲜乳,6 d内体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防腐剂乳样只能保存3 d。30℃高温条件对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影响较大,即使添加防腐剂,从保存第3天开始体细胞数仍极显著降低(P0.01);而无防腐剂只能保存不到1 d。生鲜乳体细胞数与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4℃添加防腐剂的乳样最适合使用SCC-100型体细胞计数仪进行体细胞测定,在该条件下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乳样体细胞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马晋  刘晶  宋子凰 《中国乳业》2011,(12):32-33
许多发达国家已将体细胞数(SCC)作为衡量生鲜乳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细胞数越低,生鲜乳质量越高;体细胞数越高,对生鲜乳的质量影响越大,并会对鲜奶的保质期和下游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的产量、质量、风味等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本文从体细胞数对生鲜乳质量控制方面的监督作用进行了分析,说明体细胞数对乳品企业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国标法测定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某养殖户6份生驴乳及某企业3份巴氏杀菌驴乳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生驴乳平均含脂肪(0.26±0.28)g/100g、蛋白质(1.62±0.11)g/100g、乳糖(6.50±0.32)g/100g、灰分(0.43±0.03)g/100g;酸度(2.52±0.82)°T、冰点(-0.530±0.006)℃;菌落总数(5.5万±1.8万)cfu/ml、大肠菌群(90±56)cfu/ml。巴氏杀菌驴乳平均含脂肪0.14g/100g、蛋白质1.85g/100g、乳糖7.16g/100g、非脂乳固体9.69g/100g,菌落总数129cfu/ml、大肠菌群1cfu/ml。文章还对驴乳的脂肪含量和微生物指标进行讨论,并提出大力推广巴氏杀菌驴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自行分离纯化的M-01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利用自行研制的液体发酵器进行培养,在温度(35±0.2)℃自动控制条件下,研究其发酵液p H、活菌数、芽孢率、还原糖、氨基氮及微生物总蛋白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同时对发酵液温敏脱水后的干燥物进行相关指标的质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液体培养24 h,活菌数(146.68±4.05)亿CFU/m L,芽孢率(91.76±1.50)%;干燥物芽孢数(141.05±1.70)亿CFU/g、含水率(5.70±0.04)%及杂菌率(0.585±0.004)%。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国标方法、体细胞检测仪和乳品成分分析仪检测分析了天山北坡某牛场生鲜乳体细胞数、细菌总数、乳成分、密度、冰点、杂质度及有害物质和抗生素等。结果体细胞数为78.06万/m L,细菌总数为23.20万CFU/m L,脂肪为4.48g/100g,非脂乳固体为7.69g/100g,蛋白质为2.87 g/100g,矿物质为0.72g/100g,密度为1.026g/m L,冰点为-0.48℃,杂质度为2.5mg/L。有害物质和抗生素均未检出或远低于限量标准。可以得出:该集约化牛场生鲜乳体细胞数偏高,非脂乳固体和密度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发酵大豆产物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1选择36头泌乳早期中国和斯坦奶牛(泌乳日龄56±23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BSNLOW组,每头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0.5×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NHIGH组,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70d,每头奶牛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0.5×1011和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线性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25.2、26.4、23.0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27.3、28.1、24.2kg/d),能量校正乳产量(27.3、28.2、24.2kg/d),以及乳脂肪(1.01、1.03、0.88kg/d)、乳蛋白(0.77、0.82、0.69kg/d)和乳糖(1.16、1.22、1.06kg/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BSNLOW组和BSNHIGH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4%和5.5%(P<0.01)。试验2采用4头瘘管奶牛进行为期28d的自体前后配对饲喂试验。分成3个处理阶段:①试验期第1~7天(试验前期),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第6天和第7天采集瘤胃样品;②试验期第8~21天(试验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并在试验第20和21天采集瘤胃样品;③试验期第22~28天(试验后期),停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饲喂基础日粮,并在试验第27和28天采集瘤胃样品。与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相比,试验期瘤胃pH分别下降2.7%和3.0%(P<0.01)。然而瘤胃中氨氮浓度(NH3)、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戊酸摩尔比有所提高。试验期乙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降低(P<0.05)。然而,尽管试验期和试验后期NDF降解率有所下降(P<0.01),不同试验期24h干物质降解率无差异。与试验前期相比,体外培养法测定的试验期奶牛瘤胃总细菌数、蛋白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5.0%、16.2%、11.7%(P<0.01),而瘤胃原虫数量降低至5.35log10CFU/mL。以上结果表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提高了牛奶产量和乳成分含量,降低了体细胞数,促进了瘤胃总细菌、蛋白分解菌和淀粉分解菌的生长,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奶牛饲用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未经分离及经3 500r/min和7 500r/min离心机分离后含有不同体细胞数(SCC)的生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选用发酵酸奶常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比例配合),采取相同的试验条件生产酸奶,测定成品酸奶的黏度、色泽、组织状态及pH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不同体细胞数的生鲜牛乳对酸奶成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牛奶中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将体细胞计数低于2.5×105CFU/mL的乳区都认为是无炎症乳区;如果总计数超过1×106CFU/mL,则说明发生了影响乳区的急性炎症;而乳中的体细胞计数在2.5×105~1.0×106CFU/mL之间的奶牛则为隐性乳房炎患病牛。  相似文献   

13.
对乌鲁木齐市售纯牛奶和生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某奶牛场中生鲜牛奶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为加强新疆乳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TTC法(GB 4789.27-2008)检测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情况,采用乳成分分析仪和体细胞计数仪测定生鲜乳中脂肪、蛋白、乳糖、体细胞数。检测结果显示生鲜牛奶72份和市售包装纯牛奶及袋装纯牛奶83份的阳性率均为0%。该奶牛场中生鲜牛奶中体细胞数50万个/ml为70.45%,其脂肪含量为3.93g/100g、蛋白质含量为3.84g/100g、乳糖含量为5.61g/100g。乌鲁木齐市售纯牛奶和生鲜牛奶中没有检测出抗生素残留,奶牛场中生鲜乳成分达到国家标准,为市民提供了营养健康的奶制品。  相似文献   

14.
嗜冷菌是指能够在7℃以及更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的一类微生物总称。其产生和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十分耐热,会导致生鲜乳的物理和感官品质下降,影响货架期和保质期,因此本文从嗜冷菌的污染途径、检测方法、如何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牧场有效控制生鲜乳中的嗜冷菌数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了解南北疆地区规模化牛场嗜冷菌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气温(TM)和相对湿度(HR)相似情况下,采集新疆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的6个牛场8个采集点样品共计396份,采用GB 4789.2-2016《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进行嗜冷菌分离与培养,并进行BLAST序列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共分离嗜冷菌276株,通过%ID鉴定确定优势嗜冷菌15株,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属、蜡状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冷杆菌属、血链球菌、巨大芽孢杆菌、节杆菌属、荧光假单胞菌、链球菌属、类芽孢杆菌、微小杆菌属。比较两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在卧床土、饲料、空气中所分离的菌种类型总量最多;喀什地区除管道口环境外其余7个环境点嗜冷菌数量均低于乌昌地区,其中喀什地区卧床土、奶罐口和饲料中的菌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乌昌地区(P0.01;P0.05),而管道口菌量极显著高于喀什地区(P0.01)。综上所述,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相似情况下,管理水平对南北疆地区牛场嗜冷菌污染有很大影响,应对不同地区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为探究南北疆地区生鲜乳污染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北疆地区3家养驴场248头泌乳驴驴乳质量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驴乳平均含脂肪0.28%、蛋白质1.71%、乳糖6.84%、总固体8.94%,体细胞数162.5千个/ml,尿素氮15.59mg/dl。对照新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生驴乳》(DBS 65/017-2017)相关理化指标,蛋白质、乳糖、非脂乳固体均符合指标要求,脂肪含量仅为地标要求下限值的56%。驴乳脂肪含量个体差异大,范围广,现行生驴乳地方标准中脂肪含量要求偏高,为充分利用驴乳资源,建议取消脂肪项目,其他项目指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牛奶中的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指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的含量,是动物及生物体中最小的功能单位,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和少量的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理想的牛奶中体细胞数:第一胎≤15万/ml;第二胎≤25万/ml;第三胎≤30万/ml.若超过50万/ml,牛奶场的经济效益就立即受到损失.目前,体细胞数已经成为奶牛场衡量奶牛乳房健康状况、产奶能力、牛奶品质和奶牛保健状况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对体细胞数的变化规律及对乳成份的影响做了简单描述,对控制乳中体细胞数超标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1 泌乳牛体细胞数的变化规律及导致体细胞数升高的因素 1.1不同场对体细胞数的影响不同奶牛场的挤奶设备先进程度、挤奶程序和管理水平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从某头牛(或其乳房的某乳区)、某牛群(或某储奶罐中),采集生鲜牛奶有代表性的样品,藉助于显微镜观测计数、流动细胞荧光计数仪或视频显微仪检测等手段,算得每毫升牛奶中所含的体细胞数,称为(乳)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大量的检测实践表明,未受感染的乳腺组织产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北京市昌平区某奶牛场生鲜乳中体细胞数超标的原因,对生鲜乳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无乳链球菌,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氨苄、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庆大霉素有抵抗,对其它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了解南北疆地区规模化牛场嗜冷菌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气温(TM)和相对湿度(HR)相似情况下,采集新疆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的6个牛场8个采集点样品共计396份,采用GB 4789.2-2016《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进行嗜冷菌分离与培养,并进行BLAST序列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共分离嗜冷菌276株,通过%ID鉴定确定优势嗜冷菌15株,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属、蜡状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冷杆菌属、血链球菌、巨大芽孢杆菌、节杆菌属、荧光假单胞菌、链球菌属、类芽孢杆菌、微小杆菌属。比较两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在卧床土、饲料、空气中所分离的菌种类型总量最多;喀什地区除管道口环境外其余7个环境点嗜冷菌数量均低于乌昌地区,其中喀什地区卧床土、奶罐口和饲料中的菌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乌昌地区(P<0.01;P<0.05),而管道口菌量极显著高于喀什地区(P<0.01)。综上所述,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相似情况下,管理水平对南北疆地区牛场嗜冷菌污染有很大影响,应对不同地区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为探究南北疆地区生鲜乳污染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