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与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一类新兽药——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家口蹄疫防控的技术空白,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口蹄疫的防控工作。由于O型和A型口蹄疫在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因此,猪用口蹄疫疫苗往往只能免疫一种病毒,针对性不强,疫苗稳定性及保护效力欠佳。"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是国际上首例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评估第十师一八一团牛羊口蹄疫免疫效果,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于2021年5月对采集自团场5个基层连队和5个养殖合作社的2690份血清样本进行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一八一团牛羊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6.58%(2329/2690),符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定;养殖合作社整体免疫合格率(88.48...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猪、羊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效果,防止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杜绝疫情隐患,对白碱滩区2016—2019年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后,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进行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2016—2019年猪群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为75%、96%、85%和92%,羊群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分别为79%、100%、95%和93%,均符合农业农村部关于畜群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护水平。白碱滩区猪、羊群口蹄疫免疫整体效果良好,且2017—2019年猪、羊群口蹄疫免疫效果明显提高,好于2016年。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联合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创制的"口蹄疫O型、A型二价3B蛋白表位缺失灭活疫苗(O/r V-1株+A/r V-2株)"通过了新兽药注册。这是继2017年10月"猪口蹄疫O型病毒3A3B表位缺失灭活疫苗(O/r V-1株)"获批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后,又一在国际上首创的口蹄疫标记疫苗获准上市。该类疫苗的特点是应用后能精准鉴别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5.
龙岩市郊区某猪场2007年9月5日从外地调进300多头体重20千克左右的仔猪,并先后进行了猪瘟、猪肺疫和猪口蹄疫免疫。10月9日开始仔猪陆续发病,出现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可视黏膜苍白等症状。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弓形体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六师垦区牛、羊实行一年三次口蹄疫免疫程序,选择1个规模牛场和1个规模羊场,每月采血跟踪检测免疫牛、羊O型抗体,跟踪监测1年,统计各月抗体合格率,评价该免疫程序效果。结果显示,实行一年三次口蹄疫免疫,牛、羊在全年12个月份中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但羊免疫有效保护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在生产中应把握好时间,及时进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生猪重大疫病"三苗两点注射"免疫方法,是指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猪瘟疫苗稀释液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按1∶1∶1的比例稀释后一次性注射到猪一侧颈部肌肉内,另一侧颈部同步注射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方法。1.操作要点一是稀释疫苗。疫苗稀释前应恢复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北屯市周边地区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采集北屯市周边地区5个养猪场不同猪群的1 008份血清样本,应用ELISA抗体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口蹄疫(FMD)、猪瘟(CSF)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口蹄疫病毒(FM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SSV)的平均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33%(850/1 008)、86.61%(873/1 008)和87.30%(880/1 008),且各养殖场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猪群整体免疫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70%)。说明北屯市周边地区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良好,但距离创建净化场还有差距,需要动物防疫部门和养猪场共同努力,修改完善免疫方案,切实提高猪群免疫水平,为北屯市养猪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研究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体内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将P1分子克隆接种普通仔猪,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猪的扁桃体、脾脏、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的凋亡情况。猪感染P1后21和35 d的扁桃体、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出现了凋亡。P1可能引起猪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0.
猪口蹄疫的特点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猪口蹄疫的特点 1.流行方式 猪口蹄疫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与阴雨连绵天气多发。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一般年龄小的猪只或抗体水平低的猪群先发病,继而向其他猪群扩散。  相似文献   

11.
实施动物强制免疫是国家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对六师辖区内畜禽实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抗体检测不合格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查找并分析了影响动物免疫水平的相关因素,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检测(IHA)方法,检测哺乳仔猪7d、14 d、21d、30 d、37 d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出适合石河子地区猪口蹄疫首免日龄,并为科学免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猪三针”免疫是指在接种猪瘟疫苗、猪口蹄疫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时在同一猪体上分3个部位一次性进行注射。这是昌宁县2012年春季在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小试、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试基础上新推广的生猪免疫方式,与传统的免疫方式相比,该免疫方法省时省力,生猪应激次数减少,疫苗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时免疫副反应也小,生猪养殖户特别是广大农村散养户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笔者实验分别建立了用于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的RT-PCR方法,通过该方法对52份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以调查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7份样品表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28.8%  相似文献   

15.
Toll样受体(TLRs)作为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动物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TLRs基因变异会改变机体对病原的抗性或易感性,本试验旨在探讨TLR2、TLR4基因突变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试验以国外引进猪品种(长白、大白、皮特兰)、中国地方猪品种(梅山、二花脸、姜曲海、金华)以及江苏省培育猪品种(苏钟猪)为材料,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实验猪群TLR2、TLR4基因SNPs分布,结合动物攻毒实验及文献报道,对其中部分SNP不同基因型猪的肺部巨噬细胞做LPS感染实验,借助RT-PCR跟踪不同时间点猪TLR2、TLR4基因以及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变化,揭示猪Toll样受体基因的变异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实验猪群TLR4基因存在4个SNP位点:T611A、G960A、G962A、C1027A,其中G960A为同义突变,其余为有义突变;位点C1027A在中、外猪品种间呈现明显的碱基分布差异。LPS诱导下的猪肺部巨噬细胞TLR2、TLR4基因及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其中,位点C1027A的CC型猪TLR2、TLR4基因表达水平及增速均显著高于AC型猪(P<0.01),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AC型猪(P<0.01),提示C等位基因极可能是猪抗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6.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兽(猪、牛、羊、鹿等)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舌面、鼻镜、乳头、蹄叉及附蹄周边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的一种传播速度极快的传染病。一、口蹄疫在规模猪场中的发病原因猪口蹄疫多为间接接触传播,常由人员、引种及生产物质的流通等传入规模化猪场。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外伤传染,也可远距离通过空气或飞尘使猪群感染。无季节性,但以春秋及寒冷季节多发,多从秋季开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八五团地理气候条件及养鸡业的免疫现状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找出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制定出适合一八五团养鸡业发展的免疫程序,从而有效的指导团场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为团场增效、职工增收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和猪瘟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几种最为重大的生猪疫病,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三年来,农三师应用综合防控技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瘟进行了防疫实践,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免疫微球凝集试验技术及其对猪旋毛虫病的快速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旋毛虫可溶性抗原作诊断抗原,聚苯乙烯微球为抗原载体,通过碳化二亚胺反应把旋毛虫抗原共价偶联到聚苯乙烯载体微球上,制备了用于检测猪旋毛虫病血清抗体的免疫微球诊断试剂.从平板凝聚试验技术对117份实验感染旋毛虫病的猪、兔、大白鼠的血清抗体和疫区猪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免疫微球凝集试验对实验感染旋毛虫病动物血清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在检测的敏感性上,免疫微球凝集试验比人工消化检查法高9.17%,比压片镜检法高25.26%.在阳性符合率上,与压片镜检相比为100%,与人工消化检查相比为97.25%.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微球凝集试验技术对猪旋毛虫病是一简便、快速和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A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旨在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出A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首先从实验室冻存的含A型口蹄疫病毒的细胞中提取FMDV总RNA,通过RT-PCR获得cDNA。并根据FMD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对针对VP1基因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并亚克隆入pMD 18-T载体。将鉴定出的阳性质粒和表达载体PET32a用BamHⅠ和Hind Ⅲ双酶切回收后连接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ET32-VP1。用IPTG诱导重组质粒表达目的蛋白VP1并用SDS-PAGE进行检测。表达产物用镍亲和树脂进行了纯化。结果证明A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得到了纯化,为实验室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