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幼苗水分生理特征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肉苁蓉的寄生对其寄主梭梭幼苗水分生理代谢及其生长的影响,以寄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同化枝的含水量、自然饱和亏、离体同化枝保水力及蒸腾速率,同时测定了2种条件下梭梭的株高、地径、冠幅,并对其当年新生枝的生长量进行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寄生肉苁蓉后,梭梭同化枝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及保水力均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水分饱和亏增大,抗旱能力减弱.寄生肉苁蓉后,梭梭的蒸腾速率下降,其树高、地径、冠幅和新生枝生长量普遍小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  相似文献   

2.
以艾丁湖北部寄生肉苁蓉的1年生、3年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5年生梭梭林为样本,以原生荒漠为对照,在整个生长季内测定梭梭林的生态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年生和3年生梭梭林比5年生梭梭林降低风速更明显,且植被盖度也较大,土壤含水量增加也较为明显,可有效地实现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1年生和3年生梭梭林寄生肉苁蓉加强了水肥管理有关。接种肉苁蓉的梭梭林每年经济收益增加了86 175~94 119元/hm~2。  相似文献   

3.
选取吐鲁番市高昌区荒漠生境中5年生梭梭林、3年生接种肉苁蓉的梭梭林及原生荒漠作为样地,基于野外观测、调查、取样和室内数据分析,进行生态恢复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年生接种肉苁蓉的梭梭林较5年生人工梭梭林和原生荒漠能够明显降低风速和气温,增加相对湿度,提高植被的盖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有效地实现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生态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滴灌条件下肉苁蓉与梭梭及根际土壤水分的关系.[方法]以人工栽植梭梭寄生接种肉苁蓉为研究对象,测试滴灌条件下肉苁蓉与梭梭及其根际土壤水分的变化关系以及肉苁蓉与梭梭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肉苁蓉的含水量均高于20 ~ 60 cm处根系的平均含水量以及梭梭根际土壤的含水量,导致肉苁蓉的渗透压低于寄主梭梭,使寄主体内水分源源不断的向肉苁蓉体内输送,保证所需的水分供其生长发育.[结论]在测试期内肉苁蓉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寄主梭梭同化枝,说明肉苁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动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来提高细胞液的浓度,降低渗透势进而降低了水势,以从外界继续吸水维持正常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梭梭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不同林龄(3、6、11、16 a)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恢复样地为对照(CK),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地不同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密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与化学性质(全盐量、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分析梭梭林龄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在20~40 cm土层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优于0~20 cm和40~60 cm;(2) 4种林龄梭梭各层间土壤全盐量和pH值均以16 a含量最高,表明梭梭具有聚盐效应;(3)土壤各层养分(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量随梭梭林龄增大而增加,且在16 a土壤养分积累量达到最大;(4)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梭梭对土壤改良效果由高到低为16 a、11 a、6 a、3 a、CK。  相似文献   

6.
以寄生和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同化枝叶片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究滴灌条件下沙地梭梭叶片生长过程中各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肉苁蓉的梭梭叶片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未寄生的梭梭.且寄生肉苁蓉梭梭的保护酶活性在前期均高于未寄生的梭梭.梭梭在被肉苁蓉寄生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降低了寄主梭梭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肃南县境内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生长大量梭梭等野生植被,适合肉苁蓉人工种植。该文主要从寄主梭梭苗的培育、梭梭人工栽培、肉苁蓉接种技术等三个方面来介绍肃南县明花乡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  相似文献   

8.
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 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 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 mm和30.8 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 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相似文献   

9.
果园生草能改善果树的生态环境,确保现代果园的可持续高效发展。通过在葡萄园人工种植白三叶(BSY)、野豌豆(YWD)和紫花苜蓿(ZHMX),以自然生草(CK)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草方式对葡萄园土壤含水量、酸碱度、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种植草种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ZHMX样地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人工种植草种的土壤p H均与CK差异不显著,但ZHMX样地的土壤p H显著低于BSY样地; ZHMX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YWD样地,BSY和CK样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YWD样地; ZHMX样地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地。研究表明,葡萄园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梭梭的表型可塑性。结果表明:梭梭的冠幅、树高和生物量在壤土中最大,而在砾石土壤中最小;梭梭的基径在壤土中最大,而在沙质土壤中最小;梭梭的冠幅、树高和生物量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梭梭在高水分和高营养的壤土中适应能力最强,而对低水分和低营养的砾石土壤的适应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根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9团、甘家湖梭梭自然保护区和克拉玛依农业综合技术开发区外围荒漠区自然分布的梭梭为例,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结合,定量研究了梭梭根区土壤的pH值、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和速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结果】不同地区,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总体表现为主根附近冠幅中间冠幅边缘,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表现为0~20 cm 20~40 cm 40~60 cm,且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增加(P0.05);不同地区,土壤有机质表现为主根附近冠幅中间冠幅边缘,且差异显著(P0.05);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电导率总体表现为冠幅中间主根附近冠幅边缘,随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结论】不同地区梭梭根区土壤均存在"肥岛"效应,最大聚集范围在根区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2.
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生产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漠鑫公司沙雅县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生产基地为例,对2011年开始投入生产以来的基地建设、寄主培育、种子采收、人工接种、肉苁蓉采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建议对于肉苁蓉规模化生产建设,基地一定要选择事宜梭梭、肉苁蓉种植生长的沙地区域,且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要形成从梭梭种子采收、梭梭育苗、梭梭灌溉植苗造林到肉苁蓉种子采收、人工接种肉苁蓉、再到产品采收完整的生产链。当肉苁蓉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要尽可能的寻求肉苁蓉衍生产品及深加的工企业开发合作。  相似文献   

13.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寄生药用植物,为促进河西荒漠地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目前金塔县鼎新镇正在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但仍存在接种存活率不高、产量不均、接种方法不规范等问题。本文对河西地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实施的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药用濒危植物肉苁蓉人工控制寄生技术研究",日前取得关键性突破,为宁夏肉苁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该项目通过对肉苁蓉人工控制寄生过程中,寄主梭梭适宜树龄、寄生最佳时间、寄生接种种子量、灌水频率等关键技  相似文献   

15.
梭梭耐旱、耐寒、抗盐碱,防风固沙,种植梭梭能改良土壤,恢复植被,使沙漠化土地和生态得到保护。梭梭耐盐的临界范围为土壤含盐量4%~6%、灌溉水含盐量18~22克/升,可实行人工节水滴灌种植,梭梭苗移栽成活后接种肉苁蓉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土壤选择、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梭梭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张世清 《乡村科技》2023,(19):121-124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人工造林树种之一,其初植密度关系着造林成效。以甘肃省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初植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生长情况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树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冠幅增长量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树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还是冠幅增长量,均以初植密度为3 400株/hm2时造林效果最优,初植密度为9 600株/hm2时造林效果最差。同时,初植密度为1 700株/hm2时土壤含水量最高。这表明较高的造林密度会影响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而适当增加初植密度可提高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民勤干旱荒漠区选择老虎口、青土湖风沙口及关井压田区等5个造林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梭梭造林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对梭梭林的成活率、当年新枝长、树高及地径的影响差异性显著;栽植在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梭梭的成活率、当年枝长、苗高和径粗的排序为:老虎口沙区(样地类型Ⅰ)〉关井压田区(样地类型Ⅴ)〉青土湖沙区(样地类型Ⅱ)〉沙区丘间地(样地类型Ⅲ)〉关井压田区(样地类型Ⅳ).  相似文献   

18.
<正>肉苁蓉号称"沙漠人参",别名大芸、寸蓉,根据植物特性上的差异分为管花肉苁蓉、荒漠肉苁蓉和衍生肉苁蓉3种。自然生长的肉苁蓉数量少、产量低,而采挖肉苁蓉往往会造成寄主(梭梭、红柳)的死亡,对沙生植被保护工作造成极大影响。采用节水滴灌方式在沙漠中人工种植红柳并接种管花肉苁蓉,能大幅度提高接种发芽率,当年接种当年收获,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优势物种梭梭的根系带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了该植被周围土壤含水量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含水量与降雨、地形、根系分布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降水增加了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对100 cm及以上深度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明显;②梭梭周围土壤含水量会受到地形位置的影响;③日照加快土壤水分的蒸发,植物冠幅遮盖面可以减少蒸发;④根系向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方向上延伸,梭梭的根系主要集中在20~40cm平均含水量高的土层。  相似文献   

20.
华北落叶松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弥补因一代林快速生长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引发二代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缺失的问题,对华北落叶松幼林施用尿素二铵和复合肥。结果表明:施用肥料的苗木树高、基径和冠幅均高于未施肥的林木;施用尿素二铵的苗木,比施用复合肥苗木在增加树高、基径和冠幅方面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