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香山公园不同植物配置对黄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采集的黄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ITS+5.8S rDNA基因测序、细菌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香山公园黄栌根际土壤样品中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2016年,而且2018年驯鹿坡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发病黄栌,有5个土壤样品中黄栌枯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检测为阳性。2018年驯鹿坡发病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低,而2018年阆凤亭侧柏下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黄栌枯萎病发病植株的根部所分离到的3种优势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利用新型电感电容表和电导率仪分别测定黄栌的树干电容、电阻和叶片电导率等生物电指标的变化,发现接种不同真菌菌株后黄栌的树干电容均值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树干阻抗均值、叶片细胞外渗液的相对电导率和叶片离子外渗百分率则都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接种Verticillium dahliae后黄栌出现枯萎病症状,且各项生物电指标均呈现更为显著的变化,其变化幅度较分别接种Fusarium sp.、Cylindrosporium sp.菌株后的电指标变化幅度大,而且树干电容和电阻在接种5 - 7天后表现出显著差异性,比病害症状出现提前7 - 10天;同时,受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的植株和未受侵染植株在树体干部电容、阻抗和单位电容指标上差异显著,树干电阻与树干电容在植株受侵染后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栌黄萎病是一种严重的维管束病害,据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国内外尚无人对黄栌黄萎病进行系统研究,其病原仅P. P. Pirone在“Diseases & Pests of Ornamental Plants”及“Tree Maintenance”中提及黄栌黄萎病病原菌同Acer、Tilia等黄萎病,均为albo-atrum。而自北京地区、山东省青州地区、济南地区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特征的观察、致病性测定,黄栌黄萎病致病菌为Verticill- ium dahliae Kleb。  相似文献   

4.
从湖北沙洋、松滋、红安三地常年培育湿地松的苗圃中取土于室内种植湿地松,待其发病后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菌(Fusarium spp.)占优势,分离到的68个菌株中65个为镰孢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致病性最强,7天后发病率达到92%;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致病性最弱。研究证明,湖北省湿地松猝倒病是以镰刀菌为主要病原,立枯丝核菌和链格孢菌为次要病原的土壤习居真菌侵染引起的一种苗期病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 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耐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从而阻止病菌的扩展,但大部分健康的导管仍然可以维持植株正常的水分运输.虽然导管的阻塞具有致萎作用,但不足以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分秋、春、夏3次采集大果沙棘干缩病感病植株感病部位组织,分离纯化、鉴定获得8个真菌菌株.根据Koch's证病法则,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感病部位的分离物的孢子作为致病性测定用接种体,分别采用菌剂灌根、干部刮伤涂抹菌剂的方法对沙棘幼苗和12年生沙棘进行接种后,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对接种发病的植株再分离获得3个菌株.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拟枝孢镰孢菌.该病原菌可生长在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该病原菌在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欧美杨溃疡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河南濮阳、山东菏泽等地的欧美杨溃疡病发病林地采集病样96份,经分离、纯化、归类出10种分离物,其中镰孢属(Fusarium)真菌占优势.以离体苗干水培接种和盆栽苗接种,经致病性测定,明确分离物Mz01为致病菌株.经形态学鉴定,Mz01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分离物Mz01进行PCR扩增,对其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一致.茄镰孢菌作为我国欧美杨溃疡病的病原菌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竹材主要变色菌霉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云南、广州、北京、湖南和安徽等省市采集变色霉变竹材标本,分离纯化得到78株真菌菌株,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spp.)、毛霉(Rhizomucor spp.)、曲霉(Aspergillu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hernariaspp.)、可可毛色二孢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和稻球黑孢(Nigrospora oryzae)等.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营养因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温度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对于大多数菌株而言,28℃是最适生长温度,5℃生长减缓甚至停滞,但未死亡,40℃以上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但个别霉菌在50℃仍可生长,表明竹材霉菌对极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竹材霉菌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4~11下皆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在5~8间;光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香山红叶是北京秋季的著名景观。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cinerea)是构成香山红叶的主体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自从1980年以来,由于受到黄栌枯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危害,每年造成大量黄栌发病死亡,不仅破坏红叶景观,而且严重威胁黄栌生长。本文借鉴前人防治轮枝孢枯萎病的经验,在香山公园内黄栌枯萎病发生严重区域选择样地,开展化防、生防、栽培管理等防治研究,提出以生物防治、栽培管理技术为核心的黄栌枯萎病防治技术,为黄栌枯萎病综合防治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对黄栌枯萎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0%噁霉灵水剂(AS)、1.2%辛菌胺醋酸盐AS、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依次分别为0.030,0.043,0.309 g/mL;30%噁霉灵AS100倍液与16%柔脂通乳油(EC)200倍液等体积混合对黄栌枯萎病盆栽苗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5.96%,未添加柔脂通EC的相对防治效果仅为28.92%。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