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对铜离子污染土壤具有较好修复效果的植物,选取长岭-威远一带非常规油气开发区域的黑麦草、玉米草、苏丹草、狼尾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6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这6种植物在不同含量铜离子条件下的发芽率,并开展其在不同铜离子含量土壤条件下的生长性试验,计算土壤中铜离子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黑麦草、玉米草、苏丹草和狼尾草对铜离子的耐受性高于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玉米草、狼尾草、苏丹草中的铜离子主要富集在根系,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100 mg/kg时,3种植物根系中铜离子含量分别达到了57.25、52.70、47.50 mg/kg;黑麦草中的铜离子主要富集在叶、茎,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100 mg/kg时,黑麦草叶、茎中铜离子含量分别达到了23.29、12.12 mg/kg,根中铜离子含量仅仅1.24 mg/kg。当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25 mg/kg时,黑麦草与苏丹草的铜离子去除率均达到了60%以上,高于狼尾草和玉米草;而当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为50 mg/kg时,苏丹草和玉米草的铜离子去除率均达到了55%以上,高于黑麦草与狼尾草。因此,在长岭-威远一带非常规油气开发区域,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较高(大于50 mg/kg)时,可选用玉米草作为修复植物;在土壤中铜离子含量低于25 mg/kg时,可选用黑麦草与苏丹草作为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针对宿迁市宿豫区保护地盐渍化状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辖区保护地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分析。测定与分析包括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其离子组成。结果表明:(1)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138~4034 mg/kg,平均值1022 mg/kg,占总盐量的34.6%,是构成土壤氮素污染与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离子。土壤硫酸根含量介于65~2816 mg/kg,平均值672 mg/kg,占总盐量的22.7%,也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离子之一。土壤碳酸氢根、氯离子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很小。(2)土壤钙离子含量介于154~1792 mg/kg,平均值589 mg/kg,占总盐量的19.9%,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阳离子。(3)土壤镁离子含量介于20~285 mg/kg,平均值79.9 mg/kg,占总盐量的2.7%,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贡献并不大。(4)镁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样占40.6%,最小含量仅为20 mg/kg,加上部分土壤水溶性钙/镁高,存在作物缺镁的风险。(5)土壤钾离子含量介于9~423 mg/kg,平均值113 mg/kg,占总盐量的3.8%。钾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壤样品占34.4%,这部分土壤可能存在供钾不足的问题。从土壤钾/镁来看,少数土样该数值达到了2.5以上,最高达到9.9,存在钾镁颉颃引起缺镁的情况。因此,在保护地土壤盐渍化治理方面,应特别重视科学施用氮肥,减少土壤硝酸盐的来源;注意平衡施肥,加强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宿迁市宿豫区保护地盐渍化状况,对辖区保护地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138~4 034 mg/kg,平均值1 022 mg/kg,占总盐量的34.6%,是构成土壤氮素污染与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离子。土壤硫酸根含量介于65~2 816 mg/kg,平均值672 mg/kg,占总盐量的22.7%,也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离子之一。土壤碳酸氢根、氯离子对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很小;②土壤钙离子含量介于154~1 792 mg/kg,平均值589 mg/kg,占总盐量的19.9%,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阳离子;③土壤镁离子含量介于20~285 mg/kg,平均值79.9 mg/kg,占总盐量的2.7%,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贡献并不大;④镁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样占40.6%,最小含量仅为20 mg/kg,加上部分土壤水溶性钙/镁高,存在作物缺镁的风险;⑤土壤钾离子含量介于9~423 mg/kg,平均值113 mg/kg,占总盐量的3.8%。钾离子含量小于50 mg/kg的土壤样品占34.4%,这部分土壤可能存在供钾不足的问题。从土壤钾/镁来看,少数土样该数值>2.5,最高达到9.9,存在钾镁颉颃引起缺镁的情况。因此,在保护地土壤盐渍化治理方面,应特别重视科学施用氮肥,减少土壤硝酸盐的来源;注意平衡施肥,加强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宿迁市宿城区设施保护地土壤存在明显的次生盐渍化现象,为了科学有效地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对本区设施土壤进行采样与分析测定。测定项目包括土壤电导率、水溶性盐总量及离子组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钾离子含量介于15~779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6.06%;土壤钠离子含量介于11~248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3.74%;土壤钙离子含量介于127~998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17.66%;土壤镁离子含量介于15~172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97%;土壤硫酸根含量介于44~1647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5.02%;土壤氯离子含量介于14~550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8.56%;土壤碳酸氢根离子含量介于44~353 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10.31%;土壤硝酸根含量介于81~ 1524mg/kg,平均占总盐量的25.67%。土壤钙离子、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是构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最重要的几种离子。土壤硝酸根、硫酸根积累的主要原因是氮肥和有机肥施用过多,相关部分离子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残留在土壤中。钙离子的积累与土壤酸化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性钙盐的溶解。除了碳酸氢根含量与总盐量呈负相关外,其他几种水溶性离子含量均与总盐量呈正相关。土壤总盐量与电导率的关系密切,可将土壤电导率测定结果(μs/cm)乘以2.4467来粗略估算总盐量(mg/kg)。针对宿城区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建议适当控制氮素化肥、含硫有机肥施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加施用高碳氮比秸秆类物质调节土壤碳氮比,适当降低土壤硝酸盐及总盐量,抑制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3414”试验的水稻推荐施肥指标体系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试验对土壤速效养分与作物相对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水稻的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统计最佳施肥量,计算得不同肥力水平确定推荐施肥量,翠屏区水稻推荐施肥指标为:当土壤碱解氮含量100 mg/kg时,推荐施氮(N)量为11.6 kg/666.67 m~2;当土壤碱解氮含量100~149 mg/kg时,推荐施氮(N)量为9 kg/666.67 m~2;当土壤碱解氮含量149~170 mg/kg时,推荐施氮(N)量为7.2 kg/666.67 m~2;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大于170 mg/kg时,建议少施或不施氮肥。当土壤有效磷含量2.9 mg/kg时,推荐施磷(P_2O_5)量为6.6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2.9~8.1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4.8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8.1~11.3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3.4 kg/666.67 m~2;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11.3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1 kg/66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84 mg/kg时,推荐施钾(K_2O)量为4.1kg/66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84~127 mg/kg时,推荐施钾(K_2O量为3 kg/666.67 m~2;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27 mg/kg时,推荐施钾(K2O量为1.7 kg/666.67 m~2。该推荐施肥指标与宜宾市翠屏区水稻实际施肥需求基本切合,可以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6.
采集大理洱源县温泉水、土壤、粮食和蔬菜等样品,通过高温水解-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试氟含量,探讨云南省大理洱源县温泉水、土壤、粮食和蔬菜等环境样品的氟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水样的平均氟含量达4.65 mg/L,土壤、粮食、蔬菜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2.01、0.70和11.57 mg/kg.其中温泉水的氟含量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氟的上限值1.00 mg/L;4个土壤样平均氟含量远高于我国土壤氟的背景值478 mg/kg,接近我国地氟病发生区土壤的平均值800 mg/kg;采集的9个粮食样品氟含量及平均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GB2762-2005);4个蔬菜样品的平均氟含量远高于我国蔬菜的国家标准(1.0 mg/kg).采集的蔬菜样品无论是单个样品还是平均值均高于粮食样品,且叶菜中的氟含量大于根菜.  相似文献   

7.
根据“3414”和五区丰缺试验结果,建立了鹿邑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小麦相对产量以小于50%、50%~75%、75%~90%、和大于95%为标准,得出土壤肥力等级为低、中、高、较高对应的土壤速效P含量为小于8mg/kg、8~18 mg/kg、18~28 mg/kg、大于28 mg/kg;对应的土壤速效K含量为小于70 mg/kg、70~100 mg/kg、100~180 mg/kg、大于180 mg/kg 的磷钾养分分级,配以养分资源理论得到鹿邑县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并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田间调查采样与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查清了抚仙湖北岸耕作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抚仙湖北岸占近90%的耕作层土壤有效N大于100 mg/kg,为中高以上水平,其中近2/3的耕作层土壤有效N大于150 mg/kg,为高至很高水平;95.2%的耕作层土壤有效P大于20 mg/kg,为高至很高水平,其中近2/3的耕作层土壤有效P大于40 mg/kg,为很高水平;占73.4%的耕作层土壤有效K大于126 mg/kg,为高至很高水平。提出在作物生产上要控氮减磷平衡施用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鹿邑县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米“3414”和丰缺试验结果,建立了鹿邑县土养分丰缺指标。玉米以相对产量50%、50%~75%、7%~95%和大于95%为标准,得出土壤肥力等级为低、中、高、较高对应的土壤速效P含量为小于7mg/kg、7~15 mg/kg、15~20 mg/kg、大于20 mg/kg;对应的土壤速效 K 含量为小于80 mg/kg、80~120 mg/kg、120~180mg mg/kg、大于180 mg/kg。结合养分资源管理理论得到鹿邑县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并得到反馈验证。  相似文献   

10.
对土壤中铜含量及香根草对铜离子的富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污染年份的增长,土壤铜显著增加,铜离子在土壤中的含量从上而下先逐渐增大,然后达到一个高峰后又逐渐减少;香根草种植2a后土壤中铜离子的含量从450mg/kg降到了154mg/kg,可作为治理清远石角地区治理铜污染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1.
朱巍  赵勇胜  唐雯  都基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64-1669,1744
根据松嫩平原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现场数据,首次对该区域内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变化特征及水资源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根据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绘制出了20世纪80年代及2005年典型离子浓度等值线图和浓度对比图。同时,对该区域内地下水质量环境的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为松嫩平原地下水保护、水污染防治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建青  冉慧  晁曼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90-15592
系统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型预测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成后对石家庄市区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区地下水水位将得到回升,并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3.
王树芳  韩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25-13928
北京地区的地下水为满足农业灌溉,保障粮食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开采的急剧增加,地下水位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为掌握地下水水位对农业灌溉的响应,选取了主要受农业灌溉影响为主的一眼地下水监测井,通过对比地下水水位的日变化量与大气降水以及本地区冬小麦降水耦合度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地下水水位与冬小麦灌溉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冬小麦灌溉各个阶段,地下水水位相应下降,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冬灌后至返青前,地下水得到了充分有效的补给,水位可以恢复到冬灌之前的水平;但是由于返青-拔节和灌浆期灌溉需水量较大而且降水量较少,地下水不能得到充分有效补给,静储量被消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返青-拔节和灌浆期采用节水措施或者引用其他水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可以达到采补平衡,实现地下水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奎河铜山段两岸地下水的氮污染状况及3种不同植被系统的氮平衡。结果表明:河水对氮污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两岸渗流系统对氮的去除率很高,污染河水对两岸20 m外的地下水氮污染影响很小;两岸不同植被系统地下水氮污染的程度表现为:蔬菜系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树林系统,其中前两个植被系统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施肥。  相似文献   

15.
运用地质学统计理论分析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浓度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存在超标现象,样本中氟浓度超标率为7%;地下中水氟离子含量呈现强变异性,并呈明显的各向同向性,且空间变异性是由大尺度的区域性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影响不显著;全区大部分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仅有3%的区域超标,为高氟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不同水位、污染度的地下水在不同质地土壤耕层中的迁移,进行了地下水中盐分和重金属对土壤耕层污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位、不同质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在土壤中EC值的垂直分布规律相似,土壤底层和表层EC值较高。轻质土耕层内EC值变幅较大;水位越高,耕层中EC值总体越小。地下水中Na和SO4^2-在土壤耕层中的分布以表层浓度较高,其他层上浓度较低。Cr^6 在土壤表层分布浓度较高,Hg^2 在近地表层浓度较高,而Pb^2 在土层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对单一离子来说,随着地下水污染度的增加,在某一土层上该离子的浓度也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淮河流域内4 0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评价依据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As检出较多,超标严重,超标率9.76%,Hg、CF6+检出率和超标率稍低.分析认为,Hg、As有原生成因,也有人为活动影响成因,CF6+主要由人为活动造成.在评价研究基础上,针流域内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两种用途,提出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为区域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地下水盐分变化规律,模拟地下水盐分变化过程,评价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变化规律的模型。通过对研究区蒸发量、降水量、气温、气压、地下水位、地下水电导率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地下水含盐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特征;使用GP模型、GPLVM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及综合模型,模拟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地下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并评价了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流动系统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位在局部地区随开采过程呈现波动变化。地下水位变化过程与气压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而气温和蒸发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一致。地下水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2)GP模型对于地下水含盐量的预测效果最好;GPLVM模型对于已知地下水含盐量条件下,与其他环境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拟合效果最好。而GP、GPLVM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综合模型,对于包括模型训练和模型预测的全体数据集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典型断面地下水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塔里木河下游英苏监测断面第一次输水前与第五次输水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监测资料。利用Modflow和PMPATH建立了该断面地下水剖面二维流运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输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及恢复水量,结果表明:线状输水在英苏断面的影响区域在距河2km以内,距河1km内则是显著影响区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伊犁河流域地下水含盐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方法]以新疆伊犁河流域察布查尔县为例,基于现阶段地下水研究成果,利用2009年的地下水采样数据,应用surfer7.0及arcgis9.2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2009年3、6月地下水含盐量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变异函数曲线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结论]在时间上,6月与3月相比地下水含盐量数据变异性较小,地下水含盐量整体上呈现上升,但含盐量较大区域出现下降.在空间上,研究区周围区域的地下水含盐量数据变异较小,并出现了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区域逐渐向外围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