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11):42-42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乔师傅很爱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钻研养蜂技术,更可贵的是他能无私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别人,让蜂友们少走弯路,增加效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曾经在《蜜蜂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他蜂养好了,经济收入高了,可他却忘不了那些养不好蜂,年年见不到效益,已经失去养蜂信心的蜂友,…  相似文献   

2.
读过纪天祥、叶振庭两位同志合著的《蜜蜂饲养技术》一书后,感到十分亲切。此书中总结的经验都是来源于多年的实践。纪天祥同志对养蜂技术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常常使读者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3.
一位蜂农的启示─—试谈向杨多福同志学习什么杨多福同志在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上,被国际蜂联授予“中国优秀蜂农”荣誉称号的消息传来,虎林的养蜂界为之振奋,这不仅是老杨的光荣,也是我们虎林的光荣。杨多福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以前,我只知道他...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周总理亲自委托华国锋同志给西藏带去了《养蜂促农》彩色科教影片,借以推动西藏的养蜂事业。朱德委员长生前也特别重视养蜂促农。今天,我们更应当以这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努力搞好养蜂工作,让养蜂业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中发挥妻要作用。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养蜂是一项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育效措施。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养蜂已不光是为了获得蜂蜜等产品,而是主要为了用蜜蜂来给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由于蜜蜂给农作物授粉的增产作用显著,所以外国人称蜜蜂为“农业之翼”。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你们好!来信向你们反映一下养蜂行路难的问题,希望能通过你们向农业部主管部门转表我们广大养蜂者的苦衷,请主管部门的同志从保护养蜂业角度出发,帮我们呼吁和解决一下养蜂行路难的这一问题。近几年来养蜂也确实难多了,蜂产品不畅销,收购价格低,生产资料价格和运费成倍地上涨,致使多数养蜂者入不敷出,收成稍不好,就要亏本“倒闭”。尤其是行路难,到处被敲诈勒索,各地乡、村、或个人巧立名目的要钱就不说了,单转地时沿途的交通检查站,就让你受不了。许多检查站一见是蜂车就拦,拦下后不容  相似文献   

6.
王东启 《蜜蜂杂志》2005,25(8):43-43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养蜂也是一样。像杨多福老师那样的养蜂专家还主张订刊物,向别人学习养蜂经验,我们就更应该虚心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增长自己的养蜂技能,以增加收入。要想增长知识,向周围的蜂友请教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订阅养蜂刊物,如《蜜蜂杂志》等专业刊物。订杂志看似花钱,但和我们增长知识比起来,真是微乎其微。在我们所订的刊物中,能有一条经验或信息用得上,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就会远远超过我们订刊物的投资。况且刊物还能永远保存,可以随时翻看,应该说是一种积攒起来的财富。下面谈几条学习刊物的心得体会,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又一次美国养蜂协会会议已经在美丽的城市圣地亚哥闭幕了,如其他国际会议一样,来自加拿大、墨西哥等五十个国家的老朋友在会上愉快地见了面.南朝鲜养蜂协会的四位官员也出席会议,许多养蜂爱好者和他们见面,学习他们的养蜂经验.  相似文献   

8.
谢维莹 《中国蜂业》2001,52(3):19-20
有些蜂友 ,只注重吸取别人的经验和书本经验 ,而忘记了自己在养蜂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甚至有些蜂友养王育虫几天了 ,何时出房 ,何时该分台都不清楚 ,其它关于每个花期开放时间、期限 ;何时开繁 ;何时培育越冬蜂等等更是不清楚 ,这是由于没有做养蜂记录之弊病。本人业余养蜂 30余载 ,做了大量养蜂记录 ,积累了养蜂经验。下面是我养蜂记录片断 ,摘录下来 ,仅供同仁参考。一、蜂王记录我在每群蜂箱的副盖上或覆布上放一个小本本或卡片 ,上面写着六位数字 :如“990 60 8” ,这表明此蜂王是 1 999年 6月 8日交尾成功产小子的 ,前二…  相似文献   

9.
我要说的是我们这里的养蜂大户、具有30多年养蜂经验的乔银恒师傅.他今年52岁,18岁时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养蜂,积累了很多养蜂技术和经验,是我们这里一位很出名的养蜂能手.这些年来,不管气候如何,丰年也好,欠年也罢,他所养蜂始终没有垮过场,亏损过钱.  相似文献   

10.
刘渊 《蜜蜂杂志》2004,(12):18-18
1土法养蜂的特点、现状a. 技术水平低下土法养蜂者多是一些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民,他们不懂技术,但知道蜂蜜的价值,凭祖辈传下来的一点经验简单养殖,有的地处很好的外界条件,但是因为没有技术,致使蜂群产蜜量很低。笔者曾认识一位用土法养蜂的老汉,该老汉共有5群中蜂,但平均产蜜量每群不到10 kg。b. 土法养蜂者思想观念落后土法养蜂者对养蜂缺乏科学的认识,有的认为能不能养蜂由命中注定,有的还拜“蜂神”,以求保佑;另外,有的地方明明环境条件很适合养蜂,但是因为没有技术也无法开发利用。c. 分布广,数量多据笔者所知,土法养蜂在我国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1.
贵刊1988年第4期曾刊登韦子彬同志《献给新学养蜂者》的一篇经验介绍,看后很受教育。希望贵刊能常开这样的栏耳,为我们这些新学养蜂者介绍蜜蜂(意蜂)四季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病敌害防治的经验。更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为我们指点迷津,传经送宝。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90年第11期刊登了湖南省澧县畜牧水产局8月30日的“郑重声明”后,编辑部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表示对此事深为不解。为正视听,本刊现将有关部份来信摘录如下。中国养蜂学会顾问组组长、研究员马德风同志先后四次给编辑部的来信〈1990年12月22日于北京〉“这样做(指发“郑重声明”——编者注),确实不公平。“余习春是一位养蜂专业户,养蜂有经验,情  相似文献   

13.
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 发生在雅安芦山的7.0级强烈地震让你们受惊了.二位老师及家人都平安吧?在此,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祝二位老师一生平安! 我的名字叫梁辉,四川农业大学"村支书"培训班学员,龚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那时没有安排养蜂课程,我在班上年纪小,见有几位老支书向龚老师请教养蜂之事,我也跟着凑热闹,并购买了一本《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二版).当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自驾车带他们到名山县参观新方法养中蜂时,我也挤上车随同去了.在农村出生、成长的我,对中蜂一点也不陌生,却从未见到过中蜂还能继箱饲养.据龚老师介绍,名山县有位张师傅是位老村长,20世纪60年代就用活框箱养蜂了,总也养不顺心.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位业余定地养蜂爱好者,从1970年至今从未间断。养蜂40年来,我刻苦钻研,坚持记养蜂日记,详细记录当地蜜粉源开花泌蜜的时间,流蜜的多少以及气温的变化等,也记录下蜂群管理上的失误与成功的经验。仅养蜂年均收入5,000元,为家庭增加了收入,也给我和家人带来了欢乐。  相似文献   

15.
谈谈紧脾、扣王和蜂箱覆盖《中国养蜂》的《问题征答》栏目非常好!它使《中国养蜂》更加贴近广大读者!让读者在养蜂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在此我也就“紧脾、扣王和蜂箱覆盖”等问题,谈一点看法。但需说明的是,我居住中原,所以,我的“经验”只适合黄...  相似文献   

16.
读者─编者     
读者─编者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养蜂爱好者,凭着几年的经验,养了几十群蜂。今年初蜂群得了白垩病,非常严重,而且传染很快。就在这危急之时,我看到《中国养蜂》1996年第1期小经验栏目中介绍河南高端照同志《冰硼散治白垩病效果好》的文章。看后我就买了一盒...  相似文献   

17.
正"合作社让我们掌握了养蜂技术,也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现在的生活像蜜一样甜。"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兴安乡辰清河村的村民王玉国指着一排排蜂箱叙述着自己的甜蜜事业。五大连池市兴安乡辰清河村地处山区,是非常适合养殖蜜蜂的地方。39岁的孙世成,十多年前跟随他的父亲养殖蜜蜂,几经风雨的他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大户,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养蜂是山区农民致富的好路子,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养蜂行业中  相似文献   

18.
近日 ,北京市延庆县林业局蚕蜂站副站长吴永生同志 ,门头沟区上苇甸炭厂村养蜂员张福全同志由于在蜂业工作和养蜂致富等方面起到典范带头作用 ,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这充分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对全市养蜂事业的支持和肯定北京市涌现两位养蜂劳模$北京市蚕业蜂业管理站@吴忠高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华商报》看到了一则题为《天南地北养蜂人》的报道 ,介绍的是陕西省安康市区的一位姓陈的养蜂师傅 ,饲养了100多群意蜂 ,“每年”收入7万多元。看到这惊人的收入不由让人羡慕 ,更为养蜂人能登载上《华商报》而感到自豪 ,可这种兴奋只是片刻的 ,涌上心头更多的是一种惆怅和悲凉。我也是一名养蜂员 ,有着近10年的养蜂生涯。养蜂业在诸多养殖业中属较不稳产的一种。养蜂的成功不仅仅靠勤劳和主观努力 ,还要取决于气候因素 ,而且部分蜜源植物泌蜜还有明显大小年之分 ,所以饲养100多群蜂 ,年收入达7万元的情况在5年乃至10年…  相似文献   

20.
全国养蜂工作会上,刘江副部长宣布:我国蜂群已发展到6000多万群,年产蜂蜜15万余吨,蜂群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蜂蜜和王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这是多么令人鼓午的数字!此时此刻,人们不能忘记党的正确领导,不能忘记广大科技人员和养蜂者的奋力拼搏,更不能忘记那些为我国养蜂业发展搭桥铺路的人们。一些长期在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从事养蜂管理工作的同志,他们为领导制定发展养蜂业的政策当参谋;为养蜂业大声疾呼;深入基层了解养蜂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上情下达,推动全国养蜂业不断发展。新技术的推广、中国农科院养蜂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