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肃省会宁县老君坡乡方坡村村民姚占雄一家的20亩核桃园挂了果,2014年收入近30万元。这是会宁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农增收的一个例子。甘肃省会宁县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制约着全县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会宁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提出了"种植业调结构、养殖业上规模、基础设施促增收、民生保障上水平"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实施好"111122"(人均1亩林果、1亩特色种植、10个羊单位,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人均种植2亩全膜玉米、2亩优质马铃薯)产业提升和  相似文献   

2.
田掌塬是悦乐镇所辖的一个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缓慢的山塬兼有行政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10户、488人,农村劳动力255人.总耕地面积2370亩;人均4.9亩.其中:山地1310亩,塬地1060亩.面对严酷的现实,经过镇、村积极组织全村群众大力夯实农业基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该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02年底,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945吨,人均产粮60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累计整修围庄梯田1760亩,户均15.9亩;种草1736亩,户均15.8亩;造林9.89万株,户均899株;打水窖3751眼,户均3.4眼,新建人饮工程1处,张坊塬、田掌塬24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年末该村羊只饲养量2640只,大家畜饲养量210头,饲养牛65头.农户居住面积13205平方米,户均119平方米.建卫生厕所10个.电视机拥有量96台,普及率为88%.有客货车2辆,三轮农用车61辆,摩托车10辆.村组通汽车,户户通小型农用车.农电入户率达到100%.农户有固定电话1部,农民持有移动手机5部.  相似文献   

3.
<正>安仁县生平米业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优势,做大做实产业扶贫文章,主动"放水养鱼"让利于农,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做强、农民增收"三赢"目标。2016年公司联结1.77万户农民参与优质稻生产,发展订单种植基地1万多公顷,户平实现增收5000余元。2016年与安仁农商行合作,通过分贷统还1385万元,为2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分  相似文献   

4.
全县农民人均核桃90株左右,人均从核桃种植中获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 云南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鸡茨坪村委会李永明在绿阴蔽日的核桃林里建起“彝家山庄”,发展生态旅游。现在,鸡茨坪村已有1/3的农户,依托当地万亩(1亩=1/15ha)核桃林开办农家乐森林旅游,每户实现旅游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鸡茨坪村的变迁,是漾濞彝族自治县发展生态经济大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正据陇南日报报道,康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和"整县核桃、南茶北椒,区域优势、做精做优"的开发思路,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工程,大力发展以核桃、茶叶、花椒、蚕桑等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依托林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产业富民增收。全县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99.96万亩,高接换优核桃树152万株,户均发展经济林6亩,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4.25亿元,人均经济林  相似文献   

6.
在距新疆昭苏县城73公里处的夏特柯尔克孜族乡,有个远近闻名的"百万村"--喀塔尔托别村.截至2007年年底,村民人均增收4000余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其中有30余户村民增收20万元以上.现在,喀塔尔托别村已跻身昭苏县小康村行列,成为昭苏县远近闻名的宙裕村.  相似文献   

7.
1元坊村基本概况 元坊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北部深山区,距省会石家庄90公里,距革命圣地西柏坡15公里,全村149户,560口人,现有支部村委成员5人,山场面积9571亩,宜林面积8500亩,耕地232亩,人均17亩山,4分地.  相似文献   

8.
丛阳村地处湖南省安化县柘溪库区北岸.全村9个组,254户,987人.1980年以前,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2亩,是一个山地多、荒坡多、湖汊多的远近闻名的特困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一改过去"以粮为纲"的生产模式,因地制宜,艰苦创业,探索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199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户均存款12万元.全体村民基本实现了住宅楼房化、家用电器化、通讯自动化的"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9.
2006年,伊犁州直农业总产值68.5亿元,较上年增长6.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较上年增长7%。自治州党委政府提出,到"十一五"末,要通过"内涵挖潜,外延扩大"等措施,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自治州农业局提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1平山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平山县生产食用菌的历史悠久,其中黑木耳在清朝咸丰年间已有生产记载。平山县食用菌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在近几年迅速发展,目前正处于提升阶段。目前已发展建设了三汲乡、大吾乡、营里乡、合河口乡、温塘镇等多个黑木耳生产基地,共推广黑木耳种植专业村50个,带动农户达到2 000多户,平均每个种植户增收2 000元以上。目前,全县黑木耳3 000亩、香菇300亩。黑木耳干耳产量1 500吨,产值0.9亿元;香菇鲜菇4 500吨,产值0.27亿元。合计食用菌总产量6 000吨,产值1.17亿元。其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2月,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聚焦"三农"问题,强化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对接产业扶贫,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将花生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变成品牌优势、经济优势,把贫困户"嵌"到花生产业链上全方位精准带贫,使"小花生"变成了脱贫攻坚的"金豆豆"。园内建成1万多亩的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花生良种与普通花生相比,价格可增加2-3元/kg,户均年增收4800元。园内新型经营主体282家,吸收15000人就业,带动贫困户1617户稳定脱贫。园区鼓励贫困户种植优质花生,每种植1亩高油酸花生、彩色花生和其他优质花生,分别给予200元和100元的补贴,户均年增收3350元。花生加工企业吸纳135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全省果树总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其中新发展10万亩.重点发展黄冠、翠冠等优质早中熟梨5万亩,优质应时鲜果3万亩,专用加工果品基地2万亩。全省建设无公害果品基地40万亩,建设出口创汇基地10万亩.果品总产量220万吨,优质果率达到65%.实现产值4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果农人均增收250元。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左右,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县整体富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就如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温饱,在向小康迈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吃透县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两洋(羊)一药"结构调整战略,使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趋于合理,到2001年底,全县中药材、洋芋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4.0413万亩和30.2214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62.413万亩的87%,农民户均种植药材2.6亩,洋芋3.3亩,粮经比由95年的8:2,调整到5.5:4.2;洋芋总产量62893.64吨,药材总产量44236万吨,以岷县红三叶优质牧草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人工种草面积达到7.9万亩,大家畜存栏量13万头(匹),猪存栏18万头,牲畜出栏率达到57.9%;肉类总产量1.7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48元.在人均纯收入中药材产业6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8.1%;草畜产业25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0.4%;洋芋产业22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7.6%;三大产业107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6.1%;其它产业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3.9%.  相似文献   

14.
<正>"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2月21日召开的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工作会上确立的目标,即是到2012年,让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农民户均增收1万元,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以上实现万元增收。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实  相似文献   

15.
<正>1平山县黑木耳产业基本情况平山县生产黑木耳的历史悠久,在清朝咸丰年间已有生产记载,并记入蔬菜类目。2018年全县黑木耳栽培面积3 000亩,产量1 500 t,产值0.9亿元,已成为西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特色产业。平山县集成创新了适宜各地发展的黑木耳产业技术模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职业黑木耳种植户,扶持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  相似文献   

16.
陇西县弘泰马铃薯购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1月,现有成员404户,注册资金1500万元,主要从事马铃薯种植、运销,良种引进、扩繁、贮藏等,现已在省内外建立了28000亩商品薯和5000亩脱毒种薯种植基地,年销售收入达3360万元,盈余返还350万元,带动成员户均增收8663元。合作社按照规范化要求不断取得新进步。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三会",整理归档各类资料等。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补助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账户中,可分配  相似文献   

17.
白云蔬菜合作社:托起农民绿色“致富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太康县白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李顺昌理事长于2009年3月成立,主要经营蔬菜种植、销售、农产品加工等.经过潜心经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为第五代日光温室260座,第八代日光温室60度,拱形棚300亩,总占地面积800多亩.辐射带动农户800多户,发展设施栽培蔬菜面积5000余亩,直接安排属地农民工1000余人. 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下,种植结构不断调整,蔬菜面积增长迅速,社员人均年收入都在9000元以上,比非合作社社员人均年增收高35%以上.合作社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示范合作社""河南省杰出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农技推广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周口市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兰州振兴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前身是袁家湾村百合协会,成立于2005年9月,2009年4月8日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2010年4月注册了"百合源"商标.该社主要由百合种植户和加工户组成,现有成员62户,直接带动农户268户,间接带动农户3781户,带动基地农民年人均增收375元,户均增收1500元.2009年收购加工销售百合500吨,实现产值280万元,盈余返还24万元,股金分红18万元.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8,(7):13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山区,现有山林面积12多万亩,其中毛竹6.8万亩,毛竹总蓄量超过2500万支,位居江苏省乡镇之首。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竹制品生产企业有4家,超5000万元的有1家,竹产业年销售额达1.6亿元,为竹农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山农原竹收入产值达1400万元.人均竹收入达600多元。  相似文献   

20.
蒜薹富了古岘镇窦炜宗绪昌冷国新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去年3万亩大蒜喜获丰收,蒜薹总产达到23000吨,在蒜薹还未收获前就全部找到了“婆家”。仅此一项,全镇总收入达60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多元,户均5500元,古岘镇农民靠大蒜致富了。古岘镇是青岛市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