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斌  天庆 《野生动物》2002,23(3):2-3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世界濒危珍禽朱鹮,经过科技人员20年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使野生朱鹮种群和人工饲养朱鹤种群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秦岭南麓洋县的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达 145只,洋县的省人工救护饲养中心有朱鹮达143只,北京动物园朱鹮馆人工饲养繁殖朱鹮28只,另外日本佐渡朱鹮饲养中心有朱鹮18只。世界朱鹮种群数量已达334只。 20世纪初,朱鹮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等亚洲东部国家,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森林被砍伐,环境恶化、朱鹮在一些国家己销声匿迹了,甚至于灭绝。1960年世界鸟类保护会议…  相似文献   

2.
朱鹮的饲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考察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秦岭南坡洋县境内获得一只朱鹮,这只朱鹮是一只雏鸟,体质比较瘦弱。1981年6月23日下午6点由陕西省洋县启程经48小时,于25日下午6点安全到达北京,由北京动物园进行保护饲养。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疾病是家禽和野禽动物群体当中普遍发生流行的一类疾病,种类相对较多,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一旦发病就会造成大批量的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朱鹮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世纪80年代一度认为野生的朱鹮已经灭绝,但在1981年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野生朱鹮发生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以及相关研究学者经过了30多年的辛勤努力,朱鹮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增长,由于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给朱鹮群造成了较大的灾难。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一种朱鹮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保证养殖安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朱鹮为极濒危级鸟类,自1989年北京动物园人工孵化出第一只雏鸟开始,科学工作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朱鹮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尤其是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自1990年建立朱鹮人工种群后,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2年8月,种群数量已达到196只。  相似文献   

5.
自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找到近二十年未见的朱鹮,至今已10年了。这10年中,在林业部和省、地、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过保护管理及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不但使朱鹮这一濒临灭绝的鸟类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且种群数量也由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了五十多只(繁殖累积数),成绩是十分显著的。朱鹮的保护不仅为全国所注目,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稀少的一个禽类物种,为留鸟,为中国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天敌、生存环境、疾病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本文通过对上述外界因素的分析,提出应保护和恢复朱鹮栖息地,加强朱鹮疾病研究,扩大人工种群规模,逐步野放更多的人工孵化鸟,补充野外种群并扩展新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朱鹮为当今世界上最珍稀的鸟类;据估计,除人工饲养下的8只(我国北京动物园6只,日本佐渡朱鹮保护中心2只)以外,自然界约有34只见于我国陕西洋县,总计不过40多只。 19世纪,朱鹮曾经广泛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北起苏联远东沿海南部,南抵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岛;西自中国中部,东至日本诸岛。但是,本世纪以来,朱鹮的分布范围急剧地缩小、数量迅速下降,到60年代几乎消声匿迹,因而各国对它的研究不多。日本最早注意到朱鹮的危机,进行了一些生态调查和自然界种群的保护研究,并试图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8.
朱鹮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张立新(陕西汉中地区气象局)1.资料来源朱鹤的数量分布等引自陕西省外损保护观察站,气象资料抄自汉中地区气象局,部分乡降水观测点资料引自汉中地区农业气候区划,卫星遥感资料引自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2.朱鹤的分布2.l行政分布:据陕...  相似文献   

9.
朱鹮种群现状及自然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再引入三方面,系统总结了1981~2008年间朱鹮拯救与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野生朱鹮种群自然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野生朱鹮种群自然迁移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并针对迁移后的种群保护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建议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给珍禽异兽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汉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成绩斐然陕西省汉中地区北部的秦岭是世界南北动物区系的分界线,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独具特色。拓科学工作者考察统计,区内有鸟类300余种,兽类1O0余种,两栖爬行动物4O多种,鱼类10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  相似文献   

11.
朱鹮的厄运     
濒危鸟———朱鹮(Nipponia nippon Temminck),目前在全世界仅存10余只,不能不引起鸟类学家最大的关切。无容置疑,须大力保护。但是,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野外调查,追踪寻迹外,介绍些资料给同行也有必要。为此,参照日本鸟类学家山階芳磨(1975)对朱鹮的论述,并结合我国有关文献予以增添,故称编译,有关我国秦岭朱鹮的现状,请参阅刘荫增所发表的多篇报导。  相似文献   

12.
朱鹮     
<正>朱鹮(Nipponia nippon),别名朱鹭,红鹤,鹮,日本风头鹮,朱脸鹮鹤,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鹤科(Threslziomitidae),为国家Ⅰ级保护鸟类,国际保护级别被列为濒危(EN)物种,同时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主要分布区位于陕西洋县,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朱鹮的分布范围己扩散到周边的城固、西乡、汉中、南郑、勉县、佛坪、石泉、宁陕、汉阴、太白等县区。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  相似文献   

13.
朱鹮 Ntpponia nippon (Te-mminck)是鹳形目鹮亚科中的一种濒危鸟。19世纪,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有11个历史分布点区,在苏联、朝鲜、日本都曾有分布。到本世纪中,火片的树木被砍伐,朱鹮的栖息地生态严重破坏,再加上捕猎,其数量急剧减少。现在知道的只有残存于日本佐渡岛的三只,朝鲜一只及我国陕西省秦岭地区的一群十几只朱鹮。据 G. W. Archibald等(1980) 报导,鹮类一般可产3—4枚卵,但是由于食物竞争,通常只能保证每个巢有两个幼雏长出羽毛。羽毛未丰满时,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从巢中掉下  相似文献   

14.
简迅十四则     
《野生动物》2005,26(1)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准备合作建设的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近日通过了专家论证。佛坪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立项建成后,将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野外研究大熊猫的平台,并为大熊猫保护培养科技人才。在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约占整个秦岭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35%,野外种群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十分有利于大熊猫研究工作。(摘自中国熊猫网)  相似文献   

15.
朱鹮自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2001年的300余只,成效十分显著。本文总结了朱鹮保护工作20年来的经验。野生朱鹮繁殖期的保护技术先进、措施得力;是增加野生种群数量的关键所在。主要措施包括:召开巢区所在地镇(乡)、村、组参加的保护工作会议、冬水田维护与管理措施、人工投食.朱鹮繁殖期定点监护、巢树保护、无线电跟踪仪的配带与跟踪等。同时,还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 野生朱鹮繁殖期概况 野生朱鹮2-3岁性成熟,以3岁居多。属晚成鸟。每年2月开始在海拔即600~1200米的冬水田…  相似文献   

16.
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圈养朱鹮种群2009年-2018年的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楼观台朱鹮人工种群的种群总数、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老龄朱鹮所占比例较大;朱鹮亲鸟扔雏行为还未得到妥善解决;繁殖相关数据指标年间变化差异显著,碎卵相比死雏、腐卵在繁殖失败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为朱鹮圈养种群繁殖状况的改善提供了数据基础,可为濒危鸟类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朱鹮的人工投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从1981—1988年开展了朱鹮生态观察、环境保护和人工投食、饲养工作。特别是人工投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朱鹮的正常繁殖,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由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今年的30多只。现将朱鹮人工投食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一、人工投食的必要性朱鹮属鹳形目、鹮科、涉禽类。它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下,选择高大的树木营巢。在水田、塘库、河沟觅食。偶尔也在旱地里找寻食物。据查所知。朱鹮的食物是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一个限制其数量分布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六十年代前,朱  相似文献   

18.
羚牛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我国特产动物中一种较珍贵的大型偶蹄动物。秦岭是羚牛秦岭亚种的模式产地,东起柞水、西乞凤县,分布达11县之广。数量据1980年不完全统计有1300多头,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保护,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佛坪自然保护区就现有头数来看远超过统计数量的2倍。关于羚牛秦岭亚种的种群数量,有关单位已做了专门调查研究。1983年我们就传说中羚牛的几个行为问题通过野外观察分析,现谈一点粗  相似文献   

19.
2018年5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突然有10只人工育雏的朱鹮雏鸟在短暂厌食后相继死亡,经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为新城疫。剩余18只朱鹮雏鸟经检测12只新城疫阳性,后经抗NDV异源高免血清治疗和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后,16只雏鸟成活。朱鹮感染新城疫偶有报道,但尚无成功治愈的案例。这次朱鹮雏鸟新城疫的诊治为今后珍稀濒危鸟类的新城疫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1只朱鹮背部羽毛严重缺失,病变部位绒羽脱落,片羽羽干质脆易断,中下部羽丝缺失,在距皮肤0.3~0.5cm处折断脱落。实验室诊断发现血液中微量元素锌含量较低,通过补充微量元素锌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