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离体诱变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秀芳 《西南园艺》2000,28(2):37-38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与诱发突变相结合 ,是近年来很有前途的育种新技术。科学工作者已在几十种植物的抗病、抗除草剂、抗盐碱和品质育种中应用这一技术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于花卉主要以观赏性状为目标 ,又多以无性繁殖方法为主 ,这一技术已成为花卉育种上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目前这方面研究有很大发展 ,而且在生产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  离体诱变的应用原理及优点  自 190 2年植物细胞全能性被证实 ,以及随后组织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 ,日渐增多的资料表明 ,通过离体培养再生植株会出现较高频率的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 ,利用这…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不但具有明显的育种学等实际应用的价值,而且也具有遗传学、细胞学及胚胎学等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上的意义。近年来,对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很快,并广泛地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和兴趣。本文仅介绍柑桔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简况。  相似文献   

3.
海信 《花卉》2009,(9):1-1
美国目前实行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包括:植物品种保护法(Plant Variety Protection Act)、植物专利法(Plant Patent Act)及实用专利法(Utility Patent for a Plant)。现今透过独立区域试验、传统育种或分子育种、组织或细胞培养、与DNA生物技术结合等方式发展新品种,其目标不外乎以下几项:抗病虫性、而寸盐性、耐旱性、耐药性、提升花果品质、改变脂肪酸与油脂比例、提升氨基酸含量与营养价值、改善糖类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产品附加价值、雄不稔性等。  相似文献   

4.
山茶属植物种类繁多,大多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和园林应用价值。分子育种技术主要包括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工程技术。综述分子育种技术在山茶属植物中的应用,以茶、油茶、观赏山茶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遗传多样性分析与亲缘关系鉴定、花色、花型及叶色育种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以期为山茶属植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振元 《花木盆景》2006,(4):F0005-F0005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太空诱变育种(以下简称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植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太空诱变因子(微重力、宇宙射线、重粒子、高真空和交变磁场等)作用下,使植物材料发生有益遗传变异,进而经过地面繁殖、栽培、测定试验,筛选出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综合了航天技术、太空生物学和现代遗传育种学等学科的高新技术,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传统农业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是植物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果树学报》2007,24(1):4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细胞工程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工程技术是为了改良动、植物品种而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的一项新兴技术。它包括组织和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现代技术手段。细胞工程应用于蔬菜作物,近年来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茎尖脱毒、花药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以下就国内外有关研究报告简要地加以介绍. 一、组织和细胞培养 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蔬菜作物,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繁殖效率和速度,而且为那些不易通过常规方法安全繁殖的作物或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持与扩大繁殖开辟了新途径。通过茎尖培养脱毒,可以获得大量无病毒试管苗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危害。作物的…  相似文献   

8.
刘安成  毕毅  尉倩  王宏  王庆  李艳 《北方园艺》2022,(5):133-139
忍冬属植物不仅有中国传统药材金银花的药源植物,还是一类具有食用保健作用和观赏价值的植物类群。该研究从我国忍冬属植物种质资源、国内外育种现状、育种技术发展等方面综述了忍冬属植物的育种研究进展。忍冬属植物的应用包括药用类群、食用类群和观赏类群,药用方面中国开展育种研究较早,选育出了许多优良栽培品种,有8个品种取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新品种授权,食用和观赏方面俄罗斯和欧美国家取得的育种成果显著,我国也不断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近年来已经取得3个果食和9个观赏种类国家新品种授权。药用类以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丰产、高有效成分和便于采摘等为主要选育目标;观赏类以花色丰富和性状特异为目标;食用以蓝靛果为代表的果实育种。育种技术目前主要还是传统选育和人工杂交育种,但分子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发展迅速,是今后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忍冬属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培育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也将取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枣组织与细胞培养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广泛存在,这为枣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各种人工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方法的成功运用,使得枣育种的效率更高、可控性更强。现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一些极具研究可行性的新方向;最后讨论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鸢尾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鸢尾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地被植物。从国内外鸢尾属植物的育种研究现状、常规杂交育种、体细胞杂交、倍性育种、辐射育种、转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我国鸢尾属植物育种方向提出了展望及建议,旨在加快我国鸢尾属植物的育种研究步伐。  相似文献   

11.
萝卜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萝卜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萝卜的组织培养的研究主要应用于快速繁殖和遗传育种,萝卜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已经获得了再生植株,并展望萝卜组织培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植物原生质体指植物除去细胞壁后被质膜包被的裸露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全能性。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原生质体全能性表达过程中原生质体的获得、培养和再生等关键技术环节及其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完善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及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工厂化育苗、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生产、光自养型培养以及高新技术在组培生产上的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病毒病是为害马铃薯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长期的无性繁育,使病毒长期积累,导致马铃薯世代带毒繁育,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种特性。在了解马铃薯病毒病的基础上,采用热处理加茎尖培养的方式获得马铃薯脱毒苗;在此基础上,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一定时间内繁育生产所需种苗,并通过炼苗、移栽等环节,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苗繁育体系,从而获得脱毒马铃薯良种。  相似文献   

15.
瓜类蔬菜作物花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药培养技术是蔬菜作物育种中一种重要的辅助育种技术.对影响瓜类蔬菜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材料发育时期生长环境、基本培养基、碳源、激素、活性炭及培养方法中的相关条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瓜类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牡丹试管苗生根与移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倩  王华芳 《园艺学报》2012,39(9):1819-1828
 牡丹组织培养从1984 年报道至今,试管苗生根率低和小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不能用于苗木生产和生物育种。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程序综述了牡丹试管苗生根和移栽研究进展,分析影响试管苗生根的主要因素,阐述诱导生根的有效方法;分析小植株移栽成活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为组织培养技术用于牡丹科学研究、细胞与分子育种和种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塔形毛白杨CV—BJHR01(Populus tomentosa Carr.cv‘BJHR01’)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以叶片为外植体的有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塔形毛白杨CV—BJHR01开发利用和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相应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臧顺  陈启武 《中国蔬菜》2013,1(22):9-14
利用植物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进行辣椒植株性状改良,培育新品种,可以克服物种间基因交流障碍,并且性状改良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对辣椒离体培养中营养器官与合子胚外植体体胚发生途径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外植体种类、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他添加物质、培养条件和预处理以及外源基因等对体胚发生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园艺杂交型朱顶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林  朱莉  孙奂明 《北方园艺》2011,(2):199-201
从国内外园艺杂交型朱顶红的促成栽培技术、株型调控技术、育种研发、常规扩繁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详述了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常绿杜鹃树形优美,花色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利用价值。但由于常绿杜鹃的繁殖困难,培育年限长,所以在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常绿杜鹃的组培快繁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展。现从常绿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的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培养基的选择、不同激素对外植体的影响、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以及生根苗移栽等方面作以综合性论述,以期为常绿杜鹃组培快繁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