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某型号茶树修剪机振动和噪声过大的问题,设计并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实验,对振动和噪声信号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第一阶段的测试在设备机体上布置了多处测点,找出振动信号强烈的部位和方向,并测试噪声辐射强烈部位的声压信号。由频谱分析确定了两种信号的主要成分以及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的测试主要对设备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发现其悬置系统没有在振动传递路径上有效起到隔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驾驶室悬置系统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与悬置系统最高模态频率比值达到2.3,满足隔离发动机振动的要求。完成了拖拉机在原地怠速、田间耕作、土路转场三个典型工况下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测试。通过计算隔振率发现,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激励衰减效果较好,对路面不平引起的低频振动衰减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模态分析和典型工况下的隔振率分析,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悬置是整车中的重要隔振部件,掌握并运用其隔振原理,可以为处理怠速振动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很多振动问题也都因此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介绍悬置隔振原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安装前后的优化效果,并对优化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对动力总成的隔振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汽车厂家的整车舒适性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4.
汽车动力总成的振动是汽车整车振动噪音的主要来源,如何有效地隔离动力总成的振动向车架/车身的传递成为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以某客车为研究对象,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13自由度振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工况下动力总成质心处的各种运动响应曲线和各个悬置点支承处的动反力曲线,并对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双向隔振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的双向隔振性能。最后,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前方案和提供的两种优化方案进行比较,优化后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中型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在怠速工况下振动噪声较大的问题,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考虑压缩机皮带刚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中建立了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数学模型,计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率。以悬置位置与安装角度、悬置刚度、皮带刚度等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能量解耦率和悬置支承处动反力为优化目标,采用Isight软件集成ADAMS与MATLAB软件进行联合仿真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模态固有频率分布更加合理,能量解耦率得到大幅提高,动力学仿真与振动噪声试验表明,该车的隔振性能得到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6.
车辆怠速共振测试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怠速共振问题,采用噪声、振动测量技术,分析了发动机振动的传递途径、声振耦合情况,查明该车怠速共振是由于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横向振动衰减不够,导致发动机二倍转频与车身固有频率产生耦合.运用汽车动力学设计方法对原悬置系统重新设计,改变了悬置刚度及悬置系统固有频率,提高了隔振性能,有效地控制了怠速共振现象,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神经网络方法在车内噪声信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以往车内噪声有源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次级声源在初级声场采样传声器上的声反馈问题,提出了车内噪声信号识别和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对被试面包车在稳态和非稳态两种工况下的试验研究表明,利用车身悬置点和发动机的振动信号,通过BP神经网络来识别和预测车内驾驶员耳旁噪声是可行的,可以解决次级声源在初级声场采样传声器上的声反馈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联合仿真技术,运用Matlab软件对不同悬置元件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非线性悬置仿真模型;通过信息交换接口进行数据传递,在ADAMS软件环境中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为悬置系统的优化分析、匹配选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悬置模型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特性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车身弹性对动力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将汽车的发动机及其悬置系统、弹性车身、悬架系统作为一个振动整体,根据模态综合理论建立了该系统的振动分析模型。用四端参数技术,分析了弹性基础情况下动力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探讨了在高、低频区,弹性车身对悬置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以及在发动机高频激振下,悬置系统的传递率过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液体射流泵的空化噪声与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运用B&K加速度仪和水听器对射流泵各部位在不同工况下的空化噪声与振动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射流泵空化噪声以单极子声源为主,随着流速和紊流度的增大,偶极子作用逐渐增大;(2)射流泵空化噪声与振动随空化程度加剧而更强烈,最强烈处也从喉管向扩散管转移;(3)射流泵面积比越小,达到临界空化前噪声频谱波动越强,临界空化之后噪声谱级趋于平稳,随频率增加而递减;(4)初生空化出现前后噪声在整个频域范围内都有一个较大的跃升,约5-10 dB,此跃升可作为判断初生空化的参考方法;(5)泵体3个正交方向振动并不相同,径向振动较轴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选取1 000/150吨码头固定桅杆臂架式起重机为研究目标,通过ANSYS对桅杆起重机的具体结构和既定情况进行分析,计算该类结构在最不利工况下静强度、静刚度,通过仿真验证桅杆起重机是否满足起重机设计规范GB 3811-2008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自定心中心架是保证加工轴类工件时自定心性能和夹紧性能的关键部件,其中心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基于此,通过建立多刚体系统运动学方程,利用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自定心中心架作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及动力学仿真,在有、无磨削力作用下模拟实际工况,研究了不同驱动力对中间滑块的中夹头及上、下夹头与工件的夹紧力的变化曲线,为自定心中心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公司前期开发的一款MPV车型的操控稳定性进行了优化。通过在ADAMS/Car中建立该车型的竞品车前麦弗逊悬架总成和转向系统模型,以悬架各硬点为试验变量,K特性关键参数为试验响应,利用ADAMS/iSight模块进行DOE试验设计。然后根据DOE试验结果得出硬点灵敏度表,并在优先考虑优先保证悬架的外倾、前束变化和抗俯仰性能的前提下,结合底盘工程师的开发方式,选取了相对独立的硬点作为优化变量,最后通过优化硬点获得了比较满意的K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悬架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时经常遇到参数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建立的模型精度不高,使得基于该模型的研究缺乏实际参考意义。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悬架模型进行试验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筛选出对目标参数影响较大的试验因素,同时对仿真的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分析所选择试验因素与响应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响应值与目标值的差值,结合试验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对所挑选出的试验因素进行修改,完成对悬架模型的调校。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车辆换挡过程中出现的换挡冲击问题,以某款湿式双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液压系统仿真模型,获得双离合器压力动态响应特性。研究表明,双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元件参数对系统压力动态特性有直接影响,合理减小比例压力控制阀出口可控容积、减小阀芯质量和增大离合器活塞面积可降低压力动态响应超调量。  相似文献   

16.
螺栓联接的动力特性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在振动环境下的动态响应。针对螺栓联接有限元模型建模难易程度和计算精度高低等问题,对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对比研究,选出最优的建模方法。计算结果显示,三维轴对称模型与三维螺旋模型的前6阶固有频率相差甚微,而其他建模方法从第3阶开始便有了较为显著的差别。综合考虑经济性和计算精度等因素,在螺栓联接的有限元分析计算中采用三维轴对称模型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某款乘用车在开发前期进行转向系统模态分析时,发现其固有频率不达标,实车在怠速工况下有出现方向盘异常振动的风险。针对该问题,分析影响转向系统异常振动的因素,并列出可实施的优化方案,运用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进行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综合仿真结果及实施成本、可行性确定最终方案,最后进行实车测试证明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普通工频断路器用于400Hz条件下的舰船上不能通断问题,采用了基于磁路和基于磁场的分析方法,对额定工作电流为25A的断路器的脱扣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脱扣器的三维模型,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静态电磁仿真分析计算,找出了工频脱扣器不能正常脱扣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和实际工作经验,对原有的脱扣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的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龙门吊复杂的工作条件对起重机的苛刻要求,以龙门吊起重机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与龙门起重机近似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模态分析理论对龙门起重机进行动态性能的分析,重点针对龙门起重机用Subspace法计算模态、固有频率,获得了该起重机的前五阶模态参数。理论值与试验值比较表明,起重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共振现象,模型建立准确,为起重机的动态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减速器大多存在齿轮磨损、振动冲击、噪音大等问题,齿轮修形被认为是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利用RomaxDesign软件,以齿轮修形理论为基础,对修形前后的齿轮进行传递误差分析、齿轮接触分析、齿根应力分析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齿轮传动时会更加平稳,噪音将更加小;齿轮的齿根应力也得到了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