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车型扭力梁后桥总成开发后,台架试验时出现横梁开裂问题。对台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最终使本款车型的扭力梁后桥达到强度、疲劳设计要求,满足疲劳试验的要求。主要包括4个阶段的整改.每个阶段整改的后桥都进行设计优化,疲劳仿真,疲劳台架,再设计优化的过程。整改期间还包括工艺优化,材料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某型车辆鞍座支架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结构偏重的问题,采用拓扑优化的方法使其结构轻量化。采用基于SIMP的材料插值方法对鞍座支架进行静态强度下拓扑优化分析。然后基于拓扑优化后的模型对原有鞍座支架进行重新设计,采用有限元分析验证拓扑优化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鞍座支架质量减轻了26.3%,优化后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某电动载货车后桥在垂直静载、紧急制动工况时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某电动载货车后桥的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该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台架试验的试验结果,对某电动载货车后桥零部件中强度薄弱的板簧托架进行结构优化,以满足电动载货车后桥的强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CDV副车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强度和模态分析。CAE分析与台架测试、道路耐久试验表明,优化后,该车架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本体质量降低了8.16%,其固有频率更是远离了悬架系统的共振频率,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5.
翻转犁悬挂支架存在设计冗余的问题,为了对其结构进行优化,采用了拓扑优化和遗传算法优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ANSYS软件中分析了网格划分方式对于仿真结果的影响,基于得出的可同时保障仿真准确度及解算速度的网格划分方式,利用拓扑优化模块对支架结构的形式进行了优化;其次,基于新的结构形式,设置4个尺寸变量,通过单变量仿真试验及多变量正交仿真试验,分析拟合出了关于支架最大等效应力及质量的多变量数值关系式;最后,以两个多变量数值关系式为优化目标,在MatLab中利用遗传算法对新结构形式下支架的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和确定。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支架具有更小的质量和更高的强度,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可为类似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某电动商用车基础之上设计一种动力电池总成的固定支架结构。在考虑到动力电池总成固定支架安全性能的前提下,使用Hyper Works软件对动力电池总成固定支架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的结果对固定支架的材料进行优化。通过整车强化路面的可靠性试验证明,优化后的固定支架满足整车强度要求,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进而节约了产品的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7.
黄有华  赖云 《农机化研究》2024,(10):264-268
发电机支架是柴油机以及油电混合动力发动机的主要部件。针对JE4DDQ6B发动机在台架耐久试验中发生开裂、断裂的现象,对发电机支架系统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计算、CAE仿真分析,并结合冲压的工艺特性,对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全面解决了发电机支架发生开裂、断裂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天鹅颈支架优化为研究目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受力、强度分析和拓扑优化。在满足大赛规则和强度的要求下获得最终的支架模型,比优化前重量降低了48.67%。赛车通过参加比赛实践验证优化后的支架符合赛事规则和强度要求,这对机械零部件的优化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设施蔬菜秸秆还田装备连接件支架的质量,对支架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必要优化,利用ansys workbench中Shape Optimization模块对支架进行形状拓扑优化分析,求解出支架体积多余部分并适当删减多余部分,同时,对支架拓扑优化前后进行对比,最终结果表明:支架优化后体积减少22.6%并且强度几乎没有降低,达到了轻量化设计之目的,为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使拖拉机尿素箱支架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轻量化,降低零部件的加工和制造成本,对原尿素箱支架进行了结构重造与优化。运用Hypermesh和Nastran对优化前和优化后的尿素箱支架分别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得出了应力分布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尿素箱支架不仅强度有所提升,且质量由原有的6.9 kg降至3.3 kg,减轻3.6 kg (占比52%),较好地实现了部件轻量化目标,大幅降低了加工和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桥壳分析中采用的简支梁力学模型不能反映钢板弹簧刚度特性对桥壳受力的影响的问题,对基于钢板弹簧约束的某款新开发的驱动桥壳进行了研究。通过驱动桥壳台架试验来验证模拟台架试验的简支梁约束桥壳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该桥壳有限元模型中装配钢板弹簧来模拟实际工况进行分析,并对引入板簧前后的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台架试验的有限元分析与台架试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其有限元模型可信度高;引入板簧前后得到的桥壳应力分布有明显差别;该桥壳的强度和刚度在模拟的实际工况中满足设计要求,为实际工况的桥壳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车型booming声音通过道路试验进行噪声源识别,确定噪声源为发动机2阶激励与112 Hz共振引起。振动测量表明该频率点为动力转向泵。为此对动力转向泵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其支架进行结构优化,以提高其固有频率,错开发动机的2阶激励。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向泵支架能很好地解决该异响问题,整车NVH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款车型中碳罐固定支架初始结构设计所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碳罐固定支架留在空间中的悬臂过长和在碳罐固定支架上的安装点连接强度相对较弱),进行结构、装配关系等原因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原因问题进行结构优化改进。相应的结构改进包括:首先,通过缩短碳罐固定支架的悬臂长度用以减少其受力弯矩;其次,通过在碳罐固定支架周边增加翻边,来增加支架的强度,进而避免在支架折弯处产生变形或开裂。  相似文献   

14.
五连杆式非独立悬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等优点,在A00级纯电动车后悬架上得到广泛使用,不同工况下,作为主要承载件的后轴受到持续不断的不同振幅和频率激励,易产生疲劳损坏。本文对纯电动车后轴建立疲劳寿命分析模型,确定了边界条件,并进行了疲劳寿命CAE分析,最后与台架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动扭转工况下,后轴应力最大区域位于后轴拖曳臂支架前端(车头方向)与轴管相连区域,疲劳寿命薄弱区位于后轴拖曳臂支架后端(车尾方向)与轴管相连区域,疲劳寿命约27万次~80万次。疲劳寿命CAE分析结果与台架试验一致,验证了疲劳寿命分析模型的正确性,为后轴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艳 《农业工程》2019,9(9):103-107
在锂离子电池驱动的农用车辆中,电池包的抗振性是直接影响整车可靠性的原因之一。但在农用车辆行业,对电池包的振动特性研究较少,由商用车直接移植的标准电池包因机械振动方面原因引发的故障较多,严重影响整车的可靠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电池包计算模型,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在振动条件下的动态响应分析,并通过台架振动试验以及跑车试验进行强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案能有效识别电池包低阶模态敏感部位,优化后的电池包在实验室振动条件以及实车试验下能保证强度可靠。该研究能为类似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排肥器的精量排肥,对采用错位叠加单螺旋排肥曲线原理的弧槽双螺旋式排肥器的排肥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其排肥量及影响其排肥性能的因素,以螺距S、弧槽半径Rp、中心距a为试验因素,并以均匀性变异系数、施肥精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得到最优参数:螺距S为35mm,弧槽半径Rp为17.5mm,中心距a为35mm,在最优参数组合下制作排肥器并进行台架验证试验与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台架试验的均匀性变异系数、施肥精度与仿真试验相对误差分别为5.07%、4.69%,仿真与台架试验吻合度较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弧槽双螺旋式排肥器施肥精度为3.35%,施肥精度较高,优化后弧槽双螺旋式排肥器较未优化弧槽双螺旋式排肥器、单螺旋排肥器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降低7.26、15.48个百分点,优化后的弧槽双螺旋式排肥器排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某柴油机异响问题,通过振动噪声试验进行分析,找出原机NVH性能问题的部位是FEAD附件支架和前端罩盖。对两部分结构分别提出优化方案并验证,结果表明:提高FEAD附件支架X方向的刚度,断开前端罩盖与FEAD附件支架的连接能有效减小噪声,对优化整机NVH性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作为拖拉机研发的重要验证手段,拖拉机室内台架试验可方便高效地为拖拉机模拟各种工况下的性能表现。首先探究动力总成控制技术、负载模拟技术、试验数据处理技术和试验结果评价技术4种拖拉机室内台架试验关键技术,结合试验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4种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接着从动力总成控制算法、负载模拟算法、试验数据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评价指标体系4个方面对拖拉机室内台架试验技术进行讨论与展望。最后得出对动力总成算法进行优化、提高动态负载模拟精度、保持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前沿性、对试验结果综合客观评价是拖拉机室内台架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拖拉机室内台架试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轻卡柴油发动机如何达成国-V排放技术路线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试验机配置有DOC+SCR排放控制系统。针对国-V排放限值的挑战,本研究提出如下排放的应对策略:1)优化外特性,降低额定点转速可降低ESC排放点的颗粒排放的生成;2)进行硬件选型,对燃烧室,油嘴,增压器进行优化,降低颗粒排放;3)进行标定优化,对高颗粒排放工况增加后喷,通过优化后喷参数使在主喷油期生成的大部分颗粒及其它不完全燃烧产物在缸内氧化,对加速工况设置烟度限制以减少加速时瞬态喷油量和缸内空气量的不同步性,使燃烧得以在较高的瞬态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从而有效地抑制加速工况碳烟的生成;4)进行后处理DOC选型,不同配方后处理对尾管排放影响较大,因此需要进行试验与分析得出成本与排放效果比较好的后处理。试验机在实施优化控制策略后,能够满足国五排放的限值。台架试验数据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排放优化策略是可行及实用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疲劳寿命理论的分析,利用三维软件建立某后桥壳模型,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经过静力与模态分析验证后,进行后桥壳的疲劳寿命预测。将分析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的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