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0年的罗非鱼链球菌病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也比往年更加猛烈。2010年3月海南文昌、广东吴川已经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鱼塘多,死亡率高。许多罗非鱼养殖户对去年的发病心有余悸,称之为"罗非鱼鱼瘟"。近期许多的养殖、病害会议上讨论这个病,讨论的结果无非是改善水质,不要放猪粪、鸭粪等通用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地区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病鱼早期症状不明显,到中期治疗难,严重影响了罗非鱼养殖效益,给惠州水产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2014年7月~10月,惠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性调查,旨在找出惠州地区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原因及安全有效的药物,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促进惠州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罗非鱼病样采自惠州地区罗非鱼养殖密集区:惠城区小金口镇、仲恺高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茂名市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病原是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ys ubuae)或者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属革兰氏阳性菌,每年造成罗非鱼养殖损失很大,但是部分养殖户囿于对此病的认识,难以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在中山大学李安兴教授和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下,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相关的研究,现将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原因、检测方法与防治方法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的免疫预防是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重要对策,其中新型高效疫苗的研制将是罗非鱼链球菌病预防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在研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有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被动免疫疫苗等多种形式。而疫苗的接种途径、佐剂、鱼体状态和环境因素等对疫苗的效果有重要影响。文章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该疫苗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罗非鱼养殖业的深入发展,尤其是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养殖密度的不断升高,导致了链球菌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罗非鱼一旦感染链球菌病,通常在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药物难以控制死亡。因此,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还须以预防为主。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两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微全康与保肝宁)在海南海口市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罗非鱼良种基地的链球菌病防治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现将主要养殖管理过程与实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用鱼实验鱼为中心海口罗非鱼良种基地自行繁育  相似文献   

6.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可产生外毒素,对动物具有致死性,由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引起的罗非鱼链球菌病被认为是对罗非鱼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而且链球菌还可随伤口感染人类.近几年来,因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流行,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罗非鱼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2011年5月~10月,广西多地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危害各种规格的养殖罗非鱼,共造成7127吨鱼死亡,经济损失8610.8万元,已严重制约了广西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近两年广西养殖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且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菌株.而生产实际中,药物防治仍是目前养殖户针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普遍采用的主要控制措施.本试验选取12种常用国标渔药,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旨在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抗病力强"的罗非鱼也难逃疾病的威胁。近年来病害的时有暴发更是阻碍了罗非鱼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如2009年在我国南方暴发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就给罗非鱼养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就目前罗非鱼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为广大基层水产工作者和养殖户在对罗非鱼疾病  相似文献   

8.
大水面网箱养殖罗非鱼病害较少,链球菌病更鲜见报道。棉花滩水库2004年9~11月初罗非鱼发生大面积的病害,死亡高达60%以上,2005年5月底个别网箱又开始发病,病状病征与上年相同,经本人会同市、县水技人员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现将病情诊断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场来势汹汹的罗非鱼链球菌病,让整个华南罗非鱼产业震惊,上至科研院所,下至养殖户,为之求索。广西水产研究所渔业病害防治研究室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局部跟踪,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疫苗防治能基本免绝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病。而这场似乎越演越烈的暴发性疾病,也将广西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推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正>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一种由无乳链球菌或海豚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暴发病,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我市流行,2011年达到高峰。据调查2010年前我市罗非鱼链球菌病多发生在100g以上的罗非鱼,2011年开始7厘米~9厘米的罗非鱼苗也出现了链球菌病,该病发病率一般达20%~30%,发病鱼死亡率可达95%,给我市的罗非鱼养殖带来了重大损失。由于海豚链球菌可以利用宿主巨噬细胞逃避抗生素对其的杀灭作用,此  相似文献   

11.
冉春丽 《中国水产》2013,(11):48-50
2009年以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特点为每年4月~5月气温上升开始发病,8月~9月死鱼达到高峰,10月份气温下降以后才有所缓解。笔者在近几年对罗非鱼养殖情况的跟踪统计发现,水质较好的池塘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要远低于水质较差的池塘,而且即使出现了链球菌病,死鱼量也比水质差的池塘少得多。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难以治愈,对于从业者,通过调控水质,不失为减少病害发生减少养殖损失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罗非鱼是世界范围内水产养殖最为广泛的优良品种之一。链球菌病是我国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给罗非鱼养殖带来极大的风险。为做好2016年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工作,农业部特制定了2016罗非鱼重要疫病防控技术方案。一、防控目标链球菌病预防率达到7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达到60%以上,降低链球菌病危害损失。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广东省肇庆、广州、番禺三个地区发病罗非鱼肝、肾、脑中分离出3株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中草药药敏试验显示,茵陈蒿散、黄连解毒散、黄连解毒散改方、三黄散、黄连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随着罗非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近年在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省的养殖罗非鱼中暴发一种流行病—链球菌病,无论是网箱,还是池塘养殖的罗非鱼,都有此病的发生,主要危害亲鱼及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病,主要病理特征为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眼眶充血,腹部膨大,肛门红肿,采食减少或绝食,游姿平衡失调,翻滚,转圈,解剖病鱼可见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色浅,肠腔充满淡黄色液体,肝脏增大。近期,华南地区养殖罗非鱼出现链球菌病,其发病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重很快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罗非鱼饲料经销商、罗非鱼出口企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表示了高度的重视。本文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病鱼体中进行罗非鱼链球菌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中药药敏试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9年广东粤西地区大规模爆发罗非鱼链球菌病以来,这种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病害在每年高温时节从没消停过,而且目前还没有药物可救治,一旦暴发,养殖户损失惨重。链球菌已成为罗非鱼养殖户难以摆脱的梦魇。《海洋与渔业》记者近日获悉,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汤菊芬副教授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找到了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卢迈新 《南方水产》2010,6(1):75-79
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其他多种脊椎动物包括猪、牛、鱼等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报道了鱼类链球菌病的暴发与流行,受感染的鱼类包括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以温水性鱼类最为严重。近年中国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的报道也呈现增加趋势,尤其在2009年,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地区养殖罗非鱼的链球病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达50%~70%,甚至更高。链球菌病已严重危害着中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志刚  卢迈新  可小丽  王淼  张德锋 《水产学报》2018,42(10):1635-1647
为研究尼罗罗非鱼肠道和池塘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变化与链球菌病暴发的相关性,实验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发病和健康池塘水体、底泥和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水体和肠道中微生物多样性次之;肠道菌群与水体中菌群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底泥中菌群相似性较低;发病组的尼罗罗非鱼肠道和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均低于健康组,而发病组池塘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健康组。OTU聚类分析发现,发病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差异极显著,大部分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样品单独聚为一支。菌群结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发病组和健康组水体或底泥中优势菌群结构组成的差异较小,但在非优势菌群中存在一定差异,发病组水体中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组水体,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水体;发病组池塘底泥中厌氧粘细菌属、甲烷丝菌属和枝芽孢菌属等具有降解有机质和生态修复功能,菌群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底泥,而具有致病能力的曼氏杆菌属丰度却显著高于健康组底泥。发病组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中链球菌属、分枝杆菌属和曼氏杆菌属等致病菌群的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尼罗罗非鱼肠道,而乳球菌属、鲸杆菌属和红球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无乳链球菌普遍存在于发病和健康养殖环境,以及尼罗罗非鱼肠道中,无乳链球菌的丰度在发病和健康养殖环境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其在发病尼罗罗非鱼肠道中的丰度要显著高于健康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池塘水体和底泥中有益菌丰度降低和致病菌丰度的升高反映其养殖环境出现恶化,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与肠道微生态平衡破坏后无乳链球菌丰度增加密切相关,但肠道中无乳链球菌丰度的剧增与养殖水体和底泥中该病原菌的丰度水平之间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是我国水产养殖第一鱼,年产近120万吨,占世界60%。2008年罗非鱼出口22.4万吨,创汇7.3亿美元。高温期罗非鱼链球菌病暴发,严重影响产业经济和渔(农)民的生活。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传染性强,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防治难度大,且水温越高病情越重。现把该病发病原因、诊断技术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4.链球菌病(Streptococcusis)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全球公认的罗非鱼养殖产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它能导致罗非鱼大规模的发病死亡,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技术交流     
<正>如何快速判断链球菌病?据利洋水产有关技术员总结,链球菌病症状多种多样,但是与其它气单胞菌病相比较,有三大特征性症状:打转、突眼和贫血,特别是打转的症状是链球菌病最典型的症状。如果发病的罗非鱼找不到以上三种症状,基本可以诊断不是链球菌病,当然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会更能准确诊断,但是往往时间上不允许。诊断是否是链球菌病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20.
<正>感染罗非鱼的链球菌主要有无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副乳房链球菌、格氏乳球菌等,其中较常见的是无乳链球菌(柯剑等,2010)。目前,链球菌病的防治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对无乳链球菌或不敏感,或多为农业限用、禁用品种,亟须寻找替代抗生素防治链球菌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