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体质量0.02 g红螯螯虾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温度(22、25、28、31、34℃)对红螯螯虾虾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螯螯虾虾苗的成活率不断降低,22℃时成活率最高,为48.21%±8.50%,34℃时成活率最低,为21.55%±3.09%,31℃时虾苗特定生长率最高,为7.50%±0.41%。  相似文献   

2.
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和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红螯螯虾回捕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红螯螯虾平均亩产量略高于稻虾共作模式,种养成本高于稻虾共作模式。虾苗放养时间早、平均放养密度低的南3#稻虾共作田块红螯螯虾生长规格明显高于其它田块(池),至10月底,该田块虾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比南2#稻虾共作田块高15.1%、60.5%,比北1#传统养殖池高18.5%、66.6%;经济效益以及投入产出比也最高。相近苗种放养模式下,稻虾共作模式红螯螯虾生长速度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两种模式投入产出比例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对平均体重0.61~0.82g的红螯螯虾投喂含蛋白质30%的等能饲料进行试验,饲料蛋白源为肉、蜗牛、小虾、浮游动物、鱼粉、豆饼等。生长数据发现,投喂小虾,红螫螯虾日增重率为7.57%;投喂蜗牛,幼虾日增重率为9.42%。饲料转换率0.95。用豆饼代替20%的鱼粉,未影响幼虾的生长率。鱼粉占20%、豆饼占24%的配合饲料养殖红螯螯虾幼虾经济效益最好,日投饵率由5%逐渐降至2.4%。试验证明,红螯螯虾幼虾亦能有效利用人工饲料,但饲料中的鱼粉至少应占12~15%,或者虾粉占10~20%。豆饼是最经济的替代蛋白源。红螯螯虾幼虾的适宜配合…  相似文献   

4.
红螯螯虾成虾和幼虾是否能在福建闽南地区自然越冬,是评价其在该地区是否有发展养殖生产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于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分别在厦门高崎养鳗场和厦门湖里区湖边水库养殖场进行了成虾和幼虾的越冬试验,现报告如下。1 试验情况和结果 试验分别于1993年10月25日至1994年5月24日和1994年9月15日至1995年3月24日进行。试验池共5只(表1)。红螯螯虾成虾及幼  相似文献   

5.
肖鸣鹤  肖英平 《水产学报》2012,36(7):1088-1093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在5种养殖密度下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体内水分含量在5种养殖密度下差异较小(P>0.05);粗蛋白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呈增高趋势,由54.02%增高至60.75%(P<0.05);粗脂肪含量不断减少(P<0.05),由26.19%减少至19.19%(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克氏原螯虾幼虾肌肉葡萄糖的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甘油三酯、总蛋白、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呈不断增多趋势(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肝胰腺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和尿素氮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呈不断增多趋势。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体内蛋白、脂肪、葡萄糖和尿素氮等物质的含量也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03,27(1):32-37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是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是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内人工育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闽西北山区进行红螯螯虾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试验,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8口池塘共产红螯螯虾19095kg,平均单产达0.57kg/m2,养殖成活率64.2%,饲料系数1.31,投入产出比1∶1.69。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花生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为1177.23U/g(prot);淀粉酶活力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鱼油组、对照组、豆油组、猪油组、花生油组;纤维素酶活力以花生油组较高,为61.14U/(gprot()P0.05)。幼虾腹部肌肉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受到饲料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饱和脂肪酸含量猪油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豆油组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以豆油组含量最高(P0.05)。在各实验组中,豆油组红螯光壳螯虾幼体具有最高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较高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豆油组幼虾腹部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也较高。因此,以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能够满足红螯光壳螯虾幼体的生长需要,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并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9.
选择向阳面的6个水泥池,利用茶树枝、稻草、枯树叶、棕榈皮、泥巴为遮蔽物,从池塘捕捉克氏原螯虾抱卵亲虾,在不同的遮蔽物下孵化以及苗种培育,研究不同遮蔽物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遮蔽物条件下,幼虾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以茶树枝和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极显著高于以稻草、枯树叶、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成活率。其中不设遮蔽物的水泥池中,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存活率最低。在所收获的幼虾个体中,以棕榈皮为遮蔽物的幼虾平均个体重量显著高于以茶树枝、泥巴为遮蔽物的幼虾。  相似文献   

10.
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饵料利用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体重(0.015±0.004)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重、存活率和蜕壳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日增重由(0.007±0.002)g下降为(0.002±0.001)g,蜕壳率由(100±0.000)%下降为(37.222±3.928)%,降幅明显;体长、体重变动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每组个体的平均摄食量和摄食率均与养殖密度成反比。此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总体来说不利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生长和摄食。在饲料利用方面,饵料转化率在各养殖密度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蛋白质特定生长率、脂肪特定生长率和脂肪储积率随养殖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蛋白质储积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的影响.试验于水族箱内进行,试验幼虾的初始体质量(1.82±0.21)g,体长(3.13±0.30)cm.在25 ℃条件下,试验设置0、2、4、6、8、10、12、14计8个盐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0~14时,克氏原螯虾的幼体均能存活与生长.盐度为0~6,成活率较高,生长较快,饵料系数较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盐度超过此范围时,随着盐度增加,幼虾的成活率下降,生长变慢,饵料系数增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在0.5亩池塘中投放1.5~2.Ocm的红螯螯虾2000只,自7月11日至11月6日,经118天饲养,养成平均体重30g的中虾1271只,计31.8kg,成活率63.5%,收获套养鱼20kg。分析了红螯螯虾养殖可套养的鱼类,以黄豆为主要饲料饲养的可行性,以及对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将体质量0.527 g(幼虾)和6.100 g(亚成体虾)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底面积为113 cm^2 、高为12 cm的圆形塑料盒中,一组放入内径为1.9 cm的PVC管作为隐蔽所为隐蔽组,以不放PVC管为对照组,其他条件同隐蔽组,定期测量各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质量增长量、存活率和蜕壳率等指标,研究隐蔽所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2个月的饲养结果显示,试验第1个月隐蔽组幼虾组体长增长、体长相对增长率、体质量增长及蜕壳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5),第2个月两组各数据无显著差异( P >0.05);隐蔽组亚成体螯虾摄食量、体质量及蜕壳量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隐蔽所在螯虾的早期生长阶段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螯虾体格的增大,隐蔽所的促进作用随之减弱,甚至最终抑制螯虾的生长。本研究围绕克氏原螯虾穴居的习性以及趋触性等行为的特点,为生产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虾苗供应量不足成为制约红螯螯虾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是因为红螯螯虾在出苗后个体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抵御、躲避敌害的能力均较弱,一般需要将其中间培育至一定规格后再放入外塘养殖。但是在中间培育过程中,由于小水体的限制,幼虾会因自相残杀、相互竞争而导致成活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幼虾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培育,即克氏原螯虾从破膜再经3次蜕皮体长到0.9~1.0cm后(即仔虾离开母体后)进行培育,经22d培育试验,幼虾体长平均从1.0 cm增长到3.0 cm,体重平均从0.012 g增重到1.64g.采取两种培育方式(即繁殖池原池培育和幼虾池培育),其成活率平均分别为75.6%和71.2%.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周期对红螯螯虾繁殖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红螯螯虾 (Cheraxquadricarinatus)自从 80年代末被开发利用以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增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研究 ,但至今尚未见有关光照对红螯螯虾影响的报道。本文研究了光周期对红螯螯虾抱卵、胚胎发育及虾苗生长的影响 ,以期为提高和完善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用虾为我院人工繁殖并培育的亲虾及虾苗。亲虾体长 113~ 12 2mm ,体重 5 5~ 90g ;虾苗平均体长 2 2~ 2 5mm ,平均体重 0 5~ 0 6g。1 2 试验方法 :光周期L∶D分别为 0∶2 4,6∶18…  相似文献   

17.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周期下红螯螯虾幼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光周期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螯螯虾具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24 L(持续光照)、12 L∶12 D(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D(持续黑暗)光周期下,其摄食率、摄食量和摄食发生率均在19∶00-21∶00和5∶00-7∶00出现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属晨昏型摄食。光周期和不同时段对红鳌幼虾摄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9.
利用0.53 hm^2池塘试养红螯螯虾,放养体长1.5 cm红螯螯虾虾苗2万尾,收获红螯螯虾975 kg,另外收获河蟹175 kg、青虾36 kg、鲫鱼190 kg,总利润68420元。饲料系数为0.72,红螯螯虾成活率为65%。结果认为:红螯螯虾可单养,亦可与河蟹、青虾等混养;水草覆盖率80%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SL):0%(Diet 1),1%(Diet 2),2%(Diet 3),4%(Diet 4)和6%(Diet 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5.64±1.53)g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雌虾8周,观察其卵巢发育期个体生长、性腺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卵巢和肝胰腺营养物质积累的快慢以及与营养物质积累相关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SL对卵巢发育期红螯光壳螯虾的成活率和相对增重率(WG)影响不显著(P>0.05),但饲喂≥2%(SL)饲料的雌虾性腺指数(GSI)显著升高(P<0.05),雌虾的肝胰腺指数(HSI)则随饲料中SL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饲料中SL的增加,虾肝胰腺中脂滴的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结构更加完整,质地更加均匀,卵巢中脂滴和卵黄颗粒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同时,饲料中SL的增加促进了FABP在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的SL对红螯光壳螯虾雌虾卵巢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培育红螯光壳螯虾雌虾亲体过程中,含6.5%鱼油的基础饲料至少补充2%的SL有利于雌虾卵巢的快速发育。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虾蟹生殖生理学和规模化红螯光壳螯虾早繁苗种生产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