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地产权做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产权安排。2016年10月,两办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在全国推行农地"三权分置"做出指导。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这两次农地产权分离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是两次农地产权分离都不乏现实困境。整理两次农地产权分离的过程和实施困境,重点针对三权分置的潜在风险,结合第一次农地产权分离的实施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对策,希望为三权分置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进一步丰富和细分了农地产权结构,本文从农地产权配置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三权分置"的制度内涵,同时对各地区形成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农地流转模式进行划分尝试,总结出"所有权主导型"、"承包权主导型""经营权主导型"三种不同权利主导的土地流转模式,并分别结合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山东枣庄土地托管和四川崇州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案例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启示,使农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更为丰富,从而指导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蓬勃发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实践中实现了自发性的突破,从集体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制度逐渐转变为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模式。在探讨了"三权分置"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分析了三权分置面临的困境,法律属性以及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接下来,三权分置改革要点应放在努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界定和细化农地产权,建立健全三权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中央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形势提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理念,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在农地"三权分置"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通过对南湖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现状进行总结,探讨了南湖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前政策确认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将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 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的格局。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角度,运用产权 理论来分析此次农村土地改革的原因,使得农户在明确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的有 效流转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改变中国农村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为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央出台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作者从农村系列问题的实际出发,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理论对农地三权分置和农业产业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认为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振兴农村经济,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尝试构建研究假设,引入在农民收入研究中较少采用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dinary least squares,简称OLS)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与常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农村"三权"抵押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三权"抵押贷款额增加能够显著促进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林权抵押较农房产权和农地承包经营权对农民纯收入的带动促进作用更大;重庆市"三权"抵押贷款额增加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农村"三权"抵押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促进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林权、农房产权、农地承包经营权;重庆市"三权"抵押贷款额增加能够显著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农村"三权"抵押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林权、农房产权、农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置"的出台使得市场化流转出现并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而加速发展,在推动新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考验。本研究以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总结了新疆农地流转发展现状,揭示了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对新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缓解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困境:(1)以协同政府有效政策供给衔接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为前提,与重大农业农村改革措施形成联动;(2)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3)加强工商资本审核监督,实现农业生产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  相似文献   

11.
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方向。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政策变迁轨迹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的和影响,认为农地"三权分置"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进程;同时,多主体参与下的农地关系利益博弈或导致农地用途变更,农民失地引发社会矛盾。基于此,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不必按人口增减进行再次重新发包,但有必要在大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对符合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几类主体强制退出而进行小规模调整,既不失公平,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54-256
乡村振兴提出农村发展新的目标要求,指明农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三权分置"使经营权从所有权、承包权中分离中出来,促进了土地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解放了生产力,对促进农村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亳州市为例,对"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三权分置"下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揭示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保护农民利益、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农村"三变"改革,是一种机制创新。其并没有突破现有的大的制度框架,而只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整合,是资源使用方式的改变。一是基本产权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土地的"三权分置"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农民入股的,仅仅是农地的经营权和宅基地的使用权,而农地的承包权和宅基地的资格权,仍然在农户手中;二是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和积极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个方面归纳总结近年来江苏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做法,分析当前江苏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主要面临"三权分置"缺乏法律依据保障和制度设计、全面展开农户承包权有偿退出面临实际困难、土地经营权市场化运行的有序流转机制尚未建立、部分村组的承包权确权合同签字推进难度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扩能尚未有效展开等5个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江苏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并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建立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6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江苏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三权分置"改革是重大制度创新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的相关政策解读,他说,《意见》阐述的"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领会《意见》精神,通俗地讲,就是准确把握32个字:"三权分置,确权登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家庭基础,农民自愿,农地农用,鼓励种粮。"从"两权分置"过渡到"三权分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在落实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基础上适度放活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减少租值耗散,为农民融入城镇化生活提供新的保障。论述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功能,并立足"三权分置"改革实践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效益低下,产权权能拓展有限、立法缺位等现实困境,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三权分置"发展的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选取安徽省池州市2002~2018年数据,运用Eviews9.0软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三权分置"制度以及其它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三权分置"制度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针对该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实施建议以及针对池州农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租金较高条件下,与三权简化和两权具备权益结构相比,三权具备权益结构因权益过载,不利于规模经营比例提升;为提升规模经营比例,必须改革农地权益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三权分置农地权益结构,结果发现,承包权益与经营权益竞争激烈是三权具备结构失去优势的重要原因;三权简化的权益结构下,有偿主体单一,权益得到简化,结构得到优化;三权简化结构的经营权与两权具备结构的承包经营权价值相当;理想的农地产权结构是三权简化与两权具备结构并存、三权简化占优的横向模式,有利于激励规模经营主体,解决土地流转不畅问题,提升农业竞争力,打造强势农业;离乡农户退出承包权是三权具备结构向三权简化结构转型的关键;城乡统筹进城农民住房制度创新是退出承包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将会深刻影响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权可以依法由城镇户籍的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巩固了“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体系。农地产权改革,为农村宜居乡村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也为农业朝生态现代化转型升级。基于湖南农村发展现状,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借助农地产权改革吸引来的资金与人才,培育农村建设内生动力。以农村内生动力的不断生成,培养出“乡土专家”,与乡贤相辅相成,建设好农民的根,守住农村的魂,推动生态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好物质、精神双满足的宜居乡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围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其中有两次改革最为重要。一是从"一权"演变成"两权",即在保证农村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农民的经营权从集体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也就是"二权分离"。二是"二权"演变成"三权",即是在保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使得土地经营权以合法合理有序的方式流转。未来我国农地产权的关系必然会长期维持在保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变革经营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