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中稻、再生稻、油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稻—再生稻—油菜三熟制高产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中稻、再生稻、油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赣抚平原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的油菜品种,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对供试的10个油菜品种产量、经济性状、生育进程的特征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丰油730、圣光127、湘油420是适合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应用的优质、高产、早熟性好、成熟一致性好的油菜品种;早熟三月黄虽产量一般,但早熟性好,可作为油菜—中稻—再生稻模式中茬口衔接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四川省泸县的稻田种植模式以“早稻+晚稻”为主,随着现代杂交中稻和再生稻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稻田种植模式自然转变为“杂交中稻+再生稻”“杂交中稻+再生稻+小春作物”“水稻+油菜”等。因地制宜发展水稻油菜轮作是种植者提高对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的重要方法,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油菜植株和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由于实行了水旱轮作,可减少水稻油菜病虫害发生,增强水稻油菜抗性,减少农药施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介绍富硒优质稻—双低油菜一年两收高效栽培模式,包括土壤选择、季节安排、优质稻种植、冬油菜种植,以为中稻地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0-21
通过对沙洋县毛李镇和曾集镇进行"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色增效模式配套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优质稻品种天两优616、丰两优香一号和优质油菜品种圣光127、华早291等,采取适度留桩35~40 cm,配套适宜密植的油菜移栽或直播等机械化操作栽培技术,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实收合计13 972.5 kg/hm2,纯收入可达24 885元/hm2左右,油菜实收2 820 kg/hm2,纯收入可达7 200元/hm2左右,三熟较"油—稻"两熟节本增收5 520元/hm2,为沙洋县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大力发展粮油多熟、一种多收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山区水稻和油菜综合生产能力,为贫困山区农民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广西柳州市开展“超级稻+再生稻+油菜”生产模式研究,通过油菜新品种的引进评比示范,筛选出适合该模式种植的生育期适中、高产、抗病的“双低”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稻+再生稻"种一季收两茬,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稻种植要在适宜区域选择生育期适合的品种,同时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再生稻要重点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文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张家界市在"中稻+再生稻"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在全市适宜地区推广"中稻+再生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背景下,经过3年摸索出"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总结出中稻+再生稻全程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包括优选品种、机械化集中育秧、适龄机插、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再生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解决中稻规模化生产产能低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山区“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池市喀斯特山区中稻单产低、农民增收困难等课题,近年来在石山地区进行了"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技术探讨.经过三年来的试验示范探索,总结出一套"超级稻-双低油菜"免耕丰产栽培的成功经验,为河池市山区农民实现一年多收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南昌市新建区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的示范概况,总结了该模式下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泸县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创建硕果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泸县以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采取"七抓、七统"措施,实施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在泸县福牛路、福得路、得东路和万得公路沿线的7个镇、25个村建设两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形成了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日前,在湖北省洪湖市召开的全国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交流会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宣布启动实施"水稻+""551"工程,大力推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到5000万亩,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来自全国水稻产区22个省(区、市)技术推广部门及重点县代表、有关专家及稻米经销商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观摩了洪湖市汉河镇稻渔共生示范基地、乌林镇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示范现场和经济开发区再生稻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的双季稻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被中稻、再生稻所取代,近年来,泸县水稻高产创建围绕中稻、再生稻技术集成与推广,大幅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总产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创建效果。1主要成效2009年以来,泸县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采取"六统"等措施,狠抓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创建,倾力打造高产创建"百里示范长廊",成功实现了大样板、大辐射和大带动,2009、  相似文献   

16.
以Y两优9918和晶两优华占2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时头季稻、再生稻的生育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种水稻生育期均无明显差异;头季稻产量以Y两优9918较高,达545.88 kg/667m~2;再生季水稻产量以晶两优华占较高,达254.53 kg/667m~2。两季水稻,以Y两优9918的经济效益较高,为910.37元/667m~2。总的来说,选择Y两优9918水稻品种开展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播期、育秧方式、栽插模式、促芽肥施用、头季稻不同收割时期、"九二0"喷施等再生稻高产关键技术要点试验,探究"中稻-再生稻"产量形成影响因素,以期建立一套完善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区对再生稻的生产已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耕作模式。以四川富顺地区为例,在其大力实行中稻+再生稻耕作模式下,不断为农民水稻种植带来了经济效益。文章对四川再生稻在中稻+再生稻耕作模式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解决当前再生稻生产技术上难题做出对策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