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除草剂应用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大豆面积逐年增大,化除面积比较稳定,使用除草剂种类增多,化除配套技术需进一步完善。总结了河南大豆田杂草发生的种类及发生规律,针对河南大豆田杂草发生特点,提出化除关键技术,包括大豆田使用除草剂品种的原则、大豆田使用的除草剂种类、与之配套的正确施药技术,以及限制使用长残效除草剂,防止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玉米、大豆田主要杂草发生种类及简单识别,梳理了我国现有登记在玉米、大豆作物田的除草剂有效成分及作用靶标;同时详细概述了登记于这两种作物田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应用特点以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田间除草剂如何合理选择与科学使用,以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防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施用化学除草剂是我国大豆种植农户防治草害的普遍应对方法,因此,农户对各种化学除草剂的施用均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上仍存在药害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大豆除草剂的施用技术及药害的避免措施进行了介绍,并简述了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中黄13号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施用根瘤菌对大豆植株主要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根瘤菌处理的大豆根瘤数量和产量均低于不使用根瘤菌处理,这个结果与试验预期相反,可能与大豆品种、根瘤菌使用种类和剂量等有关,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大豆的管理种植方面,不但要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推广,组装水平要进行提高,更要加强对新配套的技术的研究、示范和实验,提高大豆种植的产业水平。本文对大豆出苗的除草剂的使用、大豆的花期防治管理、大豆的吸肥特点和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等等各方面对于大豆的管理种植的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除草剂,选用7种除草剂5种不同处理进行土壤封闭试验,对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作物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51%丙炔氟草胺、40%砜吡草唑+51%丙炔氟草胺2种处理的株防效均在87%以上,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对大豆和玉米安全,且能促进大豆增产43.38%以上,促进玉米增产21.76%以上,可以作为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抗除草剂大豆是目前我国大量进口但尚未开放国内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本文围绕着我国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的争论,集中分析了影响我国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五大因素:大豆市场分类选择、消费者购买意愿、进口与国内自行生产选择、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考虑和生产者的种植意愿,认为在没有证实其存在食用危险与环境危害情况下,伴随科学监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相似文献   

8.
使用大豆除草剂能够有效的将大豆种植区域内的杂草清除而不会对大豆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豆地两用除草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豆轮作或间作时,按现行除草剂处理方法防除杂草易造成上一年使用的除草剂或对方作物地使用除草剂的药害。为了筛选对玉米、大豆安全,成本低,除草效果好的两地通用复配剂,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地两用的乙草胺与扑草净混合处理适宜剂量为乙草胺(50%)2.5kg/hm^2 扑草净(25%)5kg/hm^2,杂草防除效果达90%以上,对玉米、大豆安全,降低除草剂成本30~40元/hm^2。  相似文献   

10.
在大豆生产标准化前提下,在大面积大豆生产田中,对几种难治的大豆田中杂草如何选择化学除草剂,如何有针对性科学使用不同类型除草剂,达到高效防除杂草,低毒、低残留、不污染环境,保证大豆质量,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促进大豆增产增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大豆生产标准化前提下,在大面积大豆生产田中,对几种难治的大豆田中杂草如何选择化学除草剂,如何有针对性科学使用不同类型除草剂,达到高效防除杂草,低毒、低残留、不污染环境,保证大豆质量,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促进大豆增产增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5%精喹禾灵Ec防除大豆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5%精喹禾灵Ec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认为该除草剂在杂草4叶期前使用,防治效果最好,而对大豆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源县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占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了选择理想的除草剂,我们连续两年做了大豆田除草剂药效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酰胺类除草剂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37~2.33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9.00~21.20d。该药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在大豆生长期喷施一次,按推荐剂量2100mL·hm-2和二倍剂量4200mL·hm-2施用72%异丙草胺乳油。在收获期植株和籽粒中均未检出,在土壤中降解大于90%,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在大豆田使用72%异丙草胺乳油除草剂时,建议按推荐剂量2100mL·hm-2施药一次,大豆上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mg·kg-1。  相似文献   

15.
王树宇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138-139
劳动力的减少,种植结构的调整,低成本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耐密品种选育是大豆生产适应机械化生产、提高产量效益的最佳方向。密度增加,大豆的倒伏风险加大,单株产量有减少的趋势,群体产量随密度增加达到峰值后就会下降,不同的品种都有最佳的种植密度。nzd09057在密度37.5万株/hm2时,产量在所有品种中最高,耐密性好,在生产上推广潜力大。结合密植栽培进行的除草剂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除草效果差异明显,通过施用比对,得出精喹禾灵除草效果更好,应在生产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玉米、大豆田化学除草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吉林省玉米、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发生规律及演替,概括了玉米、大豆田化学除草的特点以及除草剂的使用现状,总结了化学除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逐步建立杂草监测基点,开展预测预报研究工作;继续引进开发新的除草剂品种,筛选安全、高效新的除草剂;重视除草剂交替使用和合理混配,加大除草剂推广力度;加强高活性、长残效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推广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P水平下用黄褐土盆栽玉米和大豆,生长6周进行植株和土壤钼的测定,结果表明:幼苗吸收土壤本底钼与P水平相关极显著,呈二次曲线关系。施P200ppm以上,P对幼苗吸收积累钼有明显抑制作用。P水平对钼在植株体内升降的影响因作物种类和部位而不同,大豆比玉米受影响较明显。施磷降低土壤有效钼的回收率,其下降幅度高磷>低磷,大豆>玉米,种植作物>休闲。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市场对于大豆需求量的增加,大豆的种植规模也逐渐扩大。作为我省来讲,大豆种植面积也在稳步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大豆除草用药的问题,由于除草剂对大豆的生产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当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了解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除草,进而保证大豆产量。我国大豆除草剂的使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除草剂的品种也逐渐增多,利用除草剂对大豆进行除草已经被广大农民所普遍采用,那么要想真正  相似文献   

19.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与环境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速度迅猛,其中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作物产量都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多年的研究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研究文献,阐述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现状及其发展,并对其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河北山区夏播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其与平原不同的大豆栽培技术。在河北省山区不同种植区内进行施肥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其对夏大豆产量及构成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区内,不同试验地点间的产量及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中北部夏大豆种植区的环境与肥力间互作对植株高度、主茎节数和单株有效荚数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然而南部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成分影响极显著(磁县、内丘、武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25 000株/hm~2、225 000株/hm~2和28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夏播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均有较大影响,种植密度与大豆蛋白质含量可能存在正相关。不同种植区配套栽培技术将对河北山区夏播大豆的产量提高和品质优化提供关键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