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比较了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溶出量的影响.采用Nova-PakC18色谱柱(3.9mm×150mm),以甲醇∶重蒸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UV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未改变黄连解毒汤固有的药效学成分,并可增加黄芩苷的溶出量,在超声提取下超微细粉中黄芩苷含量比细粉提高32.51%;而在简化提取(开水冲搅)下,超微细粉中黄芩苷含量比细粉提高51.23%.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中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了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和小檗碱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未改变黄连解毒散固有的药效学成分,可增加栀子苷和小檗碱的溶出量,在超声提取下超微细粉中栀子苷和小檗碱含量分别比细粉提高26.26%和37.07%.  相似文献   

3.
对肉苁蓉、艾叶和鱼腥草3种药材分别利用普通粉碎机与超微粉碎机常温粉碎制得普通粉碎药粉与超微粉碎药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药粉粉末的显微形貌特征,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要功能性成分的溶出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材的超微粉与普通粉相比粒度明显变小,且大小均匀;肉苁蓉超微粉中的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溶出率都显著高于普通粉,而其总黄酮溶出率低于普通粉,且差异极显著;艾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率高于普通粉,且差异显著,但挥发油含量显著低于普通粉;与鱼腥草普通粉相比,鱼腥草超微粉中总黄酮、槲皮苷与金丝桃苷的溶出率均显著提高,而鱼腥草素溶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普通粉相比,3种药材超微粉的粒度变小,且较为均一;但由于药材本身特性不同,主要功能性成分溶出率并没有完全增加,因此在药物生产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药材性质与现实需要选择合理的粉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并测定罗布麻叶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量的HPLC方法,并比较2种罗布麻叶中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差异。为2种罗布麻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Symmetry Shield(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在35℃条件下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 1~1.255 4μg、0.026 6~0.265 9μg、0.235 6~1.178 0μg,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8、0.999 9、0.999 9;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6%、102.1%、104.4%,RSD均小于3.8%。大叶白麻中异槲皮苷含量最高,罗布红麻中芦丁含量最高,并且仅有罗布红麻中检测到了金丝桃苷。【结论】HPLC测定方法可用于罗布麻叶中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2种罗布麻叶中3种黄酮成分含量差异有一定规律,罗布红麻中异槲皮苷含量略高于大叶白麻,芦丁含量则至少是大叶白麻的13倍,金丝桃苷含量仅为0.05%,且在大叶白麻中未检测到金丝桃苷,研究结果可为2种罗布麻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磷钨杂多酸复合酸催化溶浸桑枝异槲皮苷的适宜条件及其酸解作用,为提高桑枝异槲皮苷提取率和桑资源高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磷钨杂多酸与磷酸的复合酸水热反应催化溶浸桑枝异槲皮苷,以异槲皮苷溶浸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获得复合酸溶浸桑枝异槲皮苷的适宜参数;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桑枝底物形貌及表面官能团变化,解析复合酸催化效应及异槲皮苷溶浸动力学.[结果]投加磷钨杂多酸与磷酸的磷(P)摩尔质量比为0.42:1的复合酸327.55 mg,于165℃下水热反应100 min后,0.5000 g桑枝可溶浸异槲皮苷5.962 mg/g、多糖0.430 g/g,分别是未投加复合酸浸提时的3.17和12.29倍;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异槲皮苷溶浸量影响极显著(P<0.01),复合酸中P摩尔质量比影响次之;FTIR测定图谱中C=C键和C-O键明显减弱,SEM扫描图谱中组织间孔隙变大,出现密集且不规整孔洞,植物组织浊蚀现象明显;异槲皮苷溶浸符合Fick第二定律的一级动力学模型,且溶浸速率常数K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反应温度为165℃时,异槲皮苷最大溶浸量为5.935 mg/g,与试验值相接近.[结论]复合酸溶浸桑枝异槲皮苷方法可行,升高反应温度可提高且加快异槲皮苷溶出,为桑资源高值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黄蜀葵花中主要活性成分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金丝桃苷和槲皮素标准品为对照,色谱柱采用COSMOSIL5C18-AR-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4%磷酸溶液、乙腈,柱温为35℃,波长为360nm,流速为1.0mL·min-1,梯度洗脱分离。结果表明:金丝桃苷回归方程为y=351.5x+202.1(r=0.999 5),金丝桃苷浓度为5.296~52.96μg·mL-1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槲皮素回归方程为y=364.9x+23.84(r=0.999 6),槲皮素浓度为5.272~52.72μg·mL-1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作为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春  林梅香  洪燕萍  陈锦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84-5885,5917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进行观察;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细粉和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结果]银杏叶超微粉在电镜下观察难以看到完整的细胞结构,绝大多数细胞破壁;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比细粉高(P<0.05);在超声波提取或简化提取(开水冲搅)下,银杏叶超微粉中总黄酮溶出量分别比细粉提高了10.0%和11.8%(P<0.05)。[结论]超微粉碎可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溶出量。  相似文献   

8.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不同季节古侧柏和古桧柏树叶片槲皮苷的含量,根据测得数据分析古柏树叶片槲皮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树木生长势强弱的关系。结果表明:古柏树叶片槲皮苷含量的季节变化与树木生长势的强弱存在相关性,其中生长势强的树木叶片槲皮苷含量秋季高于冬季,生长势弱的树木叶片槲皮苷含量秋冬两季差值较小,甚至冬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9.
研究槲皮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血脂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探讨槲皮苷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3个剂量组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脂水平以及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血症对照组相比较,槲皮苷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并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还可明显降低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槲皮苷能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抑制肝脏脂肪沉积,这可能与其抗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刺五加根、茎干、新枝、茎皮、茎韧皮部、叶、花蕾、果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并研究了金丝桃苷体外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刺五加花蕾中金丝桃苷含量最高,达2.4%,金丝桃苷对胰脂肪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mg/mL时抑制率为24.852%.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质配比对盆栽辣椒生长及根腐病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博落回药渣作栽培基质对作物根腐病抗性的影响,研究以湘研14号辣椒为材料,将发酵腐熟后博落回药渣与不同基质配比后盆栽辣椒,并对辣椒产量、农艺性状及根腐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T3处理(64%菜园土+16%育苗基质+10%博落回药渣+10%蚯蚓粪)株高和茎粗均最大,其初次结果数量也最多,而T1处理(64%菜园土+16%育苗基质+20%博落回药渣)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较好,产量则以T3处理最高,T2处理(64%菜园土+16%育苗基质+20%蚯蚓粪)次之,二者增产分别达到74.22%和67.81%。综合比较发现,64%菜园土+16%育苗基质+10%博落回药渣+10%蚯蚓粪混配基质栽培辣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粉碎形式对黄芪粗多糖纯度及黄芪多糖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粉碎方法和超微粉碎技术提取黄芪多糖并测定纯度。[结果]超微粉碎技术所提取的黄芪粗多糖纯度比普通粉碎技术高3.5个百分点,黄芪多糖溶出率高3.23个百分点。[结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能够提高黄芪粗多糖的提取量、纯度及黄芪多糖的溶出率,从而增强黄芪的药效。  相似文献   

13.
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天然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纤维素酶与超声提取相结合;采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乙酸(40∶60),柱温为2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槲皮素在0.1~14.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鱼腥草根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3.9%,茎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3.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鱼腥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10%和1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免疫因子的影响,测定了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M,Ig M)、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鱼腥草种植面积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Ig M、TRF、TNF-α、EGF含量的升高,且5%鱼腥草处理组还能造成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MT、IFN-γ、IL-8和IL-10含量的升高。5%鱼腥草处理组能显著增强吉富罗非鱼胆汁液中所测八种免疫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博落回杀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国洲  尤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12-7313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的植物源杀虫剂。[方法]采用浸叶法和混药法,分别就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亚洲玉米螟和桃蚜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用1.0%的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处理菜粉蝶5龄幼虫后,24和48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1.78%和89.33%,7d后幼虫(或蛹)的校正累计死亡率为93.26%;用1.0%的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处理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后,其体重逐日减少,5和10d的体重分别为对照体重的43.48%和24.59%,10d后的校正死亡率为78.57%;用1.0%的博落回根乙醇提取物处理桃蚜若虫后,12、24和48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9.33%、70.01%和83.24%。[结论]博落回植物根乙醇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和桃蚜若虫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鱼腥草水提液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水提液对莴苣、萝卜、白菜的化感作用基本相似,表现为高浓度抑制生长,随着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下降,甚至促进生长。当浓度为1∶10(质量比)时,地上部水提液对莴苣根长抑制率建阳黄坑鱼腥草达77.5%,对莴苣茎长的抑制率建阳黄坑鱼腥草为43.7%;对萝卜根长的抑制率建阳小湖镇鱼腥草为59.9%;地下部水提液对萝卜茎长的抑制率建阳黄坑鱼腥草为46.7%;对白菜根长的抑制率建阳黄坑鱼腥草地上部水提液最大为75.8%,对白菜茎长的抑制率建阳黄坑鱼腥草的地上部水提液最强达68.5%。鱼腥草水提液对三种受体植物根的化感作用比对茎更强,根长抑制率更适宜作为化感作用生测指标。鱼腥草水提液分别经极性树脂ADS-21和非极性树脂ADS-5吸附后,ADS-21洗脱液对莴苣、萝卜、白菜的根长、茎长的抑制作用减弱;而ADS-5洗脱液对莴苣、萝卜、白菜的根长、茎长的抑制率增强。因此认为鱼腥草水浸提液中起化感作用的物质可能以非(弱)极性物质为主,极性物质减弱了非(弱)极性物质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东杰  阮鸣  张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17-12018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贯叶连翘中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芦丁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29—0.5290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471%;金丝桃苷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493~0.4930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407%;槲皮素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166~0.0530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295%。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3种不同加工处理后的大黄(Pheum officinale B.)、黄连(Coptis chinensis F.)、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五倍子(Rhus chinensis M.)、连翘(Forsyrhia suspense V.)、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等6种中草药对16株鳗鲡致病菌的MIC和MBC.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其抑菌效果存在显著差异.6种中草药通过两种粉碎方法处理后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水煎煮法,而且药物粉碎颗粒的大小与药物抑菌效果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检测鱼腥草中3种菊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有效检测鱼腥草中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提高食用安全性,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检测鱼腥草中的3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50 ml正己烷-丙酮(95∶5,V/V)淋洗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用Agilent 6890N GC-μECD气相色谱仪测定鱼腥草中3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在77.0%~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2.6%,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各项指标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要求,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以鱼腥草单作、玉米单作为对照,研究了鱼腥草与玉米间作对鱼腥草根茎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单作根茎叶产量比间作的高147.06%,产值比间作的高154.99%;鱼腥草单作的植株生长状况、根茎叶产量和营养成分都比间作的高;总产值鱼腥草单作〉鱼腥草+玉米〉玉米单作;投入产出比鱼腥草单作(5.67)〉玉米单作(3.39)〉鱼腥草+玉米(2.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