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杂交种NT39106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选育的糖用型二倍体单胚雄性不育杂交种。2016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2019年通过国家甜菜品种登记命名。该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66 518 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9增产18.14%;平均含糖率15.80%,比对照提高0.30个百分点。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73 579 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9增产23.54%;平均含糖率16.99%,比对照提高0.53个百分点。品种审定登记后,以NT39106品种为核心,配套纸筒育苗、机械移栽、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绿色防控、机械收获等高效生产技术,相继在内蒙古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开展了试验示范,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甜菜抗丛根病新品种内甜抗2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甜抗202(原名内101)是多胚型二倍体抗丛根病杂交种。父母本按1:3比例自然杂交而成。该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40954.5kg/hm^2.比对照品种甜研303提高81.07%;含糖率16.38%。比对照品种提高2.05度;产糖量6729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09.4%,丛根病病情指数0.13,比对照品种降低0.22。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普通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8.71%和47.81%。含糖率比对照降低0.10度;该品种达到丰产型品种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刺比对照提高156%、1.39度、181.25%,丛根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0.48.达到丰产、抗丛根病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3.
巴菠1号是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院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菠菜区域试验中,2年产籽量平均224.9kg/667m^2.比对照大叶菠菜增产15.7%。在2010年生产试验示范中,2点产籽量平均210.3kg/667m^2,比对照大叶菠菜增产12.6%。201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5,(8):29-29
四、甜菜30、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甜2004001号品种名称:K W S6231引种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甜菜种子公司特征特性:叶:叶丛斜立,叶根比较小,叶片淡绿色,叶片尖、窄、长,叶柄较粗、长,出苗整齐,苗期发育快,叶片功能期长。块根:块根纺锤型,根头较小,根形整齐,根沟较浅,块根白净。田间考察结论:耐丛根病,耐根腐病和褐斑病。试验情况:1999年K W S6231在自治区抗(耐)丛根病组区域试验中,病情指数为0.20,比对照低0.02;亩产量2543千克,比对照甜研303增产155.3%;含糖率14.67%,比对照甜研303增加0.8度;亩产糖量373千克,比对照增164.3%。各项指标达到耐病…  相似文献   

5.
甜菜耐丛根病新品种中甜—甘糖4号选育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甜-甘糖4号以是我粒雄性不育系9001A为母本,抗(耐)丛根病品系9305为父本配制的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功能叶片寿命长,大田生产试验块根产量平均达41190.0kg/hm^2,比对照品种甘糖1号增 204.5;含糖率平均达14.66%,比对照提高了3.30个百分点;丛根病病指为28.7%,属较抗(耐)甜菜丛根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河套地区甜菜新品种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国内外5个甜菜新品种,以甜研309作对照,进行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新品种,产量较对照增产17.1%-51.2%;舍糖率较对照低0.30~2.02个百分点;产糖量较对照高8.6%~32.5%。其中农大甜研4号为丰产型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KWS9145、KWS5145采取增糖措施,提高其舍糖率,可作为搭配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7.
甜菜新品种陇糖2号在3a16点次的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为60991.0kg/hm^2,较对照品种甘糖1号增产8.9%;平均糖产量为10731.0kg/hm^2,轻对照增产5.3%;平均含糖率为17.7%;黄化病毒病发病程度平均为1.4级,白偻发病程度平均为1.3级,明显低于对照。该品种属标准型二倍体多粒品种,适宜在我省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内2499”是二倍体甜菜单胚型雄性不育杂交种,该品种是以二倍体多胚品系RZ-1为父本,单胚雄性不育系N9849-CMS为母本,按1:5比例杂交而成。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5097.50kg/667m2,较对照增产31.79%,平均含糖率为15.80%。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经过田间实际测产和检糖,该品种的单产为4420.00kg/667m2,与对照相比,增幅18.36%;合糖率为17.67%,与对照相比,增加O.33个百分点。与单粒丰产性指标相比,达到单粒型、丰产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9.
选用国内外5个甜菜新品种,以甜研309作对照,进行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新品种产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增产17.1%~51.2%;对照甜研309的含糖16.32%,新品种的含糖率都低于对照品种,幅度在0.30~2.02个百分点;新品种的产糖量都高于对照品种,幅度在8.6%~32.5%;农大甜研4号为丰产型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KWS9145、KWS5145可作为搭配品种,采取配套措施,提高含糖率。  相似文献   

10.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育成的多粒二倍体标准偏高糖型甜菜新品种。199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含糖率高,工艺品质好,抗褐斑病、耐根腐病。根产量亦较高,在黑龙江省区域试验中,比混合多倍体对照品种甜研301增产6%左右,  相似文献   

11.
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巴单2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专用玉米品种巴单29(巴玉06-173)组合为巴系0431×巴引03-11。经院内品比、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品质分析结果,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专用、抗病、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2011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11004。  相似文献   

12.
赤豆三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豆三号是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公交9210-11为母本,以赤豆一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2011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豆2011003号)。该品种属中熟品种,2008-2010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多抗,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10℃活动积温2700℃以上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巴单998是以自选系“巴系B0458”为母本,外引系“巴引05—443”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预备试验平均产量916.9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10.7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0.8kg/667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8%。该品种于2012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巴单998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耐密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中晚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在其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单产、改良品质和增强品种抗逆性能,一直是小麦育种追求的重要目标。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室根据内蒙古小麦主产区品种需求,经多年试验育成"农麦3号"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春性、中筋、高产、抗锈病,于2011年3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同时针对内蒙古中西部小麦产区生产条件开展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形成的配套技术充分保障了该品种特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高丹草新品种晋草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晋草7号是以新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sx6A为母本,以scR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饲草高梁杂交种,在2010-2011年国家高梁区域试验中,2a平均折合产量93619.5kg/hm2,比对照品种皖草2号增产5.4%。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黑龙江省第1积温带、辽宁省中部、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安徽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活动积温达2300℃以上及同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蓖麻新品种汾蓖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新品种汾蓖1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雌性系04MF-36-16为母本,以恢复系04S9-3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在2008年和2010年山西省蓖麻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2275.5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蓖麻2号(折合平均产量2144.7 kg/hm2)增产6.1%。脂肪酸含量68.25,出仁率73%,生育期112 d,适宜于山西、吉林、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无霜期120 d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霜脲氰的抗性时空动态,明确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治理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9年共采集分离到82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验证霜脲氰及其混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霜脲氰抗性水平较低且抗性发展缓慢,平均EC50、平均抗性倍数、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随着监测年限及地域的不同而波动,但整体上趋于低位平稳。不同年份检测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06—0.44μg·mL-1,平均抗性倍数为0.29—2.18,抗性指数为0.25—0.47。2011和2017年仅检测到敏感菌株,2012—2016年抗性菌株频率为1.90%—58.57%,2018年和2019年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20.83%和88.14%。不同省(自治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对霜脲氰的平均EC50为0.17—0.18μ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