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0%度锐悬浮剂防治宿根蔗螟虫和绵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6%杀虫双颗粒剂为对照药剂,研究30%度锐悬浮剂不同施用量对宿根蔗甘蔗螟虫和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度锐悬浮剂450 m L/hm2、600 m L/hm2、750 m L/hm2处理在药后15 d、30 d、60 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高于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其中以度锐750 m L/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高且差异显著。30%度锐600 m L/hm2处理药后30 d、60 d的防治效果与3.6%杀虫双颗粒剂的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30%度锐3个不同处理,于药后130 d、160 d、190 d对宿根蔗绵蚜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而杀虫双的防治效果只有27.81%~8.20%,且防治效果随着时间延长递减。30%度锐3个不同处理间的甘蔗平均锤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杀虫双和空白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本研究说明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和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量建议为600~750 m L/hm2。  相似文献   

2.
3种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根施30%度锐SC、70%锐胜WG和40%福戈WG三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蓟马、绵蚜虫都有良好防治效果。施药后60d,螟害枯心防效达70%以上;10株蓟马虫量防治效果在65%以上,有虫株防效下降,但明显优于对照;除40%福戈WG 450g/hm2有绵蚜虫危害外,其它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均达100%,明显优于对照。生产上应用以30%度锐SC 600mL/hm2、70%锐胜WG 225g/hm2、40%福戈WG 600g/hm2为宜,结合甘蔗下种和施肥培土,与化肥混合均匀,施用后及时覆土。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甘蔗螟虫、白蚁的有效药剂,分别在不同蔗区,选择不同甘蔗品种及不同栽培制度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月中旬结合甘蔗下种或施苗肥一起施用,5%异丙特丁硫磷GR 75 kg/hm2和3.6%杀虫双GR 90 kg/hm2对甘蔗螟虫、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二嗪磷GR 75 kg/hm2和8%毒·辛GR 75 kg/hm2对甘蔗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7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在甘蔗螟虫、白蚁的防治中,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施用,剂量以75~9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6个处理的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等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667m2用0.4%科得拉颗粒剂2.5kg或40%福戈水分散粒剂40g或30%度锐悬浮剂60m L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较好,与对照5%杀单·毒死蜱相比,对螟害株的防效依次为:83.7%、30.5%、19.1%;对螟害节的防效依次为89.4%、44.7%、40.2%。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用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750m 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株率防效为61.0%、节率防效为73.2%,可在各县市蔗区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防治;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已在甘蔗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甘蔗粉蚧的杀虫剂,在广西两个蔗区进行了不同杀虫剂对新植(4个处理)和宿根(3个处理)甘蔗粉蚧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应用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FS 750 mL/hm2、10%吡虫啉WP 22.5 kg/hm2+90%杀虫单SP 6 kg/hm2三种...  相似文献   

7.
12种药剂对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控制花生蛴螬危害,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选用12种不同杀虫剂,采用毒土处理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种药剂中,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4050 g/hm2、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2250 g/hm2,对蛴螬防治效果分别为80.85%、78.73%,与3%克百威颗粒剂135 g/hm2、10%二嗪磷颗粒剂750 g/hm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其对花生的保果效果分别为81.45%、80.99%,增产幅度分别为15.74%、12.71%,可作为替代高毒产品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8.
选择8种杀虫剂对蔗螟和蔗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90kg/hm2和40﹪福戈水分散粒剂0.6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15﹪乐斯本颗粒剂22.5kg/hm2和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对蔗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药剂可作为蔗螟和蔗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结合3月底4月初蔗苗松蔸除草和5月底6月初甘蔗大培土施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助剂烷基多糖苷(APG0810)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虫螨腈的减量增效作用,本研究进行了虫螨腈混用APG0810茶园小区喷雾法与泡沫法用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室内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0%虫螨腈悬浮剂2 500倍液(推荐剂量的67%)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3.06%、100.00%、100.00%;10%虫螨腈悬浮剂3 600倍液(推荐剂量的50%)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52%、86.08%、86.08%;10%虫螨腈悬浮剂2 500倍液与3 600倍液添加0.1%APG0810后,采用泡沫法施药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药效即达91.58%、82.96%。因此,添加0.1%APG0810防治茶小绿叶蝉可减少虫螨腈悬浮剂33%~50%的用量,而泡沫法施药能极显著提高低剂量虫螨腈的速效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古巴蝇(Lixophaga diatraeae Townsend)和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在广西农科院武鸣里建基地进行了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示范。对冬植蔗、春植蔗、秋植蔗、宿根蔗和实生苗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结果显示:在不施用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的情况下,仅适时释放古巴蝇和赤眼蜂到蔗地,各蔗地的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平均在5%和10%以下。表明古巴蝇和赤眼蜂能有效控制螟虫为害,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一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甘蔗鞭黑粉菌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给甘蔗产业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甘蔗黑穗病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药剂的筛选,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对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提高甘蔗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适合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化学药剂,通过测定11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解析有效杀菌剂的抑菌机理,通过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大田防治试验,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锤度、单茎重等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获得4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单倍体生长、有性配合、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别是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扫描电镜显示,这4种杀菌剂均对甘蔗鞭黑粉菌冬孢子和单倍体孢子细胞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甘蔗鞭黑粉菌失活。在大田新植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1%、82.84%、81.76%、70.92%,各药剂防治区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0.84%、17.13%、15.92%、13.35%。在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以上杀菌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9.35%、82.21%、81.51%、70.1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0.15%、24.05%、20.33%、16.58%。新植蔗和宿根蔗药剂防治区的甘蔗其他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区。这4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可作为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桂糖51号(试验代号:桂糖06-1023)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ROC20为母本、崖城71-37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五圃制"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出苗好、宿根发株多、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中大茎,具有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好、易脱叶、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诸多优良特性。在2014—2015年广西区域试验中,桂糖51号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102.66 t/hm2)比对照ROC22增产2.49%,平均蔗糖产量(14.46 t/hm2)比对照增产5.17%;其中宿根蔗优势明显,蔗茎产量(108.74 t/hm2)比对照增产12.25%,蔗糖产量(15.59 t/hm2)比对照增产17.67%;平均蔗糖分(14.09%)比对照高0.36%(绝对值)。桂糖51号适宜在土壤疏松,中等以上肥力的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12.5%粉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有效控制了白粉病危害,在250 ml/667 m2剂量下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三唑酮240 g/667 m2。在小麦白粉病中等发生年份,用12.5%粉唑醇50 ml/667 m2(ai:93.8 g/hm2),掌握在发病初期施药一次,即能控制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4.
甘蔗根施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甘蔗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同剂量下,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相当,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优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可作为甘蔗害虫防治中的替代农药,使用剂量以60~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冀东稻区防治主要螟虫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选择了4种杀虫剂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显示:20%康宽(CoregenTM)150 ml/hm2防效最好,其杀虫、保穗和保叶效果均超过95%,50%灵蛙1 200 ml/hm2、20%解千愁1 350 ml/hm2、15%阿维毒1 800 ml/hm2防治效果也较理想,其杀虫、保穗和保叶作用分别达90%左右。4种新型杀虫剂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药剂——90%杀虫单sp(900 g/hm2)、18%杀虫双(3 000 g/hm2),在试验剂量下,4种杀虫剂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在61点(次)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川蔗23号新植、宿根的平均单产为150885kg/hm2,比对照种增产23.52%;平均甘蔗蔗糖分达14.07%,比对照高1.70%(绝对值.下同);甘蔗含糖量平均达21369.15kg/hm2,比对照高41.30%.在22点(次)全国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川蔗23号新植、宿根平均单产达115495kg/hm2,比全国对照种增产18.53%,甘蔗蔗糖分平均达14.49%,比对照高0.39%(绝对值,下同)甘蔗含糖量达16209kg/hm2,比对照种高18.40%.该品种还高抗黑穗病、花叶病和赤腐病;并具有某些果蔗特征和优良的商品性状.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得出30%百美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情况,结果表明:应用30%百美悬浮剂150~300 ml/hm2,兑水600 kg/hm2,在水稻稻瘟病发生初期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防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控甘蔗螟虫的药肥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福戈、度锐、吡虫啉等农药与肥料拌匀在基肥及培土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4种处理对甘蔗螟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处理A、B、C其枯心苗率、螟害节率均为0%;处理D枯心苗率为0%,螟害节率只有0.22%,远低于对照的3.12%;同时对蓟马也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处理A、B、C、D蓟马为害率在1.84%~2.87%之间,对照高达7.35%。因此,应用农药与肥料进行现配现施,省工省时,虫害防控效果好,可以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用含量410g/L草甘膦水剂3000 ml/hm2对空白地进行除草.药后3~21天,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即杂草药害指数)为5.7%~44.4%,用同样的草甘膦量加入"巴佰金"30 g/hm2和甲基化植物油750ml/hm2对空白地进行除草,药后14~21天,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可提高49.6个百分点左右;若用"巴佰全"30 g/hm2:和甲基化植物油750m]/hm2加入74.7%草甘膦颗粒剂750g/hm2及加入含量410 g/L草甘膦水剂其它量处理对空白地进行除草,药后3~7天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可提高31.3个百分点左右.药后14~2l天防治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