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氮肥管理对毛豆共生固氮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不同基因型毛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氮肥管理对毛豆产量及其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毛豆的产量及固氮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二对复叶始期(V1.5),每公顷追施50公斤尿素和在种子形成中期(R4.5)每公顷再追施25公斤尿素,两个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饱荚产量及最大的固氮量。四对复叶期(V4),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与毛豆的固氮率呈正相关,但在开花期和种荚形成期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每公顷仅施25公斤尿素不能满足毛豆丰产及最大限度利用其共生固氮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减氮、加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大豆固氮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是大豆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大豆是豆科作物,具有共生固氮能力,据估算东北黑土区大豆共生固氮潜力在150~200kg/hm2之间,同时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根瘤菌对氮的响应表现为使用过多的氮肥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生长,但少量地使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根瘤数量,进而提高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基于上述事实我们提出了"减氮、加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模式,该模式将大豆产量提高了15.3%,氮肥节约了33.3%。  相似文献   

3.
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和不同大豆栽培品种共生固氮活性,在大豆苗期较低,逐渐增加,到结荚鼓粒期达高峰,固氮活性一般为C_2H_46—10μmole株~(-1)小时~(-1),最高C_2H_442μmole株~(-1)小时~(-1)。在不同大豆栽培品种上的结瘤数也是苗期较少,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最多,根瘤数目的增加,主要是侧根上根瘤数目的增加。固氮量初测有低肥地比高肥地为高的趋向,高肥地57.1~125.2公斤/公顷,占大豆所需全氮的48~67%,低肥地为66.8~151公斤/公顷,占71~85%。大豆植株中全氮的分布结瘤大豆在花荚中占44.8~56.38%,不结瘤大豆占20.8~49.0%。  相似文献   

4.
1.大豆出苗一周,主根上开始结瘤。自分枝期开始,根瘤迅速着结膨大。“丰收十一”结瘤高峰出现在鼓料期,“黑农十一”结瘤量以初熟期为最高。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根瘤鲜重多一倍左右。根瘤鲜重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侧根根瘤的着结,自盛花期开始侧根根瘤量就占绝对优势。 2.早晚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活性相仿。侧根上根瘤活性不亚于主根根瘤。大豆单株根瘤固氮量主要取决于根瘤着结量。两个大豆品种单株根瘤量高峰均出现在鼓粒期。侧根根瘤在大豆一生的共生固氮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3.大豆根瘤主要分布在土层上层,10cm以下显著减少,30cm以下无根瘤。在鼓粒期小根瘤(1—2毫米)有很高的固氮活性。根瘤内含物是红色的,根瘤就有固氮能力。由红变绿是根瘤的衰败过程,颜色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4.磷钾肥对结瘤及固氮能力均表现有益影响。在磷钾肥基础上施用氮肥,由于氮量不同反应不一,低量氮肥促进了结瘤和增加固氮量。高氮肥不但抑制了结瘤,也影响了根瘤的固氮能力。深层施氮减轻了根瘤密集区氮素浓度过高对结瘤的危害。 5.早熟品种“丰收十一”每株一生固氮0.736克可供全株氮量的63.6%。晚熟品种“黑农十一”每株一生可固氮2.06,克占全株氮量的87.7%。因为是盆栽,数值可能偏高,但可以看出早熟品种的单株固氮量和占全株  相似文献   

5.
大豆不同生长阶段施用氮肥对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甘银波 Stule.  I 《大豆科学》1997,16(2):125-130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结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每公顷仅施25kg的启动氮,两个大豆品种虽获得较高的根瘤干重,但仅靠其自身固氮功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及丰产的要求。在大豆开花期(R1)或种子形成始期(R5),每公顷再追施50kg氮肥,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干物质重和产量。在播种前或开花前期,施用过多的氮肥,严重抑制了两个大豆品种根瘤的生长,降低了其自身的生物固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2004~2005年在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上,通过110个田间试验对玉米一次性施肥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5种主要土壤上玉米一次性施肥产量明显低于推荐施肥产量。干旱年份风沙土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明显减产。黑土一次性施肥效果年际间不稳定,干旱年份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有30%田块平产,70%田块减产;在湿润年份仅有31.2%田块减产。白浆土、冲积土两年间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有20%~27.2%和12.5%~25%的田块增产,减产的田块分别占到46.7%~59.1%和50%~62.5%。黑钙土干旱年份增产的田块只有9.52%,有71.4%的田块减产,集中在淡黑钙土区。两年试验说明,在吉林省的风沙土、淡黑钙土区不适宜采用玉米一次性施肥;在黑土、白浆土、冲积土区的高肥力土壤可以短期适当采用一次性施肥,中低肥力土壤尽量不要采用。  相似文献   

7.
1983—1985年我们应用同位素示踪方法,对大豆氮磷营养中的一些特点,土壤养分供应和根瘤固氮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植株三种氮源(肥料氮、土壤氮、根瘤固氮)之间和两种磷源(肥料磷和土壤磷)之间互相制约关系,同时还看出氮营养和磷营养之间的联因效果及氮肥发挥肥效的条件。即在磷肥,钾肥与马粪配合施用基础上,凡增施氮肥的都有增产效果。 大豆的氮素来源以根瘤固氮为主,其次是土壤氮,对所施化肥氮摄取量最少,而且随施氮肥量的增加以及随施肥时间的拖后,植株固氮量也有降低的趋势。 大豆在磷素吸收过程中,对肥料磷和土壤磷的吸收量随大豆的生育都有不断增加,但土壤磷素是大豆的主要磷源,各生育期吸收量都高于肥料磷。  相似文献   

8.
1.光合作用与氮肥量和行株距的关系。棉花品种108F以60×22.5厘米和90×15厘米的行株距进行栽培(每公顷74000株)。每公顷施用氮175公斤,五氧化二磷125公斤、氧化钾60公斤。或者每公顷施用氮250公斤,五氧化二磷175公斤,氧化钾80公斤。在第一片真叶期,施用较高氮量的植株的光合作用有所降低,但这种不利的影响在以后的生育期里则受到抑制。此时,施用较高氮量和宽行种植的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要比施用较低的氮量和窄行种植的植株高些。白天的光合率依赖于环境条件,在上午,随着光照的增强和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也随着增加,到15—17时,光合作用强度最高,以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营养生理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四年来的试验证明:黄淮海中低产土壤种植夏大豆,在前茬冬小麦混施有机无机肥料和磷矿粉,不仅豆作增产显著,还能明显增加豆株根圈有效营养,除自身需求还可残留有效氮61.3%和有效磷89.4%供后作利用;磷肥有利于结瘤固氮,氮肥对结瘤固氮也不都是负相关,抑制作用在固氮高峰期前基本消失的施氮水平,对提高总固氮量有利;大豆在开花前吸收土壤氮和肥料氮为主,开花后吸收空气氮为主;土壤氮和肥料氮多组成营养器官,空气氮多进入结实器官。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黑土区玉米氮肥减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吉林省黑土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氮肥用量偏高导致的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残留高等问题,在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设降低10%、20%、30%、40%的不同氮肥减量处理,研究减氮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中无机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伏龙泉和米沙子试验点降低20%氮肥用量、开安试验点降低30%氮肥用量玉米子粒产量无显著降低,减氮处理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降低氮肥用量可减少玉米收获后耕层土壤中无机氮的积累(硝态氮)。玉米施氮量在223 kg/hm2时玉米收获后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播种前基本一致。吉林省黑土玉米种植区适当降低氮肥用量不会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同时会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玉米收获后耕层无机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开花以前主要是吸收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开花后则以共生固氮为主,到成熟期共生固氮占总氮量60%以上。不同大豆品种对接种的根瘤菌株表现为不同的选择适应性。接种根瘤菌可提高大豆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接种菌根菌可促进磷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籽粒P_2O_5含量及磷肥利用率。中豆19—61A76根瘤菌—G.masseae菌根菌联合共生体最佳,田间共生固氮能力、亩产和蛋白产量分别提高20%、17.8%和33.8%。  相似文献   

12.
于1979——1981年在白浆土、草甸白浆土、草甸黑土和冲积砂壤土上进行了盆裁、小区和大田实验,同时辅以人工光照室内的单株水培和土培试验。查明了氟乐灵对大豆有效性结瘤和根瘤固氮活性的抑制效应及其季节动态;初步探明由于施药土层中大豆根系侧根形成和生长严重受阻,根毛消失。从而减少了根瘤菌入侵“门户”是导致大豆有效共生体系受阻抑的主要原因;由于氟乐灵对大豆整个生育期中植株生长发育和结瘤固氮产生显著的抑制影响,故在田间常用量下使大豆籽实减产11.5——15.7%,施用高剂量下(2.5公斤/公顷)则减少30%以上。氟乐灵(Trifluralin)是一种二硝基苯胺类选择性土壤处理的化学除草剂。七十年代以来已在国外广泛用于豆田和棉田的杂草防除。近年来在我国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中也成为大豆田杂草防治的主要化学除草剂,其应用面积每年达数十万公顷,并日趋扩大。  相似文献   

13.
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氮吸收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阶段施用氮肥对大豆吸氮及固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时间对大豆氮吸收、根瘤干重及固氮,具有重要影响。仅施25kg/hm2的启动氮,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根瘤干重和固氮率。在开花期或种于形成初期,再追施50kg/hm2氮,两个大豆品种都获得了最高的氮吸收总量和固氮总量。大豆的根瘤干重与固氮率呈线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1984—1985年作者在中等肥力的荒漠灰钙土上,进行了甜菜氮磷营养规律的研究,即每生产1吨甜菜需要吸收氮5.4公斤,磷0.617公斤,土壤中速效氮的消耗量为4.96公斤,速效磷的消耗量为1.1公斤.氮磷化肥的适量试验,每亩单施氮肥2.5—2C公斤处理的,分别比对照增产7.5—24.3%.增糖率4.7—32.5%,氮磷配施的处理,即每亩NP各2.5—20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6.2—34.8%,增糖率3.7—27.6%,单施氮的,每亩不得超过10公斤.氮磷配比,以1:0.25,1:0.5,1:1,其产量和产糖量差异不大.不同施期的试验以磷肥为种肥,氮肥为追肥,追肥期以5月中旬和6月中旬一次追为最好.经济效益.以每亩单施氮肥10公斤,亩收益85元,每亩施氮磷各2.5公斤和氮磷各5公斤,每亩增益40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乙炔——乙烯还原法(Hardy等人1968)使用SP—2305型气相色谱仪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施肥必须考虑大豆共生固氮的特点,施肥既能促进根瘤的发育发挥其固氮能力,又能给大豆补充营养。2、在当前生产条件下,种肥每亩施磷5~10斤于种籽下3~5厘米时,据大豆根瘤菌的固氮酶活性测定,大豆生育期的单株固氮量较对照增加61.4%,达到了“以磷增氮”的效果。增产7.9~14.9%。因此,大豆增产重视磷肥的施用是必要的,在缺磷的土壤上效果更显著。3、氮素作追肥,亩追施氮7斤于垅侧开沟深施复土和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亩施尿素1.5~2斤加水60~80斤。氮素主要抑制大豆主根根瘤的发育,对侧根根瘤的发育是促进的,单株根瘤数比对照高16.2~67.6%,单株根瘤重增加4~14.9%,增产10.1~13.1%。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氮肥,增产4.3~5.9%。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在气候温暖的自然植物群落区,联合固氮的产量每年可达100公斤/公顷,而在农用地上,仅10—30公斤/公顷。后者固氮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土壤的机械耕作(通气使微生物的固氮过程受到严重损害)、氮肥的使用及植物对固氮菌的联合能力不同。因此,要提高禾谷类作物联合固氮能力,不仅要寻找优良的固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吉密豆3号的选育与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密豆3号是矮秆耐密植大豆品种,适于与玉米2..2间作,玉米不减产、额外增收大豆。2011—2012年与玉米间作区域试验,平均额外增收大豆996.58公斤/公顷。2012年与玉米间作生产试验,平均额外增收大豆935.68公斤/公顷。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对大豆根圈土壤酶活性和氮营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是植物生长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本文报道了利用根箱系统,5种不同的氮肥(硝酸钠、硫酸铵、尿素、LP-40和LP-70)处理对典型黑土条件下生长的大豆根圈3种土壤酶活性及NO3^--N和NH4^ -N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长效缓释氮肥LP-70处理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根圈亏缺外,其它氮肥处理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尿酶活性在根圈土壤中要大于非根圈土壤。对NO3^--N含量在大豆根圈分布结果证明,当硫酸铵、尿素、LP—40和LP—70处理时,它在大豆根圈表现为亏缺效应,而当供给硝酸钠处理时,NO3^-—N含量在大豆根图表现为强烈的累积效应。不同氮肥对NH4 ^ —N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为;当供给硫酸铵处理时,NH4^ —N在根面区少量累计,而当其它4种氮肥处理时,NH4^ —N表现为亏缺。本试验结果证明不同氮肥对大豆根圈土壤酶活性及氮营养状况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大豆的氮素营养来源主要是根瘤菌共生固定大气中的氮和土壤供氮(包括施氮肥)。然而大豆播种后的一个月内共生固氮量甚微,且我国不少地区农田土壤缺氮。在缺氮的土壤条件下,如果早期不施氮肥,往往出现大豆氮素饥饿,营养生长势弱,并导致整个生育期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光合作用效率不高,产量很低。配合其它肥料施用适量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国际半干旱所的淋溶土壤上进行,前茬玉米,1982年2月12日播种,重复6次。无根瘤花生施用100公斤N/公顷化肥处理作对照A,排列在区组中心,其他处理在其四周排列。固氮处理的供试品种是:不接种根瘤菌的J-11,Gangapuri(西班牙型),PI-259747(瓦棱西亚型),NC-17,ICGS-22和Robut33-1(弗吉尼亚型);接种根瘤菌菌株NC-92的Robut33-1。各处理均施用10公斤N/公顷化肥。无根瘤花生施用200公斤N/公顷化肥,作对照B,以便检查氮肥用量增加是否影响评价土壤有效N的结果。行距75厘米,株距10厘米,每小区6行,长6米,面积27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