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人工模拟水缸培养方法,研究了湖泊底泥不同Cu、Cd处理对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Cu、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u刺激伊乐藻的生长(生物量、叶绿素),高浓度抑制伊乐藻的生长;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伊乐藻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均一直降低,在底泥Cd含量为168.69mg·kg^-1 DW(含背景值)时,植株出现死亡。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伊乐藻体内的Cu含量一直增加,在底泥cu含量为414mg·kg^-1DW(含背景值)时,根部、叶部的富集系数均达到最大(0.21和0.17);伊乐藻体内的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底泥Cd含量为88.69mg·kg^-1 DW时,根部、叶部的富集系数均达到最大(0.07和0.09)。以上结果说明,伊乐藻对Cu、Cd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原位修复Cu和Cd污染底泥的植物种类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评价伊乐藻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了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克藻效应。结果表明,伊乐藻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水体中氮、磷起始浓度越高,其去除效果越明显;不同生物量伊乐藻对河水中其他藻类均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生物量增加,其克藻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UV-B辐射胁迫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紫外线-B(UV-B,280-320nm)辐射会导致水稻植株矮化4.71%-16.59%、叶面积变小、干物质生产量减少11.79%-60.57%。究其原因主要是叶片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光合系统Ⅱ受到破坏,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4.
保水剂用量对矿区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恢复难度大。为得出矿区紫花苜蓿种植中保水剂的最佳用量,以矿区废弃地土壤为基质,研究6种质量分数的保水剂(0、0.15%、0.30%、0.45%、0.60%和0.90%)对紫花苜蓿存活时间、矿区土壤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及对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光合作用、叶绿素质量分数、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保水剂能延长紫花苜蓿存活时间,增加土壤含水率,保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增强紫花苜蓿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叶绿素破坏分解,使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加。与对照相比,添加保水剂的处理紫花苜蓿存活时间延长6.16%~35.05%,土壤含水率提高1.04%~8.78%,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13.40%~35.54%、2.61%~18.93%和8.53%~15.89%,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提高5.88%~47.02%、17.88%~101.73%和12.5%~31.55%。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8.94%~96.96%、5.64%~61.12%、14.17%~135.05%、14.85%~49.71%和1.08%~16.48%,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9.48%~30.29%。紫花苜蓿生物量增加17.01%~61.96%。综合各指标改良效果,以保水剂质量分数0.30%~0.45%为矿区废弃地紫花苜蓿种植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气溶胶的太阳辐射减弱效应对农作物叶片生理特性及同化物累积的影响,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不同辐射减弱处理(100%、60%、40%、20%、15%)对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水平和同化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至自然光的60%-15%时,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减少15.8%-70.1%,光合色素的含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显著提高,其中叶绿素b含量的增加最明显。太阳辐射减弱会抑制冬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减少细胞膜透性,且辐射减弱的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当太阳辐射为自然光的60%-15%时,冬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降低了32.22%-76.45%,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19.02%-48.12%,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增加了47.46%-177.87%。上述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后会减弱冬小麦光合作用,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导致作物体内同化物的累积受阻,糖类及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降低,必然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6.
两种水生植物对重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重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选取了两种水生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采用漂浮生长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伊乐藻在水面漂浮条件下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总磷、COD、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62.9%,90.83%,53.90%,71.21%,43.33%,50.05%;漂浮植物黄花水龙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3.56%,97.38%,99.44%,97.74%,52.49%,58.34%。变异分析表明,两者对这些养分的去除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黄花水龙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漂浮培养条件下的伊乐藻,适合重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去除,而伊乐藻则在水质维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生姜的增产效果,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生姜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生姜叶片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促进生姜生长,且随生长的进行,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效果日趋明显。生姜旺盛生长期(9月22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普通有机肥及化肥处理高5.5%和13.1%;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高8.2%和17.8%。尽管各处理生姜叶片的光化学效率在午间高温强光下均降低,但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叶片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低,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生姜叶片光能利用效率。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产量分别比普通有机肥及化肥处理高9%和24%左右。  相似文献   

8.
郝菁  申双和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477-480,485
利用水稻生长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中国农业系统模型(ChinaAgrosys)"在整个长江流域水稻发育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方面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发育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4.4d、2.4、2010 kg·hm^-2,相对误差分别在-10%-11%、-30%-30%、-23%-24%,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长江流域历史和未来时期水稻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的模拟研究。利用此模型模拟了1955-2005年流域30个站点历年一季稻生物产量,并计算了各点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过去51a长江流域一季稻生物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流域夏季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在盐碱胁迫初期的响应机制,揭示生物炭对盐碱胁迫初期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两种典型牧草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短期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4种处理:盐碱胁迫处理(C0, 150 mmol/L等摩尔NaCl、Na2CO3、NaHCO3混合盐碱溶液)、盐碱胁迫+1%生物炭(C1)、盐碱胁迫+3%生物炭(C2)、盐碱胁迫+5%生物炭(C3),并设置无盐碱胁迫的空白对照(CK),分析盐碱胁迫初期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植物生长指标、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及抗氧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4 d盐碱处理显著影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降低生物量累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提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但对叶绿素含量和根长无显著影响(P>0.05)。2)盐碱胁迫初期,生物炭可有效提高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抗胁迫能力,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缓解盐碱胁迫对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生长和光合反应的抑制作用,其中3%生物炭处理的生物量、株高、根长较盐碱胁迫分别增加了48.50%~82.34%、31.19%~44.16%、17.15%~48.09%,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增加了118.69%~358.99%、98.66%~526.53%,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7.97%和519.09%。3)盐碱胁迫下,随施炭量增加,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生长指标、光合特性、细胞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基本呈现出低添加量促进、高添加量抑制的趋势。综上所述,适量生物炭可有效缓解盐碱胁迫对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3%的生物炭施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钙离子对海盐和NaCl胁迫下菊芋幼苗生理特征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不同浓度CaCl2(5mmol/L,10mmol/L,20mmol/L)对处在相同含盐量的海盐和NaCl两种盐胁迫处理下的菊芋幼苗进行化学调控,研究了钙离子对两种盐处理的菊芋幼苗的生物量、SOD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叶绿素含量和P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菊芋处于海盐和NaCl两种盐胁迫下时,菊芋的生物量、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Pn均显著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显著增加;(2)当施入钙离子后,两种盐对菊芋幼苗的胁迫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中浓度的钙离子效果最好,使菊芋的生物量、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Pn显著增加,MDA含量和相对电导显著降低,当CaCl2浓度大于10mmol/L时,则钙离子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降低,说明适量的钙离子有效缓解了盐胁迫所致的氧化损伤,从而抑制了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从而使生物产量增加;(3)在5mmol/L,10mmol/L钙离子浓度下,钙离子对海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显著优于NaCl,但在20mmol/L浓度下,两个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SOD模拟物对玉米幼苗抗盐害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中度盐害的情况下,用含氨基酸的过渡金属(Cu、Mn)SOD模拟物对玉米浸种、叶面喷施,八叶期后对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经SOD模拟物浸种、叶面喷洒处理,生物量提高1.32%~15.77%(鲜重)和7.05%~15.89%(干重),光合速率提高17.60%~41.40%,叶绿素含量提高7.20%~26.51%,体内SOD活性提高最高达38.75%。初步表明上述SOD模拟物能有效抑制玉米幼苗所受的盐害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施磷对镉胁迫下黄瓜苗期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石灰性土壤中施磷对镉胁迫下黄瓜苗期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磷肥、缓解镉毒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完全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土壤镉添加水平(0、1、3和5 mg kg?1土)下施加不同浓度磷(0、50、100、150和200 mg P2O5 kg?1土)对黄瓜苗期生物量、叶片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结果  随着施Cd量的增加,黄瓜生物量先增后降,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上升趋势。施加适量磷(≤ 150 mg P2O5 kg?1)能够显著提高黄瓜生物量、Pn、Gs、Tr、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ar),降低叶片中Ci。对于抗氧化酶系统来说,随着施Cd量的增加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施磷后,能够明显增强抗氧化酶系统。施Cd量为1 mg kg?1,施磷量为50和100 mg P2O5 kg?1时,CAT活性增加了1.9% ~ 9.6%。施Cd量为3和5 mg kg?1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POD和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增加,与不施磷相比,POD活性分别增加了149.1% ~ 197.8%和150.4% ~ 252.0%,CAT活性分别增加了5.8% ~ 16.6%和0.55% ~ 19.4%,其中施磷量为100 mg P2O5 kg?1时黄瓜叶片POD和CAT活性达到最大。同时,施P能够降低叶片中MDA含量,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  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磷量为100和150 mg P2O5 kg?1时,能够明显缓解镉毒害,增强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而施磷量达到200 mg P2O5 kg?1时则对黄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几种控释氮肥的饲料玉米肥效及其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几种控释氮肥对饲料玉米分蘖、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生理指标与饲料玉米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看出,控释氮肥处理,玉米分蘖数在分蘖前期比等养分尿素略低,分蘖后期明显高于尿素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与等养分尿素相比,都有明显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饲料玉米后期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与其生物量达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77、0.8967、0.8979。控释氮肥可明显降低饲料玉米硝酸盐含量,比施同等养分尿素,其硝酸盐降低幅度为73.37~709.41mg/kg;与等重量尿素相比,其硝酸盐降低幅度为469.26~1150.00mg/kg,控释氮肥的降硝效果明显。控释氮肥处理比尿素处理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且保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钾素营养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冀西北高原旱滩地条件下,以饲用玉米白马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饲用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7.96%~17.60%;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素和磷素的吸收。施钾植株的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分别比不施钾植株提高17.73~40.28.kg/hm2和9.32~28.69kg/hm2;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且二者产量增幅分别为9.40%~21.5%和8.90%~38.12%。试验结果还看出,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饲用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有提高,为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因此,饲用玉米施用钾肥是提高其产量与营养品质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硫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硫素对大豆营养生长、营养元素吸收、氮硫比值和光合作用强度及酶活性等生理效应影响。结果显示,正常供硫能保证大豆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反应;不同生长关键时期低硫处理对大豆营养生长和生理效应均有一定不利影响。特别是苗期缺硫明显降低大豆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叶面积生长量不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硝态氮含量增加,氮代谢受阻,氮硫比值提高,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Lettuce (Lactuca sativa L., cv. ‘Parris Island’) was grown hydroponically in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under five levels of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Plant biomass was highest in spring and lowest in autumn at N rates of 200 and 260 mg L?1,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N application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rates of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stomatal carbon dioxide (CO2) conductance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Photosynthetic rate, stomatal CO2 conductance, and chlorophyll a/b ratio were higher in spring than in autumn or winter. Nitrate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leav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 application in all seas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lettuce growth and yield is higher in spring than in winter or autumn due to enhanced photosynthesis thanks to increasingly favorable photoperiod. Regardless of season, high N rates promote yield but increase leaf nitrate concentrations. Therefo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lthy produce the recommended N rate should be based not just on yield but also on the nitrate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盐分胁迫下,控释尿素配施腐植酸对棉花幼苗生长特性和植株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滨海盐化潮土(全盐含量4.5 g/kg)为供试土壤,设置普通尿素、控释尿素、普通尿素+腐植酸、控释尿素+腐植酸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进行棉花盆栽试验,测定棉花植株生物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及根系抗氧化酶(SOD、POD、...  相似文献   

18.
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和宁夏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是改良盐碱土壤的优质稗属牧草。本研究通过设置昼/夜8h/16h(记为Ph8)、12h/12h(Ph12)和16h/8h(Ph16)3种不同的光周期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两种稗属牧草的株高、叶宽、穗重、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长生理指标,以探究两种稗属牧草生长生理特性对光周期改变的响应规律,为优质牧草异地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1)湖南稷子和宁夏无芒稗的叶宽、穗鲜重、穗干重均呈“倒V”型变化趋势,而株高呈上升趋势,各处理下株高、穗鲜重和穗干重均表现为湖南稷子高于宁夏无芒稗。(2)两种稗属牧草的MDA含量呈现出“V”型变化过程。(3)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倒V”型变化过程。(4)两种稗属牧草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PII)及其潜在活性均呈现“倒V”型变化过程,在Ph1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在三种光周期处理下,湖南稷子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宁夏无芒稗。本研究表明,光照时长中等条件(12h)能够显著促进湖南稷子和宁夏无芒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合成,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且对湖南稷子产量的促进作用高于宁夏无芒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