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查阅华东地区各省地方植物志及对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楠木标本信息的筛选,共获得124个有价值的分布记录,利用DIVA-GIS软件绘制了我国华东地区楠木资源的地理分布.研究表明,华东地区楠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低山丘陵山地,垂直分布一般多在1000m以下.同时分析探讨了我国楠木资源的濒危原因及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楠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宜都市的王家畈镇、聂家河镇和潘家湾乡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结果】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计264株,楠属植物3种,分别为竹叶楠Phoebe faberi、桢楠P.zhennan、湘楠P.hunanensis;润楠属植物4种,分别为润楠Machilus pingii、宜昌润楠M.ichangensis、华润楠M.chinensis、刨花润楠M.pauhoi,其中华润楠、刨花润楠初步确定为宜都市新分布记录种。楠木较多分布在山地比较潮湿的阴坡,坡度为30°~40°,坡位为中坡位和下坡位,海拔在710 m左右,群落类型为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1种,隶属41科60属,以樟科和蔷薇科植物比较多,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的比重最大。【结论】该调查区内的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楠属更合理,大致呈稳定型,而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衰退型。探讨了样地野生楠木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为其天然林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城市景观树种的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典型选样法,在湖北省利川市天然楠木群落设置了8个20 m×30 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的物种及其株高、胸径、数量,对楠木种群内的物种组成、群落内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特征、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利川楠木群落具有四大特点:1)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338种,隶属于117科261属,物种多样性较高;2)群落属稳定型群落,具备天然更新能力;3)楠木群落是以楠木为优势种群构成的单优群落;4)群落生境较适宜,群落资源十分珍稀。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神农架地区楠木资源,采用样方法、实测法获得了香樟沙、观音河2个地区13组样地的信息数据。调查结果表明:海拔800 m样地气候更适合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生长;部分润楠属植物对碱性土壤的适应性更强;较大的立地坡度(71°)对楠木幼苗影响明显小于成树;部分草本、灌木伴生种对楠木有潜在的抑制作用;神农架地区楠木种群结构比竹山、咸丰、宣恩等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楠木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树种,通常指樟科楠属(Phoebe)和润楠属(Machilus)植物。广东省具有丰富的润楠属树木资源,但已利用的种类极少。根据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记录,在广东省共发现润楠属植物23种,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文章介绍了润楠属植物在广东省作为商品和科研种质资源的人工栽培情况,并对其保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楠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庆市楠属植物有6种,约占全国总量的16.2%,包括山楠(Phoebe chinensis Chun)、竹叶楠(Phoebe faberi(Hemsl.)Chun)、白楠(Phoebe neurantha(Hemsl.)Gamble)、紫楠(Phoebe sheareri(Hemsl.)Gamble)、峨眉紫楠(Phoebe sheareri(Hemsl.)Gamble var.omeiensis(Yang)N.Chao)和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其中白楠、紫楠和楠木分布比较广泛。楠属植物集经济、观赏和生态效益于一体,其材质优良,经济附加值大;同时又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美化效果良好;还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因此,楠属植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7月26日讯:目前在该市林科所实验基地有不同家系的楠属种质资源品种100多个,主要为桢楠、紫楠、闽楠、浙江楠和细叶楠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楠木种质资源保存地10亩。据了解,衢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2013年初开始在实验基地进行研究珍贵楠木栽培试验,先后申报并立项了《浙闽皖赣四省珍贵楠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培  相似文献   

8.
<正>5月下旬,长江大学楠木资源考察队费永俊、周存宇教授一行8人,在湖北省竹山县对野生楠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了珍稀植物——润楠、白楠和黑壳楠。这是该县首次发现的大型楠木群落。专家发现,在官渡镇中场村、马峪村,除零星分布的润楠外,还有桢楠、白楠和黑壳楠等珍稀植物。经现场鉴定,  相似文献   

9.
宜昌市楠木类树种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7年对宜昌楠木类树种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宜昌习惯将樟科中的楠属、润楠属树种及琼楠属、山胡椒属的部分树种统称为"楠木",已发现17种,按起源划分乡土6种,引进11种;按属划分楠属6种,润楠属9种,琼楠属1种,山胡椒属1种。由于人为砍伐和生境破坏,加上自身繁殖率低的原因,楠木类树种自然资源近于枯竭,部分楠木类树种引进栽培获得成功,保护和发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祁门县发现的樟科楠木属古树群进行调查,从其分布起源、生长特性、木材宏观特征等方面分析,确定该物种为我国著名的珍稀物种——滇楠,并认为是楠木属中最易出现金丝楠木的树种,以期为科学保护和发掘利用滇楠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突托蜡梅生物学特性与种群分布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突托蜡梅为江西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但现有种群分布十分狭窄,资源稀少。本文初步系统分析了突托蜡梅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特点和种群分布现状,并对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抢救保存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连木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中国黄连木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用材、观赏、药用和油料树种。在系统收集中国黄连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黄连木的自然分布、形态与解剖特征、生物学和生长特性、森林生态、植物生理等基础研究和播种育苗、扦插与嫁接、造林、病虫害防治等人工栽培技术以及黄连木籽油、黄连木倍子及其它功能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国黄连木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选取河南省自南向北5个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对其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科属分布、区系特征、相似度、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105种,与其它自然保护区相比,在科、属、种水平上均占绝对优势;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呈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珍稀濒危植物与河南省其他相邻自然保护区相似度较低;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是河南省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的重点区域和核心地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将乐县6 a生樟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从人工林生长指标来看,不同坡位樟平均胸径生长量和平均树高生长量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林分生物量来看,下坡位樟林分总生物量最高,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樟林分总生物量最低;就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  相似文献   

15.
生物活性物质熊果酸资源分布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生物活性物质熊果酸的植物资源概况、种类分布和分布差异性。熊果酸在植物中分布很广,其中熊果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有:希腊鼠尾草、夹竹桃、迷迭香、西班牙鼠尾草、长春花、六座大山荆芥、小冠薰、长穗薰衣草、百里香、苦丁茶、冬季香薄荷、枇杷、枸骨、白花蛇舌草和樱桃肉桂,分别达74.50、43.00、41.00、40.20、37.00、29.20、20.20、19.00、18.80、17.70、16.00、12.30、10.60、10.07和10.00 mg/g。熊果酸主要分布于茶树、果树、药用植物、香草植物及泡桐等其它植物中,熊果酸的分布还存在着品种差异性、植物部位差异性、区域差异性、季节差异性和生长条件差异性等。对熊果酸植物资源分布状况的充分了解,可为生物活性物质熊果酸的可持续研究开发、高值化和规模化利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杜鹃属植物资源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有腋花杜鹃、红棕杜鹃、乳黄杜鹃、马缨花等杜鹃植物28种.基于保护区杜鹃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特点及当地具有的浓郁民族风情,对杜鹃植物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开发途径、措施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白水江保护区位于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地带,自然生态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显著,不论是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方面,还是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有性方面都是位居全国前列的,被视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在植被、植物区系、珍稀植物、资源植物、竹类等植物学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摸清本底资源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资源植物应用、深加工、育苗等方面研究不足,社区居民缺乏发展经济的技术支撑,保护区从事研究的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发展应用型研究,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是科技兴林改善群众生活的必然选择;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是促进保护区植物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梁鸿燊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180-182,190
通过调查摸清了永泰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确定全县有1 022种药用植物,分属193科626属,同时分析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类型、资源分布规律,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9.
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宝库中的多用途植物资源,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概述了国内外棕榈藤物种资源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阐述了国内外棕榈藤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简要论述了主要优良商品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发展种植业的关键技术,及原藤产后加工利用技术,预测产品市场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蔷薇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其资源价值及利用状况。河北省蔷薇科野生植物共有28属,122种,32变种,7变型。论述了河北省蔷薇科野生植物的主要用途、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