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属现代光谱分析。自六十年代NOrriSK.H.将此法用于农产品品质分析至今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和发展。目前世界上已建立了几十种样品、上百种项目的分析方法,并在蔬菜、果汁、植物油、食品及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粮食加工品质①的鉴定方面得到应用。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引进这种仪器,用于小麦、玉米、高梁大豆、小米等作物的营养  相似文献   

2.
郭榛  金诚谦  刘鹏  唐小涵  赵男 《大豆科学》2022,41(1):99-106
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物质中各成分的含量.随着我国大豆产业不断发展,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已应用到大豆品质检测技术的各个方面.本文介绍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技术检测工艺,包括大豆检测状态、光谱预处理方法、光谱特征提取方法和常用建模分析方法;重点总结光谱分析和光谱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3.
邹翠  杨军 《福建茶叶》2016,(6):17-18
茶叶品质鉴定主要针对干茶、茶汤等,基于茶叶底形状等表观数据,结合茶汤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分析茶叶的档次,这可以规范市场且更利于消费者选择茶叶,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系统软件发开在茶叶品质鉴定的优越性,以计算机视觉技术、电子鼻、电子舌为探针,结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技术,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系统在茶叶品质鉴定中的开发与应用,这为茶叶品质的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名茶的品质检验,素以感官审评为准则,迄今仍无科学讲量上的品质指标。本文拟用光谱分析和激光散射原理测定12只浙江名茶的茶汤,欲探索适于名茶品质特证审评的品质指标,为名茶品质理化审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可用资料。材料和方法样品来源:本文所用12只名茶样品由浙江省茶叶学会提供,均为1989年省茶叶学会第二届斗茶会样品。  相似文献   

5.
大豆抗病、虫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刘淼  王志坤  李文滨 《大豆科学》2011,30(5):865-868,873
大豆病、虫害不但造成大豆减产,而且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品种的抗性已在许多作物上得到应用.该文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蚜虫、大豆根腐病、大豆胞囊线虫和大豆食心虫抗性转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和讨论了各种基因的应用效果及目前抗病、虫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抗病...  相似文献   

6.
籽粒品质鉴定的强化是与理化分析方法的发展相联系的。近红外区的反射光谱学能够通过测定籽粒的化学成分、氨基酸成分、氮含量、面筋含量和籽粒的透明度来分析籽粒的品质。各类作物籽粒反射光谱分析的信息相当准确,业已表明,将这种方法用于玉米遗传  相似文献   

7.
利用植物杂种优势,是改良作物最有潜力的育种途径,也是优化作物种子结构,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本世纪20年代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开始,杂种优势已在许多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已受到红麻遗传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苏省农业科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制的高品质棉JS系列品质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品质棉JS系列品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优良,皮棉产量中等偏上,纤维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良,显著的优于常规棉泗棉3号,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物肥料在许多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分析了其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稻田土壤状况、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目前在各行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茶学领域中起步较晚,但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基因工程技术和茶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简述了在茶树育种中应用基因工程改良茶树品种或提高茶叶品质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利用基因工程降低茶叶中咖啡碱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法在茶叶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新  牛智有  宗力 《中国茶叶》2007,29(5):18-19,33
一、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简介近红外光谱分析(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NIRS)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内部品质检测。其原理是利用样品所含成分在近红外光谱区域的最强吸收波长不同,以及吸收的强度与有机成分呈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已知成分含量的样品与其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回归分析,建立定标方程,即可对含有同一种有机成分的样品进行定量估  相似文献   

12.
烯效唑培育大豆壮苗提高移栽成活率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和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其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新技术之一。烯效唑(S3307,Uniconzol)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物质,它具有高活性、低残留和使用安全等优点。目前已在水稻、油菜、蔬菜等物作上应用,但在大豆...  相似文献   

13.
利用植物杂种优势 ,是改良作物最有潜力的育种途径 ,也是优化作物种子结构 ,提高种子科技含量 ,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本世纪 2 0年代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开始 ,杂种优势已在许多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 ,已受到红麻遗传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其前景十分广阔。1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国外关于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很少有报道。据国外的红麻育种资料分析 ,红麻种间和品种间杂种优势均很显著。我国从 70年代末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两优培九与其亲本剑叶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娜  陈国祥  吕川根 《杂交水稻》2004,19(1):53-55,59
比较研究了两优培九与其双亲成熟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在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活性以及能量的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谱分析、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和ATP含量)上都具有超亲优势.表明两优培九的高光合特性在成熟剑叶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其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啤酒工业的兴起,带动了我市优质大麦的生产。大麦已成为酿酒业不可缺少的原料。推广优质大麦良种,生产更多的优质原料推向市场,已成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转换职能、强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做好优质大麦生产向市场经济接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不断更新品种,提高大麦品质。回顾我市大麦生产,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单位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不断改进.七十年代,我市以二校大麦早熟三号代替了六棱大麦就是一次较大的改革,它不但从品种类型上解决了大麦的抗性问题,单产和品质也得到较大循提…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聚类法将山西省小麦分为5个小麦品质生态区。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小麦品质区划上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各品质生态区间的差异性和区内的相似性,并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小麦品质地域上的规律性。具有表示法简单明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一批高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车取技术等)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使部分产品的品质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技术在菜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部分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状况作一综述。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膜分离以其分离溶质的不同范围而划分为微滤(MP)、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四种形式。膜分离具…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naltors)是一些人工合成的调节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p_(51)在茶树上的应用结果初步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的p_(51)能够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夏、秋茶期间进行喷施p_(51)的试验,进一步明确p_(51)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同时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菜增湿连容新工艺在花茶客制加工中以其省时、节范等特点已在花茶加工行业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这一重要成果的推广,推动了花茶加工行业向前发展,简化、改变了传统花茶加工繁杂的加工工艺,在不影响原有花茶品质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许多厂家在新工艺加工原理的基础上看茶加工、灵活应用,丰富和发展了新工艺加工技术,使之实用性更强。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增湿连营新工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生产厂家在应用新工艺时,未能对增湿连各…  相似文献   

20.
应用模糊聚类法将山西省小麦分为5个小麦品质生态区.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小麦品质区划上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各品质生态区间的差异性和区内的相似性,并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小麦品质地域上的规律性.具有表示法简单明了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