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雅安山区耕地深度开发,寻求新的饲料来源,发展农区畜牧业生产,近几年我们引进高产、早熟、耐肥、抗倒、耐瘠、抗旱、适应性广、饲用价值高的“威24”等大麦良种,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引种观察和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5.5—372  相似文献   

2.
山城雅安,因了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召开,装扮得格外亮丽,红灯彩门,花团锦簇,一派欢腾的节日景象。连穿城而过的青衣江也逐浪扬波,轻歌曼舞。按说九月正是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之时,可在雅安四天期间,有三天是雨天,原来雨是这里的一道风景。一到雅安,就听说这里有三雅:雅雨、雅鱼、雅女。  相似文献   

3.
何勇 《中国茶叶》2005,27(6):16-17
雅安作为四川乃至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茶产业已成为当地茶农脱贫致富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但从历史上看,雅安茶叶主要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加强,今后雅安茶叶产业竞争力必然体现在茶叶产业的运行组织载体上.产业组织制度或产业运行的组织模式影响着产业运行绩效,进而影响其产业运行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雅安茶叶产业化模式趋同、组织管理分散等因素已成为制约雅安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今后雅安茶业的发展必将是通过创新茶业的运行组织模式来促进茶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雅安茶叶产业运行组织模式的特点与绩效,探讨雅安茶叶市场运行组织模式的优化途径,对于从根本上提高雅安茶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启坤 《茶报》2004,(4):2-2
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筹备的特点,一是投入大。两年时间,雅安以迎国际茶文化盛会为契机,投入6亿元资金,对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景区进行建设,一个浪漫雅安已呼之欲出;二是发动面广。“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做到了家喻户晓,全市各区县都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经过整风运动,雅安商业部门,明确了生产是采购的基础,在各级党政领导下,协作农业部门,组织人力物力,从生产入手,促进了茶叶生产大发展。去年六、七月份,雅安茶厂抽出两万多人次,由茶厂书记挂帅,厂长领队在雅安县七盘、多营、中里等七个乡安营扎  相似文献   

6.
藏茶历史悠久,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也是雅安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产业。雅安的乡村振兴事业需要藏茶产业助力,藏茶也要乘上乡村振兴这股强劲东风实现产业振兴。本文介绍了藏茶名称的由来和其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雅安发展藏茶产业的必要性,最后从多方面对雅安藏茶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6,(8)
正次仁顿典一生都与边销茶打交道。自小他就知道茶叶是藏族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必需品。11岁那年,他跟着舅舅离开青海老家,贩茶来到拉萨,从此在拉萨成家立业。次仁顿典喝着来自四川雅安的边销茶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从没到过雅安。他的女儿和女婿在拉萨市开店,卖的是雅安生产的藏茶。熟悉茶行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藏族人喝的边茶都来自四川雅安,但对他们来说,雅安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是茶叶的圣山,是他们向往的地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5,(3):58-65
以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氮磷钾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昌点水稻成熟期氮和磷的平均总积累量小于雅安点,钾平均总积累量略高于雅安点;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表现为西昌点明显高于雅安点。随密度增加,水稻氮、磷、钾总积累量增加,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及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密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雅安市是茶文化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最早人工栽种茶树的地区。虽然雅安茶产业是当地农副产业经济的支柱,也是最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之一。但是,雅安茶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茶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陷入发展瓶颈期。本文通过对雅安茶产业的考察和调研,对当前雅安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阻力进行辨析,并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茶世界》2008,(6)
5月30日,在路中央的桌上摆满了志愿者送来的礼物。有卡车玩具、熊猫玩偶、各种小零食,周凯和尹丹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这时.村里又来了浩浩荡荡5辆车。这个来自雅安的车队是雅安组织  相似文献   

11.
钟国林 《中国茶叶》2012,(12):22-23
名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距省会成都120公里,西临雅安17公里,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县,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以来,"熊猫家源,世界茶源"雅安紧紧抓住经济新常态、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和灾后产业重建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和"茶旅融合、一三互动、接二连三"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雅安藏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核心竞争优势,围绕"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品牌,大力实施科技兴茶、龙头  相似文献   

13.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盆周西部边缘山区,农民解放前就有种植大麦的习惯,在60~80年代,由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在有限耕地上,作为饲料生产的大麦面积,则由几万亩减少至几百亩,到叨年代,随着我区养殖业。啤酒工业及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大麦的社会需求量逐渐增大,为了不影响小春粮油作物的生产,经几年试验探索,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从以下四方面发展大麦生产():利用小麦预留空行种植大麦,提高耕地及光能利用率;雅安山区人少、地多、劳力缺乏,小麦面积40多万亩,普遍采用对半开带植,利用空着的一半行间增种大麦…  相似文献   

14.
刘小兰 《福建茶叶》2016,(11):151-152
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四川雅安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只有合理有效地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分析雅安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强当地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雅安山茶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保险信贷供需平衡理论分析、发展建议三大板块入手,分析新冠疫情对雅安山茶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通过供需理论分析,科学性地阐明了保险与信贷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该产业链发展路径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通过99份玉米自交系的密度试验、不同耐密型自交系组配的六份杂交种的密度试验,对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耐密性是一个综合性状,涉及产量、结实性、株型、茎秤等几方面,株型是重要性状之一;自交系的耐密性和配合力,是有效地选育优良耐密型杂交种的基础.因此,严密准确的自交系耐密性鉴定以及耐密型优良杂交种选育,均应通过密度试验的实际测定比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18,(6)
正6月23日上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雅安市供销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本次活动以"携手共进,振兴茶产业"为主题,以品鉴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为形式,推介雅茶产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副部长葛书院,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副主席程军,雅安市委常委、副市长白云等领导出席活动。会上,王庆会长、葛书院副部长、白  相似文献   

18.
北方杂草稻耐低温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用19份北方杂草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4℃、14℃、24—28℃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北方杂草稻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在4℃条件下,供试的19份杂草稻材料间的发芽率方差和变异幅度都比较大,耐冷性评价结果可靠。在4℃条件下耐低温发芽特性的评价结果为:5份杂草稻材料耐冷性为1级,耐冷性强;4份为5级,耐冷性中;10份为9级,耐冷性弱。对照栽培稻品种秋光的耐冷性为9级,耐冷性弱。  相似文献   

19.
以 3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花期利用遮光度为 50%遮阳网人工模拟寡照环境,测量雌雄间隔期、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度、产量等 14个性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评价,筛选出玉米品种耐荫性评价关键指标,根据鉴定指标对玉米品种进行耐荫性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优化出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 4个耐荫性评价指标,以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 4个性状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将 35个玉米品种分成耐荫性强、耐荫性弱两大类型。通过分析建立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评价体系,产量、行粒数、雌雄间隔期、穗粗作为玉米品种花期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904份大豆品种若干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5个性状的耐瘠指数值相累加,按累加值大小将品种的耐瘠性分为五级:(1)高度耐瘠(4-4.5),(2)耐瘠(2-3.49),(3)中度耐瘠(3.5-3.99),(4)耐瘠性差(1.5—1.99).(5)不耐瘠(1.49以下)。鉴定出一批优良的耐瘠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