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欲使我省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在预定时间内逐步绿化起来,除采用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等方法外,封山育林也不可忽视。封山育林是我省绿化荒山,恢复森林,投资少,见效快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具体做法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划定区域,施行禁封,从而减少人畜干扰破坏,充分利用林地优越自然条件,依靠树种天然更新的能力,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采取封山育林的方法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较之人工造林及飞机播种造林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封山育林是对疏林地,灌小林地和具有残存植被的荒山荒地进行封禁,依靠天然更新或人工辅助造林措施恢复森林植被的方法。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封山育林作为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效果十分明显。通过这几年的工程建设,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天然下种和萌芽萌蘖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疏林、散生母树、老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灌木林,以及有恢复植被可能的荒山荒地等,通过禁封和培育,逐渐繁衍成为森林、灌木林和草地植被的一种造林育林方法。它是加速森林资源培育,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的重要手段之一。封山育林,较人工造林有以下优点:一是不须整地、打塘、播种,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特别是云南。水热条件好,一般封育3~5年,或8~10年,便可恢复成林。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能力,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恢复和保护森林和灌草植被。封山育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方式。与人工造林相比,封山育林恢复的森林植被生态功能和效益更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呼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是借助自然演替恢复森林的一种森林资源培育方式,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混交林,层次复杂,结构稳定,能有效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小气候、减轻气象和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更强的改善生态功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封山育林对于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加大封山育林的比重,是从林区的经济承载能力和自然承载能力的实际出发,实现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中条林…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野生植被的生态特点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野生植被。野生植被适应性强,生长稳定,生态功能强,能够增强森林的自肥能力和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和栖息地,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植物。保护措施:封山育林,加速野生植被的恢复;造林时利用造林地的原有植被;调整人工林密度,发展林下植被;天然林保护也是对野生植被最好的保护;野生植被在城乡绿化和美化中也应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是林业生产上一个名词术语。长期以来,对封山育林的概念,按照理论的解释和人们对这个名词的应用和理解,均有不同的见解,内容也不统一。一说:封山育林是通过人为的保护,利用天然的力量来恢复荒山森林的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利用天然有利条件和林木自生能力,加以人工促进措施培育森林的一种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使荒山自然成林和保持水土的有效方法;一说: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的补助措施,也是防止乱砍滥伐的有力措施。有的对水土流失的山地封山恢复植被,再进行人工造林也称之为封山育林。有的把人工营造的幼林列为封山育林对象。总之,众说粉纭,莫衷一是。仔细思考,过去对封山育林这个名词的解释,各有特点,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有不确切、不相  相似文献   

8.
李亚辉 《防护林科技》2014,(2):101-101,113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更新改造,宜在以围封为主的植被自然恢复体系基础上,再人工更新改造成稳定的针阔、乔灌、异龄、复层混交林等多种模式或集成.多年实践认为:在樟子松衰退病块状间伐林地上,构建以樟子松为主的疏林灌草混交林;在生长健康的樟子松人工林内,要增加阔叶、经济树种,构建以樟子松为主的生态经济型混交林,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在樟子松大面积皆伐迹地上,恢复与构建沙地第二代樟子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研究了人工造林更新和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两模式的效益,结果表明:封山育林的生态经济效应明显优于人工造林更新的;体现在(1)生物多样性大;(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强;(3)投入资金量少产出量大;(4)抗不良因素能力强等优点。所以封山育林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协调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5年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龙头山林场道坝梁华北落叶松低质低效人工林改造示范技术研究,探索应用可行的恢复手段,对退化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科学经营,转变经营思路,减少皆伐改造。按照近自然育林法则,采取围栏封禁、开窗引灌、群团状择伐、带状皆伐、人工补造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一系列科学经营措施,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及森林自我恢复能力,提高林地、林木生产力,努力打造健康、优质、高效的复层、混交、异龄林,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1.
<正> 封山育林是一种多快好省地恢复森林生态平衡的好办法,据浙江经验,林地一般封禁五年左右便可收到好的效果。一、封山育林的主要效益1.封山育林能加快荒山绿化,控制水土流失。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有1.8万亩山地,过去山穷水尽,缺材少柴,水土流失严重。1968年开始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方法,封山育林6,000亩,人工造林2,123亩。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51%,形成了针阔混交的复层林,树木种类多,根系分布均匀,深根、浅根交错,地表又有植被保护,基本控  相似文献   

12.
关于调整林分树种组成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探讨了大面积纯林形成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提出了调整林分树种组成的几项措施,包括:依据当地天然林的树种组成,配置造林树种;人工林天然化,对不同树种进行团块状、带状或根据地形进行不规则混交;补植造林,与原有天然更新树种混交,并进行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时要保留一定数量的非目的树种,丰富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成熟林实行块状择伐,保留天然更新幼树或补植与原有植被形成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浅谈人工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造林,是通过人为活动,采用播种法和植苗法及封山育林等,增加森林面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三高”农业,建设绿色屏障的生态林业工程。是以营林为基础,以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故在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上,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林种和适生树种,贯彻“良种壮苗,整地保墒,适时造林,精心栽植,抚育管护”等综合科学造林技术,现简述如下。l适地适树原则根据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现状,选择适宜树种栽植,这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基本原则。2培育良种壮苗,实行就地育苗就地达林苗木是造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封山育林是增加森林植被的重要营林措施。通过封山育林,不仅可以改善现有林分状况,而且可以在人工造林困难的立地上培育森林,恢复植被。介绍了封山育林的规划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天台县里石门水库8a封山育林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得到保护,林种结构发生变化,使森林复盖率从63.0%提高到93.6%;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比,其总投资远远低于人工造林(它们之间约为1∶73),库区封山育林,还能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提高库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采伐利用,乱垦滥牧、砍挖烧柴等,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搞好水源涵养林建设应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大力开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一、封育措施根据不同林地类型采取四种不同封育经营措施。1.实行全面封育全封地区植被覆盖度一般要在40%以上,具有天然下种或根蘖萌生能力的残败林地,修筑网围栏、防护墙、防护沟把山封起来,禁止人畜危害,封育成林。封育方式一般是全面封禁,封禁期内禁止打柴、放牧等其它人为活动。2.实行封播结合适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低质油松中龄林进行拯救伐而后封山育林5a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确无培育前途,但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油松中龄林,进行拯救伐而后严加封禁,能达到以封代造、恢复森林植被的目的,并且,比人工造林投资小。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郧阳区是全国石漠化重点区域,治理石漠化,涵养水土,保护水源十分重要。本文在介绍石漠化涵义及危害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十堰市郧阳区境内的石漠化现状,并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农村能源、农田水利水保、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综合方面,提出了治理石漠化的植被恢复和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封山育林的理论依据与实施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资源 ,恢复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 封山育林的概念及其意义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和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人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封禁手段 ,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 ,以及荒山荒地等恢复和发展为森林、灌丛或草本植被的育林方法。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一种传统方法 ,全国各地普遍应用。吉林省 1990~ 2 0 0 0年 ,10年累计封山育林 4 1.2万hm2 是同期人工造林面积的 73 %。辽宁省提出生态建设三步走目标 :1999年至 2 0 0 0年 ,每年人工林完成合格面积 147万hm2 ,封山育林 13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