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土地荒漠化在全球及我国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辽西北地区风蚀荒漠化土地的研究概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风沙土的水分、养分和物理性状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利用风沙土的特点,合理选择作物种植方式,从而达到保护耕地、减缓土地沙漠化、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水文地质环境在土地沙漠化发展过程中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土地沙漠化的概念及危害程度 目前,不同学科的专家对沙漠化的概念理解还存在一定差别.从水文地质角度看,所谓土地沙漠化,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由于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植被衰亡、土壤盐渍化、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土地生产力下降,进而出现以风沙危害为主的环境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加快防沙治沙步伐 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浪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国土总面积5 203km2,其中沙漠化土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1%,有132km长的风沙线,是国家林业局荒漠化防治中心确定的重点风沙源监测区,也是三北3期、4期工程建设国家级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关于彰武县风沙地治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西北受沙漠化危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沙漠化已成为制约彰武县和辽西北及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彰武县风沙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彰武风沙地治理的建议,以推进全县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5.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前沿,在治理沙漠化的过程中引进了黄沙柳作为先锋树种,成效明显。本文结合当地实践,简单分析了黄沙柳在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扦插条的采集及冬贮、整地、扦插等方面提出了黄沙柳的造林技术,以期为黄沙柳在我国沙漠化治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内蒙古必鲁台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基于Landsat-5TM、Landsat-7ETM+及Landsat-8OLI遥感影像,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必鲁台地区地物信息进行分层提取,研究1985—2015年该地区沙漠化发展动态。[结果]1985年必鲁台地区荒漠化面积1 331.57 km~2,其中重度沙漠化面积300.44 km~2,占22.56%。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1 731.50 km~2,其中重度沙漠化面积398.09 km~2,占22.99%。[结论]1985—2015年必鲁台地区沙漠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重度沙漠化面积也在增长,说明研究区沙漠化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系统论的开放性、整体性和动态性原则,以科尔沁沙地为例分析说明了沙漠化系统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沙漠化系统是自然因子系统、人类活动因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因子系统共同作用产生的。在沙漠化系统中脆弱的自然条件是沙漠化的基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沙漠化的扰动因子,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沙漠化的驱动力,这些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沙漠化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之间的非良性循环,从而导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和风沙危害。  相似文献   

8.
宁夏沙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存林业勘查设计院1999年全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报告提供的数据,本文对宁存沙漠化土地现状、分布、防沙治沙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沙漠化土地防治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出了我国南方山区另一种荒漠化——石漠化问题,从阐释什么叫沙漠化和荒漠化入手,论述了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形成原因与严重后果,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艳 《农技服务》2008,25(3):34-35
沙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主要成因是气候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沙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防风固沙和合理水资源利用是沙漠治理的2个关键问题,为此可开展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及灌溉等一系列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石漠化中心地区,从石漠化的影响因素展开全省石漠化分区的定量分析研究对促进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主导因素法和叠置法,依据地形、气候条件、地带性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对云南65个石漠化县域进行区划。将云南省65个石漠化县域分为7个区域10个亚区19个小区,7个区域分别为北热带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南亚热带中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中亚热带高原山地石漠化区、北亚热带高中山石漠化区、暖温带高中山石漠化区、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温带石漠化区和金沙江燥热河谷石漠化区。本研究提出的云南省石漠化区域划分新体系,是从粗放的宏观区划向精细区划迈进的创新成果,这一区划成果使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技术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荒漠化逐年扩展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04%,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多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政策因素造成。防治荒漠化应全面规划,综合防治,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重视效益。做到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省沙化监测实施方案》沙化等级划分和沙化监测结果为依据,通过分析、提炼影响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主要因素,建立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模型。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2个年度的TM/ETM遥感影像序列及防风固沙效益模型为基础开展了漳浦县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动态监测研究。研究表明,监测模型与沙化监测结果间的相关系数为0.909,模型监测精度为77.82%。研究区非沙化、轻度及中度以上级别土地的面积在1988年分别为25440.01、24386.12、8644.24hm2,而在2003年分别为46950.26、10779.54、740.57hm2。  相似文献   

14.
扼要叙述了半干旱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未能按照环境资源特点去开发利用引起土地沙漠化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区域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主的整治沙漠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荒漠化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层次上相当丰富。依据该区生物多样性构成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从科研、技术、保护区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的基本对策。第1期司守霞等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近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寒区土地沙化面积急剧扩张,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综合分析该地区的研究文献和监测统计资料,对其土地沙化现状及趋势加以概述,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寒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是在自然因素作用的背景下,由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自然因素为该区域的土地沙化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其诱导触发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宗霞  何苗 《北京农业》2012,(3):50-51
治理荒漠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结合实验数据,对水分与抗旱植物梭梭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针对新疆干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尤其强调了沙漠抗旱植物梭梭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8.
毛燕  杨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873-1874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严重阻碍了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3S技术在石漠化研究中的应用着手,从土壤侵蚀、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成因分析、综合治理等方面探讨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从石漠化驱动机制分析、构建石漠化数据库等方面阐述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研究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