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超高温灭菌奶与巴氏杀菌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更注重自身身体健康和营养需求.牛奶作为"营养全价"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液态奶消费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健康.液态奶根据加热温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保存条件和商品货架寿命的不同,主要分为超高温灭菌奶和巴氏杀菌奶两种.巴氏杀菌奶一般采用85℃加热15s的工艺加工而成,可保持牛奶的风味、外观和质量,能杀死牛奶中的酵母、霉菌及大部分细菌(包括致病菌),但不能杀死其中耐热菌及其芽孢,经巴氏杀菌的牛奶中仍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存在,在条件温和时就会重新繁殖,影响其货架寿命.超高温灭菌是指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35~150℃,2~8s的条件下,对牛奶进行灭菌处理的一种工艺,它能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影响巴氏杀菌乳质量因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巴氏杀菌乳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经巴氏杀菌后的乳中蛋白质及大部分维生素基本无损,并非百分之百地杀死所有微生物,但是致病微生物是百分之百地杀死  相似文献   

3.
牛乳和乳制品是优质的高品质食品,通常是完整蛋白质和重要矿物质等的极好来源。然而,高营养成分和低酸度使牛乳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媒介。对牛乳进行热处理是确保致病生物被杀死的重要关键控制点,但它也会导致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被破坏。巴氏杀菌是一种温和的热处理方式,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或接近牛乳原有的品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广泛使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来确保牛乳巴氏杀菌的充分性。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巴氏杀菌乳的最新标准,比较和分析我国与欧美、澳大利亚等主要乳品国家巴氏杀菌乳相关标准之间的差异,对逐步完善我国巴氏杀菌乳标准提出建议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我国1999年颁布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国家标准,均没有涉及对不同工艺强度热处理的评价指标。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牛奶加工中热处理条件混乱的现象。最为典型的是所谓的“超巴氏杀菌工艺”的出现。从牛奶所经受的热处理强度和因此而引发的营养物质改变来说,我国乳品加工企业采用的“超巴氏杀菌工艺”加工出的牛奶质量和UHT灭菌产品相差无几,大量的乳清蛋白、维生素等养分被破坏,产品风味也发生了改变,其质量与巴氏杀菌乳无法比拟。但是该工艺产品不是在无菌条件下包装,所以保持期较短,介于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之间。此类产品的出现并不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而是更多的迷茫。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液态奶领域的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液态奶热处理强度评价标准仍然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液态奶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直接引发的是加工企业生产不规范,市场竞争不规范,液态奶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业之间的矛盾积累和激化。这将直接导致我国奶牛养殖者、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最终液态奶加工业的长期利益必然受损。如,近年来困扰我国奶业发展的“复原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与液态奶质量标准不健全有关。目前国内外奶粉的加工工艺仍然是以加热干燥为主,原料奶在加工成奶粉过程中经受了一次热处理。在此后奶粉的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营养损失。如果其重新复原成液态奶,再经受一次热加工工艺处理,其产品质量与用生鲜乳加工产品必然有一定差异,但我国现行的产品标准不能限制复原乳的使用。从而使“回锅奶”、“复原乳”、“早产奶”等事件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消费者对健康营养需求的利益和液态奶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奶牛场对鲜奶中体细胞和细菌数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健康奶牛所产牛奶和奶牛场受到污染的牛奶中的细菌会一直存在于整个生产链中 ,虽然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杀菌程序杀死牛奶中的大多数细菌 ,适合消费者直接饮用的安全质量要求 ,但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已受到很大破坏 ,其品质远比不上刚挤出的新鲜牛奶 ,因此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卫生奶制品的第一步始于奶牛场。下面就几个具体环节谈谈笔者的体会。一、体细胞数1、体细胞的来源动物体抵御一些入侵细菌的措施之一就是将白细胞渗透到受感染区域 ,白细胞来自动物血液 ,习惯上称为体细胞 ,以示与入侵微生物细胞的区别。正常情况下少数白细胞可经乳…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的营养价值比较,成为我国奶业界的热点。比利时的Mottar早在1979年就曾发表过有关UHT灭菌乳、巴氏杀菌乳、保持灭菌乳质量比较的研究报告。报告中,作者对巴氏杀菌、直接法UHT、间接法UHT和保持法瓶装灭菌工艺所生产的牛奶,从其滋气味、营养价值以及某些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巴氏杀菌乳因杀菌条件较为温和,既可杀死原料乳中大部分致病菌,又能最大限度保持鲜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和风味,因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然而,由于低温不能完全灭活原料乳中所有的微生物,一些微生物易残留在终产品中,造成产品腐败变质,从而制约巴氏杀菌乳的生产、销售和食用。传统上对乳品品质检测的方法较为单一和粗糙,本文综述近年来巴氏杀菌乳等乳制品营养及微生物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产品品质和优化产品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发布“巴氏杀菌乳和 UHT 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该标准的出台,对复原乳的成分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悉,该标准提出了根据糠氨酸和乳果糖两种物质在液态乳中的含复判定巴氏杀菌乳和 UHT 灭菌乳中是否含原乳成分的技术路线。经多  相似文献   

9.
巴氏杀菌奶通称消毒牛奶,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高温短时巴氏杀菌,即使鲜牛奶通过72~75℃、15~20s热处理,达到杀死牛奶中有害微生物并最大限度地保存其中营养物质的目的。这种牛奶大多采用简单的塑料袋或塑料瓶、玻璃瓶包装,需要冷链贮运,保质期48h。 超高温灭菌奶简称UHT奶,常用的方法是使鲜牛奶在135~150℃的条件下保持几秒钟。欧盟关于UHT产品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备受争议的牛奶“禁鲜令”在经过三度推迟后,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开始制订新乳品标准,并就草案向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就此,一些地方乳业协会及乳品专家公开表示反对,称新标准不过是“禁鲜令”的翻版。据介绍,名称为《液体乳》及《酸牛乳》的新乳品标准草案中,将原国家标准中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即开始讨论实施的牛奶“禁鲜令”被业内人士和市民争论了3年多。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与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终结了这些争论。《通知》对液态奶的标志做出了新规定: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士杀菌乳应标注“鲜牛奶/乳”。  相似文献   

12.
《北方牧业》2007,(7):4-4
<正>据介绍,名称为《液体乳》及《酸牛乳》的新乳品标准草案中,将原国家标准中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通常称‘常温奶’)”两个标准归入了同一个标准,统一用“液体乳”标准来代替,这意味着新标准草案和“禁鲜令”一样,对“鲜奶”予以否定,认为巴氏杀菌奶(鲜奶)与常温奶可用相同标准衡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二氧化氯在玻璃瓶包装巴氏消毒乳生产中的应用.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的高效消毒剂,对改善玻璃瓶包材进入灌装线前的微生物状况有很好的效果.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巴氏杀菌等工艺相结合生产保鲜奶,4℃可以保藏9 d.二氧化氯的浓度对消毒效果有着显著影响,浓度在250 mg/kg 以上可以明显改善产品的保质期.二氧化氯的作用时间超过60 s后,再延长时间对产品保质期无明显改善.采用二氧化氯消毒需对消毒前的包材和灌装前的牛奶微生物状况有所限定,包材细菌总数小于100 cfu/瓶,牛奶细菌总数小于10 cfu/mL,产品可以7℃下保藏7 d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估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温度下的最佳储存时间及杀菌效果,对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储存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菌落总数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巴氏杀菌水牛奶在4℃环境中的最佳储存时间为0~60 h,在10℃环境中的最佳储存时间为0~48 h,而在20℃、30℃环境中分别只能储存20 h和8 h。在3天的储存期内,30℃环境中储存的巴氏杀菌水牛奶中微生物增长速度最快,在4℃环境中储存时微生物增长速度最慢,储存效果最好。同时经巴氏杀菌的水牛奶中均未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5.
《新疆畜牧业》2010,(8):11-12
<正>前言本标准代替GB19645-2005《巴氏杀菌、灭菌乳卫生标准》以及GB5408.1-1999《巴氏杀菌乳》、GB5408.2-1999《灭菌乳》中的部分指标,GB5408.1-1999《巴氏杀菌乳》  相似文献   

16.
牛乳中常常会污染许多微生物,因此饮用牛奶前必须经过一定的杀菌处理。本试验应用3种杀菌方法(巴氏、煮沸、常规杀菌)对生鲜乳进行热力处理,然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观察保存期内细菌数目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4℃低温保存时,巴氏杀菌法(62.5℃作用30 min)的杀菌时间长,杀菌温度低,只能保存7 d,杀菌效果不太理想;煮沸杀菌法(煮沸5 min)的杀菌效果较好,能够保存8 d;常规杀菌法(115℃作用15 min)的杀菌效果较前两者都好,能够保存18 d。可见,常规杀菌法最适合对生鲜牛乳进行杀菌处理。  相似文献   

17.
牛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决定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乳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含量和构成比例基本上与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数量、比例相接近。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牛奶价格体系中都把乳蛋白的价值放在首位,有的国家乳蛋白和乳脂肪比价甚至达1.5:1。我国新的巴氏杀菌乳标准已把乳蛋白作为一项主要指标列入。作为“南方奶牛之乡”的金华,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来提高奶牛乳蛋白质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40头新生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犊牛饲喂未经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试验组饲喂经过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观察期60d,旨在研究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对犊牛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巴氏杀菌的初乳和常乳能极显著减少乳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数,减少犊牛被动免疫失败率,改善犊牛腹泻状况,显著提升0~60日龄内的犊牛日增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犊牛的均衡发育。  相似文献   

19.
何辉 《中国奶牛》1997,(6):43-44
用国产设备生产灭菌鲜牛奶技术的探讨○天津中芬乳品研究培训中心(300222)何辉对液态鲜牛奶的加热处理方法,按其作用效果可分为杀菌和灭菌两种。杀菌,就是将奶中的致病菌和造成成品缺陷的病因菌完全杀死,但并非杀死全部细菌。而灭菌是指对牛奶进行强烈的热处理...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的目标是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的效果比较;同时还探讨了是否能够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分辨出不同工艺所生产的不同种类的牛奶。研究证实,超高温灭菌乳的风味不如新鲜的巴氏杀菌乳;风味的差别与加热强度的差别一样明显。巴氏杀菌法对于有用的赖氨酸、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的平均损害较小;而超高温灭菌工艺的损害效果则比较强烈,在某些间接法超高温灭菌加热过程中,营养价值的损失与传统的瓶(罐)装灭菌牛奶相似。超高温处理程序的平均加热程度要显著高于巴氏杀菌法,在某些间接加热系统中,超高温的平均加热程度等同于传统的瓶(罐)装灭菌法。经过超高温加热的牛奶作为一个特殊种类,明显区别于巴氏杀菌乳和用传统灭菌方法生产的瓶(罐)装灭菌乳。然而,在某些受限制的情况下,阿莎芬堡(Aschaffenburg)测试并不能够对超高温灭菌乳和瓶(罐)装灭菌乳作出区分。实际上,在某些间接加热的设备中,加热程度非常强烈,以至于会发生负面的反应。牛奶的浑浊程度可以通过浑浊度测试来测定,WPN指数(WPNI)让我们对牛奶所经受的热处理有更精确地了解。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就可以很客观的确定牛奶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