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大珍珠养殖池与鱼池水质昼夜变化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珍珠池与鱼池相比,溶氧含量的变化最大,且垂直变化珍珠池没有鱼池明显;氨氮的变化各不相同,高峰期亦不一样;透明度较低,2个珠池平均透明度分别为42.1 cm和23.6 cm;pH值较高;珠池溶氧量一般高于5 g/L;可溶性磷含量较低,其变化趋势均较一致。各指标的垂直分布:底层均高于表层、中层。  相似文献   

2.
无锡市河埒口高产鱼池水质的研究——Ⅱ.浮游生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志辉  李永函 《水产学报》1983,7(4):287-299
无锡河埒口高产鱼池的浮游植物量多在20-100毫克/升之间,以隐藻门为代表的鞭毛藻类占很大优势,绿球藻类和硅藻类次之,蓝藻极少。浮游动物量平均大约为浮游植物量的114-1/3,以轮虫为主。当地养鱼池的水色,主要由膝口藻、隐藻、裸甲藻和绿球藻的水华颜色决定的。膝口藻水华是渔民最欢迎的“肥水”,隐藻水华和绿球藻类水华为一般“肥水”,裸甲藻水华被称为“转水”。文中对“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内容同浮游生物量及鲢、鳙鱼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7~2008年在莆田后海围垦区进行菲律宾蛤仔反季节高滩位高效生态养殖,收获的菲律宾蛤仔平均规格115粒/kg,平均产量6247.5kg/hm2,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效益28%。藻类池与养殖池浮游植物有34种,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sigmoides、利马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新月拟菱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中肋骨条藻在不同的月份中均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不同月份各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为(0.02~190)×104cells/L。2007年11月与2008年3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2008年1、2月藻类细胞丰度相对较低。通过对池中水温、透明度、无机氮、无机磷、DO、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分析,说明菲律宾蛤仔池大量施肥已很大程度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细胞丰度。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较好、均匀度较低、优势度高,菲律宾蛤仔适口饵料中肋骨条藻等优势种类大量繁殖,有利于提高菲律宾蛤仔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陈公立 《内陆水产》2006,31(4):31-31
水质管理乃是河蚌育珠中的重要环节。水质的好坏关系珠蚌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珍珠质的沉积、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水质管理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好珍珠蚌生长必需的饵料珍珠蚌属于软体动物的贝类,它的主要饵料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经研究得知,主要是绿藻、硅藻、隐藻、金藻等藻类和轮虫及有机碎屑,所以对养殖池要做到定向培育有益藻类,要具有充足的生物量,同时在养殖池水中具有珠蚌生长必需的氮、磷、钙和镁、硅、锰、铁等微量元素,才能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选择优质肥料是培育珠蚌优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2科学施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珍…  相似文献   

5.
1986~1987年,进行了青岛东风盐场和天津汉沽盐场几个典型的代表性盐池中的藻类资源调查研究。共鉴定出12种藻类,其中10种是徽型藻类,2种是大型藻类。球蓝藻、聚球藻和社氏藻是优势种,周年出现,其最高密度(个细胞/L)分别为10~7~10~8、10~6和10~4~10~5的数量级。而颠藻、四鞭藻、菱形藻、舟形藻、斜纹藻、刚毛藻和根枝藻等数量较少,也不是全年连续分布的。一般说来,这些藻类的多样性与温度呈正相关,而与盐度呈负相关,还讨论了这些藻类在盐池中的生态作用和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6种单细胞藻类培育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结果;体长82μm的西施舌D形幼虫,2h后开始摄食湛江叉鞭金藻,体长136μm的壳顶幼虫才开始摄食藻。幼虫昼夜摄食率以上午6h-12h为最高,摄食小球藻,异胶藻,湛江叉鞭金藻的消化速度为8-6h。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藻类的生理特性,不同养殖季节,阶段优势藻种,环境因子对藻相平衡的影响,藻相平衡的调控等几个方面阐述藻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探讨藻类变化对水产养殖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良好的藻相平衡,以期为健康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这些藻类适宜生长在浅水沟及池塘的浅水处。一旦遇到合适的生态条件即会大量繁殖,初期藻体颜色较深,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池底,以后渐变黄绿色悬于水中,衰老时如旧棉絮浮于水面。青泥苔在鱼虾池中的主要危害一是缠住幼虾、鱼苗,致其死亡;二是消耗水中的养料,使池水变瘦,影响天然饵料和鱼虾的生长;三是衰老死亡的藻体腐败,影响水质,破坏池水的生态平衡,造成缺氧和泛池;四是青泥苔漂浮于水面或附生在池底,易缠住饵料,影响鱼虾的正常摄食。2001年6月20…  相似文献   

9.
国营兰溪渔场其有出面1985亩,其中粗养水面1450亩,精养成鱼池332亩,鱼苗鱼种池150亩,亲鱼和珍珠池53亩。往年在精养成鱼池内由于忽视鱼病预防工作,每年用于防治鱼病的敌百虫、漂白粉等药物不少,开支很大,最高年份高达每亩药费62.5元。1989年,他们采取综合防治鱼病,并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于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海藻生长繁盛时期采集11种大型海藻,并对每种海藻及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藻上钩虾种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海藻上麦秆虫种群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钩虾最高种群密度和最大个体均出现在厚网藻上;麦秆虫最高种群密度出现在殖丝藻上,最大个体则出现在缢基蜈蚣藻上。同时,对于生物量较小的海藻,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种群密度均更高,钩虾体型无显著变化,但麦秆虫体型更小;另外,比表面积值更高的海藻,其钩虾种群密度更高,个体也更大,但麦秆虫种群密度和个体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不同种类的海藻在藻栖端足目种群特征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的功能角色存在一定差异,而海藻自身多样化的生物特征则可能是该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万云辉 《内陆水产》2001,26(2):12-13
江西万年县90年代初,为适应珍珠生产发展要求,部分珍珠养殖场,利用鱼苗池套养幼蚌,促进了珍珠生产向规模经营发展。实践表明,采用这一方法,不仅充分利用了鱼池水体资源,而且降低了珍珠生产成本,提高了鱼池的综合效益。现根据各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如下。1鱼苗池条件鱼苗池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阳光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方,面积600~3000米2。2鱼、蚌苗放养前准备2.1冬季晒塘每年在鱼种并塘或出塘以后,利用冬春空闲时节,整修鱼池,清除过多污泥,让池底日晒、冰冻,以杀灭病菌。套养幼蚌的鱼池,池底污泥不能…  相似文献   

12.
综合养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对综合养鱼不同养殖结构类型、不同产量水平的高产池塘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的连续观测:查明了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季节变化;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类型及其季节变化;讨论了各型鱼池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上的差异性、共同性及浮游植物水华类型与养鱼水质的生物等级。得出结论:综合养鱼高产池塘里主要是隐藻、膝口藻、蓝裸甲藻、角甲藻、裸藻、空球藻、衣藻、棕鞭藻等鞭毛藻类和硅藻、大型绿球藻等优势属种交替形成水华,它们是滤食性鱼类的充足的优质适口饵料,这10种水华都是一等水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亲鱼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达氏鲟亲鱼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垂直分布极不均匀;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垂直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一般表层高于中层,中层显著高于底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月度变动也较大,年均值为(4.08±2.14)g/(m2·d),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8.19 g/(m2·d),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0.25 g/(m2·d)。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则相对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为1.0~2.5 mg/L。从昼夜分布看,不同时间段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差别十分明显,10∶00-16∶00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产时段,但各时段池塘水柱耗氧量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水温、透明度是决定达氏鲟亲鱼培育池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态因子;采用分段挂瓶法的测定值要显著高于24 h连续挂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和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升金湖有浮游藻类8门、101属、358种.浮游藻类的密度差异明显,介于81.7×104~6 427×104个/L,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隐藻、黄藻和金藻等组成,以蓝藻门的鞘丝藻、平裂藻和鱼腥藻,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和直链藻,绿藻门的栅藻和盘星藻为优势种.各种评价指数显示,水体大部分区域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整个湖泊属富营养化范畴.  相似文献   

15.
养殖鳗鲡常会出现泥土味,土池养殖的鳗鲡和利用培养藻类生态法养殖鳗鲡的精养池较易出现,而采用大换水、清洗池底的精养池较少发生。鳗鲡的泥土味与其它淡水养殖鱼类相似,其成因主要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如颤藻、鱼腥藻等和细菌中的放线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Geosmine和MethyLisoborneol释放溶于水中渗入鳗鲡肌肉导致鳗鲡产生特异的泥土味。在土池养鳗中,利用藻类维持池水的生态环境、消耗水体的有机物及一些对鳗鲡有害的化学物质、减少换水量,这有助于鳗鲡的正常生长,但藻类在适宜的水温条件及丰富的有机物含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肥水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对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多样性以及浮游动物密度进行分析,明确其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试验池塘浮游植物共6门56属,其中优势种13种;对照池塘共6门54属藻类,其中优势种15种。试验池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4~2.77,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56~0.79,丰富度变化范围为2.64~3.94。中前期使用肥水素,试验池藻类种类多以绿藻、硅藻为主,且使用9 d以后藻类多样性、均匀度及丰富度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池塘有机质增加,试验池和对照池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总体说来,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类群结构及变化受多种理化等因素的影响,肥水素对水体良好藻相的形成与保持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同时增加对虾养殖单产、降低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7.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青泥苔又称“绿苔网”,是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星绿藻及转板藻等,这些藻类在夏季的夏花池中最易生长繁殖,它往往长于鱼池的浅处.尤以鱼池四周为盛,早期附着于池底,为绿色,生长繁茂后即成丝绵状,成团块悬浮于水中,衰老后变成黄绿色.这些藻类生长于池中,主要吸收水体中的养料,使池水变得清瘦.而幼鱼喜欢在池边游动,故常易窜入悬浮的丝绵网中被缠住而难以逃脱造成死亡,这无疑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18年5—11月对养马岛扇贝养殖区的3个海域进行了7个航次的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组成、密度、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养殖区浮游藻类优势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养马岛扇贝养殖区检测出的浮游藻类共有5门34属60种,以硅藻门和甲藻门为主,分别占73.33%和13.33%;浮游藻类的密度范围为(1.49~124.92)×10~4个/L,最高密度和最低密度分别出现在6月和11月;优势种包括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蓝隐藻(Chroomonas sp.)、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和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等;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1~3.62、0.14~1.00、1.08~4.12;CCA分析表明无机氮、无机磷、盐度和温度为影响该海域浮游藻类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总体而言,养马岛扇贝养殖区的浮游藻类分布合理,结构稳定,适合扇贝养殖。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来,南海北部沿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带毒的单胞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海水,尤其是内海湾海水的藻毒素含量越来越高。沿海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或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健康。赤潮所产生的藻毒素杀死各种水中生物,容易被人们认证,但是最近几年带毒的藻类边生长边死亡,不容易引发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赤潮。海水藻毒素含量虽不会像赤潮那样那么高,但是夏、秋高温季节,天天有毒藻死亡,海水中藻毒也可积累到一定的量。当沿海虾池,抽到带藻毒的海水进池时,池中养殖的对虾就会大量中毒死亡。有时虾池培养出带毒藻种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