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然  李云飞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1):255-259
为了研究运输过程中不同强度的振动对黄花梨的机械损伤及储藏品质的影响,检测和比较了运输过程中卡车前后不同位置的振动情况以及对应位置装载的黄花梨的机械损伤情况,并对黄花梨运输后室温(23℃)储藏过程中硬度,果胶酶活性和果胶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车厢后部的振动加速度为1.91 m/s^2,显著高于车厢前部的振动加速度1.62 m/s^2(p〈0.05)。这导致了在车厢后部装载的梨的平均损伤个数和损伤表面积显著高于车厢前部(p〈0.05);车厢后部装载的梨的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较高,导致了与硬度有关的细胞壁果胶成分快速降低,引起了黄花梨果实的较快软化,说明较强的运输振动不但造成黄花梨严重的机械损伤,还影响运输结束后黄花梨的储藏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西洋梨品种‘阿巴特’为试材,在(1.8±0.2)% O2,(0.8±0.2)% CO2气体浓度条件下,研究西洋梨不同气调贮藏时间出库货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内气调贮藏可显著地抑制西洋梨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降低果实出汁率、淀粉含量、乙烯释放量,并推迟乙烯高峰的出现时间,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上升;货架期间,不同贮藏期出库果实自货架6d起气调贮藏与对照相比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速率和色泽变化较快,果实的出汁率和淀粉酶活性明显上升,同时果实的乙烯释放明显加快。气调贮藏与对照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贮藏期果实品质的下降,保持长期贮藏果实的后熟能力,提高西洋梨果实货架期品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拟运输条件的梨果实包装振动损伤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运输振动是导致果品机械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包装形式与缓冲衬垫性能是影响果品运输机械损伤的最关键因素。该文根据等效加速试验原理,模拟实际公路运输工况,试验研究不同缓冲衬垫对箱装水晶梨运输振动损伤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包装方式对于梨果实损伤的保护作用不同,瓦楞纸板衬垫与隔挡可以使梨果实损伤率减小15%~25%,瓦楞纸板衬垫、隔挡以及网罩的联合包装形式可以使梨果实的损伤率减小35%~45%。包装箱所处堆码层数对梨果实的振动损伤有重要影响,最上层梨果实的损伤最大,最下层梨果实的损伤次之,中间层梨果实的损伤最小。在同一包装箱内,最上层梨果实损伤最大,中间两层次之,最下层最小。  相似文献   

4.
西洋梨气调贮藏不同时间后货架期品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西洋梨不同气调贮藏时间出库后货架期品质的变化,将西洋梨品种“阿巴特”在1.8%±0.2% O2,0.8%±0.2% CO2气体体积分数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间贮藏。结果表明,与冷藏相比,贮藏期内气调贮藏可显著地抑制西洋梨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色泽的变化,降低果实出汁率、淀粉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并推迟乙烯高峰的出现时间,抑制淀粉酶活性的上升;货架期间,不同贮藏期出库果实自货架6 d起气调贮藏与对照相比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速率和色泽变化较快,果实的出汁率和淀粉酶活性明显上升,同时果实的乙烯释放明显加快。气调贮藏与对照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贮藏期果实品质的下降,其中气调贮藏90 d、货架8 d的西洋梨果实能获得较好的后熟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套袋对香蕉主要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了解果农常用的各种套袋材料和方式对香蕉采后表现的影响,探讨了11种不同的套袋处理对香蕉果实的干物质质量分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失重率和货架寿命等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层数对香蕉干物质质量分数影响不同,以套单层袋的最高,其次为对照,双层袋的最低。不同套袋层数处理的香蕉采后失重率也不同,以对照最高,单层套袋次之,双层套袋失重率最低。不同套袋处理的香蕉货架期有一定差异,黑色塑料袋处理的香蕉货架期为6 d,蓝色塑料袋、牛皮纸袋、蓝色塑料袋+报纸、编织袋+报纸、编织袋+珍珠棉、黑色塑料袋+珍珠棉等6种套袋方式的货架期为5 d,而对照和编织袋、黑色塑料袋+报纸、蓝色塑料袋+珍珠棉等3种套袋的货架期仅为4 d。各种套袋处理均降低了香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研究表明,大多数香蕉套袋有利于提高耐贮性:套袋可以减少采后香蕉的水分散失,且以双层袋的效果最好;大多数套袋有助于延长香蕉的货架期。套袋对主要品质指标有不同影响:提高了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层袋可提高干物质质量分数,但双层袋却降低干物质质量分数。该研究初步表明,从对香蕉的品质和耐贮性影响的角度看,黑色塑料薄膜袋和牛皮纸袋的效果较好,生产上最常用的蓝色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甜樱桃果实上市集中且不耐贮运,为延长甜樱桃的货架期和储运时间,以新型材料—纳米包装箱为外包装,观察了不同内包装对模拟物流运输条件下甜樱桃对机械损伤的抗性。结果表明,72 h的运储对各处理甜樱桃的可溶性固形物无影响,纳米箱+内包装PE保鲜膜处理在36 h的运储期果实无腐烂,果梗干枯指数比对照纳米箱无内包装处理低74.39%,可有效抗机械损伤且保鲜效果好。长距离运输时(72 h)纳米箱+内包装果实套袋处理抗机械损伤效果最好,其腐烂率为对照纳米箱无内包装处理的55.80%,但纳米箱+内包装果实套袋处理在装箱时应注意剔除腐烂果及裂果。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灰枣为试材,研究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与壳聚糖(chitosan,COS)处理在(0±1)℃条件下对灰枣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至贮藏90 d时,与对照(CK)相比,1-MCP+COS的腐烂率、失质量率分别降低53.4%、51.2%,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含量高出18.6%。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峰值水平提高58.2%,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峰值高出34.8%;贮藏结束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是CK的1.98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活性高出51.7%,差异显著(P<0.05)。1-MCP、COS及1-MCP+COS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TSS含量,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速率高峰的到来并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积累,抑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其中1.50 μL/L纸片型1-MCP与1% COS复合处理对保持果实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最有利。  相似文献   

8.
基于疲劳损伤理论的果品振动损伤模型表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疲劳振动是导致果品运输机械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Palmgren-Miner理论,结合果品振动损伤特征与外界振动激励的相关性,提出果品振动疲劳累积损伤模型与模型参数确定方法。以梨果实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种工况下的疲劳损伤振动与临界疲劳损伤振动试验,获得了水晶梨的振动疲劳常数;同时依据梨果实分级标准中的优等品损伤面积临界值,得出梨果实损伤激励加速度阈值,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性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果品振动疲劳损伤机理、进行果品振动缓冲包装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辣椒喜肥、耐肥、对水分要求严格的特点,采用铜基叶面肥、控释肥两种新技术,研究了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对辣椒产量、矿质养分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保护性酶活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果蔬产量和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4~11月和2012年3~9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新型肥料中试基地, 以赤峰牛角王为供试辣椒品种设置肥料盆栽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 1)喷清水土壤不施肥对照(CKW- NF);2)喷清水+土施普通肥(CKW+CCF); 3)喷清水+土施控释肥(CKW+CRF); 4)喷清水+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KW+CRF+W); 5)喷铜基叶面肥土壤不施肥(CBFF-NF); 6)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普通肥(CBFF+CCF); 7)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CBFF+CRF);8)喷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BFF+CRF+W)。采用称重法测定辣椒产量,于收获期取果实及叶片鲜样用于果实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植株各部位干样用于微量元素测定。【结果】1)两年内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均能提高辣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土施控释肥+保水剂(CBFF+CRF+W)组合对辣椒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与CKW+CRF+W相比2011年增产24.1%,2012年增产29.0%。2)相同的土壤施肥条件下,与喷清水相比,喷施铜基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辣椒植株体内的铜浓度。其中,土施控释肥加保水剂基础上喷施铜基叶面肥处理的辣椒果实中铜浓度比叶面喷清水显著提高了103.9%;土施控释肥条件下,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较喷清水处理下的果实铜浓度增加了41.5%。3)喷施铜基叶面肥后,辣椒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CBFF+CRF+W处理下的辣椒叶片SOD活性较CKW+CRF+W处理显著提高了26.6%,CBFF+CRF+W组合的叶片的POD活性和CAT活性与CKW+CRF差异显著。4)与喷清水处理相比,无论在土壤施用控释肥还是土壤施用控释肥+保水剂的条件下,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均使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的含量显著提高,其增加幅度在12.8%~178.4%。【结论】综合考虑几种肥料组合,叶面喷施铜基叶面肥和土施控释肥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植株微量元素的积累,改善辣椒营养品质,提高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0.
番茄果实品质和叶片保护酶对水肥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W1,50%~60%; W2,7~0%80%; W3,90%~100%)和3个施肥水平(F1,N 0.187 g/kg+ P2O5 0.131 g/kg; F2,N 0.267g/kg+ P2O5 0.187 g/kg; F3,N 0.347 g/kg+ P2O5 0.243 g/kg)共9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番茄结果期果实品质、叶片保护酶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为番茄结果期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在整个结果期,W1F2处理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W2F2处理下果实中的渗透物质(游离氨基酸)保持着较高水平,且叶片保护酶活性较高,丙二醛含量低; W2F3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持较高水平,W2F2处理番茄果实单株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 果实品质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 游离氨基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番茄结果期较优的水肥组合为N 0.267g/kg+P2O5 0.187g/kg和70%8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Cs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CsCl(0、1、5、10、20 mmol·L-1)和石英砂培处理菠菜幼苗15 d,分析测定了Cs在菠菜中的积累分布以及Cs对菠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类囊体膜电子传递速率、类囊体膜吸收光谱和77k低温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Cs处理显著降低菠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Cs处理浓度的增加,尤其在处理浓度大于10 mmol·L-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Cs处理浓度大于10 mmol· L-1时,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分析表明高浓度Cs处理抑制PSⅡ放氧侧的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和77K低温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高浓度Cs会破坏类囊体膜的结构,导致叶绿素的结合状态受损,从而使类囊体膜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分配受到抑制,并且会导致类囊体膜上PSⅡ和PSⅠ的色素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本研究可为Cs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论述了我国残膜污染的原因、现状及残膜给环境和农业带来的危害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使用,人工纳米材料(ENMs)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整合了ENMs的毒性机制,综述了ENMs对植物和微生物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鉴于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概述了植物和微生物对ENMs生态效应的反馈作用,揭示了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ENMs对植物-微生物体系的生态效应。因此,将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作为一个整体是全面评价ENMs生态效应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后研究中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稀土铽(Tb)对辣根生理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b在低浓度范围内,可以诱导叶绿素的合成,高浓度时对其产生破坏作用;对于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先升后降;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则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TbCl3浓度为3mg/kg时各指标达到最值;辣根中毒阈限为10mg/kg左右。通过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对Tb反应敏感,这表明过氧化物酶可能成为研究稀土毒理的生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对农田腾发过程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参与和影响了SPAC系统的水分、生物、化学等过程。文中从研究方法、试验和模型3个方面论述了地下水对农田腾发过程作用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应把地下水层和SPAC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野外试验入手,研究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参与SPAC系统水分过程、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的机理,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流域径流演变情势及其对生态治理的响应,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治理提供重要指导。该文依据北洛河上游1964—2014年逐日平均流量和年降水量资料,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双滑动平均法(MASH)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径流过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对5组30个径流指标及其改变度进行了评估,对径流演变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径流呈现减少趋势,且以1979年和2002年为界可划分为基准期、水土保持治理期和生态恢复影响期;汛期流量下降较非汛期明显,减少幅度为35.6%;生态治理影响下径流指标整体水文改变度为74.35%,属于高度改变;5组30个径流指标中发生高度改变的指标占比增加,其中年极端流量组变化度最大,为94.77%。人类活动使得流域河川径流显著减少且波动性减弱,而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措施是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沙袋沙障对沙丘植被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铺设沙袋沙障沙丘植被生长情况及其与麦草沙障对植被影响的差异,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实验地铺设沙袋沙障沙丘植物种数、植株密度、平均高度和平均盖度进行了连续3a的调查,并与铺设麦草沙障沙丘及未做任何处理的裸沙丘作对比,研究了不同规格、不同铺设位置和不同铺设时间的沙袋沙障和麦草沙障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袋沙障和麦草沙障铺设时间越长,所在沙丘植被生长情况越好。随着沙障布设时间增大,2种沙障的植被种数、平均高度无显著变化,植被平均密度能够增加到35%以上,植被盖度也分别能够达到36.8%和33.0%。2种沙障对植被的促进作用排序依次是3m×3m方格沙障最大,2m×2m方格沙障次之,1m×1m方格沙障最小;沙障设置部位不同植被生长情况也存在差异,2种沙障植被最好的位置均是在背风坡底,其次是背风坡中和迎风坡,坡顶植被长势最差。通过方差分析认为,沙袋沙障和麦草沙障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14),但是2种沙障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05)。  相似文献   

18.
围栏禁牧对退化草原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5年5月19日至2005年9月13日研究了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区自由放牧和围栏禁牧对0~110 cm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围栏禁牧对草原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提高20~7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而放牧提高了0~10 cm表土水分含量。呼伦贝尔典型草原自然降雨和冰雪的融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为0~90 cm,在该范围内的土壤水分明显受降雨的影响。90 cm以下土壤在年内变化幅度较小,含水量在3%~5%之间。  相似文献   

19.
施加PAM条件下土壤养分淋溶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关中(?)土经PAM处理后,土壤中氮、磷、钾的淋溶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42.40%,43.85%和68.19%。同时,不同浓度PAM的试验结果发现,增加PAM浓度能使土壤淋溶液中N,P,K累积量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20.
姜雨璇  查小春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1):127-132+139
地貌区划是对地貌形成过程和区域分异特征的综合反映,划分巴山地区的地貌区划,对探究巴山地区地貌格局以及地貌差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 10.2软件,基于分辨率为30 m的ASTER GDEM V3数据,提取了巴山地区的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和高程变异系数等地形因子,并通过相关系数矩阵确定最佳地形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巴山地区地貌类型和地貌区划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巴山地区地貌区划的最佳地形因子为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度;(2)巴山地区的地貌类型依据海拔高度划分为低海拔、中海拔,依据地势起伏度划分为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3)巴山地区的地貌区划划分为2个地貌区、5个地貌亚区和18个地貌小区。区划结果符合巴山的地貌空间分布以及地貌格局差异,能有效地体现巴山地区的地貌特征,对巴山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