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水稻双峰乳突、粒型特征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封开县杏花河古稻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封开杏花河古稻稃壳印痕双峰乳突单体的纵横比平均为1.01,处于籼、粳的分界线上,已处在籼、粳分化初期;双峰乳突判别函数为-0.99,处于籼、粳两亚种之间的中点附近,靠近普通野生稻,表明尚处在籼、粳未分化完成的原始状态;粒型显现出一种长而大粒的野生稻、籼稻中间型特征;相对距离测定表明其性状总体处在野生稻和籼稻的过渡阶段。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群古稻粒型长而宽,大粒无芒,籼、粳属性模糊,属于一种古老的栽培稻;其双峰乳突形态种属特征不清晰,属于一种非籼、非粳、非野生稻的栽培稻种群。  相似文献   

2.
基于SSILP、InDel和SSR标记的杂草稻籼粳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0对SSILP、30对InDel和43对SSR标记对来自斯里兰卡的28份杂草稻和14栽培稻,来自国内外的9份籼型栽培稻、7份粳型栽培稻和4份代表性杂草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SSILP、InDel和SSR标记分别检测到84、61和213个等位基因,其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57、0.255和0.543。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的42份斯里兰卡杂草稻和栽培稻均为籼型。SSILP与InDel标记的相关性很高(r=0.989),而它们与SSR标记相关性较低(0.812和0.808)。结果表明,SSILP和InDel标记可高效鉴别各类稻种资源的籼粳属性,而SSR标记更适用于亚种内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云南稻核心种质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变种类型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在云南省新平县同时繁殖的653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糙米中的P、K、Ca、Mg、Fe、Zn、Cu和Mn共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了云南稻种核心种质8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变种分类性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多抗育种、多样性降低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高产和多抗水稻品种的K、Ca、Mg、Mn含量明显增加,P、Fe、Zn、Cu含量则明显降低,这与水稻矿质营养的遗传和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云南稻种核心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地带性分布, P、Fe、Zn、Cu含量高低可能与多样性中心有一定联系。核心种质矿质元素高低及其多样性与籼粳关系不大,但在水陆、粘糯、光壳与否、米色、米味、软米与否之间差异明显。这些结果间接支持了“亚洲栽培稻种—籼粳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五级分类系统的生态变种群。  相似文献   

4.
浙优18系用浙04A与浙恢818配组育成的籼粳交偏粳形杂交稻。在顺昌作烟后稻、直播稻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穗大粒多、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等特征特性。直播稻存在苗难全、草难除、易倒伏三大难题,栽培上把握全苗早发、化学除草、精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综防等技术环节,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5.
徐稻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稻4号是徐州农科所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等优点。一般产量可达到600~650 kg/667 m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田间种植表现为高抗条纹叶枯病,可作机插稻和直播稻种植。在栽培上应注意播种密度、肥水管理与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云南16个地州和5个稻作区为单位,对47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进行了耐冷性鉴定及其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低温条件下花药长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0.588[sup]**[/sup]),温室条件下两者关系不大(0.080)。(2)低温条件下不同稻作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滇西北高寒粳稻区的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最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最弱。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接近或超过70%。因此,耐冷育种目标和品种因稻区而异。(3)低温条件下不同地州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差异十分明显,而温室条件下基本未受到冷害,结实率均大于65%。根据稻种核心种质的结实率降低率及其地州间的自然气候差异,可将16个地州划分为重冷害区、冷害区和轻冷害区。(4)不同稻作区或不同地州间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了由海拔和纬度差异引起的温度变化不仅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也是造成籼粳两个亚种六大生态群之间差异和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大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耐冷基因形成的关键因素,孕穗期耐冷性是云南地方稻种与地州或稻作区低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晚粳22为早熟晚粳水稻品种。在介绍晚粳22直播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1引言稻属包括2个栽培种和约20个野生种。染色体组型分析揭示出普通栽培稻种和非洲栽培稻种以及一些野生稻种均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A.Morishima等人(1961)把野生稻A染色体组二倍体种分为多年生野生稻和短舌野生稻。普通栽培稻种和多年生野生稻可进一步细分为地理类型、多年生野生稻有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4个类型(Morishima,1969)而普通栽培种有粳稻、爪哇稻和籼稻3个生态种(Takahashil984)。在这些种内和种间的变异主要受育种家和遗传家的影响。Oka(1974)测定它们形…  相似文献   

9.
孙桂芝 《作物研究》1990,4(4):12-18
湖南稻种资源十分丰富,具有遗传性状的多样性表现。湖南稻种可分籼与粳,粘与糯,早中晚季稻,水稻与陆稻及一般栽培品种等5大类。原有地方稻种资源1万余份,目前尚存5000余份,还有新育成品种与野生稻资源。湖南历史上是以籼型中稻品种为主。这些地方品种与幸存的野生稻资源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对于研究稻种起源、演变及改良新品种等都是重要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亚洲栽培稻新的分类系统,是程侃声等针对当前稻种分类上的不统一和粳籼误分的现象而提出的,于1984年发表于《作物学报》10卷4期,以后又在这个分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补充研究和论证,撰写的有关论文都编入1987年出版的《程侃声稻作论文选集》。这个新的分类法,虽然主要是以形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9—2010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产量均值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毕粳44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毕粳44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其静态稳定性一般,在适宜环境下可对该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根据毕粳44品种特点,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创造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现存的七省(区)的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其中广西普通野生稻6份,东乡野生稻5份,广东、湖南各2份,福建及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各1份)及28份栽培稻地方品种的叶绿体DNA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28份中国栽培稻被分成三类,C1、C2和C3。其中C2叶绿体基因组类型仅有1份材料,为一个籼稻品种。两个主要类型C1和C3分别对应于粳型和籼型,说明中国栽培稻在叶绿体基因组存在籼、粳分化。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叶绿体DNA用同样3种内切酶酶切,共产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与栽培稻中的C1和C3相同,其中C1类型占主要,为94.1%(16/17),具C3型叶绿体基因组的野生稻为1份广西材料。此外没有检测到新的类型。这说明在中国普通野生稻中也存在对应于栽培稻籼型和粳型两种不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而且是以对应于粳型的C1型叶绿体基因组类型材料为主。从大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与粳型栽培稻相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可以推测粳稻起源于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劳模示范田栽培调查,分析了偏高秆、偏大穗粳爪交组合优8142的栽培特性,并总结以大垅双行稀植为中心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第 17卷第 1期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SSR标记和纯度鉴定彭锁堂等 ( 1)…………………………………………………1 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王慧中等 ( 6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陶大云等 ( 11)……………………………………………………不同环境条件下粳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林建荣等 ( 16 )……………………………………………水稻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丁效华等 ( 2 1)………………………………………………………………………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稻幼苗在黑暗下有保绿能力鉴定其耐阴性。以幼苗保绿面积比和保经程度为指标,从2300份各类资源材料中筛选出耐阴性较强的HR679、金角粘、5685等5份籼型材料,02428、50649-5、N1377等6份粳型及籼型及籼粳中间型材料。保绿程度(y)与保绿面积比(x)呈极显著正相关,依据回归方程y=-0.0173+0.7639x预测保绿程度,进一步简化耐阴稻种资源大批量筛选技术。提出了利用耐阴种  相似文献   

16.
将稻种粘着固定于地膜上制成种膜,直接铺于稻田用于水稻生产,可明显地节省水稻栽培用工,提高寒地水稻产量,是一项极有潜力的水稻省工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杂交中粳新组合8优68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优682是徐州农科所以自育早中熟中粳不育系8908A为母本,以中粳恢复系 37682为父枰配组育成 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物中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 ,特介绍香菇、木耳、水稻综合配套的高效益栽培新技术 ,供广大农友们借鉴。一、菌种与稻种选择香菇栽培种宜采用枝条菌种 ,木耳选用适应性强的中高温型品种 ,水稻宜选用植株较高、抗倒伏力强的中晚熟品种(如9516、武育粳3号、5号等 )。二、水稻种植水稻作中稻栽培 ,选取避风、排灌方便的田块 ,按常规半旱式作垄栽培 ,株行距25cm×15cm ,垄距35cm ,采用操作道。水稻于4月中旬旱地育秧 ,5月中旬插秧。三、木耳种植在水稻移栽后第二天 ,立即接种木耳。由于木耳整个出耳期均在田内 ,不便增施营养 ,故…  相似文献   

19.
甬优1540系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用甬粳15A×F7540杂交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稻品种。在将乐县安仁、石富、半岭等村作烟后稻种植,表现株型紧凑,抗倒性强,后期转色好。介绍了甬优1540在将乐县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劳提示范田栽培调查,分析了偏高杆,偏大穗粳爪交组合屉优8142的栽培特性,并总结以大垅双行稀植为中心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