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皆以《神农本草经》中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荼乃解”,《史记,辅三皇本纪》载:“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以作为利用茶叶和作为药料医病开始的唯一根据。依《白虎通义》的内容,从意义来说,所谓神农是指原始社会的初期农业阶段,人民开始食用植物时期的劳动人民总称,因此神农并非具体的一个人,也不是神。“得荼乃解”的荼字,若易以解释为现代茶树的茶叶,那么茶的始用无疑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但是“荼”“茶”两字,虽只有一划之差,而争论千年,迄今还未完全解决,得以确论。《说文解字》(汉代许慎)中只有“荼”字,  相似文献   

2.
袁萍  齐林华 《农业考古》2007,27(5):112-115,140
一瓷与茶的关系虽不是很早就有瓜葛,但瓷之前的陶,其与茶的关联却由来已久。大概,陶茶“间性”可以追溯到远古先人的神话神迹中。据唐陆羽《茶经》在“六之饮”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尽管,对神农氏其人其行存在与否仍存商榷,但据其他典籍的散见文字,如《逸周书》说:“神农之时,……作陶冶斤斧。”《太平御览》卷引《逸周书》则说:“神农耕而作陶。”《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毒,得荼(笔者注:“荼”即茶)而解。”又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足可窥知茶与陶在源头上就由人(神农氏)发见。这…  相似文献   

3.
田茶 《农业考古》2001,(2):282-284
山水含灵气 ,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茶自云贵高原向外不断播撒 ,澜沧江、长江、淮河、闽江和珠江流域成为茶的主要产地。茶因地域不同 ,遂有荼、木贾、、茗、等不同的称谓 ,随着我国劳动人民对茶的认识不断深入 ,至唐始有“茶”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也创造了文化。我国先民对茶叶的认识无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这是成书于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的记载 ,也是荼见于文献的最早记录。茶学界根据西汉的《僮约》一例认为 ,到了这时 ,茶叶已从食、药兼用发展到…  相似文献   

4.
饮茶健康     
吴文南 《农业考古》2007,(5):197-199
饮茶健康,饮茶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和保健作用,这一点,古人早有人认识,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之”的传说,就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认识到茶叶有解毒之功效。至少,从汉代开始,我国的医学书中就开始记载茶叶的医疗功效,以后历代史书不绝。如:汉代《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人有悦志。”东汉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思意。”三国(魏)吴普《本草》:“苦荼味苦寒,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心安益气,聪察少卧,轻身不老。”晋代张华《博物志》:“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茗茶苦寒,久食令人…  相似文献   

5.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6.
武夷岩茶神奇的保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炎 《农业考古》2001,(4):343-345
武夷岩茶不仅有令人神往的“岩韵” ,而且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其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是显著的。堪称万物之甘露 ,神奇之药物。自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距今约 2 4 0 0年 )问世以来 ,该书首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 (即茶 )而解之”。此后历代有关典籍 ,对茶的药理功能 ,从各个方面多有记载。如 :东汉华佗《食论》(约在 1 96 - 2 1 9年 )载 :“苦荼久食 ,益意思”。东汉增广的《神农本草经》载 :“荼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 :“茶之为用 ,味至…  相似文献   

7.
龚建华 《农业考古》2002,(4):292-294
茶之于人 ,也多矣。于我目 ,是晶莹剔透 ,醉人之色 ;于我鼻 ,是怡人清气 ,醉人之香 ;于我口 ,是沁人心脾 ,醉人之味。茶之于人 ,也久矣。不说那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百毒 ,因为它是那么绵远而近似乎传说 ;不说那古书中俯仰可得的茶之意味 ,因为它是那么缤彩纷陈以至于无法枚举 ;也不说那华夏儿女心中解不开的茶之中国结 ,因为它是那么勾人心弦而让每个炎黄子孙都情不自禁的浸染其中……翻开中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 ,其中关于“荼”的解释是 :“荼 ,苦茶也。”而中华诗歌的源头《诗经》中业已有了茶的最早记载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或…  相似文献   

8.
郑雯嫣 《农业考古》2012,(2):264-267
一.茶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现存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人类发现并利用茶树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从那时  相似文献   

9.
试论神农与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茶叶起源的问题时,人们经常引用一则流传很广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证明人类饮茶始于神农时代.  相似文献   

10.
茶时漫谈     
一、茶的起源茶是世界普遍喜爱的日常饮料,茶的饮用栽培,制作及药用,都始于我国。至今世界上各国关于“茶”的叫法;都源出汉语,或是取自广东的读音“cha”;或是取于闽南语的”tea”;俄语中的“”(茶)字,则是由我国北方“茶叶”读音转化的。我国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末期至父系氏族社会期间。古籍云:“神农尝百物,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时“荼”通今之“茶)乃解”而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成了一门艺术。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是泡茶,“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自古…  相似文献   

12.
舒曼 《农业考古》2002,(2):89-90
常听到中国研究民族文化理论家的两句名话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 ,说不能概括全貌。我对理论这套玩意不是内行里手 ,对这种异议提不出什么异议 ,我反而觉得这两句话是有道理的 ,中国茶文化就是一个例证。茶原本不是姓茶 ,是姓荼、姓木贾、姓、姓 ,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 ,故先为药用。经过多少人的演化、改进 ,去粗取精 ,终于形成了茶。中国唐朝是茶文化的发端 ,期间不但有陆羽的《茶经》问世和禅宗“吃茶去”公案的诞生 ,中国茶还漂洋过海到达日本 ,这也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茶兴于唐而盛于…  相似文献   

13.
(七)饮料类 23.茶(Camella sinensis) 茶是我国的一种特产植物。唐代以前称茶为荼(音涂),唐以后通称茶。以茶作为饮料,这是一项重大发现,它的历史可能与药用植物一样古老。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我们在开始有农业时,已经知道利用茶了。  相似文献   

14.
自中古时代“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时,茶叶已经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叶具有抗癌、抗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乃至抗艾滋病等多种奇特功效。茶叶中具有生理作用的功能性成分有很多种,如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发现茶叶中韵另一类重要成分一茶氨酸,  相似文献   

15.
饮茶说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和茶中,首推为茶。饮茶,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一种涵义丰富的文化现象。如果有兴趣对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和习惯作一番深入的研究,足可供文人学者们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论著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现在的茶叶。南北朝时代,茶除了解渴,又有了新鲜的效用。当时佛教逐渐盛行,佛教  相似文献   

16.
拾撷一片野俗而生动的世界──评《清茗拾趣》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所胡颖峰茶为国饮,它最早是作为一种解毒治病和"神草"出现在悠历史的传说中,这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荼就是指茶。今天的人们尽管阅读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的报刊、书籍中,在论及茶叶起源的问题时,有相当一些人说:“据《神农本草》(或《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二毒(或七十毒),得茶(或荼)而解之。”言之娓娓,颇能乱真!更有甚者,象煞有其事地考证起“日遇七十二毒”的可能性。此风时盛,渐及茶叶界外,延绵于海外,千口一辞,大有翕然景从之势。为此,是以不揣谫陋,为之疏通文字,辨正习风,考评如下,肯望指正。一“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毒”。首先见于托名汉·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修务训》,原文如下:“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蠬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其后,晋·干宝《搜神记》,也有相似记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我国在商殷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10,000年)还没有文字的创造使用,农业生产的情形见之于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只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如神农、后稷等。如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汲家周书:“神农作陶冶斧斤,为耜耨锄,以墾草莽,然后五谷兴”。白虎通:“至于神农……于是制耒耜,教民农作”。至于计经大雅生民更是详尽地歌颂了农业之神后稷发明农稼的功德。如果我们不把神农后稷当作特定的人而作为商族周族的一个发展阶段来看,这种记载歌颂是很有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相传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人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后茶文化历经茶道大行的唐朝,举国皆饮的宋朝,再经由明、清二朝的渲染,逐渐积攒成一部沉甸、厚实的文化史。茶代表着清淡、高雅、闲适、自然,这无疑与古代文人雅士孤洁自傲的性格不谋而合。他们品茗论诗,融茗于画,体味着醇和甘美、古朴质雅的韵致,挥洒着潇洒自如的文思。不论是《茶经》、《茶赋》、《茶录》等专门写茶的文章,还是与茶有关的诗句“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  相似文献   

20.
蛙声的道路     
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离开家乡当作有出息。我没出息,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回到我原先的学校教书。这是我熟悉的校园,像熟悉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三年的时间,能把石头变成金子吗?系着红领带,操着普通话,像一只城市飞来的鸽子,我停在许多仰望的目光里。我生活得很快活,活像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是青蛙。三年前,我是一只小小的蝌蚪,曳尾于这里,三年是一条河流,我丢掉了尾巴。老去的只是时间。每一块石头都在原来的地方。我栽的月季还在,校园东北角那个树墩还在,它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