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以豇豆品种航豇2号为试材,研究嫩荚中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和酸性转化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它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航豇2号嫩荚中蔗糖含量很低,但明显高于对照;2种酸性转化酶的活性相对较低,但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与蔗糖含量间的相关性为显著水平。说明航豇2号嫩荚的蔗糖代谢主要取决于SAI,且稳定的蔗糖代谢可能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麦开花前的穗中存在三种蔗糖降解酶:转化酶(主要是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在小花器官中 SAI 活性最高,在穗轴和颖片中,SST 活性最高,而 SS 活性仅仅在小花中可测。一穗上不同部位小穗的酶活性不同,中部小穗的酶(SST,SAI,SS)活性明显高于上部和下部小穗。讨论了穗器官蔗糖降解酶活性与糖分代谢及小穗结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苹果果实转化曲酶的种类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新红星苹果果实中存在3种形式的转化酶,即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可溶性中性转化酶和细菌壁结合酸性转化酶。1)酸性转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而中性转化酶为50℃,DTT(二硫苏糖醇)显著提高可溶性转化酶的活性,3种转化酶活性均受到Ag^ 和Hg^2 的显著抑制,表明转化酶的活性部位含巯基基团。转化酶活性还受到二价阳离子Mn^2 和Ca^2 的显著激活。2)Cu^2 ,Mg^2 和Zn^2 也能提高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但可溶性中性转化酶受到这些金属离子的部分抑制。3)可溶性转化酶对蔗糖的Km值小于细胞壁转化酶对蔗糖的Km值,而其Vmax值大于细胞壁转化酶的Vmax值,说明可溶性转化酶比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对蔗糖有较大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催化速率。本文对转化酶特性与苹果果实发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生物量和糖分,而蔗糖转化酶则是甘蔗生长和蔗糖积累的关键酶。拟分析3种甘蔗蔗糖转化酶基因,即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oluble acid invertase,简称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简称NI)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ell wall-bound invertase,简称CWI)基因在脱毒种苗、常规种苗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主要在脱毒健康种苗拔节期未成熟叶片、茎及成熟期叶片、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尤其在成熟期未成熟茎节中大幅上调表达,促进茎节的快速生长和蔗糖的卸载及积累;液泡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主要在成熟期叶片和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有利于促进成熟期脱毒健康种苗茎秆中糖分积累及对单糖的快速利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脱毒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生长后期蔗糖转化酶的表达量,有利于生物量和蔗糖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脱毒健康种苗增糖增产的分子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枸杞果实转色前后糖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果实中糖的积累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枸杞果实转色后与转色前相比: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均明显升高,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明显降低,据此认为枸杞果实糖代谢可能受SAI和SS、SPS的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番茄苗期蔗糖代谢相关酶(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 的活性变化与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番茄幼苗体内的果糖和葡萄 糖含量,降低蔗糖的含量。短期盐胁迫可以提高番茄幼苗体内转化酶的活性,使相应的可溶性酸性转 化酶mRNA水平提高,处理后期转化酶活性及可溶性酸性转化酶mRNA水平下降;蔗糖合成酶和蔗 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盐胁迫主要通过调节转化酶表达与活 性变化来影响番茄苗期的蔗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甬砧1号、甬砧3号和甬砧8号三种不同砧木,嫁接早佳(8424)西瓜品种,自根苗作对照。测定开花后35 d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以及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西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处理的西瓜果实果糖、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蔗糖、Vc含量提高,草酸含量、酸性转化酶活性较对照低。  相似文献   

8.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1-12023
[目的]研究夜间亚低温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 ill.)果实几种糖含量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9℃夜间亚低温处理对番茄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糖含量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夜间亚低温处理后,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夜间亚低温处理使番茄果实中AI和NI的活性降低,但SS和SPS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番茄幼果期,果实中AI和NI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在果实成熟时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S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在果实成熟期SS活性很低;试验期内,SPS活性一直处于低活性水平。番茄果实中AI和NI活性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夜间亚低温导致成熟期番茄果实含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叶喷水杨酸(SA)对山药地下块茎蔗糖-淀粉转化的影响,为了解山药蔗糖转化机制、提高其淀粉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SA 0.0(对照)、0.5、1.0和5.0 mmol/L 4个处理,在山药(Dioscorea alata L.)“白扁”地下块茎形成的早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测定地下块茎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裂解与淀粉形成的相关酶活性。【结果】除5.0 mmol/L SA处理的后期地下块茎总可溶性糖(TSS)含量急剧增加外,地下块茎的TSS、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直链淀粉(AM)、支链淀粉(AP)和纤维素的含量在其他处理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相比,0.5 mmol/L与5.0 mmol/L SA处理对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作用相反,前者不仅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uSase)、酸性转化酶(SAInv)、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WBAInv)、中性转化酶(NInv)等酶的活性,而且显著增加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等酶的活性,1.0 mmol/L仅在块茎发育中期对上述酶有微小的促进作用。所有SA处理中,虽然蔗糖含量与SuSase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呈不显著正相关,但蔗糖与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率与这些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含量及它们所占总可溶性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无显著相关性,蔗糖与葡萄糖、果糖的比率均与AGPase、SSS、GB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SA在山药地下块茎发育过程中通过作用于蔗糖裂解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蔗糖的运输和流向,小于1.0 mmol/L的SA通过提高酶活性来促进蔗糖转运入山药地下块茎并转化成淀粉,而其他浓度SA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11.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蔗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当前研究者们正致力于通过揭示蔗糖代谢的复杂性而提高蔗茎蔗糖分。为研究探讨甘蔗工艺成熟期不同阶段早熟(高糖)品种和晚熟(低糖)品种的叶片转化酶活性,测定了早熟和晚熟甘蔗品种光合作用很强的第3叶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叶片酸性转化酶与中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低糖甘蔗品种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较高,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与蔗糖分呈负相关,而与己糖含量呈正相关;相反,叶片中性转化酶与蔗糖分呈正相关,与己糖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说明,不管甘蔗品种的熟性表现如何,其叶片转化酶在甘蔗糖分调节中均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等NPK无机养分对照比较,施用复合肥料B可以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增产17.13%。同时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果实有机酸含量,增加糖/酸比。施用复合肥料A2可以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NR活性,增产16.3 3%,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有机酸含量增加,糖/酸比略有下降。施用复合肥料A1可以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糖/酸比,但有机酸含量增加,且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产量的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蔗糖基聚合物对龙眼果实营养成分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8年生石硖龙眼树为材料,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叶面喷施0.5%的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研究蔗糖基聚合物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蔗糖基聚合物后第152、0和25天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5.2%、15.6%和7.2%。在果实采收日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2%、9.2%和12.9%;果实百粒重和可食率分别比对照高11.9%和16.4%;蔗糖聚合物处理对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结论]在龙眼果实成熟期叶面喷施蔗糖基聚合物能明显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百粒重和可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增强UV-B辐射对芒果成年树光合作用、产量和常规品质的影响,为制定芒果抗增强UV-B辐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为试验材料,设6个增强UV-B辐射(采用UV-B紫外灯进行照射)处理(20、40、80、120、160和200 W),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增强UV-B辐射处理芒果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表现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160和200 W处理芒果的株产低于CK,其余增强UV-B辐射处理的株产与CK相当;可溶性糖含量、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除第2造果的200 W处理外其他处理果实的糖酸比、80 W以上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及120 W以上处理的Vc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5,下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80 W以上处理显著高于CK.[结论]芒果成年树受增强UV-B辐射后其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降低,且具有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引起果实减产和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赤霉素对青花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花菜品种"早生绿"为材料,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用不同浓度(50、100、150 mg/L)赤霉素(GA)喷施叶面,研究GA处理对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花序分化期,各GA处理青花菜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均高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00 mg/L GA处理的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CK,其余2个处理均低于CK。在现蕾期,50、100 mg/L GA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100、150 mg/L GA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CK;GA各处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CK;[结论]GA处理可增加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对6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叶片中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较对照增加,总体而言抗病品种叶片中SOD活性总体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较对照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抗病品种相反.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基于新型竹纤维高分子材料的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对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作用,以乐山市井研县5年生杂交柑橘“爱媛38号”为试材,每株沟施竹纤维高分子菌肥0(CK)、100(T1)、200(T2)和300g(T3),探究不同处理下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下柑橘果实单果重增加,株结果量、单株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单果重、株产量和总产量在T2处理下最高,而株结果数在T1处理下最高;菌肥处理组柑橘果实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糖酸比与固酸比均显著高于CK(P<0. 05),其中T1处理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0.98%、29.45%、20.12%,T2处理下果实Vc、还原性糖含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1.40%、23.61%,T3处理下果实固酸比最高,比CK提高了33.78%。综合分析可知,100g.株-1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对井研地区杂交柑橘土壤养分与树体营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杂交柑橘果实提质增产,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应用价值。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并促进柑橘果树汲取养分,使其树体维持较适宜的营养水平,从而促进杂交柑橘果实生长,提高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采后"丰香"草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气体成分处理(11%O2+10%CO2,3%O2+5%CO2)及冷藏对照对果实采后品质参数(失重率、腐烂指数、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D和CAT活性的影响,旨在寻求适宜"丰香"草莓贮藏的气体成分。结果表明:较对照相比,3%O2+5%CO2处理可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和失重率,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SOD活性的升高,增强CAT活性和pH值,11%O2+10%CO2处理亦可降低果实的失重率、腐烂指数,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导致贮藏后期果实SOD活性的升高,同时降低了CAT活性。可见,3%O2+5%CO2处理对"丰香"草莓的保鲜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保佳俊’是河北农业大学选育的桃新品系,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为探讨不同品种(系)桃果实间糖分积累差异及其与蔗糖代谢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保佳俊‘和‘大久保’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后期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桃果实中可溶性糖分积累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桃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山梨醇含量最低;‘保佳俊’果实的4种可溶性糖含量在成熟期均极显著高于‘大久保’。在果实成熟期,‘保佳俊’的SS、SPS、AI、NI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大久保’。相关性分析表明,‘保佳俊’果实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AI、NI酶活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久保’蔗糖含量与SS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间酶活性差异可能是‘保佳俊’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大久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生草对南疆温室桃叶片、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温室桃园行间生草,设置间种小黑麦(triticale,T1)、间种三叶草(trifolium,T2)和清耕(CK)3个处理,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桃树叶片、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处理。结果表明,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和三叶草均能使桃树叶面积增大,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养分增加。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桃树叶片厚度分别增加了0.21和0.02 mm,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27和0.10 mg·g-1,叶片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40和0.26 g·kg-1。生草间种还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80和10.2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63%和1.26%。生草间种也提升了桃树结果枝的坐果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整体看,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在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间种三叶草,研究结果可为南疆温室桃的优质栽培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