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地植茶始于汉,名茶兴于晋,盛于唐宋。在历史上持续时间长名望较大的可推《东齐记事》记载“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目、利州之罗村”。后人称为“古蜀八大名茶产地”。千年来,改朝换代,地名更替,行政区域变动,出现同地异名,异地同名。凡连续生产者易考,而中断者难觅。八大名茶具体产地今在何处?当年有那些名茶及有关评价,是本文所探讨内容,有误之处求于识者。  相似文献   

2.
汪茂中 《茶业通报》1995,17(4):43-44
市场经济话茶商汪茂中(江西省婺源县人民政府)婺源县经营茶叶的商帮,发迹于唐宋年间至清代中叶为顶盛时期,衰落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前茶商的商业资本虽称雄厚,却始终停滞于流通领域,很少向植茶和茶叶加工业转移,茶叶经济发展缓慢。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1茶叶生产的地域分布茶叶多产于长江南部区域,淮水以南各路普遍产茶,产茶州军也比唐五代时增多。江东西、两浙、福建、广南、荆湖南北、川峡(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等路都盛产茶叶。宋初榷东南茶时,建立起了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  相似文献   

4.
张进华 《茶业通报》2009,(4):178-179
“春秋战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于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被贬至夷陵当县令之后,在一首题为《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七律的开头两句诗。可以说,这是欧阳修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对地处三峡地区峡州的历史、地理、特产等最精辟概括。最早肯定峡州在中国茶叶中地位的是后世称之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陆羽撰写了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堪称是茶叶研究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5.
英山县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茶叶生产的做法叶道贵,管保成(湖北省英山县茶叶公司)英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生产"团黄"和"圻门"茶作为贡品。现在生产的优质炒青绿茶和名茶驰名全国,"珍眉绿茶"和"工夫红茶"畅销东欧和非洲各国。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6.
科技开发见成效茶区经济结硕果──石台县五年茶园低改工作的调查秦爱国(石台县委政研室)我县位于皖南山区腹部,东依黄山、九华山,北临长江,与贵池相连。总面积211.36万亩,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应茶树生长,茶叶生产已成为全...  相似文献   

7.
王东明 《茶业通报》1995,17(2):26-26
坚持科技兴茶的南湖茶林场王东明(安徽南湖茶林场)我场现有茶园面积5000亩。近年来,茶叶生产贯彻"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茶叶产量稳定增长,产品质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增长。一、强化肥培,抓好茶园管理改善茶园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8.
胡春学 《茶业通报》2009,(3):141-141
1汉中茶叶发展现状 汉中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解放初期,茶叶生产处于恢复阶段,改革开放后,茶叶发展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目前,全市十县一区,共有6个产茶大县,茶叶加工企业627家,有近20万户茶农,从业人员40多万人。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的企业38个,基地面积6000hm^2,通过“QS”认证的企业46个,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茶叶品(名)牌主要有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明眉、宁强雀舌等。目前正全力打造一个品牌,将众多名茶统一为“汉中仙毫”。  相似文献   

9.
秦爱国 《茶业通报》1995,17(1):38-39
“仙寓”系列名优茶采制技术要点秦爱国(石台县委政研室)为了充分发挥山区茶叶资源的经济价值.石台县从1992年春茶开始.在安农大及茶叶系的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指导下,选点珂田仙寓山茶厂进行名优茶开发。三年来共开发"仙寓香芽"、"仙寓雾毫"、"仙寓云尖'"...  相似文献   

10.
史生南 《茶业通报》1994,16(2):45-46
机采茶园的技术与效益研究分析史生南(安徽省农垦总公司)茶叶采摘是一项耗工多、季节性强的茶园作业,采茶用工占整个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0%左右,采茶工资一般占鲜叶价格的35%,抓住采茶机械化这个"龙头",将会帮助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1.
吕立哲  魏慧 《茶业通报》1995,17(1):19-20
“信阳10号”新品种区域鉴定报告吕立哲,魏慧(河南省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信阳10号"是河南省信阳地区茶叶试验场从信阳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育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1988年春季由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安排在湖南茶科所及湖北果茶...  相似文献   

12.
从紫阳富硒茶开发,谈名优茶规模效益田元成(陕西省紫阳县茶叶局725300)紫阳县是富硒茶发源地。紫阳茶久负盛名,自古以品质优良、"每岁必贡"而著称。清代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境内岩石、土壤、动植物含硒量达3.9826-58.2088ppm。茶叶含硒量...  相似文献   

13.
陶广中 《茶业通报》1995,17(3):37-38
对芜湖市茶叶资源开发利用探讨陶广中(芜湖市农业局经作站)要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对茶叶生产的各种投入,加强对人财物的严格管理,并借助现代高科技研究开发茶叶系列新产品和多层次深层次对茶叶生产中的副次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之增值增...  相似文献   

14.
茶园喷施"洞科一号"试验初报黄慕兴,陶质斌,欧阳林,吴国仲(长沙市农业局经作站)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拟在探讨"洞科一号"在茶叶生产特别是名优茶生产上的作用与应用前景。二、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岳阳洞庭氮肥厂生产的叶面肥"洞科一号"及广东佛山产的叶面肥"植宝...  相似文献   

15.
论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发现的价值(续)黄桂枢(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三、澜沧邦崴古茶树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初,我国就已利用茶叶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所发现的"原生茶树"原始分布和树龄等情况来看,云南思普区澜沧江流域一带是世界茶树...  相似文献   

16.
大化坪黄芽声誉及参与市场竞争的对策思路张绪鹏(霍山县大化坪镇人民政府)有人称,在安徽如不"听黄梅(戏),登黄山,饮黄芽"实属憾事,可见霍山黄芽声誉之高。实际上,黄芽盛名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上就有记载,"寿州(今霍山)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成仙"...  相似文献   

17.
裴忠义 《茶业通报》1994,16(2):14-14
茶树轻修剪与名特优茶生产裴忠义(江苏省国营茅麓茶场)茶树轻修剪技术与生产名优茶之间,关系密切,也与提高经济效益关系密切,笔者愿抛砖引玉提出以下肤浅的看法。一、轻修剪方法:当前茶叶的消费是趋向于高档化,上市时间以"早"为贵。特别是手工绿茶,经济效益特高...  相似文献   

18.
秦爱国 《茶业通报》1994,16(1):31-31
微型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适合山区推广秦爱国(安徽省石台县委政研室)当前由于茶农单户采制,制作方法混乱,茶叶规格不一、品质下降。而采用微型茶机,茶户联办绿茶初制厂,投资小、见效快,可以解决茶农"做茶难",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查产品结构,生产适销...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以后的中国茶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后的中国茶业詹罗九(安徽农业大学230036)“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1980年春天笔者从当时中国茶叶经济信息和茶叶专家们对未来的展望中受到启迪,查阅了一些茶业经济史料,撰写了“2000年的中国茶业”一文,发表在《茶业通...  相似文献   

20.
塑料大棚茶在春节前上市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以国 《茶业通报》1996,18(1):21-22
塑料大棚茶在春节前上市的技术措施雷以国(武汉市黄陂县林业特产局43220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茶已成为市场上俏销的商品,开发早茶发挥茶的"时差价值"也是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的一项措施,我们在1993年10月进行早茶栽培试验。一、材料选择及大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