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柏的天然新变型——窄冠福建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窄冠福建柏是福建柏属的一个天然新变型。其叶型、枝型、冠型以及核型都与原种福建柏有明显的差异,生长速度快。在较好的立地条件和集约经营管理下,其年均高、径和材积生长量接近同等立地条件下的杉木生长水平,特别是在土层薄、水土流失的紫色土木地上,保存率高达86%,生长好于同等立地条件下的柳杉、闽粤栲、檫树、马尾松及泡桐。  相似文献   

2.
福建柏人工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我省大部分山地适宜福建柏生长,除少数I类立地条件下福建柏林分生长量次于杉木外,其余地类的林分生长量均超过杉木;就福建柏林分而言,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好,混交林比纯林生长好。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福建柏与杉木、柳杉、马尾松对比试验林,采取相同的营林措施,经过20a的试验,结果表明:福建柏可在立地等级Ⅰ、Ⅱ、Ⅲ的立地上正常生长,但生长差异显著,平均材积生长差异达28.5%~61.8%。福建柏在Ⅲ级立地等级条件下生长好于杉木、柳杉,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材积增幅达9.9%~41.7%。表明福建柏可作为我省闽南地区山地更新的优良树种,经营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4.
温志成 《林业科技》2022,(3):15-17+53
以4种坡度和坡向不同的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坡度和坡向立地条件分别为:Ⅰ级-南坡、Ⅱ级-西南坡、Ⅲ级-东南坡、Ⅳ级-东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材积、蓄积及密度差异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坡度和坡向的立地条件对人工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材积、蓄积及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人工混交林中福建柏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的变化趋势均为Ⅰ级-南坡>Ⅲ级-东南坡>Ⅱ级-西南坡>Ⅳ级-东坡,Ⅰ级-南坡的福建柏胸径、树高、材积和蓄积分别为13.67 cm、9.68 m、0.077 6 m3、139.13 m3/hm-2;枝下高为Ⅲ级-东南坡最大,为1.37 m;冠幅和密度均为Ⅰ级-南坡最大,分别为2.63m、1 794株/hm-2。初步研究得出,在营造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时,选择Ⅰ级-南坡的立地条件有利于福建柏生长发育,获取更大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5.
福建柏任豆混交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柏(Fokienie hodginsii)系建柏属,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任豆树主根深,穿透力强,能改良土壤,生物量高,轮伐期短,用途广。福建柏与任豆树针阔叶树种混交造林,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瘠薄土壤、酸l生较强的黄壤和红壤、沙质地、岩石裸露、植被稀少的山地生长良好,病虫害少,是福建省闽南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柏的生长特点和营林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所适合生长的环境为中低山上,中下坡位,多云雾气候,土壤肥沃的地方。福建柏人工林的树高和胸径会随着生长坡面倾斜度的升高而呈劣势,坡面倾斜度越小其生长得越好。根据其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幼林期、速生期、杆材期、成熟期。福建柏人工林大多采用的是混交林的种植方法,福建柏和其他树种混交种植效果都特别好,不仅能促使福建柏的生长,还能维护土壤质量,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经营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安溪半林林场在杉木迹地上营造福建柏,并选留杉木萌芽条形成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不论混交林经营密度大小,福建柏生长均比纯林好。大、中密度组的福建柏生长比萌芽杉木快,但在小密度组则相反。萌芽杉木在大、中密度条件下,生长不如同龄纯林,在小密度条件下的平均树高、胸径是纯林的140.2%和148.2%。说明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培育方式是成功的,但到15年生以后,经营密度以1 500株.hm-2左右,混交比例6∶4为宜。  相似文献   

8.
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林木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取平均木和树干解析法,研究20年生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林分中杉木与福建柏的树干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长过程杉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大于福建柏,杉木胸径、树高8年生前生长较快,8年后生长趋于平缓,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呈平缓上升趋势;杉木与福建柏材积生长前期缓慢,后期呈均速上升趋势,其变化拐点出现在5年生与10年生;杉木与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出现多次相交,表明应注重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993年营造的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3种不同树种组合混交林的调查,以福建柏纯林为对照,比较分析其生长效果,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造林能明显促进福建柏的生长;3树种组合混交比2树种组合混交的生长效果好,两者间的生长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尤以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更为适宜。该混交林中的福建柏树高、胸径、材积和林分总蓄积分别比福建柏纯林提高了23.14%、17.14%、87.25%和49.74%。可进一步在闽南山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珍稀树种福建柏资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柏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用材树种,喜温凉湿润气候。在泉州主要分布在安溪、永春、德化、南安等山区。通过对泉州福建柏的资源分布及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差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泉州主要分布区海拔400—700m之间,福建柏受海拔影响生长差异明显,在Ⅲ、Ⅳ类地条件下生长比杉木表现优越,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山区,是泉州主要的更新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马尾松林下套种福建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可以在马尾松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马尾松进行抚育间伐,保留适当的密度;马尾松间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福建柏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福建柏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3.9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窝部林下套种福建柏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4.2m,福建柏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大小依次是窝部﹥中部﹥上部。  相似文献   

12.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进行了营造降香黄檀福建柏混交林、纯林试验,经过8年的经营管理,林木生长良好,调查可知,降香黄檀与福建柏混交造林生长的林分,比降香黄檀福建柏纯林生长的林分效果好。结果表明:降香黄檀福建柏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林木蓄积量,分别比降香黄檀、福建柏平均树高大8.76%、26.30%,胸径粗12.65%、29.85%,枝下高17.65%、61.29%,冠幅大7.22%、35.87%,单株材积大30.77%、112.50%,蓄积量大22.03%、94.50%。土壤肥力也提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修枝和间伐对福建柏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永元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68-70,74
对16年生福建柏人工林开展修枝、修枝+间伐试验,2年后调查结果表明:修枝、间伐对福建柏树高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修枝处理还是修枝+间伐处理,对福建柏胸径生长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修枝处理对于优化福建柏树体干形有着明显的作用,而间伐对树体干形的优化作用不大;修枝+间伐处理对单株材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修枝处理的单株材积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修枝+间伐处理对不同坡位福建柏生长差异明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以中、下坡生长量大,上坡生长量小;树体干形中坡较上坡、下坡好。综合结果表明,福建柏选择中、下坡种植,采取修枝+间伐处理,对提高其产量及干形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光皮桦混交造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采伐迹地改造,营造福建柏、光皮桦纯林、混交林。同样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方法,直接造林和蘸黄泥浆造林,林木生长情况不同。蘸黄泥浆混交造林比直接造林苗木成活率高0.4%,蘸泥浆和直接造林的混交林分别比光皮桦、福建柏纯林平均树高增加6%(19%)、16%(18%),胸径粗增加14%(22%)、7%(12%),每公顷蓄积量多42%(51%)、5%(17%)。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由于其木材结构细致,树质优良,用途广泛,抗逆性强,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文从育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幼林抚育管理与施肥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福建柏速生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福建柏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生长规律与营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对福建柏的生长规律与营林技术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提出福建柏天然林最适环境为中山、中低山、温凉、静风、多云雾气候,群山、峡谷、土壤肥沃的地方;福建柏人工林多以混交林为主,而且福建柏与其他树种混交后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闽南福建柏人工林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60~1995 年间营造的福建柏人工纯林的调查, 对福建柏的胸径、树高、材积、形数和树干生长规律进行分析, 分别建立生长过程模型。结果表明, 福建柏树高速生期比胸径早, 幼龄阶段材积增长缓慢,12a 后材积生长加速; 随树龄的增大, 胸径形数呈反向生长, 树形不断向圆锥体靠近。  相似文献   

18.
对窄冠福建柏和福建柏的冠型结构、枝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龄和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二者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策略不同:1)窄冠福建柏的冠长、冠幅和树冠率均小于福建柏,而树高和胸径则显著大于福建柏。2)福建柏各生长阶段的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一级枝长度、枝径比及枝倾角均大于窄冠福建柏。3)二者总体分枝率在幼苗、幼树阶段差异不显著,在成树阶段达到显著水平;逐步分枝率除幼苗和成树阶段SBR1:2差异显著,其它生长阶段的逐步分枝率差异都不显著;一级枝长度、枝径比及枝倾角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从叶片特征看,二者叶片长度在幼苗阶段差异显著,叶片宽度和长宽比在幼树、成树阶段差异显著,叶面积在各生长阶段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在全省福建柏人工栽培区和自然分布区的387块标准地和89株平均木树干解析材料。选择Korf理论生长方程,以优势木胸径为比较基础的相对直径作为单木竞争指标.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建立单木直径生长量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模拟福建柏生长动态。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宗武  陈林生 《林业科学》2000,36(Z1):120-124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HenryetThomas)为我国二类重点保护树种 ,其树形优美 ,主干通直 ,适应性强 ,木材性质优良 ,是我国南方值得推广的树种。由于人为破坏 ,福建柏天然纯林被毁殆尽 (张炳荣 ,1 982 )。自 50、60年代 ,福建省开始营造福建柏人工林 ,不少已进入中成龄阶段 ,成为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对其进行的研究还很少。 1 997年我们对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期对福建柏人工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了解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 ,以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