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锄是由石锄、青铜锄演变而来的,属于一种横斫式农具.它是我国传统田让农作的主要器械,更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最重要的中耕工具,在三晋地方尤其如此.古代三晋人民,在石锄、青铜锄的基础上,逐渐制造出使用更为轻便、灵活的铁锄,并结合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不断地对其作出器形和结构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为种植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三晋地区的田间管理工具,分中耕除草、灌溉2个部分,是继播种移栽工具之后,又一重要的农具种类. 1.中耕除草工具 这里主要介绍锄、追肥耧等中耕工具.锄,是一种古老的耕作工具,在我国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出现过石锄类的工具,但那时的人们还没有中耕除草的意识,锄只是起着掘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三晋地区就以种植业发达而著称,当地先民除了辛勤劳动、广种五谷、丰产粮食之外,还曾以制造、运用和传播铁农具的优势,不断而有力地推动了境内外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农业生产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说,历史上的三晋先民,是中国和世界农耕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业生产工具源远流长,丰富多样。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广西先民已使用石锄、石铲、石镰、石犁、石刀、石碾等石制工具在八桂大地上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给人类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稻耕文化遗产。漫长的五千年过去了,广西先民使用的石锄早已变成了铁犁,可是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的魏国是三晋的一部分,是农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在这里,冶铁资源丰富,铁器制造业发达,铁农具种类较多,其中以整地丁具和垦耕工具最为著名,对境内的种植业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三晋地区就以种植业发达而著称,当地先民除了辛勤劳动、广种五谷、丰产粮食之外,还曾以制造、运用和传播铁农具的优势,不断而有力地推动了境内外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农业生产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说,历史上的三晋先民,是中国和世界农耕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是一个重农意识极强的国家,尤其是秦汉时期,受“重本(农)抑末(工商)”的影响,农业发展较快。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由于生产工具的改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战国以前,我国已经有耒、(耒吕)、臿、铲、锄、镰、犁等,但还是石制、骨制、木制和少量的铜制工具。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工业的兴起,在战国时期,出现了铁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的魏国是三晋的一部分,是农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在这里,冶铁资源丰富,铁器制造业发达,铁农具种类较多,其中以整地工具和垦耕工具最为著名,对境内的种植业生产曾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三晋花絮     
三晋花絮朔州市成立农机局为强化农业机械化管理,加快农机化事业的发展,1997年6月,朔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将市农林水利委员会的农机科,改建为朔州市农机局,作为政府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负责全市农机管理、使用、安全监理、新技术引进推广以及机械化旱作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引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关乎国计民生。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正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由牛犁刀锄耕走向现代。这其中,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而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三晋农耕文化的独特个性 山西农耕文化既具有中国农耕文化的一般特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由山西农业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山西农业自身的特点是山西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山西农耕文化的发生、发展变化与山西农业自身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锄沟村的机械化农业工程我们相信,用不了几年,在贫困的吕梁山区将崛起一座为世人瞩目的绿色企业:在机修梯田上,粮食成倍增长;在田边坝地牛羊成群;在山坡上林木成行;在小流域里,果香满园……这不是神话,这是锄沟村人有把握实现的奋斗目标,因为他们握有强大的武器...  相似文献   

13.
胡泽学 《当代农机》2011,(12):60-61
三晋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绵长,科技发达,是研究中国农业史不可或缺的地方。三晋地区的犁铧与犁壁有相当的特点,特别是阳城犁镜,闻名天下,是中国犁镜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青铜冶铸行为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开始了,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演进和发展,到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又出现了青铜农具的制造活动。其时,人们在普遍使用木器、石器、骨器、蚌器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使用金属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劳动。可以说,青铜农具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青铜冶铸行为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开始了,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演进和发展,到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又出现了青铜农具的制造活动。其时,人们在普遍使用木器、石器、骨器、蚌器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使用金属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劳动。可以说,青铜农具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换言之,"耩"推动了我国整个农业的前进。在大量的书籍记载中,耩具有多种解释,然而无论如何解释,耩作为一种锄具,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本文中,剖析了"耩"字的发展,对它的名词意义和动词意义分别进行了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了我国农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晋花絮     
三晋花絮临猗县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实施机械化小麦地膜覆盖工程中,临猗县涌现出一批先进农机站和先进工作者。他们不顾自家为大家,农忙时节假日不休息,昼夜奋战在田间地头,积极做好试验示范、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工作,为全面完成运城地委、行署交给的任务作出了突出...  相似文献   

18.
"天连五岑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1958年毛泽东主席为江西余江县根治血吸虫病,吟出的震世律章."银锄落"、"铁臂摇",没有人解释是伟人毛泽东借喻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  相似文献   

20.
“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是农业部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深入调查研究而作出的重大举措,是“九五”期间发展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这一工程技术的推广实施,将会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意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力,对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