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杂交油菜湘杂油1号的高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9至2000年对湖南省范围内湘杂油1号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油菜样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杂油1号产量达3000-3958.9kg/hm^2的产量结构为角果5250-6750万个/hm^2,每角20粒以上,千粒重4g以上,植株高度185-198cm,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各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2.
《作物研究》2002,16(3):152-152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原名“化杀 3号”,母本为双低油菜品种湘油 15号 ,父本为双低油菜新品系 74 2。 1997年春配制组合 ,同年秋进行产量鉴定 ,比湘油 13号增产 16 .7% ,1998~ 1999进行品比试验 ,产量比湘油 15号增产 14 .3% ,生育期长2 d。2 区域试验情况(1)国家 (长江中游区 )油菜区域试验。 2 0 0 0~ 2 0 0 1年度 ,平均产量 2 5 6 8kg/hm2 ,比对照增产 17.5 3% ,增产极显著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一位。2 0 0 1~ 2 0 0 2年度 ,产量比对照增产 2 6 .93% ,达极显著水平 ,居参试品种 (系 )第一位。(2 )湖南省区域试验。 1999~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3.
湘杂油1号     
《作物研究》2002,16(3):133-133
1 主要特征特性湘杂油 1号是湖南农业大学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杂种 ,株高 170 cm左右 ,种子黑褐色 ,千粒重 3.8g左右。芥酸含量 0 .0 6 %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 18.33μmol/ g,含油量约 39%。1999~ 2 0 0 0年度在全省示范种植中 ,多数点的产量达到 2 2 5 0 kg/ hm2以上 ;在“湘杂油 1号高产擂台赛”中 ,多数参赛户的产量超过 2 6 2 5 kg/ hm2 ,其中湖南省慈利县东岳观镇双桥村农户钱新安的产量达到4 0 2 1.5 kg/ hm2 ,创湖南油菜单产最高纪录。2 0 0 1年该品种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大面积种植 ,一般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 30 0 kg/ hm2以上…  相似文献   

4.
谭仕印 《作物研究》2003,17(3):125-126
1999~2002年,在五强溪蜜柚幼林地问种147hm^2湘杂油1号油菜,结果表明:湘杂油1号籽粒产量1530~2625kg/hm^2,与涪油1号、湘杂油2号、油研7号对比.表现角短籽密.平均角长6.8cm,每角22.6粒,适宜密植;与稻田湘杂油1号对比,表现越冬绿叶多3片、一次分枝多2.1个、单株角果多151个,16%的植株基部腋芽萌发成一次分枝.适宜高肥冬发栽培;并且茎秆压壕复种西瓜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湘杂油1号     
湘杂油1号(湘油11号X466)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育成,1995年元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试验示范结果及其栽培要点如下:1 选育过程湘杂油1号是利用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配制的杂种.母本为双低油菜湘油11号的自交系,父本466为单低油菜品系(来自81011的自交选系).1985年春配制杂交组合,经两年比较试验,比对照湘油10号增产29.3%,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18.26%.1982年正式参加湖南省杂交油菜区试.  相似文献   

6.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杂油6号是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为湘油15号,父本为742.在湖南省和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5.35kg/hm2和2 309.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54%和21.53%,均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种子含油量为42.37%,粗蛋白含量23.33%,油中芥酸含量0.46%、饼中硫苷含量24.16μmol/g.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游及邻近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湘油15号     
《作物研究》2002,16(3):113-113
1 选育过程由湖南农业大学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而成 ,母本为双低油菜品种湘油 11号 ,父本为湘油 10号。 1997年通过湖南省审定 ,2 0 0 1年 3月通过江西省审定 ,同年 4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1999年获国家重大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 ,2 0 0 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是国家重点推广油菜品种。2 特征特性芥酸含量仅 0 .5 8%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 2 0 .2 9μmol/ g;种子含油量 4 1.11%。生育期中熟偏早 ,长沙地区 9月中、下旬播种 ,翌年 5月 5日左右成熟。在湖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 2 2 83kg/ 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5 .7% ,…  相似文献   

8.
秦优10号系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含油量高、抗性强等突出特点.经试验单产分别为2654.97~3058.5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6.07%~6.95%,较皖油14号增产13.47%.产油量1120.95~1137.9kg/hm2,较秦优7号和皖油14号分别增产8.48%和17.26%.经在江苏示范最高单产5722.5kg/hm2,在安徽省示范最高单产3804kg/hm2,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1%~0.27%,硫甙含量27.97~29.06μmol/g,含油量42.52%~42.8%,2004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陕西省和长江下游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325     
双低油菜新品系325系我所通过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湘油11号,父本为湘油10号,1986年杂交,1991年定型,田间区号为91-325.该品系已进行二年品系比较试验,二年湖南省区域试验,并进行了大面积试种示范.1特征特性该品系为甘蓝型油菜半冬性品系,冬前长势强,成熟早.长沙地区9月下旬播种,次年5月5日左右成熟.株高17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校数8~10个,单株有效角果350个左右,每果20~22粒,千粒重4g以上.芥  相似文献   

10.
细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丰油701,其组合为湘5A×048R,湘5A属Pol CMS系统.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结果,丰油701平均产量2 506.2kg/hm2,比对照增产16.1%.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 33.66μmol/g,含油量43.12%.  相似文献   

11.
571     
该品系经系统选育育成.1986年在本校试验地的原始材料区内发现瑞士油菜区(86-571)内的一株变异株,表现抗性好、结果密、果长而大,经连续单株选择,1992年定型,并参加校内品比试验,1994~1995参加全国油莱区试.1特征特性该品系属甘蓝型半冬性品系,冬前长势较弱,抽苔后发育快,株高170cm以上,分枝部位 60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8个左右,单株角果数350个左右,每果粒数20粒以上,千粒重3.8g左右,长沙地区9月下旬播种,5月10日左右成熟.2品系比较试验任况1992~1993年度参加本校品比试验,产量2127.0 kg/hm~2,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湘杂油6号产量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施肥量对湘杂油6号的影响,提高油菜单产,节省肥料成本,采用湘杂油6号于2007年在湖南耒阳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经三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该品种在每公顷产量2 280 kg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61.1 kg,P2O596.3 kg,K2O126.7 kg;最大产量的施肥量分别为:N206 kg,P2O5110 kg,K2O156 kg.氮肥对单产直接作用最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增加显著;增施磷肥、钾肥对增加该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显著作用;增施饼肥或硼肥,促进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单产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双低三系杂交油菜秦优8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优8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中早熟杂交种。陕西省区试平均产量为3036.5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45.7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20%。2002年参加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542.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3.02%。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27%~0.44%,硫甙含量21.41~24.64μmol/g,含油率39.9%~40.9%。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豫油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4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等。在1993~1995年河南省油菜区试中,三年综评居第一位,平均单产2593.5kg/hm2,比同类型(双低)对照豫油2号增产26.7%,1994~1995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秦油2号增产10.8%。抗病毒病,耐菌核病,早熟性好,全生育期231d。芥酸含量为0.241%,硫甙含量21.31μmol/g,含油量高达41.21%。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苏优3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优3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宁A3(MI CMS),恢复系为3075R。苏优3号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早,品质优良,在1996-1998年度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53.3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6.81%,在1999-2001年度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86.80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6%,苏优3号芥酸含量0.42%,硫甙含量25.87umol/g,种子含油率43.46%。  相似文献   

16.
91-1     
1来源采用(湘油10号×Marnoo)F_1作母本,中油821作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三次优良单株选择和一次夏繁加代选育而成.2 产量鉴定结果株系鉴定:折合产量2102.5 kg/hm~2,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8.08%.品系比较:1992年折合产量2052.4kg/hm~2,比湘油11号和中油821分别增产15.47%和9.89%,1993年折合产量2110.5kg/hm~2,比湘油11号和中油821分别增产11.83%和22.93%.  相似文献   

17.
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2790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油2790是利用陕2A不育系等材料,经测交、诱变、杂交和回交等方法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品质优、抗(耐)病性强、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2 853.8kg/hm2,比第一对照豫油2号增产19.4%,比第二对照秦油2号增产8.7%;全国(黄淮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677.5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76%.种子芥酸含量0.10%,商品籽饼粕硫甙含量19.67μmol/g.  相似文献   

18.
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杂3号(原代号为E144)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中平均产量为2 340.1㎏/hm2,比对照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增产39.3%;在国家春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07.5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5.1%.在青海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90.2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7.6%;在青海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989.1㎏/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50.2%.青杂3号种子含油量44.27%,芥酸含量0.50%,硫甙含量29.40μmol/g.全生育期110d左右.  相似文献   

19.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种子含油率41.37%,芥酸含量0.30%,硫甙含量27.4μmol/g,,苏州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14.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汇油50分别增产10.87%与13.63%。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18.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秦油2号分别增产19.40%与10.62%。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83.20kg/hm^2,比对照荣选增产7.24%。全国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08.9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84%。苏油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沪油杂1号(原编号SH-19)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雄性不育系20118A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18A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RfRf,临保系的基因型为aabb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__.沪油杂1号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24.23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kg/hm2,比双高对照汇油50增产11.9%,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3.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4.0kg/hm2,分别比对照汇油50增产33.6%,比对照沪油15增产1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