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组先后育成了一批小麦新品系,正住繁殖推广中,为使今后因地制宜地推广运用这些新品系,在1977—1978、1978—1979两个年度用分期播种方法,对小麦新品系(种)进行了生育特性的研究。供试品种除我院育成的新品系H7601、H7605、2195~2—2—2(1978—1979年度参加)外,还有外省育成的新品种:宁麦三号、宁麦四号(1977~1978年度参加)和万雅二号。自10月20日起,每隔10天播一期,计10/20、10/37、11/9、11/19和11/29共播五期,分别以Ⅰ、Ⅱ、Ⅲ、Ⅳ、Ⅴ为不同播种期代号。总计25个处理,两次重复。  相似文献   

2.
1.长江流域两熟棉区占全国棉田三分之一,小麦棉花两熟为该棉区的主要栽培制度。通过研究肯定了改变群众习惯小麦撒(点)播为宽窄行或宽幅条播方式,为克服两熟间作矛盾的基本关键,从而 可以加强麦田管理,实行棉花春耕施基肥、条播、及时间苗等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措施,增加两熟产量。根据1951—1952年在湖北主要棉区内26处麦棉条播方法(小麦宽窄行条播)与群众习惯撒(或点)播对比示范结果,小麦每亩平均增产11.29斤(或8.39%);棉花每亩平均增产17.23斤(或16.58%)。目前这一技术措施已在各地广泛推行,取得良好成效。一般小麦宽窄行条播,两行麦的窄行距(或宽幅的播幅)以5—7寸,宽行距(或宽幅的幅距)以13—15寸为合适。在较肥的地可採用连种三行(窄行距各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2尺;在较瘦的地上可採用连种两行(窄行距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1.5尺。 2.本地区一般麦棉播种时期,从清明开始到小满止,先後拖长一个半月。据1955年在武昌试验结果:自清明起播种较早的表现结果较好,生育快,成熟早,产量高。清明播种的比谷雨播种的每亩增产籽棉5.72斤(或2.23%),比立夏增产21....  相似文献   

3.
湘农油2号是我工业原料作物教研室育成的甘兰型油菜早中熟品种。1976年育成,经湖南省1976—1977年,1977—1978年油菜良种区域试验和省内大面积种植,确认为湖南省油菜优良品种之一,并荣获湖南省1979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该品种1976年起在生产上试种,至19880年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一般亩产200到300斤,比当地原有品种增产3到5成,特别在湘中一带(长沙、望城、湘潭、益阳、邵阳等地区)表现突出。如1977—1978年在长沙县开慧公社开慧大队和(朗木)梨公社花园大队以及攸县丹塘大队(部分生产队)种植1,013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里下河地区小麦穗粒结构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结果]有效穗数,苏麦6号和宁麦9号接近,扬麦158较低。实粒数,苏麦6号和扬麦158接近,宁麦9号较多。千粒重,苏麦6号>扬麦158>宁麦9号。[结论]在10月25日~30日播种,播期对有效穗数和实粒数的影响较小;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小麦穗粒结构与播期的关系,尤其要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目标,当地小麦的播期安排在10月25日~11月4日最佳。  相似文献   

5.
夏花生播种时受气候条件、农时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找出夏播覆膜栽培的适宜播期,是完善其配套技术,充分挖掘夏播覆膜增产潜力的技术关键.为此,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裂区排列,以播期为主处理,每隔7天为一播期(6月9日因降雨停播).共设5个水平:①5月26日播,②6月30日播,③6月16日播,①6月23日播,⑤6月30日播.以覆膜和露地栽培为副处理.小区面积32m~2,行距40cm,穴距20cm,每小区播种20行,其中10行覆膜,10行露地,每穴播种3粒.品种为鲁花9号.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索春播三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潜力,今年我们用早熟三号、海麦一号、浙114、矮秆早等大元麦品种和宁麦四号、京红七号、武麦一号,宁“7208”和宁麦三号等小麦品种在南京进行了春播试验。播种分2月16日和3月3日两期。  相似文献   

7.
<正> 1980~1981年我所在对小麦化杀新药一均三嗪二酮的试验中发现,一定浓度的药液,用小型卫生喷筒喷洒,可重演上一年的试验结果;而使用大喷雾器,则出现严重的药害.分析原因,初步认为:可能是由于大、小喷雾器之间出水量相差较大,单株受药绝对量不同所造成,因而感到用大型喷雾器喷洒均三嗪二酮的最佳浓度必须进一步研究.为此,在本试验年度内,我们分别用大(背负式)、小(卫生喷筒) 两种不同的喷雾器进行喷洒试验,观察对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应. 一、材料和方法1981年秋播时,选择宁麦701、73—17、泰山1号和马场2号为供试品种,小区行长6尺,行距1尺,株距1寸,均匀条播. 喷洒剂量:均三嗪二酮采用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和8000PPM,乙烯利采用6000PPM.  相似文献   

8.
<正>一、试验目的观察比较鉴定参试品种在于田县的熟性、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性状,确定各参试品种价值和种植范围,为于田县今后玉米生产良种化提供依据。二、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6个:新玉45号、京科739号、郑单958号、三北218号、华农18号、翼植5号。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5.8米2,14行区,小区宽8.4米、长24.5米,玉米行距0.6米,株距0.20米,四周设有保护行。播种采用人工点播。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不同播期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培 《农村科技》2007,(10):9-9
小麦播期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选择适宜播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新冬20号。播期分别为:9月16日、21日、26日、10月1日、6日、11日、16日、21日。六行一区,行距18厘米,小区行长5米,宽1.2米,面积9米^2。重复3次,每行播450粒种子。  相似文献   

10.
<正> 玉米是否适时收获,对产量影响很大。为此,于1990—1991年连续两年在新郑县梨河乡农科站进行了玉米收获期试验。一、试验方法供试品种为郑单11号。该杂交种生育期为97天。小麦收获后于6月18日铁茬播种。试验设9月25日、9月30日、10月5日收获三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14.20米,宽4.67米,小区面积0.1亩。8行  相似文献   

11.
<正> 如何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同时,为秋作物进行集约种值创造有利的条件,是目前农业科研和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1990年小麦播种时,设计了三一式播种方式,以观察在为秋作物留确预留行的情况下,小麦在生长中的自我调控补偿能力和产量情况。一、三一式播种方式及播种情况 1.基本情况:供试品种为豫麦13号(郑州891),试验面积6亩。1990年10月1日播种。采用机播,每亩用种6kg。 2.播种方法:按行距20cm,播3行小麦,留-40cm的宽背垄,再播一行小麦,再留一个400m的宽背垄,使3行和单行小麦之间形成两个40cm宽的预留行,成为一个单行,两个边行和一个中行的4行小麦播种带,带宽120cm,每带较20cm等行距播种少两行。  相似文献   

12.
2016—2017年度,江苏省种子管理站针对近年来新审定的17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华麦6号产量最高,其他依次为宁麦23、苏麦8号、宁麦22等。  相似文献   

13.
参照玉米等中耕作物的管理措施,把小麦移植的效果转移到一般麦田进行小麦断根试验。1974~1975年用“农大139”品种,高肥稀植田(12.9万苗)观察不同时期深断根(3寸)在主要性状上的反映;1975~1976年在一般麦田,基本苗24万,分冬前断、返青断.起身断、拔节断、冬前返青、冬前起身、返青起身、对照八个处理。断根都是深3寸,在麦垄两侧断;1976~1977年在一般麦田,基本苗26万,由3月21日起每5天断根一区,到4月10日共7个处理,大小垄种植方式,大行距20厘米,小行距10厘米,在大行距内断根深3寸,小垄不断: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研究麦棉套种地膜覆盖棉花的生育特点及其适宜的栽培措施,我们在新乡县关堤公社司马大队进行了麦棉套种棉花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研究.1982年麦棉套种地膜覆盖大面积示范田252亩,占该队棉田面积的64.6%.小麦品种豫原1号,棉花"861".同时,设播种期、覆盖度等小区试验(棉花品种为豫棉l号).大面积示范田于1981年11月下旬起埂播种小麦,埂宽1.7尺,高6寸,沟宽1尺,小麦种在沟内,  相似文献   

15.
供试小麦品种:宁麦3号和扬麦2号.亚硫酸氢钠为宜兴县化工厂产品(化学纯).小区面积20平方米,三重复,以清水为对照.扩试田宁麦、扬麦各12亩,各以其中1亩分成两处作对照.每次每亩  相似文献   

16.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地设在英吉沙县乔勒潘乡5村5组。2.参试品种参试品种9个,分别为皇佳西瓜、T99-8西瓜、峰花天宝、峰花天龙、新优2号、益丰抗病京欣、益丰郑杂9号、红优2号、珠峰,以新优2号作对照。3.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个重复间隔1米,铺膜栽培,试验总面积为1334米2,小区面积为20米2。2011年4月2日播种,株距33厘米,行距3米,采用机械播种,每667米2施磷酸二铵50千克。3月31日犁地、整地、打埂。4月1日整好地后,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79和1980年在扬州市郊我院实验农场进行,采取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品种(组合)比较的复因子试验.栽培方式分为露地和塑料薄膜小棚覆盖栽培两种.露地栽培供试各品种(组合)均于12月中旬冷床播种育苗,次年4月上旬定植,分设双行小区,行距2.25尺,株距0.8尺,每区栽30株,面积54尺~2,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土壤肥力中等,栽培措施与当地大面积生产基本相同.小棚栽培均于12月初播种育苗,3月中旬定植,小区面积和行株距同上,未设重复.栽后扣棚约一个月,按天气情况进行温、湿度调节和水肥管理,促进早发.4月20日左右去棚,以后管理同露地栽培.供试品种(组合),1979年为北京早红、提留、绿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加快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的扬辐麦8号、扬麦18、宁麦9号等10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筛选试验,对其产量、茎蘖动态、抗逆性等性状和田间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弱筋小麦品种有5个,分别是皖西麦0638、扬辐麦8号、宁麦9号、扬麦13、宁麦13。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洞庭湖棉区的主要冬作物,过去种植密度一般偏稀,因而单产不高。近年来种植密度提高到每亩八千至一万株,再加上其它措施配合,油菜单产提高很快。在增加密度的情况下,采用哪种种植方式比较合理,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曾有报道,认为随着油菜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彩取宽行窄株的种植方式较好。但研究不够深入。为了弄清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特进行本研究。试验经过试验于1980—1981年在本所试验地进行,油菜种植密度均为每亩1万株,设置三个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即大宽行(行距1.5尺,株距0.4尺),小宽行(行距1.2尺,株距0.5尺)和等行(行距0.75尺,株距0.8尺)。小区面积180平方尺,三次重复,顺序排列。试验地前作为棉花,土质沙壤,供试品种为湘农油2号,栽培管理水平中上。试验观察记载了不同处理油菜生长发育情况(每小区定5株观察)和结荚层不同部位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上一年早小麦早熟特性观察的基础上,去秋,我们又对矮秆早、南大白粒早熟1号、宁麦7302、荆州矮早熟21、浙908、7349、7251、7263等8个品种及中熟品种武麦1号进行了早熟性观察.每品种2厘地.11月8日播种,11月16日出苗.出苗以后连续观察穗分化进度.抽穗开花后,分5月10、15、20、25、27、29、31日七次测定籽粒的灌浆与脱水速度,武麦1号因成熟迟,增加6月2日与6月5日两次.每次选大小中等的6个麦穗,脱粒后,按比例取200粒入烘箱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