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郊林场、苗圃和城乡园林绿化树种雪松,近年不断出现死亡和生长不良,主要是疫霉病危害.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病组织,获得樟疫霉(Phytopbthoracinnamomi)、掘氏疫霉(P.drechsleri)和寄生疫霉(P.parasitica)等多种疫霉菌,病菌可侵染幼苗和定植多年的大树,可引起极腐、茎腐、猝倒、种芽腐烂等症状,其中根腐是主要危害状,实为雪松栽植区的重要土传病害.试验用乙磷铝和敌克松混合液浇灌根际土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摘选     
雪松由于疫霉病的危害,不断出现生长不良和死亡现象,从幼苗到多年生大树都可产生根腐症状,大树还可以产生溃疡症状,苗木也可产生猝倒和立枯症状,经分离培养获得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掘氏疫霉P.dreehsleri和寄生疫霉P.paratiti-ca,以樟疫霉为主,经致病力比较,以樟疫霉和掘氏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江苏省刺槐上得到的樟疫霉两个分离物是樟疫霉的异形体(atypical forms).其中的一个分离物属于A_1交配型,另一个是属于同宗配合的homothallic.本文是樟疫霉在中国的首次报告.  相似文献   

4.
前言在澳大利亚正在研究由樟疫霉菌(Phytophthora cinnamomi)所引起的桉属树种根腐病的直接或间接的生物防治方法的可能性。Broadbent 和 Baker(1974)等对土壤和根际微生物区系在抑制樟疫霉菌的作用方面完成了大量的独创性的研究,Shea(1978)等报告了艳美相思(Acacia pul-chella R.Br.)对真菌的孢子囊产生的影响。在维多利亚,有一些金合欢属树种天然地生存在下层林内,而其中一些种表现出对樟疫霉菌有高度的抗性。这些下层的金合欢属树种,虽然经历了火烧,也能轻易地更新(Shea 1979),同时象这些豆科植物还可以固氮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Lawrie1981),它们就提供了一个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改善树木生长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  相似文献   

5.
用瑞毒霉和乙磷酸对由寄生疫霉和樟疫霉引起的菠萝心腐病,以及由樟疫霉引起的根腐病进行了防治,植前以600ppm瑞毒霉和1,200ppm乙磷铝浸种苗防治效果显著。亚磷酸是乙磷铝水解后的一种产物,每公顷用3.36—6.72千克防治心腐病效果显著,同时因由此防治了根腐病,植株生长增长。温室研究表明,乙磷铝和亚磷酸都能在24小时内向下传导,结果控制了根腐病。在夏威夷,菠萝心腐病和根腐病是由滋生土壤的真菌—寄生疫霉和樟疫霉引起的。其症状已由Mehrlich描述过。腐霉也能引起菠萝根腐病。用其它农药防治心腐病已有报导。引进的两种新内吸性农药瑞毒霉和乙磷铝,使根腐病的防治也有了可能。据报导,在其他国家已应用这两种杀菌剂防治菠萝心腐病,不论是植前浸种苗或是植后植株喷药,乙磷铝降低了心腐病死亡率,并使成活植株的总根量和植株量增加。夏威夷在雨量多的情况下,菠萝心腐病、根腐病使这个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防治试验,以确定最低有效用药量和最有效的施药方法;由于乙磷铝水解之后产物亚磷酸存在于菠萝叶片和果内,因此做了亚磷酸对防病作用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沉水樟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试验设计得到沉水樟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pH=6.0),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MS+6-BA 0.8 mg/L+NAA 0.05 mg/L+Na2S2O3150 mg/L(pH=5.5)和1/2MS+IBA 1.0 mg/L+NAA 0.05 mg/L,增殖系数达到2.5,有效生根率达到96%,且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2S2O3,解决了新抽芽顶梢或叶枯顶或掉叶难题,为沉水樟快繁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芳樟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芳樟工业原料林良种茎尖的离体培养和繁殖 ,探讨芳樟茎尖诱导、分化、不定芽生长分化、生根的适宜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适宜芳樟茎尖诱导培养基为MS +6 -BAa~ 2amg .L-1+NAAbmg .L-1,诱导率达 70 %以上 ,适宜分化丛生芽的理想培养基为改良MS +6 -BAa′~ 2a′mg .L-1+NAA0~ 2bmg .L-1+GA0~cmg .L-1芽年增殖系数达4 5 12 以上 ,有效芽苗率达 80 %以上 ,适合生根培养基为 1/2改良MS +NAAb′mg .L-1+IBA0~b′mg .L-1或 1/2改良MS +IBAb′mg .L-1+NAA0~b′mg .L-1,或R +IBAc2 mg .L-1+NAAc1 mg .L-1生根率达 98%以上。移栽土壤基质以黄心土加沙(10∶1)理想 ,移栽成活率可达 85 %以上  相似文献   

8.
沉水樟体外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水樟幼嫩茎段为材料,对其体外植株高效再生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对比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组合对沉水樟茎段芽诱导和根诱导影响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其茎段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 2IBA+5BA,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 3IAA。芽诱导率最高可达到86 7%。该研究结果为沉水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操作、新品种培育及其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提取高质量的蛋白质是蛋白质组研究的基础.以樟树5种化学类型(芳樟、异樟、脑樟、油樟和龙脑樟)叶片为材料,采用Tris-HCl结合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质,并对提取效果进行检测.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蛋白量都可以满足下一步消化实验的要求;PAGE电泳结果表明,Tris-HCl结合TCA/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信息量很大.检测结果说明用本试验的方法可获得高效、丰富的樟树叶片总蛋白质,能够满足蛋白全谱、磷酸化修饰、目标蛋白分析等相关研究,为深入开展不同化学类型樟树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es菌丝体生物量和总三萜、总多糖含量来分析11种樟科Lauraceae植物的水提物对樟芝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樟科植物水提物对樟芝菌丝体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天竺桂C. japonicum和华南桂C. austrosinense的水提物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三萜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新木姜子、兰屿肉桂C.kotoense和猴樟的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比对照(基础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樟芝菌丝体)增加了13倍、10倍和10倍,比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分别提高了85.0%,78.5%和78.5%,天竺桂水提物对总三萜含量的影响略微大于前期优化的培养基,而其他的8种樟科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这11种樟科植物对樟芝菌丝体总多糖含量的影响均不及前期优化的液体培养基,新木姜子、猴樟的水提物对总多糖含量的影响更为接近前期优化的培养基,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樟C. camphora和浙江樟C. chekiangense的水提物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樟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总三萜和总多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添加新木姜子水提物对于樟芝的液体培养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猴樟。综合分析3个属11种樟科植物的核型、海拔、自然分布等多因素发现,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的新木姜子与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的核型相同、海拔高且在台湾有自然分布,同时证实了与牛樟不同核型的樟和黄樟C.parthenoxylon的促进作用较小,且促进作用表现出了与海拔成反比,与台湾自然分布或台湾亲缘性成正相关,说明这3个因素均会影响到樟科植物内的成分,推测这些成分中可能具有促进樟科植物的樟芝菌丝体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室内测定了瑞毒霉、乙磷铝、敌克松、新洁尔灭、尿素对樟疫霉的抑菌浓度,室外进行了防治效果的观察,结果表明:瑞毒霉和尿素抑菌效果最优。用瑞毒霉,乙磷铝药液浇灌根际土壤或在树干打孔注射药液,可控制病害发展。尿素施入根际土壤,疫病菌受到抑制,植株生长势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刺槐干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江苏省各地普遍发生。经分离培养、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病原为樟疫霉。病原菌自伤口侵入,可侵害2—15年以上生的刺槐根干,引起内皮层腐烂,致使植株枯萎死亡。病部后期常出现腐生的镰刀菌分生孢子座。病害多生在干基部,5—9月为发病盛期。病株根际土壤和植株病组织都是侵染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新源县和巩留县野苹果林中疫霉菌的种类和致病性差异,为探讨新疆野苹果林衰亡原因提供基本资料,为野苹果林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疑似疫霉病害样品采集、土壤诱捕、林间溪流诱捕等方法对新疆野苹果林中的疫霉菌进行了调查采样和监测诱捕,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疫霉纯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获得的疫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试验对所鉴定的疫霉菌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序列分析,鉴定得到5个种共计88株疫霉,分别为65株湖沼疫霉Phytophthora lacustris Brasier,Cacciola,Nechwatal,JungBakonyi、16株节水霉状疫霉Phytophthora gonapodyides(Petersen) Buisman、3株多寄主疫霉Phytophthora plurivora T. JungT. I. Burgess、2株聚疫霉Phytophthora gregata T. Jung,M. J. C. StukelyT. I. Burgess和2株Phytophthora sp.1。将前4种疫霉接种离体野苹果叶片后,发现它们均产生病斑,其中湖沼疫霉在离体叶片上产生的病症最为明显。[结论]新疆野苹果林中具有多种疫霉菌,且所鉴定的4种疫霉菌均对野苹果叶片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正> Ho,H.H.等人(1984)曾详细报导过西双版纳橡胶树和胶园土壤的几十个疫霉分离物的鉴定结果,其中两个土壤分离物被鉴定为芋疫霉(P.colocasiae Raciborski),通过人工接种能使橡胶叶和15天苗龄的橡胶幼苗致病;还认为P.colocasiae这个种对橡胶病害的发展可能起一定作用。为进一步弄清P.colocasiae在西双版纳地区能否成为橡胶树的病原,我们特做如下接种试验,现将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5.
刺槐干腐病病原为樟疫霉菌(phytop-hthora cinnamomi),经土壤传播,伤口是病原侵染发病的先决条件.以往对自然界造成刺槐地下部伤口的原因未作系统研究,近两年我们作了一些观察,初步结果如下:一、病原菌接种试验1980年曾于赣榆、泗洪等县林间选择无病刺槐,分别在树干基部及根部进行刺伤、烫伤接种,证明伤口接种均可发病,无伤不发病.约80%以上的病斑发生在干基部表土层下.近期在淮阴县杨庄无病刺槐林,对表土层下根、基干的芽眼、皮层进行了接种保湿试验,结果病菌不侵染正常芽眼和皮层组织.芽眼经轻度刮伤可发病,皮层不发病;但刺伤接种均可发病,发病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叶片黄化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片黄化现象,不仅树木生长不良,还影响景观的美观度。以张家港市4条城市主要街道两旁发生叶片黄化樟的立地土壤为研究材料,以叶片正常樟的立地土壤为对照,通过采集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样进行pH、HCO_3~-、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等理化性质的测定,研究黄化樟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化樟土壤pH、HCO_3~-、有效磷和有效铜含量均比正常株的高,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比正常株的低;土壤有效铁与pH、HCO_3~-、有效磷、有效铜之间为负相关,而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锰、有效锌之间为正相关。为预防和治理樟黄化,建议施无机铁盐时配合施用有机肥、低磷的复合肥及酸化介质如红壤或酸化剂;增施如腐殖酸和黄腐酸等土壤改良剂或对土壤有益的生长素如萘乙酸、吲哚丁酸和细胞分裂素如苄氨基腺嘌呤等;还可引入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蚯蚓;改进减少肥料被土壤固定的施肥方式和引入新型肥料品种等。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以38 a生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带状间伐后,在间伐带内栽植樟子松、银中杨、色木槭幼苗形成混交林。应用典范对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差异及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改造后土壤化学性质均高于对照,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樟×槭(PAM2)、樟×杨(PPM2)样地达到最高,分别为14.74 g/kg和49.63 mg/kg,但有效磷含量则低于樟×樟样地;与对照相比,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樟×杨样地土壤酶活性表现最好。总的来说,混交样地的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高于对照,针阔混交林普遍高于樟子松异龄林。因此,营建混交林是促进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改善,延长防护林生命周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以芳樟195#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试验研究接种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芳樟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对芳樟栽植的成活率和抗逆性影响极显著(P=0.001)。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芳樟的栽植成活率比对照组高出12.69个百分点,在积水、高温高湿逆境条件下,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降低了0~2.3个百分点,未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用4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可提高芳樟栽植的成活率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培养条件对栗疫菌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板栗当年生幼嫩枝条作为栗疫菌粗毒素生物检测材料,对该病菌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疫菌在不同培养液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7种培养液中C(PD+板栗煎汁)培养液产毒能力最强;栗疫病菌产毒能力以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pH值为6的条件下培养18d生物活性最强;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较好的碳源为糊精。  相似文献   

20.
通过16 S r 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优化配方施肥的芳樟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樟林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富集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施肥土壤样地中的ACE指数、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明显高于未施肥土壤样地;在施肥与未施肥土壤样地中,中坡和下坡位置土壤细菌α多样性均明显高于上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