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近50年青海省贵德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50年贵德县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Mann-Kendall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贵德县年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75年)相差可达357.5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各月日照时数除4、5、11月呈微弱增加趋势外,其他各月均呈减少趋势;2~7月的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极为一致,秋冬季日照时数与总云量变化相反;年降水量的谷值年份和日照时数的峰值年份一一对应,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1951—2010年沈阳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51—2010年沈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非参数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分析了近60年来沈阳地区降水变化的总体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951—2010年沈阳市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Mann-Kendall检验,也表明沈阳市年平均降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并在1958年和1960年有不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古浪县1959—2009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浪县近51年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近51年来降水量趋势变化不大,春、夏、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秋季降水则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春、秋2季呈增加趋势,而夏、冬2季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汉中市1971-2006年的气候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基本气候资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汉中市近36年来,平均气温以每10年0.326 ℃的气候倾向率呈明显的增温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升温趋势更加明显;冬季降水呈弱递增趋势,其余各季、年和汛期降水量均呈递减趋势,其中年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风速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选取通化市1966年至2016年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等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滑动平均值分析探讨了近五十年来通化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五十年来通化市年均气温显著上升,其中1997年到1998年的温度增幅最大;降水量总体上略微的上升趋势,基本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来说通化市大多数降水属于正常水平,偶尔出现极度旱涝等情况;在相对湿度方面通化市的相对湿度变化呈下降趋势;全年日照时数平均值变化不明显,呈略微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潜江市近50年(1970—2019年)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对潜江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潜江市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春、秋季增温更为明显;年降水年际波动大,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四季降水差异明显且波动大,春、夏两季降水量随年份有增加的趋势,而秋、冬两季降水量随年份减少;年日照时数以及四季日照时数随年份小幅减少。最后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气候方面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吉首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实测数据,采用曲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等对吉首市50年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日照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吉首市的年代际、年际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春、秋、冬季日照时数呈曲线变化,夏季日照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区1951-2010年降水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成都地区60a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预测短期内成都地区降水趋势,为区域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采用滑动平均、突变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成都地区1951-2010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特征,对成都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及突变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成都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80年代以偏多为主,其余年代以偏少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邓斌  严平  杨书运  宋卫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49-3950
利用合肥及三县4个站点的近36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城、郊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相对温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36 a来合肥市城、郊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合肥市城、郊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随季节变化;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城区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干岛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化县气象站1971-2017年月降水量资料,通过线性趋势分析循化县47年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循化县近47年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整体呈减少趋势;在季节尺度上,其中春、秋季呈增多趋势;夏、冬季趋于减少;年降水日数总体呈略增多趋势;暴雨日数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沈阳地区1981—2010年气候资料,应用GIS和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年日照、≥10℃积温、温度、降水等气候资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沈阳地区日照时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夏季、秋季均呈现减少的趋势;≥10℃积温、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沈阳地区呈现出"暖干"状态;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趋势并不剧烈,但地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近60年大连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02-6604
利用大连市基准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对近60年大连日照时数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3.31 h/a,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78年)与谷点(2003年)相差681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气候变化率分别为-1.18、-1.15、-0.91、-0.62 h/a;除3月份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10月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而3月份略有上升;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相对湿度和大雾日数呈反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3.
近59年锦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涛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4-19606,19687
利用1951~2009年锦州市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锦州市温度、降水、日照、风速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年锦州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平均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3.1倍,年日照时间与年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近59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艳  谷苹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614-6615,6660
[目的]分析大连市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大连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近59年大连市年代际、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21世纪以来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为1978年,最少为2003年;1989年之前为日照偏多期,之后呈快速减少趋势;四季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减少最慢;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是5月份,12月份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的是6月,仅3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光能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吉林市气象台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统计和线性倾向趋势分析方法,对吉林地区1971~2010年的年、季和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作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0年吉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呈上升趋势,日照呈减少的趋势。同时分析了气候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沈阳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敏  姜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50-9651
利用沈阳市1960~2009年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对近50年来沈阳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沈阳增温趋势明显;随着气温的上升,沈阳市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本溪县近52年来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事实,利用1958~2009年本溪县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温、光、水三大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县气温呈波动性明显上升变化趋势,而降水和日照则呈波动性减少变化趋势。气温的四季变化特点是春夏秋冬均呈升高趋势,以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降水的四季变化为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为增加趋势。夏季减少最多,冬季增加最多;日照时数的变化除夏季为增加趋势外,其余均为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是减少的主体,秋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美娜  杨志勇  郑苗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23-3526,3529
通过对1951~2005年沈阳温度、降水、暴雨日数资料及1951~2005年沈阳气候极值分析,探讨El Nino事件对沈阳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在El nino当年沈阳地区温度呈偏低趋势,当El nino过后沈阳地区温度呈现偏高趋势。通常在E l nino发生前一直到接近El nino峰期这一段时间,沈阳地区雨水充沛,有的年份会洪涝灾害发生;温度偏低,冬季容易出现冷冬,有的年份会发生低温冷害。El nino事件次年,沈阳地区雨量偏少,日照充足,偏暖,一般会出现暖冬,有的年份会有干旱、高温少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市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近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出气候变化趋势,并对应水稻(Orvza sativa L.)气象产量的变化,分析在当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都呈逐年上升趋势,日照时间和温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气象因子在不同地区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程度不相同。在水稻的6个生育期阶段,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与全生育期基本相同,但在各地区各生育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水稻全生育期,通过特征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最高,由降水在水稻全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变化使得水稻产量增加。水稻在移栽返青期的温差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最高气温、温差、日照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最高气温在近年呈上升趋势,将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而温差与日照时间呈减小趋势,将会对水稻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