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江苏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区的规划设计,以体现潟湖型湖荡湿地生态特色为目标,提出了湿地公园宣教展示区的规划设计原则,对分区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设计了若干针对性的湿地生态和科普体验产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华南植物园热带雨林植物温室趣味植物展示区的建设概况和营造过程。通过对食虫植物、凤梨植物、兰科植物、红树林植物和奇趣植物共5类250多种主题植物的展示和生境营造特点的分析,探讨展览温室景观营造的原则和特点,并强调在温室条件下,营造适合的生境对上述5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景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市动物园环尾狐猴展区的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环尾狐猴生态习性与景观设计因子的关系,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得出岛屿生境、隔障景观、丰容设施、观赏休闲道四个关键景观元素,随后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设计了沉浸式绿地景观展示区,切实提高了动物福利和展区景观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西平县引洪河省级湿地公园为例,根据湿地现状、地理位置以及当地人文历史情况,遵循湿地公园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区,形成“一线,两岸,四区”的规划布局。并通过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等工程措施,构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集湿地保护、科研宣教、地域文化传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5.
湿地公园设置科普场馆、自然教育学校、湿地植物园、湿地功能展示区、科普长廊和丰富多样的解说系统,建设专业化的科普宣教和自然教育队伍,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教育体系,可更好的宣传湿地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认知水平。通过对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调查分析,对该公园自然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包括基本情况、宣教设施、队伍建设等,提出优化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的分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建立的中国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进行分区设计,将其分为5个区,包括种质资源保育核心区、映山红类保护展示区、常绿杜鹃类保护展示区、杜鹃栽培品种保护展示区和马银花类保护展示区,并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就九江森林博物馆的布展设计从布展的重要性、设计理念、具体构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充分利用九江市林科所现有的资源、规划实施与森林科普教育相关的项目、进一步发挥九江森林博物馆的森林科普宣传教育作用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境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廊道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在廊道规划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对拟规划的廊道要进行必要的生境因子分析和适应性评价,确定廊道中的关键地段,作为廊道建设中的主要建设区域。为了确保野生动物的通行安全,廊道要有足够的隐蔽和栖息场所,同时也需要人为的种植野生动物喜食植物和建立硝塘等,以引导野生动物更好的利用廊道进行迁徙。  相似文献   

9.
昆明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昆明捞渔河湿地资源现状、区位交通、湿地文化及周边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分析,结合滇池生态系统修复及治理经验,以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为原则,将捞渔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集湿地保护与恢复、滇池治理示范、公众湿地生态体验及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城市近郊公益型国家湿地公园。根据区划原则,将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分区,并根据各功能区定位规划其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0.
根据景谷县独有的自然地形,并结合当地傣族、彝族的民风、民俗,综合考虑城市居民居住、商业、休闲等功能,对景谷白龙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公园规划以独特的谷坝景观为特色,突出地域风情,突显当地独特的文化历史底蕴为目的,规划将公园划分为商业街、多功能服务区、商业展示区、民俗文化展示区、超市、剐墅区、生态休闲区7个功能区。将其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城市生态休闲公园。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利用自身校园条件通过资源的合理建构和科学的规划,将生态科普要素呈现于校园内,是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校园景观生态科普功能内涵、规划展示及生态科普打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与符号展示科普内容,并融合于学校专业发展与校园景观生态规划之中,经过点线面及各节点布局,特别是科普行为、科普符号、科普语言等共建协同推进,使学校能添加人才培养的生态基面与元素。  相似文献   

12.
张海平 《陕西林业》2004,(B05):29-31
西部兰花生态园是依托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资源优势于2002年成立的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林业生态观光园。园区占地面积4080亩,有各类植物500余种,共分6个园区。其中水上垂钓乐园有水面500亩,养殖淡水鱼类数10种;高科奇观园360亩,主要由育苗生产车间、温室群、全电脑自动控  相似文献   

13.
湿地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与营造,已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中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以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大天鹅科普郊野绿地为例,通过"圈层结构"规划下的湿地生境、生态种植等多种环境营造手段,阐述"圈层结构"营造对于促进鸟类栖息地生态环境营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是开展自然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公众对自然环境教育认知度比较高,偏好以自然环境背景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环境解说知识展示区,喜欢指标牌讲解和讲解员讲解2种环境解说方式,导赏图和宣传册是公众普遍接受和喜欢的解说读物。公众对公园所具有的自然环境科普价值的评价非常满意;对公园内服务体系、科普宣传效果、唤醒环保意识、增加环境知识、参与环保行动的评价为比较满意;对科普场地建立、解说标识设置、解说标识内容、解说媒介多样化、讲解员队伍建设、解说读物丰富程度、科普活动的开展的评价是满意;对讲解员服务水平评价是不满意。今后从对自然环境解说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教育的认同度,设置适宜的环境解说设施与媒介,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在详细调查分析福州寿山科普园自然条件和景观资源的基础上,围绕建设集生态科普、旅游观光、登山健身、避暑度假等4大旅游产品为一体的规划思路,对生态科普园景区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福州后花园。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提出了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合理开发利用,适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修建性总体规划。评价了湿地资源特征,划分了保护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四个功能区。重点规划了保护保育区的保护措施和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的建设项目,以及配套设施,作为公园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围绕河北省第二届园博会"山海港城、绿色梦想"主题,以"武乡风貌,出彩沧州"为主题进行沧州展园设计;采取传统山水园林布局形式将整个展园景观结构设计为"一轴、三区、两游线",即串联西侧二进院的南北主轴线,武德院园林建筑展示区、山水庭山林地貌展示区、荷花池湖泊湿地展示区,沿尚武阁、信勇厅、爬山廊的北侧游线,沿瀑布溪流、顺地势而下的南侧滨水游线;以雕塑、楹联、展陈、彩绘、开幕式武术表演等形式和穿插于景点中的十个武术互动节点以及四类园林植物,表现博大精深的园林艺术和沧州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景观林规划方法已不能满足大众对生态景观林功能多元化的要求。基于丽水植物园山地环境的多项参数,采用 GIS 空间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场地生态适宜性,即生态敏感性和生境质量进行分类评价,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生态景观林空间初步规划。结果显示:丽水植物园按照生态风险等级可分为 5 类敏感性区域,按生境差异则划分为 7 种生境类型。结合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对基于突出植物保护、公众教育及森林康养 3 个不同的功能指向性规划目标,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空间叠加、重分类和整理,分别进行生态景观林空间规划,并针对性推荐部分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林业》2021,(1):60-65
文章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先从宏观尺度上分析朱鹮栖息地整体生境构成问题,并对朱鹮3个活动周期范围内的生境因子进行分析,找出相关生境因子问题;然后以陕西洋县傥水河下游生境修复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在局地尺度上找出重要节点存在的具体生境问题,尝试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运用风景园林学科的设计方法,对重要节点——河流生境因子进行生境修复,设计适宜度较高的朱鹮栖息地。  相似文献   

20.
矿山公园是以矿业生产活动遗迹、地质遗迹为主体资源的园区。文章探讨的是利用芙蓉山的自然景观和矿业遗迹资源建设矿山公园的规划思想与设计内容,使芙蓉山成为集观光游览、环保科普、科学探险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和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