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对坡垒随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垒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600~900 m,先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海拔700~800m时候达到最高值,随后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不同坡向对坡垒数量分布影响为:北坡西南坡东北坡南坡西北坡西坡东南坡东坡,阴坡上分布的坡垒数显著高于阳坡上的分布数量;坡垒集中分布在坡度20~25°范围内。可见坡垒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向及坡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竹林经济性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径级立竹质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竹壁厚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竹材产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提高,立竹胸径是竹材产量变化的主导因子;竹笋平均个体质量、产量和品质随海拔升高而提高。竹笋平均个体质量是竹笋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海拔对竹笋品质影响主要反映在总糖、可溶性糖、P、Fe、含水率、可食比例随海拔升高而提高,纤维、热量、灰分、Ca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南省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分析和归纳华山松林在不同环境梯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环境影响因子对华山松林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并对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在水平地带性上,华山松林在滇中分布较多,但滇西北地区各测树因子均高于其他地区;在垂直地带性上,华山松林在各海拔区间波动都稍大,方差也较大;2)华山松林空间分布总体方差在流域、海拔和经度等大尺度环境因子上差异明显,而土类、坡位、坡向和坡度等小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则相对一致;3)华山松林空间分布环境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日照降水流域纬度湿度经度土类温度风速土厚坡向坡位海拔坡度。  相似文献   

4.
海拔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海拔梯度毛竹林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粘粒和砂粒含量增大,而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减小;海拔对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显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微结构颗粒组成为砂粒〉粉粒〉粘粒,粘粒、粉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砂粒含量趋于增大;试验区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趋于有利于毛竹林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云南省小桐子主要分布区23个县(市)的资源,分析小桐子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种仁含油率与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及坡向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小桐子在海拔400~1900 m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700 m;分布纬度21°57'—26°59'N、经度98°49'—103°7'E,在纬度24°13'—26°9'N、经度100°1'—102°13'E区域分布较集中。海拔1401~1600 m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海拔;不同类型土壤的小桐子含油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耕作土的小桐子含油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而不同坡向、不同土层厚度对小桐子含油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伞房属(Corymbia)4个锯材树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播种育苗,然后统计小苗出土率、苗高和地径,并结合种源地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23个种源间小苗出土率差异明显;种源间苗高、地径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斑皮柠檬桉(Corymbia cltriodora ssp.variegata)的种源20756的苗高表现最突出,苗高为17.79 cm,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的种源21040和柠檬桉(Corymbia cltriodora)的种源19693的地径表现最突出,地径≧2.0 cm。相关分析表明,苗高与地径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苗高、地径与小苗出土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经度、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地径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小苗出土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均呈现出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分析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共有植物288种,分属58科163属;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为针叶林(3000~3200m)、暗针叶林(3300~4200m)、疏林及灌丛(4300~4400m)、高山草甸(4500~4800m);科数、属数、种数、灌木物种丰富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乔木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3300m处最大,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3500m处最大,3个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3700m处最低;种数/属数及属数/科数随海拔升高呈双峰曲线,种数/科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立木株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胸高断面积及最大胸径在海拔3900m处最高,最大树高则出现在海拔3600m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及坡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并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较好地描述,而与坡度、坡位及郁闭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在福建寿宁县对锥栗(Castanea henryi)与不同坡向、海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下:锥栗在不同坡向、海拔之间的地径、单位面积的栗苞数和栗果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坡向和海拔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栗苞数和质量有显著影响。锥栗的地径、单位面积的栗苞数和栗果质量在不同坡向间的排序均为阳坡〉半阳坡〉阴坡;随海拔的升高,地径逐渐减小,单位面积的栗苞数和栗果质量先增大再减小,前者最大值出现在海拔700m,后者最大值出现在海拔600m。综合来看,在寿宁种植锥栗以阳坡、海拔600—800m为宜,产量较高,应避免选择阴坡,海拔不宜低于500m或高于900m。  相似文献   

9.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厚度、不同坡向的落叶松胸径平均生长量的测定,对影响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立地因子发生变化,其他立地因子相同时,落叶松胸径的平均生长量随之变化,并且随样地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土壤厚度的增大而升高,随坡向往东南而升高,往西北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地表可燃物载荷量的多少是发生森林火灾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不同密度(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不同坡向(阴坡、阳坡)等因子,在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丁山利用控制变量法设置样地,调查不同样地中马尾松林内各级地表可燃物载荷量,进行可燃物载荷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马尾松林内地表可燃物载荷量的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地表可燃物载荷量有随树种林龄和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阳坡载荷量大于阴坡载荷量;其中1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1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坡向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林龄和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100 h时滞地表可燃物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地表可燃物总载量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19年WorldView-3卫星遥感影像与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遥感面向对象提取、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形分析等,研究新疆伊犁吐尔根农场沟流域新疆野杏(Prunus armeniaca)的生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野杏主要分布于吐尔根农场沟流域上游海拔1 000~1 900 m的山地坡面,分布面积2.57 km2,覆盖率为2.58%;新疆野杏垂直地带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其分布面积、覆盖率均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海拔1 300~1 400 m出现最大值;新疆野杏分布面积西风迎风阳坡大于背风阴坡、15°~35°坡大于其他更缓和更陡坡,覆盖率西风迎风阴坡高于背风阳坡、陡坡高于缓坡;随海拔升高,同一海拔内不同坡向、坡度上新疆野杏覆盖率的差异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海拔1 300 m附近各坡向、各坡度间新疆野杏分布差异最小,相对最适宜其生存。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逐步引入剔除法对毛竹受雨雪冰冻灾害程度的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土壤深度、经营管理、竹林密度等因子与折断率、倒伏率、受损率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检验FF0.01,P0.01,偏回归系数(bi)均为显著或极显著,说明回归方程均有极显著意义。通过标准偏回归系数(b′i)检验自变量的主次关系,表明影响折断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海拔土壤深度坡位坡度,海拔、坡度与折断率呈正相关,坡位、土壤深度与折断率呈负相关;影响倒伏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竹林密度坡度经营管理土壤深度,坡度、经营管理与倒伏率呈正相关,竹林密度、土壤深度与倒伏率呈负相关;影响受损率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主次关系为土壤深度坡度海拔竹林密度经营管理,海拔、坡度、经营管理与受损率呈正相关,竹林密度、土壤深度与受损率呈负相关。说明回归模型可用于毛竹折断率、倒伏率和受损率预测。  相似文献   

13.
天山云杉球果大小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新疆境内天山山脉从西到东处于不同经度位置(81°05'-93°41.5'E,约12个经度范围)5个地点(昭苏、巩留、乌苏、乌鲁木齐和哈密)的天山云杉林进行垂直样带取样测定,分析天山云杉球果大小性状(长、宽及长宽比)随海拔梯度与经度的地理变化规律,以期为天山云杉种群保护、优良种源选育及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同一经度位置不同海拔范围内天山云杉球果大小性状发生不同的变化.天山云杉的球果长和球果长宽比随着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球果宽则总体上随海拔梯度变化不显著.各经度位置天山云杉球果宽较球果长的性状稳定性高.天山云杉球果性状随海拔、经度和坡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球果长的变异主要受海拔和坡度的影响,球果宽的变异则主要受经度的影响,而海拔、经度、坡度对球果长宽比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NERN)的监测数据,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随纬度、经度和海拔的空间变化格局。植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结果表明:沿纬度梯度(从南向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草本层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先下降后升高。沿经度梯度(自西向东),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木层的变化趋势与乔木层相反,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层次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海拔垂直梯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峰值偏向于低海拔;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红松适宜高产结实区域问题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球果平均重及种仁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种皮厚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加厚;在同一海拔,随坡向的变化(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球果平均重变化不显著,而种子千粒重及种仁千粒重则呈下降趋势。红松高产结实适宜区域应为海拔900 m以下、阳坡或半阳坡、中等土层厚度的典型暗棕壤、灰化暗棕壤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沙棘人工林在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适宜的地形条件,为该区人工林的稳定性建设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样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的13年生沙棘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坡位、坡向和坡度3个方面,比较不同地形条件下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差异。【结果】随坡位降低,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先增大后减小,上坡、中坡和下坡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8%,47%和31%,不同坡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死亡率最轻的是阴坡,最大值仅21%,平均为4%,死亡率最高的是阳坡,最小值为33%,平均值为6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死亡率介于阴坡和阳坡之间,其中半阴坡的平均死亡率稍低于半阳坡,阴坡与半阴坡、半阳坡、阳坡的死亡率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均随坡度升高而增大,阴坡死亡率增大趋势不明显,半阴坡呈对数型增大,半阳坡呈直线型,阳坡呈指数型;沙棘人工林死亡率与坡位相关不显著,与坡向和坡度相关均极显著(P0.01),其中,坡度比坡向对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影响更大;阴坡沙棘人工林均属于轻度衰退(死亡率0%~30%),半阴坡和半阳坡的平缓坡(5°~15°)和缓坡(15°~25°)属于轻度衰退,陡坡(25°~35°)和极陡坡(35°~45°)属于中度衰退(死亡率30%~70%),阳坡的平缓坡、缓坡和陡坡均属于中度衰退,极陡坡属于重度衰退(死亡率70%~100%)。【结论】在年均降水量小于500 mm的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其适宜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平缓坡、半阴坡缓坡、半阳坡平缓坡和半阳坡缓坡。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对象,以1997—2000和2002—2012年中的Landsat TM/ETM+系列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ENVI 4.8和Arc GIS10.2软件的支持下,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城镇化指数计算基础上,进行研究区地表温度空间变化分析、时间系列分析、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分析,1997—2012年,研究区地表平均温度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2年,温度逐年递增,呈平稳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升高2.78℃;2002—2012年,温度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升高1.22℃。从空间维度上分析,1997—2012年,江宁区年际温度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口聚集区、建筑群区上升趋势较显著,水体分布区及绿地分布区次之。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温度与城镇化指数高度正相关,与南京市7月均温低度正相关,与7月平均降水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年全省林地土壤调查样本中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资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纬度、母岩、海拔、树种、坡度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布有明显规律性,而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等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毛竹天然林表型特征的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我国17个天然毛竹林的胸径、中央直径、杆高、枝下高、全杆节数、枝下节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胸高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等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胸径、杆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竹腔径、壁腔比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全杆节数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研究还表明部分表型特性与气候条件下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地形和林分因子的关系,比较不同郁闭度林分可燃物载量差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天山云杉林可燃物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天山中部沿海拔梯度设置48个样地,调查和测定天山云杉林林分的1、10和10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和林分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可燃物载量估测模型。【结果】天山云杉林1、10和100 h时滞及总地表可燃物载量平均分别为1.49±1.00、2.69±1.05、2.06±0.29和6.24±1.21 t·hm~(-2)。高、中和低郁闭度天山云杉林地表总可燃物载量分别为12.09±3.13、4.29±2.35和2.34±0.83 t·hm~(-2)。1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坡度和郁闭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1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树高和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10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地表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坡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海拔、坡度、树高和郁闭度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可燃物载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郁闭度影响最显著。林分郁闭度与地表可燃物载量呈正相关。地表可燃物载量在高郁闭度林分最大,在中郁闭度林分次之。由于林内较干燥,凋落物不易分解,导致地表可燃物大量堆积,林内较高的1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使得林分发生林火的可能性增加;从地表可燃物载量的数量和构成来看,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已具备发生森林大火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