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江西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论述了森林养生基地的建设模式。对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现状进行评价,提出森林养生基地的发展规划内容和策略。该森林公园以优美的森林景观为主题,以养生文化为内核,将森林养生基地项目的功能布局确定为"八区·八养",打造一个集自然养生、休闲康疗、科普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人文养生基地。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康美特色与保育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森林公园保护与建设彰显着生态哲学的时代精神。千岛湖森林公园是集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文化体验、山水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保健养生、科普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滨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基于千岛湖森林资源、审美风格、欣赏要点、重要景点特征,从生态建构序列剖析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山水之美、天时之美。建设康美千岛湖,要在强化千岛湖森林资源保育的前提下,提升森林景观,打造休闲养生胜地;挖掘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利用区域发展优势,打响森林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3.
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与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风景旅游资源的主体,也是开发森林生态景观旅游的基础。为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资源、森林景观资源,突出公园自然生态休闲主题特色,增强并开发生态旅游功能,必须对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和科学改造。通过分析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特点、优势、存在问题等,提出与探讨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风景旅游资源的主体,为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优势,突出主题特色,增强旅游功能,需对森林景观进行统筹规划和适当改造。本文以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公园的森林景观改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森林康养的重庆市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养型森林公园是一种强调森林保健、养生、休憩功能的森林旅游形式。在我国,康养型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期,缺乏理论与方法指导。以重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地调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LY/T 2789—2017)对其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关于森林康养的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要针对评价得分较低的森林养生活动区、餐饮设施、保健设施、森林养生步道等指标的发展策略,为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康养型森林公园的规划提供理论和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该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定量评价,并通过旅游开发评价SWOT分析,提出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研究表明,景区景观旅游资源可以分为7主类、14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景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达28个,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特色显著;通过对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可以得知该景区的游憩价值较高,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7.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旅游理念与内容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建设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吸引力不强的现况.认为通过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休闲娱乐的融入、游客的实践参与,强调"参与+娱乐+文化"的结合,创新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旅游理念与内容,以情景化、娱乐化、体验化为理念,以博物馆室外化、森林知识趣味化、森林景观养生化为表现形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森林公园成为游人增长知识、感受并享受自然的乐土.  相似文献   

8.
<正>庐山自然与人文景观之精华,多聚于南麓一线,这山南之地,即为江西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这里分布着晋代诗人陶渊明故里和桃源胜境,风光秀丽的秀峰景区和闻名古今的千年古桥观音桥。庐山,以其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旅游中独为江南之绝,而庐山自然与人文景观之精华,又多聚于南麓一线,这山南之地,即为江西庐山山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基础服务设施、公园资金回报率等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条件进行分析;从旅游品牌的树立、森林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公园开发建设进行了机遇与挑战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森林公园应以森林文化为背景,全面关注人类健康需求,在严格保护生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以森林游憩、山体休闲、运动探险、科考和康体养生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活动,从而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0.
基于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养生等相关理念,以江西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分析陡水湖森林公园现有的自然地理、森林植被、生态环境、文化古迹等生态文化资源,探讨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中森林生态文化科普区、客家渔乡文化体验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等的建设布局,以及赣南树木园、百花谷等景点建设项目规划,论述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模式,提出重视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形成地方特色文化符号、引导森林文化产业化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发展以及提高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的质量,本文从景观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3个方面对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并以此3大类指标构建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森林公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森林康养理念的江西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从森林风景资源利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提出了基于森林康养理念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构想,强调在森林公园里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休憩、保健、养生、养老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推动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健康旅游转变,从而促进森林公园所在的林场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3.
将体验运用到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设计中,是森林公园突破传统旅游方式的有效途径,体验视角下的森林旅游因此被赋予新的内涵.以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景区为例,从体验视角出发,在分析景区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规划方案及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要物质载体,也是森林公园最基本的旅游资源。本文以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例项目研究,遵循生态优先性、典型性、个性化、乡土性等原则,从空间体系、植物景观、建筑风貌等方面做出景观规划,以提升森林景观质量,为旅游规划提供更具特色的"亮点"项目。  相似文献   

15.
浅谈琅琊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张尽忠森林公园,是以森林环境和森林景观为基础,充分发挥森林综合效益,开办以旅游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公用事业。只有不断提高森林的绿化程度和景观品级,开发出“名、特、奇”的观览项目,才能有效地促进这...  相似文献   

16.
延安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在建和申报的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开设了森林养生、森林体验和森林探险等旅游新项目,森林生态旅游具有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人文特色景观众多,红色旅游及黄土旅游资源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发达等优势,存在管理保护难度增大,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产品和组织形式简单,招商引资及社会融资困难等问题,应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总体思路,从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景区吸引力和生存力,加强部门协作、搭建生态旅游平台,强化旅游文化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升延安市森林旅游质量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内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对江西省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森林风景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生物景观丰富多彩、地文景观特色突出、水文景观姿态各异。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定量评价总分合计为44.025分(满分为50分),符合国家一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横山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概况、现状、特点、优势、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等,提出与探讨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改造、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措施与对策,并对城郊型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9.
<正>森林公园是中国森林的精华之地,也是森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各级森林公园3101处,其中,经过国家林业局或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国家森林公园791处。为展示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的壮丽景色,激发人们热爱自然、走进森林的热情,扩大国家森林公园的社会影响,由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旅游分会主办、《森林与人类》杂志承办、中国林业集团公司赞助、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支持的2015首届"中林杯"国家森林公园风光摄影大赛2015年7月拉开  相似文献   

2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57-61
介绍了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保护与发展、景区规划与布局、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森林景观、挖掘文化内涵、规范项目建设、兴建旅游设施、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