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拮抗细菌B是实验室从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来的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种,通过室内防效盆栽试验,证明了拮抗细菌B有很好的抵抗禾谷丝核菌的能力。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拮抗细菌B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试验采用拮抗细菌B的发酵液、三唑酮,多菌灵,井冈·蜡芽菌(井岗霉素蜡样芽孢杆菌)处理小麦种子,萌发后测量小麦的种子萌发率,小麦生长到一定时间后测株高及鲜重,从而评价了拮抗细菌发酵液的植物安全性。结果表明:拮抗细菌B发酵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与市面上常用杀菌剂三唑酮等进行对比,分析了其对小麦萌发和生长改善的影响。探讨了验证拮抗细菌B的实际效用,以期为小麦纹枯病的有效防治和微生物生防杀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菌播种技术,对春兰、豆瓣兰、莲瓣兰和春剑4种兰属植物进行种子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率与兰花种类及其果实成熟度、所选培养基等因素有关。春兰、豆瓣兰、莲瓣兰的种子萌发较易,而春剑较难;莲瓣兰种子萌发率较高;培养基A和C可促进豆瓣兰种子萌发,培养基B可促进莲瓣兰种子萌发,培养基A和B可促进春兰种子萌发。观察研究还发现,被1种细菌感染的兰花种子更易萌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复合菌群对铅锌胁迫下蓖麻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下一步微生物-蓖麻联合修复盆栽实验提供功能菌群和理论基础,从课题组内经菌肥改良后的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根际促生菌,与课题组已有的菌株进行平板拮抗实验,优选测序并构建复合菌群。沙培实验考察复合菌群对铅锌胁迫下种子萌发的影响,收获后分别测定其萌发生长指标、扫描其根系形态、测定重金属富集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具有溶磷能力的真菌L14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且与实验室两株耐性菌HA、J3构建的复合菌群相互无拮抗。该复合菌群接种到基质后,能在高浓度重金属胁迫下有效促进蓖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同时促进其根系对重金属的富集。其中,对Pb的累积量最大可提升38.6%,对Zn的累积量最大可提升25.2%。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在铅锌胁迫下不仅能够促进蓖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还可以显著提高幼苗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4.
在长白山野生天麻生长地采集树叶,进行萌发菌菌株分离、纯化、制种,选育出8个菌株;通过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试验,成功筛选出1个优良菌株。该菌株具有菌落规则、菌丝白且粗壮、气生菌丝短、菌膜厚密、抗性强、索状联合明显、菌丝生长旺盛等特点;与引进的GM-8103和GM-8104天麻种子萌发菌相比较,可提高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率60%和12%。  相似文献   

5.
光照、水分、基质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性,设置光照、水分、基质等环境条件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进行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无显著性影响,种子萌发率为81.67%~83.33%,对幼苗生长具有一定影响;在持续黑暗胁迫条件下江南油杉幼苗均为黄化苗;间歇性光照对江南油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江南油杉种子在10%水分条件下不能萌发;在25%~30%水分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75.00%左右;当基质中水分小于25%时江南油杉种子不能萌发或萌发效果不好,幼苗生长较差;当基质中水分大于30%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江南油杉种子在滤纸基质条件下萌发效果最好,种子萌发率为83.33%;在细沙基质条件下幼苗生长最好,胚芽长22.42 mm,胚根长53.08 mm。  相似文献   

6.
桉树枝枯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桉树枝枯病,对桉树枝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为93.20%;该菌在pH值3.0~12.0范围内均能生长,以pH值5.5生长最好;可以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对蔗糖和硝酸钠利用率最高;经过10 min的处理,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是52℃和54℃。  相似文献   

7.
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10-112
采用遮光网探讨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种子萌发时间最早,萌发率达到80%以上;自然光(CK)条件下,萌发率最低,萌发时间最迟。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较高,生长较迅速;遮光度9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最高,但生长较差;自然光(CK)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低,生长慢。说明在白木香育苗过程中,适当的遮光能够促进白木香种子的萌发和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种子产地的锦鸡儿属植物柠条锦鸡儿、秦晋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扁刺锦鸡儿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锦鸡儿属植物不同种子产地间的种子性状、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性状、萌芽率及幼苗生长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锦鸡儿属植物种子性状受产地影响明显,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株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柠条锦鸡儿秦晋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扁刺锦鸡儿,幼苗地径的大小顺序为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秦晋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扁刺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的种子萌发率以浑源县的最高,秦晋锦鸡儿以岚县的最高,中间锦鸡儿以岢岚县的最高,小叶锦鸡儿以方山县胡堡村的最高。柠条锦鸡儿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在3个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秦晋锦鸡儿在方山县的明显大于临县的,中间锦鸡儿在岢岚县的明显高于方山县的,小叶锦鸡儿为方山县胡堡村的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方的。种子千粒重与种子萌发率、苗期生长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作为锦鸡儿属植物苗木出苗和幼苗生长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自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蓝果树为中国特有极度濒危一级保护植物,为探讨云南蓝果树濒危机理并进行有效保护,通过野外原位实验和室内受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蓝果树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否有自毒效应。结果表明:野外条件下,云南蓝果树的种子萌发受野外枯枝落叶和自身种皮的显著抑制;室内受控实验发现,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和种皮浸提液对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根的抑制作用最强(80.90%),种皮的抑制作用最弱(13.59%),而且云南蓝果树的根、茎、叶浸提液和根际土壤对幼苗生长(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所用巴西盾柱木种子由圣保罗州Anhembi公司提供,种子经由98%的浓硫酸预处理15 min, 以打破物理休眠。分别在0.2%克菌丹溶液10 oC和27 oC下,-1.0 MPa聚乙二醇6000 10 oC和27 oC下,以及, 0.5 mol,0.75 mol,1.0 mol 硝酸钾溶液进行引物处理. 包括对照组种子,共8个实验处理,每一个处理5个重复,每一个处理实验用100粒种子,置于滤纸浸透引物聚乙二醇6000溶液的15厘米培养皿中,置于冰箱保持27oC恒温。实验引物渗透势为0.0, -0.2, -0.4, -0.6, -0.8, -1.0-MPa, -1.4 MPa. 实验同时将种子置于浸有引物聚乙二醇的卷纸中,观察水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实验结果证明,随着聚乙二醇6000浓度的升高,巴西盾柱木种子萌发率降低,对照组萌发率比实验引物处理组高。聚乙二醇达到PEG -1.4 MPa,种子不能萌发。图2表3参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适宜生长条件,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金丝李的致危因素,为其保护、引种驯化和高效种苗繁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温度、光照、水分、基质、埋深和不同种群等可能影响其萌发的生态因子和种皮、种子质量等生物学特征研究其萌发特性,探讨金丝李种子萌发条件,推测其濒危机制。【结果】金丝李种子萌发缓慢且极不整齐;带内果皮和去种皮均会延缓种子的萌发,但对萌发率无影响,种皮对其萌发不存在抑制作用;25、32℃和室温条件下种子能萌发,32℃下能明显加快其萌发进程和生长速度,而18和37℃下种子均不萌发;种子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周期性光照条件下均能萌发,周期性光照下萌发速度最快、最整齐,但3种光条件下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其为光中性种子;播种在河沙和泥炭土基质里的萌发率最高,在黏质壤土或石山土里萌发缓慢且萌发率较低,在泥炭土和蛭石基质里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均较好;40%~60%含水量的石山土较适宜萌发,80%含水量下萌发时滞较长,而20%含水量下种子不能萌发;播种在相同深度下时,以河沙为基质相比以石山土为基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高,且随着埋深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低,以河沙为基质埋深0.5 cm的处理萌发速度最快、最整齐;在弄岗、安宁和胡润种群的种子中,胡润种群的萌发率最低,萌发速度最慢,弄岗种群的幼苗较细长,胡润种群幼苗较粗矮且根系较发达;4 g、4~5 g和5 g 3个质量级种子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量大多差异不显著,种子质量对金丝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已萌发的种子被摘除芽和根后再次播种,仍能萌发,其具有再生能力。【结论】金丝李种子存在休眠,萌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对基质通气透水性反应敏感,其种子的再生能力可防止种子成苗失败,加强它的生存能力,但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缓慢,不利于种群空间资源的迅速占据,加上种子萌发对土壤透气和水分要求较高可能是导致其种群衰落,成为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木麻黄连栽障碍问题,以木麻黄幼苗为研究对象,种植于木麻黄不同连栽代数盆栽土壤中,外源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伯克氏菌(Burkholderia)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木麻黄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植物酶活变化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后,盆栽木麻黄生长量三个代次分别提高46.51%、19.10%、1.73%,叶绿素含量、植物酶活变化不明显;施加伯克氏菌后,盆栽木麻黄株高月增量三个代次分别提高42.63%、22.47%、3.90%;施加尖孢镰刀菌后,盆栽木麻黄株高月增量三个代次分别提高45.73%、8.99%和降低22.51%,叶绿素含量三个代次的变化分别为增加81.96%、增加66.50%、降低2.36%。研究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伯克氏菌处理能促进盆栽木麻黄幼苗的生长,但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3.
虎颜花是我国广东省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在调查中发现,虎颜花11个分布点均位于广东省境内的云开大山和云雾山脉 ,生长于河边的悬崖石壁或陡坡上,喜荫蔽潮湿环境,种群规模小,幼苗数量少.种子为需光型,在黑暗中不萌发,1300 lux光强下萌发率可达76.67%,但成苗率低.虎颜花无菌播种时萌发率为60.6%,成苗率可达53.5%;在广州人工栽培时,3~6月和9~10月为虎颜花生长旺盛期.虎颜花幼苗回归自然栽培的成活率可达50%以上.本文对虎颜花的濒危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虎颜花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菌抑制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菌金黄壳囊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筛选出了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的高效杀菌剂.主要结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发现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EC50的用药量最小,浓度5μg/mL时抑菌率达到90%以上,效果最好;而甲基托布津的EC50量最大,效果最不明显.抑制孢子萌发试验发现,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的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最好,甲基托布津效果最差,与抑制菌丝试验结果一致.说明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不但能有效抑制菌丝生长,而且能够显著地抑制孢子萌发.退菌特、多菌灵、三唑酮、百菌清次之,而代森锰锌、烯唑醇锰锌和甲基托布津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无柄五加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及水平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无梗五加种子最佳萌发条件:经改良的液体MS培养基浸泡60h,在—14℃的冰箱中进行层积100d,再将种子在质量分数为3.00mg/L的GA3中浸泡24h后即播种,萌发率达99.7%以上。无梗五加种子需经人工后熟、层积和打破休眠等处理后才能在当年快速萌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鸢尾科植物对其他植物生长可能具有的影响,以不同浓度鸢尾(Iris tectorum)叶水浸液为处理液(蒸馏水作对照),以娃娃菜为受试对象进行了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鸢尾叶水浸液对受试植物娃娃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总体表现为中低浓度(10.0~40.0 g/L)下可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在80.0 g/L浓度时鸢尾叶水浸液对娃娃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P0.05);经进一步分析表明,鸢尾叶水浸液对娃娃菜根生长的影响(促进或抑制)较其对芽生长的影响(促进或抑制)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肥与农药的使用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剂量过大会造成成本上升、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恶化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存在一类自生型细菌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忍受或抵抗植物所遭受的不利环境,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和促进植物生长.文章从PGPR的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生物防治性能和环境修复功能4个方面阐述,旨在了解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找出能改善植株抗逆性,缩短生长周期,促进植株更好更快繁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盘松球果成熟后会保持鳞片闭合宿存在枝上,成熟的种子储藏在植冠中多年,球果宿存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本项目通过对不同宿存时间的球果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过程中(100天、300天、480天)株高、地径、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的比较,探讨球果宿存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年成熟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宿存3年的萌发率。且当年成熟的种子幼苗生长在地径、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方面都高于宿存2年和3年的种子幼苗。地盘松球果在植冠中宿存会降低所储藏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势,采种时最好只采收最近成熟的球果以保证幼苗有更好的生长势和较高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19.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周期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其生理活动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盐胁迫就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子之一。种子萌发对盐分的响应反映了植物适应局地环境的生态机制,对于萌发特性的研究可揭示其生活史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岽  王亭  黄素秀  李昕卉 《绿色科技》2023,(12):194-198
由北京某加油站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12-5B,经16S rDNA序列对比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在目标污染物正十六烷或柴油初始浓度约为80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贝莱斯芽孢杆菌12-5B对上述2种石油烃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7 d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7和外加有机氮源。贝莱斯芽孢杆菌12-5B可在LB培养基中快速生长,高营养培养后可保持较高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具备开展现场微生物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