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麦9号"为优质饼干小麦.为确定本地区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淮麦16"在本地区种植两年来,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优点,面积逐渐扩大.为探索该品种适播期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于1998~1999年度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藜麦作为一种保健功能很强的植物,在吉林西部地区种植具有很强的优势,且效益也相当可观。本文详细阐述了藜麦的作物属性及在本地区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近年来大面积推广了营养钵麦套春棉技术,提高了复种指数,套种小麦的产量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本地区发展的营养钵麦套春棉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扬麦1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2000年由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入国家863计划中试推广项目.我场自1999年引进以来,一直表现为早熟、高产、高抗等特点,是一个比较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熊增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32-7132
介绍了特早熟互麦15号的特征、特性和在本地区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干旱地区优良牧草引种种植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索旱作条件下牧草建植技术措施,筛选适合内蒙古西部干旱人工草地种植的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播期应在雨季并采取雨后播种的方式。入选的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在灌溉条件下入选品种为杂种苜蓿、新麦草、蒙古冰草、圆柱披碱草、披碱草、苛刻冰草、扁蓿豆。  相似文献   

8.
秸秆资源能否被合理消化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围绕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及结合简化粮作农艺这个问题,我站从2005年稻季开始进行了麦套稻、稻套麦秸秆连茬还田技术研究,该技术集全免耕、套直播和秸秆全量还田于一体,通过两年3季稻麦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措施及在本地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淮安市淮安区小麦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鉴定引进的14个小麦新品种(系)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淮安区开展了小麦品种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镇麦12号、淮麦36、西农822、瑞华麦520等品种较当地大面积种植品种宁麦13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且综合性状较好,可进一步示范种植。其中,镇麦12、淮麦36的丰产性、抗逆性均表现突出,在本地区可作为高产栽培或超高产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安阳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于2019-2020年在安阳优质麦产业园进行了11个强筋小麦新品种(系)展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麦45、中麦578、周麦36、郑麦369、新麦26、中麦255、丰德存麦21号、郑麦366等8个小麦新品种田间种植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本地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济麦44因株高太高,易造成倒伏,丰德存麦5号、陕农33产量潜力一般,这3个品种在本地区应谨慎种植。  相似文献   

11.
2020-2021年滕州市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开展了滕州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参展的56个小麦新品种,适宜滕州市种植的高产组品种有烟农1212、圣麦102、济麦70、烟农999、菏麦28、烟农215、鑫瑞麦38、山农29、山农41、烟农377、山农42、济麦55、荷麦29、鑫瑞麦29、山农32、山农1695、山农28、鲁研373、鑫麦296、荷麦24等20个品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组品种有济麦229、泰科麦33、岱麦366、徐麦36等4个品种;特殊类型品种山农糯麦1号可根据市场需要适度发展订单生产。  相似文献   

12.
“淮麦21号”是淮安市农科院小麦课题组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为探索“淮麦21号”高产栽培技术,使小麦生产规范化和模式化。笔者在2006~2007年进行“淮麦21号”不同播种密度高产栽培试验的基础上,对该品种的高产群体建成规律、产量形成规律、营养特性等有了一定认识和体会。为合理利用该小麦品种,指导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麦1号"弱筋小麦播种量(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国家农业跨越计划《优质饼干小麦“宁麦9号”、“建麦1号”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开发》项目实施县之一,在大面积示范种植“建麦1号”的同时,为对其栽培技术进一步科学性量化,在省农林厅的组织指导下,围绕弱筋小麦“建麦1号”,我们对其播种量(种植密度)进行了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共生期对本地区套播麦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共生时长5天、10天、15天三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套播小麦出苗发苗,齐穗期叶片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和后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扬辐麦4号为小麦主栽品种的本地区,适期播种的套播麦其最佳共生期约为10天,发苗成苗率高,叶片光合能力较强,物质积累较多,茎基部粗度及茎杆充实度较高,最终获得的产量及抗倒伏能力都较为理想,而过短或者过长的共生时期都不利于小麦较强光合适宜群体的构建,最终影响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近年来大面积推广了营养钵麦套春棉技术,提高了复种指数,套种小麦的产量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本地区发展的营养钵麦套春棉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川麦42”和“川麦43”是源于CIMMYT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姊妹系,具有高产、高抗条锈等特征。本实验利用小麦A、B、D基因组上的91对引物对“川麦42”和“川麦43”进行了SSR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91个SSR标记位点中有61个位点“川麦42”与“川麦43”多态性一致,占位点数的67.03%;有30个位点两个品种存在多态性差异,占位点数的32.97%;30个差异位点在A、B和D三个基因组的分布频率(占该基因组被检测位点数)不一致,其中A基因组分布最多,B基因组分布最少,其顺序为A>D>B。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麦区的冬季温度较高、小麦苗期常年干旱,灌浆成熟期常常潮湿阴雨,使得小麦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而多变:由于常年阴天多,光照少,大穗大叶型品种在迄今育成的小麦品种中占主导地位,小麦栽培中的群体结构较差。针对上述问题,任正隆课题组提出“小麦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理论”,使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把黑麦、簇毛麦和偃麦草的有利基因引入小麦,并按照新选育方向,培育了“川农”系列小麦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与西南麦区传统小麦品种的株型很不相同,它们在保持与西南麦区大穗型小麦品种相似或更大的穗的情况下(见封2E图).突破了西南麦区小麦栽培中的“生态穗容量”极限.成穗数比传统的品种多10-30%(见封2左下图),生物产量显著较高。这种穗重和穗数较为协调的新品种被命名为“协调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按国家跨越计划《优质饼干小麦“宁麦9号”、“建麦1号”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开发》项目的实施要求,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布置,我们于2001年夏季,在弱筋小麦“建麦1号”的成熟期进行了不同收获期对产量及籽粒品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优质小麦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5个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等目标性状在鄂西北麦区的表现。结果表明,本地区品质表现最好的为优质小麦品种豫麦28,该品种在密度为120万/hm^2基本苗、基肥为105 ̄135kg/hm^2纯氮、拔节期追肥小于37.5kg/hm^2纯氮、开花期追肥为45 ̄75kg/hm^2纯氮的条件下,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生产力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组织引进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了解新品种的生产力状况及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品种。结果表明:皖麦52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好,品质优,可以示范种植,其他可以继续参加试验示范的品种有:许农5号、淮麦25号、烟农23、烟农5286、华麦1号和周98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