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泰  李爱民  惠飞虎 《种子》2005,24(6):79-81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油菜育种目标主要以高产、多抗为主,80年代以后品质育种逐渐得到了重视.但由于优质基因的导入,带入了国外品种的遗传背景,造成育成品种品质提高产量下降,表现出品质与产量之间的矛盾.我国科学家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杂交油菜细胞质不育系育性不彻底,给油菜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以提高优质常规油菜产量为突破口,培育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安全性好、适应性广的常规甘蓝型油菜品种,以实现常规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高,为油菜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高寒山区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推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小锋  罗新青  李俊仁 《种子》2003,(5):116-117
油料是青海省的主要作物,全省种植品种绝大部分为产量低、品质差的白菜型油菜品种,主要分布在气候冷凉的高寒山区。多年来,在白菜型油菜育种方面,沿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手段,新品种增产幅度低,尤其在品质上没有改善。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广优质专用型品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我们承担了高寒山区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推广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引进和选育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在晚熟、中晚熟白菜型油菜种植区推广,从而达到较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和改善种植地区油料品质的目的。通过六年的实施,引进和选育的品种增产幅度达22.9%~77.6%,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黔油17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通过贵州省审定的超级杂交油菜新品种.属于优质、高产半冬型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优良稳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抗旱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干旱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新品种。笔者通过形态及生长发育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水分利用率等)、产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指标等对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进行了回顾式分析,认为水分胁迫对油菜不同时期形态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回顾式研究,对甘蓝型油菜抗旱性鉴定研究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指标与技术展开讨论,以期为油菜抗旱性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同时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分子机制的阐明必然将油菜抗旱育种研究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宁油26是从甘蓝型油菜组合“中双9号×扬6026”中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油菜新品种,属甘蓝型油菜早、中熟品种类型。从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性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入手,总结了油菜品种宁油26的栽培技术、种子选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油菜品种改良最重要的育种途径,贡油5206是以甘蓝型油菜褐籽核不育系BZ551AB与双低恢复系7(50)R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褐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6-2018年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85.31 kg/667 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5.47%,芥酸平均含量0.201%,商品菜籽硫甙平均含量23.19μmol/g饼,平均含油量46.44%,籽粒褐色。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量较高,适合于四川平坝、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高油褐籽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在高密度下品质性状与单株产量、群体产量间的关系,以600个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进行田间试验、考种和品质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含油率平均为49.86%,变幅为41.30%~55.14%,群体产量平均为1 182.78kg/hm2,单株产量平均为4.31g,群体产量、单株产量变异系数大,易受坏境栽培因素影响,含油率等变异系数较小,遗传力较高,不易受坏境条件的影响,适合早代选择;单株产量或群体产量与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油率、油酸、芥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硫甙、棕榈酸及硬脂酸未达到显著水平,与不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蛋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指数、饱和脂肪酸相关不显著,但与二十碳稀酸、芥酸链脂肪酸的相关性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相关性分析可知,随着单株产量及群体产量的提高,首先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蛋白质与亚麻酸,其次是提高亚油酸、降低芥酸,产量增加虽然对含油率、油酸有一定的负效应,但选育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新品种仍然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双低甘蓝型油菜株型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的株型结构分析表明,扬油 4号和宁杂1号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高,是优势型油菜品种;史力丰虽然干物质积累量不高,但收获指数高,是经济型油菜品种。 3个高产品种均有较好的结角层构型,其中扬油4号的结角层是典型的“华盖式”结构。对结角层分层研究发现,一般经济产量主要集中第3~6层,其中第4~ 5层角果质量最高。对一次分枝分析表明,各品种均以前5个分枝经济产量较高。因此在育种中应加强中部结角层和前5个一次分枝经济性状的选择 ,同时还应注意高光效结角层构型的选择,以提高整体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继玉米、稻、麦、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作物,而杂交育种是国内外油菜育种的主要方向。高油两系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贡油 6240 是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用雄性不育两用系 BZ545AB 中的不育系 BZ545A 作母本、雄性不育恢复系 7(50)R 作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组合(BZ545A/7(50)R)。2018-2020 年度在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试验中,2 年度平均产量为 183.72kg/667m2,较对照德油 6 号增产 7.76%。籽粒含油量 48.06%、芥酸 0.0853%、硫甙 36.25μmol/g(饼)。于 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2)510023。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以及品质检测结果来看,贡油 6240 具有稳产、高油、双低的特点,是一个适宜在四川平坝及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高油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特早熟春油菜品种青杂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为73万hm^2。20世纪末,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占60%左右,其产量低、品质差(高芥酸、高硫甙)。当时的甘蓝型油菜还不能在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早熟甘蓝型油菜育种研究.以期用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11.
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育种新概念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针对中国油菜生产上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了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相关概念。这个全新的油菜育种目标要求这类品种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要求具有以下主要性状: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籽粒大、耐裂角,主轴结角多,较好的耐病能力等。还对相关育种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麦收获前HMW-GS最佳测定时间的探讨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了寻找小麦收获前测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最佳时间,实现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综合育种目标性状的同时选择。从小麦开花期始,对21个小麦品种(以中国春为对照)每5天用SDS-PAGE法测定其HMW-GS以寻找最佳测定时间,并对21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连年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乳熟末期HMW-GS谱带始达清晰,是当代测定当代选择的最佳测定时期。通过连年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选择,部分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得到显著的提高,选择效果良好。本研究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新苗头品系宝麦35,证明当代测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同时结合综合育种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对于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我国冬油菜区试品种品质及产量性状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琦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19-123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食用油料作物。本文综合分析了2000年~2009年10个年度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品质及产量性状。分析表明:2002年是我国油菜品种品质(低芥酸、低硫苷)和产量的转折点,此后双低油菜品种比例在80%以上,产量也逐步提高,到目前基本达到双高品种的产量水平。分析表明双低油菜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单株结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此外,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近3年含油量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在我国油菜品种双低化过程中,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协同发展。目前在双低品质达标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和含油量仍是我国油菜育种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苗期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苗期的植株长势与抗性及后期产量密切相关。为探索甘蓝型黄籽油菜抗逆性较弱和产量较低的原因,以2对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黑籽油菜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苗期植株的主要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苗期生长势弱,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LAI)均比相同遗传背景下的黑籽油菜低;与黑籽油菜相比,甘蓝型黄籽油菜无论是在不同的叶龄期,还是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均表现出“糖高氮低”的代谢特点,且越冬期叶片的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低;根颈粗和单株干物质重也明显小。甘蓝型黄籽油菜苗期生长势弱,冬前干物质积累偏少,进而影响其春后的生殖生长,这可能是其产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菜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 油菜产量的稳步提高对于确保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 30年来, 中国油菜育种在品质大幅度改良的同时产量却处于徘徊状态。高光效育种能从形态上改变油菜叶、分枝乃至荚果的空间分布状态, 增加光能截获量和利用率; 从生理上提高净光合速率, 降低呼气消耗, 从根本上突破油菜产量瓶颈。本研究从叶型、 植株高度、 分枝特性和角型 4个型态高光效性状, 干物质、 光合面积、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性状 5个高光效生理性状上综述了目前中国油菜高光效育种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目前油菜高光效育种存在一下 5个问题: ①对个体性状的研究较多, 群体性状研究较少; ②单一光合因子研究较多, 缺乏整体研究; ③静态研究较多, 动态研究较少; ④生理高光效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⑤油菜根系问题研究很少。并展望了油菜高光效育种的前景, 认为油菜高光效育种应该继承现有育种的成功技术与高油育种、 机械化、 生态育种、 杂种优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高含油量双低品质恢复系,以Ougra-CMS不育胞质杂交种Oug-F1(S(Rfrf))为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供体,高含油量双低亲本D89-44(N(rfrf)为受体,通过杂交、多代同交以及最后自交对恢复基因进行了定向转育...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高春油菜区油菜生产的商品性、高效性和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应用。【方法】通过育种家+种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机制模式对高油高产优质高抗型油菜品种“鸿油88”在春油菜主产区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结果】结果表明:“鸿油88”在春油菜主产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丰产性、稳定性,具有抵御高温干旱的能力,相对增产潜力大。【结论】从根本上解决春油菜区油菜生产的效益最大化,保障油菜安全生产和供给。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了解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999’的特征特性和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本研究对‘烟农999’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选育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农999’产量表现突出,在小麦高产创建中实打12255.0 kg/hm2,创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和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品质优良,在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中连续2年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山东和国家审定;田间综合抗性好。超高产品种的选育要加强种质创新和多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注意高穗粒重的选择,提高生物产量,注重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