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洛阳市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洛阳市番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状况,2012—2013年从洛阳市不同保护地中采集番茄灰霉病病果或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番茄灰霉病菌54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高抗菌株9株(16.67%),中抗菌株19株(35.19%),低抗菌株10株(18.52%),敏感菌株16株(29.63%)。比较抗性水平不同菌株间的菌丝生长情况,发现菌丝生长速度和抗性水平无相关性。研究表明,洛阳市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不同水平的抗药性,且以中抗菌株为主,生产上应合理更换或轮换使用与嘧霉胺无交互抗性的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评价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防治灰霉病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73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苯并噻唑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表现型菌株(多菌灵抗性和敏感菌株:CarR,CarS;腐霉利抗性和敏感菌株:PrcR,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和河北省不同地区的157株灰葡萄孢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中86株野生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EC50值)在0.0135~1.2832μg/mL之间,相差95.05倍,平均值为(0.3958±0.3485)μg/mL,可作为敏感基线。田间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的低抗菌株,占检测总株数的9.5%,未检测到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通过测定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的敏感性,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嘧霉胺、腐霉利、多菌灵、乙霉威和异菌脲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百里香酚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抑制孢子萌发法、组织测定法和盆栽试验法系统测定了百里香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百里香酚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012 g?L-1;对番茄灰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28、0.032和0.064 g?L-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75 g?L-1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2.01%和60.28%,与对照药剂速克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茄子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万立  王勇 《华北农学报》1998,13(4):107-111
从天津市茄子保护地中分离出122个茄子灰霉病菌株中,多菌灵的抗性菌占41.0%,且多为高抗菌株;多菌灵与乙霉威间表现负交互抗性关系;速克灵和扑海因的抗性菌比率为27.9%,均为低抗水平,EC50为2.3011 ̄20.3810μg/mL,两种药剂存在交互抗性;对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均有抗性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7.9%,均敏感的菌株占59.0%,对多菌灵有抗性而对速克灵和扑海因敏感的菌株只占13.1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对甲霜灵药剂的抗性及频率,并测定霜脲氰和霜霉威与甲霜灵的是否存在交互抗药性;【方法】通过菌落直径法检测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通过比较药剂的毒力确定霜脲氰和霜霉威与甲霜灵是否存在交互抗药性;【结果】在测定的4个马铃薯主产省中,除云南省以外,四川、河北和黑龙江等3省均存在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其抗性频率分别为16.7%,24.0%和100%。毒力测定表明霜脲氰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毒力都很强,而霜霉威对这两种菌株的毒力都很差,这说明甲霜灵与霜脲氰和霜霉威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结论】在中国普遍存在对甲霜灵产生抗性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霜脲氰与甲霜灵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且毒力强,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防治晚疫病。  相似文献   

7.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 myricina Y.J.Huang et 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甘草内生菌Z4菌株对灰霉病菌的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霞  马绥斌  李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291-294
为探究甘草内生菌Z4 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机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及抑制孢子萌发法,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Z4 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前后灰霉病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采用盆栽试验测试活性物质在活体黄瓜内的传导性。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观察发现,Z4 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使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扭曲变形、表面皱缩、部分菌丝断裂;细胞壁溶解破裂,细胞内液泡出现空腔;孢子萌发率低及芽管生长缓慢。盆栽黄瓜灌根和涂叶处理前后,黄瓜的病指分别由82.3 降至28.05 以及83.11 降至30.60,防治效果分别为63.12%和60.28%。表明Z4 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菌菌丝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破坏作用,且活性物质在活体黄瓜内有一定传导性。  相似文献   

9.
<正>为评价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四霉素对9株不同地区来源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探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7.3972、10.7540和19.7834微克/毫升,说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烯唑醇和三唑酮对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233 mg/L、0.0421 mg/L、0.1724 mg/L、0.2837 mg/L 、0.3021 mg/L和0.3263 mg/L。其中,草莓灰霉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为0.0233 mg/L)。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生防菌绿僵菌与常用杀菌剂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检测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生防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QC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供试杀菌剂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均比较差,同时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1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相容性最差,即使在稀释浓度10 000倍作用下对绿僵菌QC菌株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可达到100%,几乎完全抑制绿僵菌菌株QC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其他6种化学杀菌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也是极强。因此,在田间施用杀菌剂时,需避免这几种化学杀菌剂与绿僵菌菌株QC的混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rerea)进行了研究。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599 mg/L和2.7510 mg/L;在组织法测定中,丙烷脒对灰霉病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烷脒在施用剂量为(a.i.) 90~180g/hm2、施药4次、间隔7d的条件下对番茄、黄瓜、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与菌核净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