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盾壳霉寄生核盘菌的生化机理,采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盾壳霉寄生菌核过程中,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变化,并用电导率仪测定了这个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被盾壳霉寄生的活菌核检测到(处理)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明显高于活菌核和被盾壳霉寄生的死菌核,其中处理的葡聚糖酶活性从15 d以后就明显高于菌核自身也高于盾壳霉本身的酶活性,处理的几丁质酶活性从10 d起就维持在较高水平,处理的电导率从10 d以后明显高于活菌核。在这个过程中这两种酶活性提高,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正>该研究通过科学地试验和观察,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盾壳霉对核盘菌的重寄生过程,探明了盾壳霉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来降解核盘菌菌丝细胞壁及菌核和子囊盘组织,从而抑制核盘菌生长,并导致菌核和子囊盘的腐烂消解的机理,并在初步分离纯化盾壳霉几丁质酶和葡聚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皿中测定粘帚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粘帚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具有较强的寄生作用,寄生率均达到85%以上。HL-1-1菌株的寄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菌株SH-1-1、SYP-1-3和SS-1-1。供试粘帚霉菌株使核盘菌菌核软化,最后导致腐烂。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测定粘帚霉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的粘帚霉菌株菌能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其寄生菌核能力越强,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越高。表明在粘帚霉侵染核盘菌菌核的过程中,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室内对峙培养和寄生致腐作用测定结果表明 :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Campbell)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拮抗作用 ,但对菌核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表面皱缩、软化腐烂 ,后期菌核表面密生大量盾壳霉分生孢子器 ,并从顶端孔口分泌出黑色球状分生孢子黏液。显微镜检盾壳霉寄生的腐烂菌核石蜡切片 ,结果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菌核的表面和内部疏丝组织寄生 ,并形成分生孢子器。盾壳霉分生孢子器表生、半埋生或埋生于腐烂菌核上。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 ,后期拟薄壁组织消解断裂成不连续的残片 ,内部疏丝组织消解 ,在发病后期致密的疏丝组织被盾壳霉菌消解成的网状结构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离体接种法比较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对人参根组织的侵染特性,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中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差异,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和pH值对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产核及分泌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分泌液和菌丝均能导致人参根部产生坏死状病斑,且接种分泌液的病斑出现时间早于接种菌丝,但分泌液持续侵染能力比菌丝弱。分泌液和菌丝中均含有PG酶和Cx酶,分泌液中的PG酶活性高于菌丝,Cx酶活性低于菌丝,PMG酶仅在菌丝中检测到,分泌液和菌丝中均不含β-葡萄糖苷酶。病菌在S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在V8培养基中菌核产生数量最多,在MEA培养基中菌核鲜重和干重最重,在PDA培养基中,供试菌株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蔗糖与葡萄糖为碳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葡萄糖酸钠为碳源时,菌核产量最多,以果糖为碳源时,菌核鲜重和干重值最大,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核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浸粉为氮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菌核产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供试菌株菌丝生长、菌核数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形成最适pH值均为5。综上所述,人参核盘菌分泌液中存在PG酶和Cx酶,可导致参根出现坏死斑。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物质可促进人参核盘菌的不同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择可与盾壳霉相结合共同防治菌核病的有效化学药剂,采用菌落直径法比较了9种常用杀菌剂对盾壳霉和核盘菌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盾壳霉对多菌灵、菌核净、腐霉利和百菌清高度敏感,平均EC50为0.11~3.04 mg.kg-1;对异菌脲、乙烯菌核利和乙霉威中度敏感,平均EC50为11.83~14.17 mg.kg-1;对代森锰锌和福美双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为49.88~53.39 mg.kg-1。核盘菌对多菌灵、菌核净、乙烯菌核利、福美双和腐霉利高度敏感,平均EC50为0.08~2.07 mg.kg-1;对乙霉威、异菌脲和百菌清中度敏感,平均EC50为6.66~15.33mg.kg-1;而对代森锰锌最不敏感,平均EC50为33.57 mg.kg-1。福美双和乙烯菌核利对盾壳霉和核盘菌的选择性指数较大,分别为32.28和12.71,比较适合与盾壳霉搭配共同控制菌核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β-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测定了大豆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和对疫霉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大豆疫霉菌后48 h 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峰值,利用接种48 h提取的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进行抑菌试验,发现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核盘菌菌核以子实体形式萌发是作物菌核病病害循环中关键性的一环,研究菌核子实体萌发分子机理将为菌核病的安全控制提供线索.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核盘菌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RT-PCR对其在菌核子实体萌发阶段的表达进行探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核盘菌中共有12个基因编码假定的几丁质酶,它们均具有GH18结构域,部分蛋白还具有几丁质结合结构域和纤维素结构域;除SS1G_11212外其余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其中10个假定几丁质酶位于胞外,其余2个分别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假定几丁质酶可以分为2大类,其中3个与酵母几丁质酶CTS1归为一类,其余9个与CTS2归为另一类.除SS1G_00773外,其余11个几丁质酶基因在核盘菌菌核子实体萌发过程中表达量均有变化,推测几丁质酶家族蛋白可能参与核盘菌菌核子实体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核诱捕法从源于湖北省40个县市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及鉴定同腐烂菌核相关的真菌。结果表明:重要的菌核寄生菌盾壳霉在湖北省分布于西北及西南部高海拔山区,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除核盘菌,质壳霉还可寄生三叶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盾壳霉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光对孢子的产生具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分生孢子萌发需95%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品种"江蔬14"为材料,研究喷施丁子香酚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0μg/mL丁子香酚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丁子香酚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未接种处理。说明丁子香酚可以通过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从而增强番茄对TYLC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病原菌细胞壁诱导下球毛壳菌葡聚糖酶活测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峙培养试验,研究球毛壳菌对稻瘟病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及核盘菌4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球毛壳菌对稻瘟病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在6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诱导下,球毛壳菌可产生β-1,3-葡聚糖酶,但是产酶规律不同。在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细胞壁诱导下,β-1,3-葡聚糖酶活要明显高于杨树烂皮病菌、核盘菌和叶枯菌。其中,在稻瘟病菌细胞壁诱导11 d后,酶活达到最高,为0.61 U;而杨树烂皮病菌和叶枯菌细胞壁的诱导产酶效果最差。球毛壳菌可作为生物防治真菌。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基于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分析手段,检测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和宿主植物病原菌核盘菌对峙培养时的代谢物差异。结果发现:盾壳霉与核盘菌对峙接触能显著诱发盾壳霉代谢物的分泌,构建盾壳霉特定代谢物数据库检测到3种代谢物涉及重寄生过程,分别为Macrosphelide A,Benzenediol和5-Aminopentanoate,且对峙接触2d时检测到的代谢物积累量最大。对盾壳霉重寄生过程代谢物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真菌重寄生能诱发代谢物水平的交流和次级代谢物积累。  相似文献   

13.
选择了5株具有代表性的向日葵菌核病菌,初步测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药性。结果表明,向日葵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15~20℃之间;菌丝生长最适环境为中性和偏酸性;越冬条件下不同菌核及病残体埋入土壤中,病残体上菌丝不能越冬,而菌核能够越冬,且埋入土层越深菌丝生长速度越慢,产生菌核的重量也降低;向日葵菌核病菌对茄子、向日葵、油菜、向日葵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多菌灵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0.4977~0.2456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2.03,都为敏感菌株;腐霉利对不同地理区域菌株的EC50为1.2715~0.3333μg.mL-1,其中最不敏感菌株与最敏感菌株EC50的比值为3.81,都为敏感菌株,目前所采集的地点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研究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寒地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科学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苹果渣为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苹果渣预处理方法、盾壳霉孢子种龄、初始pH、碳酸钙添加量和脲素添加量及其添加方式等对盾壳霉孢子生长的影响,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将苹果渣用4倍水清洗1次,灭菌后接入3日龄液体种子,以及调节苹果渣pH为6.5,添加15 g.kg-1碳酸钙或25 g.kg-1脲素均有利于盾壳霉孢子的产生,每克培养基最多可产孢子1.1×109~1.2×109个。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莠去津、百草枯、农达、2.4-D丁酯和灭草松对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和菌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学除草剂均不抑制或促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核盘菌在含有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的莠去津、农达和2.4-D丁酯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含有推荐使用浓度的百草枯和灭草松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受到极显著的抑制;推荐浓度的农达、莠去津和百草枯不影响菌核成熟,推荐浓度的2.4-D丁酯完全抑制菌核生长,而推荐浓度的灭草松部分抑制菌核生成。认为在杂草综合治理中,若使用核盘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可以配合使用农达和莠去津。  相似文献   

16.
4种木霉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峙培养以及对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次生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菌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oningii),以及一株未知种名的木霉菌株TY(Trichoderma sp.)均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峙培养中,木霉菌菌落与核盘菌的菌落相向生长一定时间后,挑取核盘菌菌落内部的菌丝进行镜检,发现有木霉菌孢子存在,且核盘菌发生菌丝变形,如原生质浓缩,菌丝断裂,或菌丝消解等现象.并发现不同种木霉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的活性不同,对核盘菌的抑制作用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任璐  刘慧平  韩巨才  邢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94-3295
测定了植物内生细菌yc8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yc8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有强烈的溶菌作用,EC50为10.14%.光学显微镜观察证实,yc8发酵液处理后可造成病原菌细胞畸形、胞内物质外泄和细胞壁崩溃.植物离体组织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先喷发酵液后接菌比先接菌后喷发酵液防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是高等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酶,与植物的抗性有密切关系。将盾壳霉固体发酵物稀释10倍对向日葵浸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盾壳霉固体发酵物浸种向日葵后POD和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稀释10倍的盾壳霉固体发酵物拌种向日葵后,叶和根内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而茎中的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根内P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而叶和茎中的PPO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盾壳霉发酵物诱导了叶中POD活性和根内POD、PPO活性的提高,可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