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陕西省华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阐述了华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形成的过程和成因,指出了种性退化的原因及其对产业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提出了华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必须定位在菜用、早熟、优质上的观点。并就华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扼制品种严重退化的途径,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进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华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问题,对陕西菜用、早熟、优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以来,山阳县通过实施马铃薯高产40建项目,使马铃薯生产的产量和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积累了一些44高产高效的做法和经验,配套集成了一批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新技术.为稳定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兰州沿黄灌区4种马铃薯高效节水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沿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在研究马铃薯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和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需水规律基础上,总结了4种适合当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专用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专用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是国家“十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作物专用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计划在2001~2003年完成该项目的实施,通过集成国家、部门、地方的力量,利用技术、人才、资金的优势,将具有炸片、炸条特殊用途和高淀粉等马铃薯专用品种选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新成果进行组装配套、优化创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使试验、示范、辐射区马铃薯的产量、效益和技术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带动贵州、甘肃和全国马铃薯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并为未来我国马铃薯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提供技术支撑。2001年以来项目区示范专用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面积为13.3万hm 2,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总结以滕州为代表的马铃薯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要点,为同类产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以滕州市的秋马铃薯生产为研究对象,对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覆膜、施肥、浇水、秋延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结果】 本文所总结的技术要点,可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劳动力投入有,全面提高二季作区绿色食品秋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效益,适宜在同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秋马铃薯受生长期影响,较春马铃薯生产一直存在虫害重、产量低及品质、效益差等问题,应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秋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兴安盟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近年来,马铃薯生产面积迅速扩展,2011年播种面积达到3.33万hm2左右。为实现当地马铃薯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曲靖市为例,结合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试验的方式总结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应用马铃薯绿色高效高质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栽培技术弊端,提升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结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效果显著,因此值得普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的粮经饲菜兼用作物,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种植业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在两熟制稻区增种一季秋马铃薯,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方式。为适应现代农业对生产技术简化、高产、高效的要求,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集成了免耕、稻草覆盖还田、间套作三大技术为一体,有着广阔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2011年宁夏银川中国马铃薯大会纪要精神,201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将于7月28~3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马铃薯产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会议将就我国马铃薯科研、生产、加工和马铃薯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证农业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运》2009,(10):22-25
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滕州市、平邑县等专业化生产基地。采用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可使马铃薯提早上市,品质改善,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